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
《荷花淀》一課是我最近才學習的文章。作品選自孫犁的代表作《白洋淀記事》,主要描述了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婦女逐步由普通勞動者成長為機智勇敢的抗日游擊戰士的過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以及純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但是,有人對教材中“她以詩化的筆調書寫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性的光輝在戰爭中燦爛開放”的評價產生了質疑,說某些地方體現作品了人性的缺失。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眾人交口稱贊的夫妻話別一節,看似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其實含義頗深。男主人公水生向妻子點明“我是第一個舉手報了名的”表白自己堅定的決心;懷柔“他們全覺得你還開明些”贊賞妻子,同時暗示“希望你能理解”;許諾“千斤的擔子你先擔吧,打走了鬼子,我回來謝你”“我知道一個女人當家會很苦,可是不得已,我只有以后再補償你。”
囑咐“沒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告誡妻子“你是家里的頂梁柱了,要堅強面對,戰勝困難,不斷進步”;重點說明“不要叫鬼子漢奸抓活的,抓住了要和他們拼命”說明“我們心系祖國,為大我要犧牲小我”。這些話直白地說出來就與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含蓄不符,故而作者借樸素平實的語言來表達,自然貼切,實在是一種智慧。
水生嫂苦苦等了丈夫大半夜,想必其他男人的妻子也莫不如此。即將生離死別,男人們肯定也很想回家見親人一面,但畢竟是生離死別,他們不忍心看到家人雙眼垂淚,索性以“親人不夠開通”為借口安慰自己,但畢竟也還是放心不下,這才委托水生通知家人一聲,這是一種矛盾心理的體現,并沒有什么不對。戰爭,沒有人會愿意它降臨在自己身邊,因戰爭與親人分離就更是痛苦了。為了擊退敵人的反攻,含淚離家,投身抗戰,是一種大無畏,應當贊賞。
而后,戰斗結束時,他們肯定都在為自己的女人擔心,這也保藏在了語言中。“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這看似冷酷,實際上包含了一種埋怨:“不是才告訴你們要堅強的嗎?怎么我們才走幾天就受不了了,剛才有個萬一怎么辦?”
至于說到婦女們的“男性化”問題,這也確實是中國藝術史上一個有趣的現象。忘不了在崔永元的《電影傳奇》中,一位老導演說過的一句話:“有人開玩笑說,在中國早期的電影里,沒有女人。”其實何止是電影里“沒有女人”,中國早期的藝術作品中幾乎都“沒有女人”。也許是由于全民抗戰的原因吧,讓女人們也不得已地承擔了男人的責任。作者敘述婦女們成長為游擊戰士,承擔了男人的責任,失去了女性傳統的特質,正是在描繪一幅“全民積極抗戰”的景象,與事實相符。同時,它還能通過向讀者忠實反映中國勞動人民積極抗戰的情況一定程度地鼓舞民族士氣。
“藝術高于現實,卻服務于現實”,作者以詩化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戰爭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的頌歌,實在不失為一篇佳作!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2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斗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干,編葦席,一會兒“就編成了一大片”;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系。當她明白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舍,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并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
白洋淀的婦女不僅僅是勤勞、能干、識大體的,也是多情的、樂觀的、堅強的。男人們參軍才走幾天,水生嫂和幾個青年婦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們,她們對自我的丈夫有著深切真摯的愛。當然,她們又是樂觀的。在沒有見到自我的親人時,她們雖然最初“有點失望,也有些悲痛”,但她們“永遠朝著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們就又說笑起來了”。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但卻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地將船往荷花淀里搖,并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了”,決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現出了堅定沉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后,這些經受了戰爭洗禮的婦女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飛躍,她們很快也學會了射擊,拿起了槍桿子,成立了一支自我的隊伍,“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頃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3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淀》這篇小說來說,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著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述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斗場面有什么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么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著茂密蘆葦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淀。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里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經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淀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淀》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經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荷花淀》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淀》之后,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4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里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通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淀上風光的描寫,詞淺意深,意境優美。可以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荷花淀》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通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荷花淀》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淀》之后,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5
老實講,知道孫犁并不是從這篇《荷花淀》而得知的。初中的時候,一位好友曾介紹我去看孫犁的《鐵木前傳》,說這部作品甚至可以和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有的一拼。由于當時的一些原因,錯過了一本好書。所以,這次碰到他的代表作《荷花淀》,我認真仔細地閱讀了一遍。結果讓我有些吃驚,這篇處處洋溢著人性美的文章,讓我情不自禁的讀了第二遍。
且先不談他的文學造詣,讓我佩服的是他的文學審美角度,獨樹一幟。抗戰時期,當別人都在壯懷激烈時,他卻以人性的角度去處理激烈的抗日題材,包蓄了人情味,寫得那么柔和,那么美。
在學習孫犁的作品時,我還特地去查找了一下他其他的一些作品閱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長篇小說《風云初記》中的一段話,精妙地概括他作品特點:“寫抗日戰爭,卻沒有多少刀光劍影,而且竟用了好幾百字,細微入微地描寫那樣的時空里,一朵瓜蔓上的稚花如何靜靜地開放自己。”可以想像,那將是怎樣的一個場景——大概只能用“奇特”來形容了吧!
再回過頭來說說他的文學造詣吧!很高!這是發自內心由衷的贊嘆。他的文字沒有張愛玲的“冷傲孤寂”,也沒有徐志摩的“煽情精致”,但卻有一種小家碧玉的親切,清新可人。
在整篇《荷花淀》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中的第三節,尤其是那句“水面上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花,荷葉香”。品讀那細膩溫情的文字,不禁讓我想起《荷塘月色》中的那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渺茫的歌聲似的”。那刻,好像真的屢屢清香隨風撲面而來……或許,這就是他的文字傳神,清秀飄逸的獨特風格吧!
而且文中人物的刻畫細膩生動,個性鮮明,語言對白質樸,處處流淌的是貼近生活,真實感人的生活場景……
《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一個縮影。它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的革命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又富有節奏感。抒情味尤濃,富有詩情畫意。荷花淀作品絕對稱得上是“詩體小說”!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6
讀罷孫犁的《荷花淀》,就仿佛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氣息樸鼻而來,一幅幅淡雅、幽靜的畫面展此刻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創造了詩一樣的意境。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
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銀白的淀,使畫面淡雅,寫輕紗般的霧,又使畫面靜中有動,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這是作者經過周圍的景物抒寫了自我完美的感情、愿望和夢想。不僅僅如此,這幅畫還隱寓著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境卻不平靜。夜這么深了,丈夫還沒回來,她正在焦急地在等他呢。
可見水生夫婦的篤深情意和恩愛,這與后面描述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構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完美的生活,這就奠定了水生嫂最終決定參加抗日斗爭的思想基礎。這一段的景物描述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齊,象一曲隨風飄來的樂曲,又象涓涓流水奏出的完整的樂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言盡而意無窮。
這夜景的描述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述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淀的明朗。景物描述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群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群婦女樂觀的精神。淀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倘若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述比較嘴嚼一番,會從中獲得無限完美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一樣、意境不一樣,那詩一樣生動而凝煉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斑。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7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荷花淀》這篇小說來說,卻是文中有畫,又文中有詩,這實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詩化了的如同人間仙境般的有著無限開闊境界的荷花圖。
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從作品的描述中還原出幾個面目真切的水鄉人物,更不會對其中的戰斗場面有什么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講述的一部故事都顯得那么朦朦朧朧,似有若無;但你卻絕不會忘記那無邊無際的生長著茂密蘆葦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飄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的荷花淀。
“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
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點點戰爭的味道又哪里有一點點塵世的紛擾作者正是要經過這種絕美的畫面,把讀者帶入一種純美的境界。
淀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
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荷花淀》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不只描繪出了一副副美麗的風景畫,而是經過寫景來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
《荷花淀》就是這樣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說,有人評價它是“詩中的小說,小說中的詩”。語言富有特色:
樸素、清新、柔美,像藍天上的明月,如山澗里的清泉。所以,閱讀《荷花淀》之后,感覺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鎮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聽了一首輕音樂。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8
今日,我上網去讀了孫犁的《荷花淀》,讀完后,一幅幅淡雅、幽靜的荷花畫面展此刻眼前,使人感到“詩體小說”的詩意:用詩一樣的語言,使人身臨其境。
作品第三節,寫水生嫂深夜編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兩個比喻,既寫出了夜的深遠,又表現了水生嫂勤勞、樸實的品質。作者讓畫面隨人物的視線推移:“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寫出了淀中的完美景物,使畫面淡雅,突出了水生嫂像雪白的淀一樣善良,而荷葉荷花香更使這寧靜優美的意境增添了色彩和質感,讓人看上去更加真實,更加樸素。不僅僅如此,作者還用畫來襯托出人物的感情,景色是平靜優美的,而水生嫂的心境卻不平靜。她在這么晚的時候編竹席其實是為了等他的丈夫回來。可見水生夫婦是多么的恩愛,這與后面描述夫妻話別場面相照應,突出了人物性格的構成和發展,表現了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破壞了這完美的生活,這就襯托了了水生嫂最終決定參加抗日斗爭的堅決果斷。這一段的景物描述把寫景、抒情、心理刻畫融合在一齊,象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又象一首用輕音樂奏出的完整的樂曲,以景襯情,情景交織在一齊,還很和諧。
這夜景的描述作者抓住了“靜”,文中對中午的描述卻抓住了“動”。“這風從南面吹來,從稻秧上葦尖上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象無邊跳蕩的水銀。”廖廖幾筆勾勒出了中午的荷花淀動態中的靜美,襯托出荷花淀的美麗。景物描述的明快節奏使我們從中看到了這群年輕婦女裝了一肚子的不快,那躍騰的浪花正暗暗反映出這群婦女樂觀的精神。
《荷花淀》在結構上也很有特色,它結構簡潔、靈活。從全篇結構看,作品力避平鋪直敘地串聯故事情節,而是采用了把“生活的碎塊”連成一體的結構方法,以水生參軍為開端,以水生嫂性格發展為線索,經過夫妻話別、探望親人、淀中遇險、伏擊敵人、奮起抗戰等一連串充滿生活情趣的典型畫面,來刻畫人物,表現主題。而這一連串生活畫面,有的詳寫,如“夫妻話別”;有的略寫,如“伏擊敵人”。這樣,使作品疏密相間,詳略得當,具有一種詩的節奏美。
淀上風光的描述,詞淺意深,意境優美。能夠想象: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讓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一處景物的描述,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資料,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
如果我們對文中的幾段景物描述再細細比較一下,會從中獲得無限完美的享受。它們的構圖不一樣、意境不一樣,那詩一樣生動而凝煉的語言,創造了畫一般美的充滿詩情的意境。孫犁“詩體小說”的風格,我們從中可見一般。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9
初春,姥爺便開始忙乎起來。年過八旬的他還擁有一口湖,他在湖里栽種蓮花,在初春時就忙著在湖里填肥了。
姥爺其實是希望我隨他一道去的,他想把這口湖留給我照料,姥爺并沒有什么親戚,但這口湖是他一輩子的心血,姥爺舍不得它。
但那時我是怕姥爺的,我還記得姥爺呵斥舅舅時的樣子;姥姥護著舅舅被姥爺鞭打時的樣子;舅舅跪在姥爺面前的樣子。于是我開始躲著姥爺。
氣溫轉熱了,房梁上去年的新燕已經有了它們的孩子,每天正忙于照料燕雛,姥爺出去的次數更頻繁了。
某個晌午,我正在捉母雞,旺哥惶惶張張跑來,沖姥姥耳旁說了什么,姥姥手中的竹籃瞬間倒地了。
從那以后我就沒見過我的姥爺了,姥爺成了兒時的一個踩破的夢,是破碎的,也是虛無的。
七月的中旬,天氣已經十分燥熱了,赤腳在石子路上走是刺痛的了。
舅舅帶著我一大早便出發去姥爺的荷花淀了,清晨時露水還尚在,空氣微微濕潤,清涼的風帶著露水撲在臉上,舒服極了!舅舅抑郁的心情也大為好轉。
我伏身在船上,看著老大的太陽慢慢爬上來,舅舅在船頭馭船,望著太陽,緊皺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了。
很快的,便劃到了湖中心,那里,荷花正迎著太陽綻放開來,碧綠碧綠的荷葉中,還含著昨晚的露珠,晶亮晶亮的。
荷葉,荷花,在荷花淀中交錯著,纏繞著,延伸著……
我伏在船上,手撥弄著清澈的湖水,看著水底的魚從指間緩緩游過。
太陽已升得老高了,周圍也嘈雜起來,我摘了一頂荷葉頂在頭上,阻擋著炎熱。
并剝下一顆一顆飽滿的蓮子塞進嘴里,那蓮子的芬芳就從我的齒間溢出,擴散開來。看著我吃得不亦樂乎,舅舅也終于綻開了那久違的笑顏。
黃昏,那金黃金黃的鱗片仿佛鑲嵌在荷花淀上,閃爍著亮光,荷葉,荷花也都涂上了金色。
舅舅背著手中拿滿蓮子的我,往回走。
我相信姥爺,一定在荷花淀中微笑著,他一定原諒了舅舅,他一定還在荷花淀中的,只是我看不到他。
只是我再也不可能和姥爺一起在荷花淀中采蓮子,挖蓮藕了。
但我知道明年荷花淀還會這樣美……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0
在白洋淀事跡之二蘆花蕩中,刻畫了一個為八路軍送軍需用品的老頭。他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的穿過鬼子的封鎖線為八路軍辦事。一次他送兩個要去參加八路軍的的女孩去部隊,在路上被鬼子發現,大女孩為了保護小女孩受了傷,老頭為了報復日本鬼子,他在鬼子洗澡的時候撐起小船,把鬼子引進了事先布置好的魚鉤陣,鬼子們被魚鉤扎得鮮血直流,叫苦不迭。而老頭卻調轉船頭,用船篙搗鬼子的頭,那架勢真像搗老玉米,終于為大女孩兒報了仇。老頭的動作雖然有些滑稽可笑,但也充分表現了他仇恨敵人的心情,也表達了他打擊日被侵略者無畏的精神和決心。大女孩為保護小女孩受了傷,也許他們并不相識,但善良友愛使他們親如姐妹,患難與共,親熱無比,我相信參軍后,她們會在戰場上成為出色的英雄小姐妹!
在紀念一章中,鬼子進入村子,八路軍為了保護老百姓,和敵人打了起來,一位八路軍由于連續射擊,累得口干舌燥,但此時水缸里一點水都沒有,一位婦女就拉開門,冒著槍林彈雨去井上打水,險些送了性命,在八路軍沖鋒之前,還把家中僅有的一點糧食送給了他,她是多么熱愛八路軍呀!
朋友,翻開這本書,你就會了解到當有外來侵略者的時候,我們是怎樣抗擊侵略的。這里軍民一心,八路軍有勇有謀,一心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老百姓勤勞樸實,團結互助,擁護八路軍,配合他們打擊敵人,重建美好家園。當你讀這本書時,你的心情會隨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而變化,時而為失敗而沮喪,時而又為勝利歡天喜地。
閑暇時閱讀《荷花淀》這本書吧,我相信它會成為你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書!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1
作為一部戰爭小說,《荷花淀》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為了體現這一特點,張興良教師以一個神話故事的誕生——荷花淀導入,加深了學生對“詩化”的理解幫忙學生融入到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荷花淀》是最能代表孫犁小說風格的優秀短篇小說,很早就被收錄于高中語文課本,“荷花淀”文學流派由此誕生,華北明珠白洋淀所以名揚天下!
孫犁是一位以寫冀中農村人民抗日斗爭而著名的小說家。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冀中平原的泥土氣息,在藝術上,獨有一種清新、真摯、自然而又明麗的風格,其作品素有“詩體小說”的稱譽。
荷花淀的讀后感怎么寫篇12
《荷花淀》是孫犁短篇小說的代表作,發表于1945年5月15日延安《解放日報》。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進入最后階段,《荷花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斗爭為生活題材,精心譜寫的一曲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的贊歌。
小說描寫以水生嫂為代表的農村婦女送別丈夫走上戰場的動人情景,以及她們深明大義、勇挑重擔、樂于吃苦、不畏艱險的美好心靈,真切感人。水生嫂是作品著墨最多的婦女典型。她勤勞、能干,編葦席;她賢慧、溫柔,敬重老人,疼愛孩子,體貼丈夫,在她身上有著我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水生嫂雖然愛丈夫、愛家庭,眼光卻不狹隘,她能識大體、顧大局,懂得如何處理愛國與愛家的關系。當她知道丈夫報名參了軍,雖然也心疼丈夫,依戀不舍,但她還是很快欣然同意,并為丈夫準備好了行裝。水生是抗日根據地青年農民的典型,他是小葦莊的游擊組長,黨的負責人,具有“公而亡私,國而忘家”的高尚品質,在國難當頭之際,他能自覺地把兒女私情和個人利益服從于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第一個報名參加了縣委建立的“地區隊”。水生嫂等婦女們的成長,從一個側面表現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衛戰爭中的巨大變化。作者通過塑造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婦女群像,歌頌了冀中地區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抗戰的革命斗志以及愛國主義精神。這是一篇洋溢著詩情畫意的小說,也是一首戰斗的頌歌。
這篇小說特色鮮明,首先,充分吸收了散文、詩歌的營養。小說不重在典型人物的刻畫和塑造,而重在以散文的事情筆觸表現人物的心靈美。和其他革命型小說相比較而言,本作品以散文的筆法敘述故事,既有小說的情節,又有散文的韻味;是敘事的散文,是抒情的小說,非常有特點。小說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但又非常講究分寸和節制,不過度渲染。其次,小說通過一連串的生活畫面來刻畫人物,展開主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泥土氣息和時代的特點。作品沒有借助波瀾起伏、硝煙彌漫的激烈戰斗場面來塑造人物,而是通過月夜編席、夫妻話別、送夫參軍、借故尋夫、歸途遇攻、伏擊戰斗等一系列充滿生活情趣的畫面,把情節串聯起來,表現白洋淀人民平凡而高尚的情操,同時也反映出白洋淀人民的風土人情。
小說通過描繪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筆法簡潔而細膩。抓住最能展現人性美、人情美的場面,人物語言、動作,細節等,準確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文中:“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沒有直接描寫寫女人得知丈夫要去部隊后不安的心情,而是側面烘托,通過“震”、“吮”兩個動作,把一個鐘愛自己丈夫的妻子,又極力克制自己感情的復雜內心準確地表現了出來。另外女人們由于思念自己的丈夫,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于是找個各種各樣的理由,如:忘記了一件衣裳、俺婆婆非要叫我去……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女人們的細膩心思,贊嘆作者把女性的心理狀態把握地如此恰到好處。再次,小說的景物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
小說多處描繪了白洋淀幽靜而美麗的自然景色,這些景物描寫,既烘托了人物性格,又加深了作品的主題。當我們邊細細品味這篇小說時就可以想象出:一群婦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無際的荷花淀,近景遠景層次井然,線條分明。這群婦女處在這種特定環境中,從她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地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同時從稻秧、蘆葦、浪花的起伏跳躍,我們仿佛聽到這幅畫面外的風聲、水聲,那就是當時風起云涌的抗日的時代潮流。
一處景物的描寫,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內容,可見作家筆底的功力的深厚。再如: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團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這段話從側面暗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