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1
這本書是曹文軒寫的,它的語言不是那么華麗,而是平平淡淡。但就是這樸實的語言讓我的心靈得到了震撼,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懂得了珍惜。
葵花的父親來干校勞動卻不幸被淹死。大麥地最窮的人家——青銅一家把葵花領進了門。自打她進門的那一天起,青銅一家就把她當親閨女一樣好。雖然他們家窮,但是并沒有虧待葵花,寧愿自己差一些,也要讓葵花上學,新年里葵花還有新衣服穿。后來,大麥地經歷了暴雨的襲擊,原本貧困的青銅一家更窮了,一家人晚上點不了燈,只能摸黑上床。要做作業的葵花只能去同學家,同學不讓她進門,他的啞巴哥哥——青銅費盡心思為她捉螢火蟲,做成了一盞最亮的燈。之后,大麥地又經受了蝗蟲的洗禮,家家的糧食都十分緊缺。一向疼愛妹妹的青銅去捉野鴨給她吃,看到妹妹滿足的笑臉,青銅也笑了。隨后,奶奶病了,老牛死了,乖巧懂事的葵花去撿銀杏賣錢。可當她拿著面值很小的票子回家時,奶奶已經永遠閉上了眼。之后,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城市了。
祖孫三代,都極為干凈,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內心,他們的內心也是那么清澈明亮,至美至純。他們并沒有因為葵花不是他們親生的而不善待她,反而十分愛她。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寧愿自己吃不上東西,也要讓葵花上學。奶奶賣掉了自己的金耳環,也要蓋茅草房,讓葵花和青銅住的舒服。當哥哥的青銅,為了讓妹妹看馬戲,不惜自己受傷。在那個純真的年代,因為愛才讓他們如此團結。歲月維艱,愛彌珍貴,正是至愛成為支撐人們戰勝苦難的力量。患難見真情,只有經歷了苦難才能使人更加懂得珍惜。人的一生中苦難是必須的,只有經歷苦難,在苦難中抬起頭,你的未來才會更加精彩,我們要學習青銅一家不屈不撓的精神。如果沒有苦難的歷練,人將變得懦弱,不懂得珍惜,不知道團結的重要性。幸福背后蘊藏的總是痛苦,我們現在的好生活也是由于一代代人的打拼和爸爸媽媽辛苦的工作才得來的,如果不經歷苦難不付出努力,我們能有現在的幸福嗎,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也要學習青銅一家無私奉獻,善待每一個人的精神。
讀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那個時代人所擁有的頑強毅力。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2
盼望著,盼望著,暑假到了,快樂的生活開始了。夏日的炎熱根本擋不住我們的快樂,終于到來的休息總會令我們興奮不已。但是靜心下來,感覺到的卻是前所未有的空虛,怎樣才能覺得充實呢?于是我想到了書。
打開塵封已久的書柜,各種書香混合著襲面而來,倒也頗有一番古典雅致的味道。我的目光在參差不齊的書中來回穿梭,最終我鎖定《朝花夕拾》這本書。
《朝花夕拾》的作者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樹人。魯迅原本是學習醫術來救治病人的,但后來發現麻木的國民精神比肉體病痛更可怕,他于是放下手術刀,拿起筆紙,改行提倡文藝運動。這一轉變在《藤野先生》中有明確交代。魯迅棄醫從文后發表許多著名小說,并撰寫了大量雜文、散文批判舊思想舊道德,成為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回憶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十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揭露封建文化對人的荼毒,封建守舊勢力的反動腐朽,如《二十四孝圖》、《貓·狗·鼠》等。整本書也體現魯迅一生四處奔波的軌跡:前兩篇寫于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則是寫于醫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卻是在廈門大學圖書館的樓上所作成的。
《朝花夕拾》的各個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于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的懷念之情。但這并不僅僅是回憶性的作品,還能反映出當時社會斗爭的痕跡,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魯迅對反動、守舊勢力的抨擊和嘲諷。
魯迅的文章真是精練犀利,意味深長!這是我看了第一遍之后的感想。雖然看了一遍,但仍是云里霧里的,又細細致致用心重讀了一遍才終于有了些眉目。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3
從我第一次讀曹文軒的作品時,我就深深記住了曹文軒這個名字。一開始看他的作品,只是覺得寫得很有趣,也許不知是年齡增長的緣故,當我重讀《青銅葵花》時,竟為之深深震撼——原來這親情竟可以這么純,這么美好!
文中的青銅、葵花是兩個孩子。青銅是一個有語言障礙的殘疾人,葵花是一個年幼就喪父喪母的城市女孩。一個巧合讓他們成為了兄妹,從此,青銅家的生活變得充滿了生機,但又因葵花的出現,家庭的生計越來越艱難,負擔也越來越重……
這整本小說都寫了苦難,很苦很苦:有在鬧蝗災時沒有吃的只能吃蘆根的苦;有茅屋倒塌后無處容身的苦;有為了省下錢來個奶奶治病而故意把考試考砸,放棄自己心愛的學業的苦……可是青銅家的人并沒有因為苦,而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像竹子一般,在苦難中鍛煉自己的韌勁,就這樣,平凡的生活中有著不平凡的感動。在發生的諸多故事中,曾有兩件讓我震撼。
第一次,是當我讀到奶奶病重了,葵花心想這必須要有錢給奶奶治病。便獨自一人去江南采銀杏換錢,然而留下的信卻送錯了人,青銅心中百感交集,每天晚上提著個燈籠在橋上等她。漸漸地,大麥地便有了這樣一個故事:啞巴青銅的妹妹葵花為了給奶奶治病,去江南采銀杏,青銅便每天在小河旁等她。在這一瞬間,我的心猛然一顫,眼前浮現出一個點著燈籠的小男孩的樣子。這個故事,讓我的心里感到很溫暖,很純潔。多么感人的兄妹情!
第二次,當葵花被市長強行接走,青銅十分傷心,心中有著深深的空洞感。他幾天不吃不喝坐在石樁上,望著湖面上葵花遠去的地方。終于有一天,青銅仿佛看見了葵花,思念的喊聲脫口而出:“葵——花”多么令人震撼的兄妹情!這種真情居然使青銅——一個啞巴可以說話,真情的力量多么偉大!
他們面對苦難,身上多了幾分與他們年齡不符的堅毅與執著;他們遇到困難,總會為別人著想,甚至替對方受罪的善良令我感動。
羅曼·羅蘭曾說過:“我們因當敢于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所以我們因當正視痛苦,把每一次痛苦當成一種磨練,這樣痛苦就沒有那么可怕了。”是的,苦難幾乎是永恒的,我們面對痛苦,唯有堅強抵抗;要學會透過苦難去感受人世間親情的溫度。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4
今天,是一年中最后一個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雪,天氣很冷。人們都匆匆趕回家。只有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雪地里走來走去,她手里拿了一些火柴,嘴里喊著:“誰要我的火柴,誰要我的火柴。”這時一輛馬車跑了過來,眼看那馬車就要撞到小女孩了,小女孩趕緊跑開。
小女孩嚇壞了,她跑的時侯鞋子都掉了,小女孩正準備去撿回自己的鞋子。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拿起了小女孩的鞋子說:“這鞋子可真大呀!將來可以給我的孩子當搖籃。”說完,小男孩蹦蹦跳跳得走了。小女孩心想那可是她唯一的一雙鞋呀,小女孩想追上他,可是,小女孩跑得喘不上氣了,小男孩卻跑得連影子都不見了。小女孩只好光著腳走在雪地上,她每走一步就向踩在尖尖的刺上,疼的她只想哭。
小女孩找到了一座房子,她躲在房檐下休息。這時她又冷又餓,她多想坐在火爐旁烤著火呀。于是,她點著一根火柴,突然她眼前出現了一個火爐,那火爐就像她家里的那個火爐,小女孩正準備去摸那火爐,火柴熄滅了。她又點著了第二根火柴,她的眼前出現了一個餐桌,餐桌上擺滿了好吃的東西,有雞蛋、蛋糕、蘋果,還有一只香噴噴的烤鵝。就在這時摘抄,那只烤鵝站了起來向小女孩走去,小女孩準備用手去摸那只烤鵝,火柴又熄滅了,眼前一片漆黑。小女孩又點燃了第三根火柴,眼前出現了一棵高大美麗的圣誕樹,圣誕樹上掛滿彩球,那圣誕樹比原來家里的`那個圣誕樹漂亮多了,火柴又熄滅了。可是那圣誕樹還沒有消失,圣誕樹慢慢地飛到了天空上去了,天空上掛滿了無數顆星星,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了一顆星星,小女孩想起奶奶說的:“天上的星星掉下來一顆,地上的人就會死去一個。”小女說:“不知是誰也得死去了。”小女孩又擦亮了一根火柴,她奶奶出現在了亮光里,小女孩為了不讓奶奶消失,她把所有的火柴都擦亮了。奶奶把她抱在了懷里,她們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憂愁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了小女孩兒已經死了,手里還緊緊握著一把燒過的火柴。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我的愿望是讓所有的小朋友都過上有學上的日子。我會把今后的零花錢都攢起來,捐給那些需要上學但是沒有錢的孩子。我覺得賣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憐,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后有一份好的工作,回報祖國,報答父母。我現在要好好學本領,長大想當警察然后幫助貧困山區的小朋友,讓他們也過上幸福的生活!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5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1834年發表的優秀作品,小說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為時代背景,以伏蓋公寓和鮑賽昂夫人的沙龍為舞臺,以高老頭和拉絲蒂涅兩個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為主要情節。
巴爾扎克以自我的生活體驗,經過細致描述,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后隱藏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讀了以后,我不禁從心底感嘆高老頭的悲慘遭遇,更不禁掩卷沉思。
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感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馬克思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高老頭是個面粉商,在革命期間賣面粉賺了一大筆錢,他很愛很愛他的兩個女兒,甚至到了溺愛的程度,就是這樣,家庭的杯具就由此而發了。他一心只想女兒過的舒服,甚至付出自我的一切也不在乎,他期望女兒嫁入名門貴族,這樣兩位心肝女兒就不會受苦,并且過得幸福。
文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歐仁,他開始是一個想拼命擠進上流社會的大學生,甚至為了這個目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母親、姑姑、表妹伸手要錢,明知她們已經沒錢了,還是開口要錢,為此,母親和姑姑不得不外出賺錢來給他,還把表妹的私房錢全部搜刮。
他揣著這來之不易的錢,經過表姐(上流社會的風流人物,之后因為情夫的背叛而醒悟過來,找了個偏僻的地方重新來過)在上流社會中游走,那時侯的他十分興奮,因為他進入了這個圈子。高里奧是同他住在同一寓所里的,當他得知高里奧的兩個女兒的真實情景后對這怪老頭另眼相待,之后經過一系列的事情變故之后,他覺悟了,他被高里奧的父愛所感動,也為兩個女兒(異常是小女兒,因為他們是相愛的,他企圖讓她愛她的父親)對父親臨死前的冷漠態度感到吃驚。最終,他安葬了高老頭,同時也安葬了他一向以來的夢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他成了一股清泉,雖然他以往污濁過。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6
《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后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水滸傳》有感500字。讀完全書,忠、義二字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忠,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對高俅之子侮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
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百零八個好漢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是義;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要無愧于“義”字,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能做到“義”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好漢,舍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義”字,為了真理就可以奮不顧身了。一個不信奉“義”字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
除了敬佩故事中體現的忠、義二字之外,我對故事中的一些情景還略感不仁。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還有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看馬的也不放過……畢竟是一條人命,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啊,即使他嫂嫂做了出軌的事情,也不必用性命以償吧。還有那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有這樣濫殺無辜的必要嗎?
故事里體現的忠、義二字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在現在的法制社會里,像武松那樣凡事用武力解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由于時代的變遷,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盲目地學習其中的處事方法。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7
她便在這辜負中坦然地做著女人,最后死于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于飛機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绔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機立斷,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的姿態,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
“李主任并不問王琦瑤愛吃什么,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的,她的堅強體現在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里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實的。如果說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度上的相似了。細致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著冷氣的。
《長恨歌》已由關錦鵬改編成電影,鄭繡文飾王琦瑤,梁嘉輝飾程先生,吳彥祖飾康明遜,胡軍飾李主任,黃覺飾老克臘。
我先看的電影,后讀的小說。電影的人情味要比書濃厚很多,愛情和友情都很豐富。鄭繡文將琦瑤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輝演的程先生,更是專情到骨頭里,非常耐看。書中更多的是張愛玲式的冷冷的旁觀,和略帶調侃意味的冷靜的敘述。
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是贊賞,是惋惜,也是慨嘆
電影和小說,總體感覺,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不怎么搭調的。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8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一家人為了撫養葵花用盡了心力,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著葵花,幾乎為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為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甚至在寒冷的冬天賣掉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為了葵花晚上寫作業,聰明的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為了讓葵花看馬戲,青銅頂著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個晚上;為了避免葵花挨罵,青銅勇敢地代妹妹受過;為了葵花報幕時的美麗,青銅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閃亮的冰項鏈……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青銅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協力,艱辛卻又是快樂生活著,從容堅韌地應對著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銅仰天大叫,他從心底高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喊聲震動了所有人的心靈。
他們是大麥地最貧窮的一家,卻是最幸福的一家,雖然貧窮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困苦,但對于這些,他們總是一家人心連著心去面對,因為他們相信一切苦難都會過去,他們相信風雨后會看見彩虹。平靜的水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苦難幾乎是永恒的,不論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苦難總是圍繞著人們,困苦總是讓人無奈,卻又力不從心,也許我們需要的是面對困苦時,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態度,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那樣:“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進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他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他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即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飯能體會他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9
《水滸傳》是施耐庵所著,里面刻畫了梁山水泊一百零八位英雄。全書共一百二十回,第一位出場的英雄是九紋龍史進。全書講解并描述了宋代宋江等人領導的農夫起義,揭示了當時官府的黑暗,奸臣當道,使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宋江一行人起先起義,抗拒朝廷,后來,宋江一行人受朝廷招安,征討賊寇,最終,在征討方臘時,那替天行道的梁山英雄們卻一個一個倒在了血泊之中。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梁山英雄的忠義;看到了朝廷的黑暗;看到了奸臣的陰險;看到了皇帝的昏庸無能……一時間心中難以安靜。
武松打虎,林沖棒打洪教頭等情節讓我難以忘懷。還有一個情節常常出現在我的腦海:在宋江等人為救盧俊義時,遇見關勝,關勝能當萬夫之勇,沖殺梁山兵馬時,他望見梁山的嘍啰兵們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衛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關勝深受感動……
在梁山英雄被招安后,派去征討方臘時,一幕幕讓人不忍心看到的場面出現:大多數梁山英雄在這場戰役中犧牲,最終武松單臂擒住方臘。擒住方臘以后,又是一幅幅讓人不忍心看到的畫面出現:魯智深坐化而死,楊志林沖病故,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吳用花榮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縊而死……又讓我們心中多了一份哀思。
梁山一百零八將,對應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一位梁山英雄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外號。
讀完了《水滸傳》,我的心頭難以安靜,一幅幅畫面出現在腦海中。我們可以知道,那時候的官府是多么黑暗,當時的百姓是多么苦痛,梁山英雄才是最正義的!
水滸,這一部兄弟情義重似山,英雄英雄多如發的小說,給我帶來了很多道理,明白了很多事情,我應當多讀幾遍,啟發肯定會更多。
中學生讀書筆記150字篇10
這些天,我讀了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著的《高老頭》,感觸很大。這部偉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以及人與人之冷酷的金錢關系,讀來讓人震撼,同時也為巴爾扎克對社會的深刻揭露而慨嘆。
故事發生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里奧老頭和拉斯蒂涅,此外還包括伏脫和鮑賽昂夫人。這四個人各自有著不一樣的經歷,卻從不一樣角度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社會現象--金錢對社會的決定性作用,它誘人墮落,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酷無情,它導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間杯具。高里奧原是面粉商。大革命時期,他趁災荒年搞囤積,大發了一筆橫財。
為了讓兩個女兒攀上一門好親事,他把自我大部分財產分給了她們。可是,兩個女兒眼里僅有錢,可是兩年,就把父親從自家趕出來,可憐的高老頭不得不去租住破舊的公寓。20年間,他把自我的心血和財產都給了兩個女兒,可最終卻像被榨干了的檸檬殼一樣被女兒們丟棄。
直到死,兩個女兒為參加舞會都不愿見自我父親最終一面,讓他含恨而終。這樣的社會,哪兒還存在道德夢想?金錢才是全社會的統治者,得之者勝,失之者敗。而作品另一個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經歷了一個墮落的過程。在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生活所構成的強烈比較之下,他的性格慢慢發生了變化,貧富差距不斷刺激著他的欲望,最終抵不住金錢的誘惑,走上了資產階級野心家的道路。
作品中所描述的這些世態炎涼,讓人驚嘆,促人深思。
誰能夠說當今社會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多少人一旦走向社會,就禁不起金錢和各種利益的引誘,最終充當了金錢的奴隸。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偷盜搶劫……不都是為了錢嗎?可是最終落得什么下場呢?可是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終還要應對陰暗的牢籠,遭世人唾罵。為什么我們總是如此不細心,落入了金錢的圈套呢?為什么要被它牽著鼻子走呢?難道我們就不能主宰錢財嗎?能!當然能。“錢不是萬惡之源,僅有當你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它時,它才是萬惡之源。”可見只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正視錢財,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會陷入金錢的泥沼。
我們不應當對生活過于苛求,應當珍惜好自我所擁有的一切。對于錢,更應當有清醒的認識,其實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在于擁有絢麗多彩的生命,認識到這點,我們才會活得更加坦蕩,更加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