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1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哈佛家訓》中,編者借助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闡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學,內容涉及立志、自信、行動、意志、誠信、自律、熱忱等11個方面。讀后,我感覺這不僅是一本給孩子、給父母看的書,對于教育者來說尤其有益,它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
其中,《一條小面包》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面包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給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每天一條面包。每天早晨,其他孩子都你推我嚷爭著搶面包,只有一位名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沒有去搶,而且十分懂禮貌。一天,格琳琴的媽媽發現面包里藏著幾枚銀幣,就連忙叫格琳琴送了回去。當她把銀幣送回去時,面包師告訴她,這是他特意放進去的,因為面包師要告訴她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故事里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面包,每次都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塊面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這么一群爭先恐后的人之中,格琳琴的謙讓是那么的突出、那么的難得、那么的鶴立雞群,猶如夏日的涼風、冬日的暖陽,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正如書中所說:謙讓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謙讓者因寬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
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太深刻了!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2
爸爸推薦我讀《哈佛家訓》于是我便買了這本書讀了起來。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個個故事都講了做人的道理,和成功人士的故事。和壞習慣一旦養成了,就無法改變。做人要踏踏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的道理的故事。
我也推薦給四年級的同學看一看,該怎樣做人,怎樣該掉壞毛病和怎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作人道理。讓我們的前程更有希望!越來越美好。
楊慧杰:“哈佛家訓”里面有許多不同的小故事,很吸引我。通過爸爸媽媽的解讀,不同的故事,讓我了解了不同的人生道理!
楊爸楊媽: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和孩子送上這本家教寶典,書里的內容不僅吸引小朋友,也為我們家長開拓了視野。通過生動的小故事,折射出人生的大道理。“哈佛家訓”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成功實例,為孩子獲得人生啟迪,為家長積累教子經驗具有雙重的教育意義!
巴勒斯坦有兩片海,一片是加利利海,一片是“死海”,加利利海很美,魚兒暢游,漂亮的水花點綴著海面,海邊的樹木枝繁葉茂,到處鳥語花香;而“死海”沒有魚、沒有樹,到處死氣沉沉,為什么呢?兩片海都是約旦河流入的水,加利利海接納了約旦河,約旦河每流進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而“死海”把水儲存起來,流進的水再也流不出去。
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付出,只接納不付出就會變成“死海”,懂得接納與付出,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幸福的生活。
今天,我讀了《哈佛家訓》中的《聰明的女人》。
故事講的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在小河邊撿到一枚寶石。第二天,那個女人遇到了一個饑餓的旅行者。她把背包里的食物給了這個旅行者。旅行者忽然看見了那枚寶石,要求女人把寶石送給他。女人毫不猶豫得把寶石給了這個旅行者。旅行者知道這枚寶石足夠他生活下半輩子了。過了幾天,旅行者把寶石還給了這個女人,說:“你能給我更珍貴的東西嗎?”。女人問:“我能給你什么?”。旅行者說:“我想要你把寶石給我的力量。”
有時,真正能征服你的不是你的財富,而是內心征服財富的力量。我想,財富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能把珍貴的東西毫不猶豫送給別人的那顆心。
今天,我看了《哈佛家訓》的一篇文章《林肯的胡子》。
在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故居里掛著兩張畫像,一張有胡子,一張沒有胡子,在旁邊還貼了一張信紙,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格雷西寫的,大意是讓林肯當選總統,并為他支招,讓他流起胡子,這樣可以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林肯就按小姑娘說的做了。結果很多人都被他的魅力征服,林肯終于如愿以償。
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我們要真誠的接受別人的意見,無論他是誰,只要他說得對,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進步,才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叫《哈佛家訓》。它不同于眾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一篇,《上帝偏愛她,讓她洗廁所》,讓我感觸很深。故事是關于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郵政官員野田圣子小姐年輕時的一件事情。許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當服務員,并下定決心好好干,想不到她的任務是洗廁所。正當她猶豫是否洗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給她示范了一次:先把馬桶抹干凈,然后從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一點也不勉強。看完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無論什么樣的職業,什么樣的官職,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和要求——一流的敬業精神。
還有這兩篇《神父的懺悔》、《仁慈的謊言》這兩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類的事情,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結局。
《神父的懺悔》講的是:一個男人跟神父坦白自己是殺人犯,而警察局卻抓了一個無辜的人,已經判了死刑。神父本應該向警察局說出真相,可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秘密泄露于他人。他陷入了兩難,于是他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沒辦法,又告訴了另外一個神父……結果那個無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謊言》講的是:一個人自殺了,而在那個小鎮上,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靈魂將在地獄飽受烈焰焚燒,村民們也會視他們全家為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他們的兒女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接受這個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徹查這件事的警察局長非常可憐這個人,便從那個自殺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塊銀表,騙那些居民,這個人是因為財物被謀殺。這個警長打破了這保守的風氣。卻讓更多人過得更好。
這幾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感觸更深。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4
《哈佛家訓》是一部增強意志、勇氣、誠實、信念、責任等優良品質的一本書,書中,令我最為深刻的故事就是關于誠實的《被拆掉兩次的亭子》。
故事講述了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故事:他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主。有一天,父親要把舊亭子拆掉,福克斯很感興趣,父親答應他在家時再拆,可是兒子不在家時亭子就被拆了,福克斯知道了悶悶不樂,父親一見讓工人把舊亭子再按到原來的位置上,當福克斯的面把亭子拆了,用這件事教育福克斯從此以后要做個誠實的人。
將一座亭子拆掉兩次,絕不是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心中重建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對誠實的信念。這個故事也讓我看見了另一面天空。
通過這個故事更加讓我明白了:誠實是每個成功人士都應具有的優點。
《哈佛家訓》這本書就是這樣——以最樸素的語言,最易懂的話語敘述著一個個勵志的小故事。
在人的一生之中,我們總會得到許多,又會失去許多,但誠實守信的品質應該從始至終伴我們成長吧!誠實如一朵花,只有它才能結出最美的果實!成長中的必備果實必定是誠實的果實!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5
我讀過一本書那本書是我記憶游新,使我難以忘記。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擁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誰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訓》。這是一本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義的書,書中介紹了許多名人成功的關鍵,也有許多看似平凡卻含義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個人由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震撼著人的心靈。
《哈佛家訓》讓我感受到了,親情.信任.母愛.助人.真理.等等......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真理和愛,懂得了謙虛,還有很多......這本書是一本讓你學會怎么做人的道理,里面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從中我學會了怎么才能做好人,里面的故事很多,由一個個故事變成道理的時候你會從中得到主人公的感受,有些文章我讀完了讓我一生都很難悟出的道理,它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讓你悟出的。
這本書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佳精彩,讓我們的人生充滿真理。“這本書讓我們從一個黑暗的世界里慢慢的走出見到光明”《哈佛家訓》中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深刻的意義。讓我一點一點的走向成功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就要成為天上永遠飛翔的雛鷹;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為最勇敢,沖在最前方的浪花。總之,我要堅強,我要勇敢!《哈佛家訓》讓我一生受益!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6
我有一本書,書名是《哈佛家訓》。這本書分為十部分,每部分都有自我的含義,比如說:親情,照耀心靈的太陽;童真,純白無暇的善意;習慣,決定成敗的細節等。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深深的感動著我,它是在親情中的:可憐父母心。
當我翻開這頁時,發現并沒有什么含義。但是,當我讀到第二遍時,我才發現父母的愛有多么偉大。
有人認為父母照顧自我是理所應當的,等到父母年老時,他們的兒女卻不去照顧他們,反而為了自我的事業、前途而對父母不理不睬,往往事后才會后悔自我沒有好好照顧父母。如果你的父母還能看見你,還能聽你說話;如果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如果你還沒有忘記他們以前給你的愛,回去看看他們吧!年華正在離去,他們是多么盼望你陪他們走一段路,說上幾句真心話,或是隨便的坐在一齊,看看窗外蔚藍的天空。光陰似箭,世事如煙,不明白明天過后,你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陪自我年邁的父母度過這樣完美的時光。
每一位父親、母親,有哪位不愛自我的孩子,甚至在生病的時候心里都在想孩子冷不冷、熱不熱,應對這樣偉大父母的愛,有哪個孩子能不為之動容呢?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7
翻開《哈佛家訓》的目錄,我翻開了第一章:快樂——生命躍動的和弦。里面一篇名叫《罕斯的金子》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慢慢翻到17頁,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名叫罕斯,他給主人做了七年工,由于老實便給了他一塊金子。罕斯把金子扛到肩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一路上,罕斯用金子換了東西之后又換,換了之后還換,一共前前后后換了五次,就連最后換到的一塊磨刀石也掉進了井里。罕斯擺脫了他唯一的負累,便邁開大步,心情舒暢地回到他母親那去了。
是啊!罕斯的每次失去,都是一次放下。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得到了完全的自我,完全的解放,是一個自由的人了。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擁有開心的人。一無所有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們什么都沒有,根本不用擔心失去。
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也要像罕斯一樣,只有放棄了,你才可能會擁有,如果你不舍,就永遠不會有得。
怎么寫哈佛家訓的讀后感篇8
最近在班級讀書會上,同桌的一本書引起了我的興趣,并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它是《哈弗家訓》。這本書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寫成的。當讀第一篇時就被那生動有趣富于哲理性的情節吸引,極具啟發性,不愧是一部經典之作,作者是威廉貝納德。
《哈弗家訓》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生活意義,其中有兩則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故事是《被拆掉兩次的亭子》。故事說的是: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住。有一天,父親覺得院中的那座亭子已經太破舊了,就安排工人將他拆去,福克斯對如何拆亭子很有興趣,父親答應他從寄宿制學校回來以后再拆亭子。但等兒子走后,工人很快就將亭子拆掉了。福克斯回來以后,發現亭子不見了,很是悶悶不樂。父親詫異的看著兒子,知道是自己錯了。為了兌換自己的謊言,他找來工人,按照亭子的原樣又修建了一座。修好后,當著福克斯的面拆掉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建一個亭子拆掉兩次絕不僅是威廉滿足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重建并拆掉就是給孩子樹立了信念,對誠信的信念。這正是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更是每一個人所需要的。
另一個故事是《無私奉獻的報答》。故事說的是多年以前,在荷蘭的一個小漁村,全村人都已捕魚為業。為了應付突發的海難,村里人組織了一個自愿緊急救援隊。又一次海難發生了,人們紛紛前去營救。當第一撥人回來的時候發現少了一個人。于是又要去緊急救援一次。16歲的漢斯自愿報了名,母親抓住了他的胳膊不讓他去,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在海難中喪生的。他的哥哥保羅也出海了。一直沒有消息,母親不愿再失去他。看著母親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漢斯義無反顧的登上了救援隊的船只。然而這次漢斯救回來的正是他的哥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就是這樣得到回報的。有時候他好像很偶然,出乎意料。但是無,數的事實證明,無論是好的回報還是壞的回報。一定有深刻的原因,這原因就是:我們一定為這個世界做過什么,我們的為人習慣一定一定是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
沒有哪一本書會像《哈弗家訓》那樣震撼人心,如果你希望過上成功快樂的生活,我相信這本書能告訴你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