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1
平靜的近乎冷酷的筆觸,余華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杯具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著的意義。
鮮紅的封皮,一本《活著》,我幾乎是哽咽著踏在福貴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感受到淚水的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彌漫著絕望的嘆息,精神的支撐似乎隨時會被瓦解,會在眨眼間煙消云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忍受著至親們一個個的離去,在一次次期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依舊活著。
以往看過一部電視劇《笑著活下去》,很喜歡這個劇名,“笑著”是一種人生態度,“活下去”則是要去踐行的生命狀態,“笑著活下去”則是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生活與實現生命,而這,也就是所謂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在人生中困惑與不安,或許是因為他們把人生復雜化了,活著,其實就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也是人生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活著的意義就在于活著本身,它沒有額外的喧囂浮華與功名利祿,它僅僅是生命的延續,是最自然的生存狀態,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之后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境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在福貴輸光了祖上留下的所有家產時,福貴的母親這樣對他說:“只要活的歡樂,窮也不怕”。是的,有什么可怕的呢活著已經是一種幸福,而能夠歡樂的活著,也許就是人生莫大的追求了,其他的虛名浮利都只是身外之物,只是迷亂了雙眼的一時虛幻。對于失去了所有親人的福貴來說,活著是簡單的幸福,一步一個腳印,孤零零的走下去。
《活著》讀后感2000字二我不是一個真正的讀者,因為我不相信書有令人掉淚的力量,直到出現了這本書.當時的朋友告訴我余華的《活著》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不大相信,因為我看過太多為了騙取感情泛濫的讀者的感情和金錢的所謂感人的佳作了,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嘆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失去女兒的日子全家都很難過,可世事的無奈逼著你去做不得以之事,這是我們的悲哀嗎鳳霞偷跑回來了,在送鳳霞回去的途中,福貴不敢看鳳霞的臉,因為不舍。父女之情哪這么容易斷絕,福貴回頭了,帶著他的女兒。他對鳳霞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在窘迫的生活中,福貴能夠說出這句話,可見他終究愛著女兒鳳霞。無論她是否殘疾。
如果文章最終輒止于福貴老人一個人的繼續生存,將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于是為老人福貴找了個伴:老牛福貴。從此,兩個“老不死”在屬于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本書的境界也在此中進一步得到提升,在給了人們更多哲思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著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嘗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終將歸于平靜,就像大海在洶涌過后終會變成一個安睡的孩子。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凈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后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著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
《活著》讀后感1000字
也許有人會說,簡單的活著會很平庸。平庸你們覺得福貴平庸嗎不!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著的信念,他有著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注定只是蕓蕓眾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升華了他的價值。活著,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夕陽下的兩個“福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悠然享受著“老不死”的幸福……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2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段話出自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活著》。
作者用一種平淡而冷靜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立體豐滿的人物。一開始福貴的出場,我看到的全是福貴的好吃懶做,吃喝嫖賭,不禁讓人怒其不爭。而隨著故事往下推進,善良賢惠卻患有軟骨病的家珍,聰明懂事但聾啞的鳳霞,機靈卻早逝的苦根……命運給了他們多舛的人生,他們在《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讀著讀著內心只有無聲的嘆息和刺痛。留下福貴孑然一身,只有一只叫福貴的老牛陪伴,也許這種悲劇式的人生,才是生活殘酷的本質。
故事的背景對于我來說不是同一個時代,但透過福貴,我看到土改,大煉鋼鐵運動還有自然災害時期的中國。這些生活離我過于遙遠,但也不禁引起我對自己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在如蜜般的環境里,默默地感恩現在。
整本書我讀得很沉重但卻在結尾處感到了吃驚和另一種重獲新生般的感動。生活對于福貴來說是殘酷卻又無奈的,但他在歷經重重打擊和痛苦之后仍能好好活著,在鄉下田園恬靜地生活著。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的堅韌,他對生活之苦的坦然接受,讓我感受到要好好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并從苦難中汲取教訓,泰然處之,勇往直前。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3
合上書本的那一剎那,似乎福貴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僂著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的殘葉還要更單薄一些,滿是泥土的褲腳被卷了起來,一長一短,兩只腳踩在地上。老牛福貴回過頭來“咩咩”地叫了一聲,眼睛里閃露著悲涼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著。用“悲慘”二字來簡單概括福貴的一生也算貼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用稀松平常的語氣講述著他鮮為人知的一生。人活著不就是希望風光時有人羨慕,成功時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時有人扶持,失敗時有人安慰嗎?每個人活著都有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目標,有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單純的喂飽自己,在這個世上安安靜靜地活著,別說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就是自己也會因受不住太多的誘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實地活著。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光年來計算的光速了,身在動蕩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貴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解放戰爭、人民公社、還有包產到戶,細數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富貴總是歸在“受害人”的那一類,或許正是這數不清的苦難,讓他仍能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細心感受在夾縫中生存的幸福。
《活著》最觸動我的并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著》的靈魂,他已經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長總有遺憾,福貴像一劑清醒劑,注射在血管里,融化在血液里,級或者每一根毛細血管,讓我學會用另一種心態去看待生活。
世人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九”,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極少的。世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在于周圍的世界接觸周旋,明爭暗斗,都有自己的掙扎,當你開始抱怨社會越來越不近人情,世界越來越冷漠之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你貪于安逸,貪欲享樂,才會在受到一點傷害時覺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活得離主流越來越遠。
活著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4
《活著》是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待——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終于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終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里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發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賴,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5
人為什么活著?為什么而追求?為什么而奮斗?答案是熱愛生活,善待他人,懷有追求,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
作者就是因為外祖母告訴他:“人活著有一萬個理由。”那時,因為作者好奇,真的去籌集了一萬個活著的理由。直到他有一天他明白了“活著的一萬個理由”,可是她的外祖母卻病危了,外祖母臨死前告訴她:“我在聽心跳的聲音。”
心跳的聲音何嘗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生命是多么的輝煌燦爛,多么值得我們去珍惜!
人活著,不就是為了要活的精彩嗎?只有努力過了,才知道結果,沒有試過,又怎能確定自己必輸無疑呢?人生就要過得精彩,過得豐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既然努力過了,不管他是失敗還是成功,你都必須要讓它開花結果。辛辛苦苦把一棵幼小的樹苗澆灌成一棵參天大樹,可他卻不能開花結果,這不就意味著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嗎?應該鼓起勇氣,想辦法讓他開花結果,雖然開花結果后會枯萎,但這一生就會輝煌了。
人活著,就是要讓生命之花開的絢麗,燦爛!
活著讀書筆記摘抄及感悟篇6
活著,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恒追尋。
看完《活著》,想說說關于“活著”。突然發現很難去說,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著,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恒的國度里。而活著和永恒,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于是沒有永恒的方向,迷茫地活著;沒有永恒的價值,愚昧地活著;沒有永恒的期待,艱辛地活著。也有人只看到所謂的另一部分,于是沒有現實的根基,形而上地活著;沒有腳下的道路,漂浮地活著;沒有真理的指引,被動地活著。
可以這樣說,讀余華的《活著》是一種精神的震撼。當身邊的人一個個遠去,主人公仍然堅強樂觀地活著,盡管這一路太過平庸,這生活如此艱辛,總在埋頭活著,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聽到的一句話“活著,像狗一樣地活著”。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對自己無疑是一種打擊,自己仍舊要好好地活著,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
而我們亦要好好地活著,無論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或許,這是讀完這部小說最切實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