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
寫心得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1
舒慶春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真實姓名,他寫了很多本書,而我讀的是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順便寫一下我的讀后感。
《四世同堂》這本書寫出了抗日時期,日本人對國人的壓迫與羞辱,作者老舍用了很多語言描寫與心理描寫來描繪那時候漢奸與抗戰到底的人們心中的兩種欲望,豐富了人們讀這本書的重要性,讓人人都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寫的還是人物,如:隨風使舵的藍東陽、誠懇忠厚的冠曉荷、心狠手辣的大赤包、柔情孤雅的高第、抗日到底的錢先生、報國無門的祁瑞宣與德高望重的祁大老爺。
老舍先生對《四世同堂》的正反兩派描寫極為出眾、是大家能夠區分,這就是《四世同堂》的一個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不給大家留下任何懸疑,敞開著大門的寫法。
這本書對人的下場也很突出,因此各個人的司法都不一樣,如:妞子是餓死的、瑞豐是被日本人槍斃的、李四爺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大赤包是瘋死的,說來說去,然而,死的最莫名其妙的竟然是藍東陽:他莫名其妙的去了日本、然后又莫名其妙的被原子彈炸死,這不是找死嗎?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多讀書、讀好書。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2
在這和平的時代,戰爭的痛已經遠離我們,硝煙彌漫的社會我們已經無法體會,但通過老舍筆下的四世同堂,我們可以領略那個與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間。
本部小說在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為主線,描繪了小羊圈胡同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物的榮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作品記敘了日寇統治下人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與惶惑,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英勇無畏、憤而反抗的愛國精神。用爐火純青的技藝刻畫了那個時代北平的生活畫卷,讓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在戰爭的歲月里,如何生存是件極其困難的事,在奪去這、截去那——每一點事都會被管束的生活里,心中正確的信念與希望的火光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個人心惶惶的時間,眼前的利益時最大的毒藥,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于不可泯滅的希望,沖出過去才是最大的障礙——惋惜不能改變的過去,后悔已經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實于現在,讓改變從今日起航。不能因忘記明天的希望,從而墜落在“昨日”與回憶之中;更不能忘記,我們追溯過去,是為了從中反思,取得經驗,不能因此終日尋找記憶中的那天!一切,因為——希望永存!
這部小說中瑞全的形象,是抗戰中“勇敢”、“頑強”、“希望”的匯聚。相比那些在抗戰前線的英雄們,他的付出——一位地下工作者的努力,看似要小許多,可是正是這些地下工作者們,為人民的心中,建立起頑強的橋梁,點亮了每一個人的心,讓他們為生命與世界注上新一番的詮釋,讓點點滴滴的力量變成復興中華的力量,飛向遙遠未來的翅膀……
自然是源頭,聽從它的教誨,讓純潔像陽光般在心中折射,從而走向心中圣潔的聚集地,讓硝煙彌漫的天空重返蔚藍與陽光。讓似圣光的希望,快速而永久地穿梭在心中,成為高揚的旗幟,不滅的火光……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3
我慢慢的松了一口氣,輕輕的合上了最后一頁書,背負著歷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風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那小羊圈……一幕幕,清楚的在我眼前跳動,讓我為之震撼。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老舍先生用犀利的筆法將每個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謹慎持家的祈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隱士詩人變為革命斗士的錢默吟,熱血青年瑞全,樂于助人的李大爺,無恥的瑞豐和冠小荷,陰狠得大赤包等等,栩栩如生的描繪出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小羊圈的各色人等的榮辱觀,生死存亡,記述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以小羊圈內人們與日本人及罕見的頑強斗爭為例,表現出中國人英勇反抗日本人,為爭取抗戰的勝利作斗爭。
讀《四世同堂》尤使我憤怒的是那一幫漢_,貪財好色之徒,尤其是大赤包和冠小荷,為了權勢錢而出賣自己的親人,讓人既可恨又可悲,但是又讓我覺得可喜,最后他們都慘死了,沒有一個完整的活下來。
小說以錢默吟先生抗戰勝利后驚奇地出現在鄉親們的面前,并與祁老人及一家老小慶祝抗戰的勝利而結束,這是完美的結束,是現實,也是讀者包括我愿意看到的。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4
他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勾勒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以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繪聲繪色地展現出一幅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他用輕松幽默的筆調,以滿腔沸騰的熱血,寫下了這部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銘刻于心的民族記憶。
他是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老舍。這部偉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這是一部靈魂的屈辱史。日軍侵華了,北平淪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間被打亂了,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了,形形色色的靈魂也趨勢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鐵蹄踐踏的背后,是盧溝橋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胡同里各色人物榮辱沉浮與生死存亡的形象寫照下,透露出的是戰火對一個民族靈魂的侮辱。全書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變化,以小見大,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惡。一夜之間,夢魘出現,各色靈魂爭相著淋漓上演……
這是一部靈魂的展現史。這里有如瑞宣般愛家愛國人士被逼無奈的心理斗爭,有如冠曉荷和大赤包以及瑞豐那位時髦太太般家賊漢奸們丑惡嘴臉,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樣不甘茍活于世,對侵略者的屠刀奮起揮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孫七、金三爺,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長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爺夫婦的“老好人”形象在徹頭徹尾地淋漓盡現,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面”的執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這些都在老舍的筆下一一上演,無所事事中透露著憤慨,輕松幽默中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并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著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嘆,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蕩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里,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了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松幽默的筆調里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蒙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5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么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斗熱情,愿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斗,為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并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巨的生活壓力背后,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斗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巨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于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茍且偷生,只能茍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著被日本鬼子占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了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6
老舍先生以其對老北京的細致了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時代的氣息,揭露了那一時代上空的陰云與陰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筆描寫的有血有肉,仿佛我們真能透過紙張,看到這么一個人似的。不得不說,老舍先生把人物寫活了,我們說這是一部經典,還因為他筆下那些所謂的英雄不僅僅是英雄,他們還是一個會迷茫傷心有一些缺點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樹,我便是花,盡管是一朵閑花。北平若不幸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別再活下去!”錢家錢默吟老先生謙遜有禮,性子清高,喜歡作詩作畫,喜歡侍弄花草,本是個十足的隱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淪陷,兒子去世,被逮捕受訓后,幡然醒悟,變身成了一個老而志堅的積極斗爭的革命戰士。通過文字,我們分明能看到北平淪陷時這位老人的哀傷,分明能看到被釋放的錢老人的懊悔與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對敵人的仇恨,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對實事戰爭的敏銳以及他敢于為國家犧牲的一腔熱血,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著他照顧,這些最親密的血親讓他無法施展抱負,無法讓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戰場上去拋頭顱,灑熱血,他不得不盡到一個長孫,長子,大哥,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這責任將他拴住了。面對這些,他只得無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決定要走的時候,我們分明可以從他的那一句:“你來盡忠,我來盡孝。”看到他的無奈,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憂郁的微笑以及濕潤的眼角。
我們還能看到,看到有著少年人的沖動與愛國志氣的瑞全,看到謹慎持家,萬事求和氣的祁老人,看到任勞任怨的小順兒的媽,聰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長為革命青年的高第,樂于助人的李四爺夫婦,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婦,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孫七,白巡長,程長順……我們也能看到,賣國求榮的冠曉荷,毫無廉恥心的瑞豐,兇狠潑辣的大赤包,欺軟怕硬的藍東陽,貪慕虛榮的胖菊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卑鄙手段,看到他們皮囊下丑惡不堪的內心,看到他們的利欲熏心,看到他們毫無民族感,貪圖享樂,看到北平淪陷后,他們一味的去討好日本人,對日本人阿諛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漢奸,最終落得凄慘下場。
我們能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蕩氣回腸,或令人搖頭嘆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心得感悟200字篇7
在這一個假期中,我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合上書本的那一瞬,覺得自己好像還置身于那充滿了血腥風雨的北平,仿佛親身經歷了那些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故事……
《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后的惶恐與不安,接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所犯下的殘暴罪行,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弘揚了中華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運用其樸素而簡單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悲劇場面,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與變態,激起了我們的同情與憤怒。在這一本書中,老舍先生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年過半百,只想平平安安過日子的祁老人;又被日本人還得家破人亡,想要報仇的錢老人;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而當了賣國賊的冠曉荷……這些許許多多的人,都帶給我們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特征,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但是老舍先生始終讓我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書中還重點描寫的就是漢奸,在老舍的筆下他們的行為不禁讓人咬牙切齒,而對于他們的死又讓人覺得無法痛快。比如冠曉荷,一直為日本人做事,甚至還被日本人稱為良民,最終卻被日本人活埋。比如大赤包,一直相信日本人,甚至被關在監獄中還幻想能夠出去,然而最后卻慘死在獄中。這些人的悲慘命運都讓我們明白了日寇的殘忍,在他們那血淋淋的屠刀下,犯下了無數的滔天罪行,那一幕幕血腥的場景,讓我們無法忘卻。
今天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中華民族變強大了,它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繁榮昌盛,只有這樣才能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