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
讀完游記后,正如序中所說的,該書是一本現實的諷刺人性的讀本。
故事里的真善美和丑陋人物形象對比鮮明。就如第一卷中的內務大臣與財政大臣――一個是善良、對友誼負責的人;另一個則是暗地里與人勾心斗角,多疑的“翻版曹操”。
游記中慧馬因("馬因"是個漢字,由于無法打出字來,就用合成)國的慧馬因所具備的美德似乎是當代人民所期盼擁有的――
它有著仁慈的心靈,熱愛自己所有的同類,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有困難的伙伴。
然而,對于我來說,還不如一匹馬。
事情發生在我六歲時,那是一個多好的年齡,天真無邪,童心未泯,然而小小的我狠下心腸便做了一件“萬劫不復”的事!
我的同桌是一個貧窮得連筆都買不起的小男孩。上課做練習總向我借文具。一節課向我借兩三次文具,煩不煩啊?!他有時甚至是不問自取,這讓我更惱!就是這樣,一天復一天,那股難咽的氣終于爆發!我要玩弄他一把!讓他知道本人也不是好惹的!
一天,他拿著一支暫新、漂亮的鉛筆在大伙兒面前炫耀。我想:有什么了不起的!待他走開了,心中萌動了歪念:正是耍他的時候!
我悄悄的拿了他的筆――丟進垃圾桶里……
他回到座位上,發現他的寶貝不知所蹤,便心急如焚的東翻西覆。他淚汪汪的鬧著:“那可是爸辛苦攢錢買來的。不見了,怎么對得起爸……“
當時,我如熱鍋里的螞蟻――團團轉,心中鬧著自己,怎么辦,你可誤人子弟哦!我悔疚極了!
好同學,我做錯了!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有困難的伙伴,呵!我不配!
我想彌補,但是,能夠嗎?你我再也不是同學了。離開小學時的最后一抹夕陽,告訴我:一切皆盡了!
《格列佛游記》不僅在諷刺人性真惡,還在抨擊我的人格!
原諒我嗎?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2
《格列佛游記》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遠遠超過“兒童讀物”范疇的奇書,它講述了格列佛在四個充滿奇幻特色國家的經歷。
格列佛游記第二章講述了他在大人國的奇遇。格列佛出海后遭遇大風暴,在尋找淡水時,誤闖大人國。又尖又硬的麥芒,如教堂尖塔般的巨人,面對這些,渺小的格列佛只能四處逃竄。最終,他被一個農夫帶回家中。
在農夫家里,格列佛飽受小貓、老鼠的欺辱。農夫為了賺錢,把格列佛當作小玩具裝入手提箱,帶到各處表演,最后高價賣給王后。格列佛在王宮里過著倍受欺凌的日子,直到第三年,才得以逃出。
我本以為,格列佛在大人國能夠和居民們和諧相處,但實際上他受盡了屈辱。在和農民生活時,它像寵物一樣被飼養著,到處表演,供人取樂,這難道是他的生存價值嗎?來到王宮后,格列佛為了生存下去,只能成為王后低賤的奴隸,放下尊嚴,每天想盡辦法討她歡心,這難道是他心甘情愿的嗎?王后身邊的侏儒以玩弄和傷害比他更弱小的格列佛為樂,這種踐踏更弱者來獲得心理平衡和自信的行為,難道是理所應當的嗎?
從古至今,似乎一切都是“適者生存”,弱者的命運有時只能是供人取樂。可我認為,貧窮或富貴,美麗或丑陋,每個人命運不同,但都該被平等對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它是一個人的人格,一個人最寶貴的東西。
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弱者,但我不是懦夫;我一無所有,但我有人格;我什么都可以失去,但除了尊嚴。”失去尊嚴,屈原懷石投江,項羽自刎;失去尊嚴,寧死不茍活,不做行尸走肉。
每個人都有尊嚴,保護自己的尊嚴,也不去踐踏他人的尊嚴。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3
寒假里,一本不厚不薄的《格列佛游記》使我忘記了旅途的疲憊。從小人國的重臣到巨人國卑微的表演者,再到巫師島的貴客、馬王國的一只動物。是什么驅使著格列佛一次次前進,又一步步脫險呢?那就是勇敢和進取的精神。
格列佛只是一個善良、勇敢的外科醫生。但他給我的第一印像卻是一個冒險者。好奇心讓他一次次出海、脫險。他的美好品質肯定值得我們學習。
還記得我第一次學滑板的時候,正是一個微風習習的下午,陽光掃去了大地上的沉悶。面對著只有四個輪子支撐的長板,我心里不由得浮起一陣陣寒意。我顫巍巍地把前腳放上滑板,平安無事,但后腳踩在堅硬的地上,卻久久不敢用力。一個不留神,身體稍稍往前傾了一點,滑板的板尾往上猛地一抬,我整個人都飛了出去!
我的手和膝蓋重重地摩擦地面,膝蓋冒出了殷殷血絲。我抬起頭,風正在加速地吹過臉頰,天空翻動的云彩越來越多,也移動得越來越快,只有旁邊的小樹還在向我微微點頭,默默地鼓勵我。
我站穩在路旁,滑板在那里一動不動,就算微風吹過,它也沒有絲毫走的意思。我一只腳踏上滑板,另一只腳果斷地向后一蹬,又靈活地踩到滑板的后半部分。四個輪子在略微的下坡中快速地滾動,風聲呼呼地沖進我的耳朵,像一個剛調皮完的孩子。是呀,勇敢才會有戰勝困難的力量!
歌德曾說:“勇敢里面有力量、天才和魔法。”勇敢,但不盲目,是我們成長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翻看書頁,仿佛還能看見格列佛勇敢的身影,又上了船……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4
我讀了英國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幽默的語言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用辛辣的諷刺、離奇的想象反映社會現狀與黑暗的制度。
無論是大人國、小人國還是飛島國,那光怪陸離的故事都令我深深著迷。不過我最愛的還是172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去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更別說去懂得他們的含義了。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格列佛在這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可以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至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們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幾個童話式國家的見聞,摻入了英國的社會現實,作者把嘲諷對象夸張變形到殘酷甚至荒.唐的地步。隨著時代的變化,英國現在的政府與社會現狀早就有了很大改觀,也就是說作者原來的寫作意圖現在已經排不上用場,但這與《格列佛游記》對世界各地造成的深遠影響并不矛盾,新時期讀者們又能從中參悟新的內涵。
作者一針見血地道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競爭、偽善、猜忌、病態、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真誠的化身,而人則化成了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即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
看完這本書,我們不能不審視自己,我們身上有沒有這些頑疾劣根的影子?我盼望有朝一日我們的社會也可以成為那樣,沒有污濁與陰暗面,教育與現實統一,雖然通往成功的路還漫漫無邊,但也請我們一起努力,用心創造想要的生活。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5
《格列佛游記》是世界文學名著,大家都很喜歡這本書。我也有《格列佛游記》,而且已經讀了好多遍了。有人會說:“書為什么要讀那么多遍,讀一遍就行了,干什么還費時間呢?”我卻不這么認為,好書不厭百回讀。書就是要多讀,多讀書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如果讀了一本書,但沒學到什么知識這有什么意義呢?一本書只讀一遍,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讀幾遍,精讀細讀才能深刻領會書本的全部內容,領會書本的實質意義。
在幼年讀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時,我曾一度認為這是一本童話,后來又認為是像《魯濱孫漂流記》那樣的普通小說。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讀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才感受到原來這個一部充滿童話色彩的諷刺小說。但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真正的靈魂。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英國著名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愛爾蘭的首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于72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喬納森?斯威夫特諷刺了當時英國的特點:"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欲、陰險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獸顛倒的怪誕現象:馬成了理性的載體,而人則化作臟臭、屎尿橫飛、貪婪刁難的下等動物耶胡。他大談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錢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得無厭。作者不僅諷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種.種,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個人類社會。耶胡代表人類,而主人公卻是如此厭惡耶胡。書中的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社會的不滿。沒有想到在那些樸實得如同流水賬的大白話游記中竟蘊含著這么深邃的內涵。
我不知道十八世紀英國的輝格、托利兩黨纏綿悱惻、曖昧的關系,當然也就無從體會斯威夫特筆下的爭論吃雞蛋應先敲哪頭、鞋跟之高低等"原則"問題的"高跟黨"與"低跟黨"的妙處。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國度,承著不同的文化,對于過去,對于歷史,自己國家的從小就了解,別的國家的很少去觸及,而且沒有一定的知識墊底,去讀這種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指桑罵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為奇的。
《格列佛游記》的主題思想是通過在四個國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紀前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和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象與夸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這部小說真實地描繪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圖畫,讓讀者看到了社會上美好的一面與黑暗的一面。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書中寫了英國著名醫生格列佛坐船去訪問別的國家,途中經過印度洋時遭到了風暴,只有格列佛一人活了下來,但他醒來時,已經在小人國的領土上了。小人國的居民都把他當成了怪物了,用弓箭來射他,用拳腳來踢他,但是他卻幫助他們蓋房種地,終于得到了小人國居民的信任和贊賞;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蠊謖飧鋈寺淼叩溝氖瀾繢錚行磯嗖豢傷家櫚墓適隆6磷哦磷牛?曳路鶿孀鷗窳蟹鷚黃鹱囈?四歉銎婊玫氖瀾紜D切┩媾及愕男∪耍?嘰笸?偷木奕耍?さ孟裼愕姆傻汗?用瘢?約盎垠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里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經過種.種磨難,他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讀了這本書,我被書中所描寫的一個個幻想國度里的每一種情景感染了,我有一種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作者的想象力又極其豐富,令我又有一種進入科幻世界的享受。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雖然有些作者表達的思想,我還不太理解,但是我很佩服書中主人公那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以德抱怨”、善待別人的處世態度,也讓我懂得了要成功,不僅要有自信心,還要付出努力。我想,在我們的學習中不也應做到這些嗎?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6
《格列佛游記》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據說伏爾泰、拜倫、高爾基和魯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著魯迅,他用枯黃卻瘦勁的手指著青年前進的方向,于是我便朝著那個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記》--愛屋及烏。但是看過之后,大呼“上當”也于事無補,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問問別人對斯威夫特怎么看,來顯示自己是“文學青年”,更實際地是寫一篇不倫不類的讀后感交上去湊數。
每當回想起當年看這本名著的時候,歷史的滄桑感便涌上了心頭,那些日子真是沒有成就感受,很失敗。一天僅僅十幾頁,舉“目”維艱,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發自于肺腑啊!
打個比方,讀《圍城》是一種愉悅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戰地雷戰打鬼子,越打越過癮,正打在關頭上,錢鐘書先生將大筆一擱,鬼子投降了;讀《駱駝祥子》也挺爽,應該屬于三大戰役的那種,共軍三下五除二地把蔣介石趕到了臺灣,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讀《格列佛游記》就大不一樣了,是一種受罪,就像血戰臺兒莊一樣,拉鋸戰,特艱苦卓絕,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爭,還要與瞌睡蟲作斗爭,不過“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我還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損失慘重,至今想起來還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魯迅拿著煙斗一副正氣凜然的樣子,總會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錯,是你騙了我,還讓我不知不覺滿足被騙的虛榮”……
但是,盡管受了騙,并未影響魯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執地認為:斯威夫特是不能與魯迅同日而語的。
魯迅,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許人也?英國十八世紀罪惡腐朽的資產階級中的一員。他們的階級屬性有著本質區別(如果趕上就好了,分清敵我很重要啊)。其二,魯迅是國產的,斯威夫特是洋貨(這好像是廢話)。至于第三點,我認為是最最重要的,魯迅的文章雖艱深生澀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譯本雖然都是大白話,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經過一番換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測:大不列顛的可愛青年們也必然不知道魯迅在說些什么,要表達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簡直就是一定的”那種魯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7
今天我所要介紹的是由英國作家斯威夫特所寫的《格列佛游記》。斯威夫特,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出生于愛爾蘭的都柏林,父母都是英國人。斯威夫特早年生活貧苦,因為父親早亡,他很早就寄居于伯父家中。他從小就喜愛學習歷史與詩歌,14歲入都柏林的三一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后獲得神學博士學位。1688年,他回到英國,在吞浦爾爵士家中做私人秘書,并開始接觸當時的政治,養成樂分析事物的才能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其早年的作品《木桶的故事》《書籍與戰爭》《圣靈的機械作用》等,把矛頭指向教會,同時也對當時的學術的貧乏和社會的腐敗進行樂無情的抨擊。1720_年,斯威夫特擔任樂都柏林附近地區的牧師,在任職的兩年半時間里,為了教會的事務,他卷入了當時托利黨與輝格黨之家的黨派之爭,并為此撰寫了一些文章,1720_年托利黨人失勢,斯威夫特轉到都柏林圣得立克教堂做教長,直至逝世。
斯威夫特的晚期作品對英國統治集團的腐朽政治和資產階級惟利是圖的剝削本質,都有嚴厲的斥責與無情的揭露。不朽的諷刺杰作《格列佛游記》就尖銳地駁斥了為當時的社會制度進行辯護的一切思想企圖。
斯威夫特是當時社會一切正義與良知的辯護士,他天才的洞察力,使他成為英國啟蒙運動中基金的民主主義流派的創始人。
本小說描繪了格列佛游歷小人國、大人國、慧骃國、飛島國所發生的事件,小人國和慧骃國是光明的國家,大人國和飛島國是黑暗的國家。
在小人國利立浦特用比賽繩技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候選人必須冒著跌斷脖子的危險來表演繩技,以達到爬上去的目的。爬上去以后他燜的所作所為葉就可想而知了。朝廷官員葉時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術高低獲得各種絲線,小人國里的官員腰上幾乎沒有不纏絲線的,這只能說明他們全是奸佞獻媚的小人。
斯威夫特借此抨擊了英國宮廷和大臣們的昏聵無能,無情地諷刺了高管厚爵獲得者們阿諛奉承的丑惡嘴臉。
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紀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同時他葉是一個不平常的魯濱孫(18世紀英國作家笛福作品《魯賓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與魯濱孫不同的是,格列佛每漂流到一個地方,必然去認識那里社會種.種形式的政治生活,如果說笛福通過筆下魯濱孫進化的結果。終于承認了英國現存文明的話,那么,斯威夫特筆下的格列佛卻完全否認了笛福通過主人公的形象所肯定的哪些所謂文明的東西,從而表達了對現代社會虛偽文明的憤懣情緒。
《格列佛游記》以較為完美的藝術表達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幻想的離奇情節,深刻地剖析了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作品熔現實與幻想于一爐,將兩者進行對比,用虛實的反差來完善諷刺的藝術效果,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8
《格列佛游記》是一部接觸的諷刺小說。通過格列佛去的“小人國”、“大人國”和“飛島國”,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之間的一些矛盾,還有他們的和丑陋,和他們長期積累的剝削和掠奪。這本書共分為四部。第一部:寫了格列佛喜愛航海生活,第一次去航海是一艘叫“羚羊號”的遠方太平洋的船上,后來穿在途中觸礁沉沒,格列佛僥幸逃生,走到了一個叫小人國的國家。
這里的人們只有六英寸,只相當于我們人類的二分之一。這里的國主、大臣和居民們十分的貪婪、殘忍,而且野心很大,與鄰國之間戰火很多,個個明爭暗斗。第二部:寫了格列佛坐的是一艘名叫“冒險號”的船再次出海,有驚喜的來到了另一個國家,這里的居民在格列夫的心總是如此的高大,這些居民猶如鐵塔,這就是“大人國”,這里雖然沒有一種完全的文明體系,但民族誠實,處于一種自然狀態。第三部:寫了個列佛航行坐的是“好望角號”,這次航行他先后到過“飛島國”、“巫人島”等等地,見識了許多有趣的事,后經日本、荷蘭回到英國。
第四部:格列佛第四次航海被舉為“冒險號”的船長,這次他來到的國家是“慧馬國”,在這里馬是一種高貴而又理性的動物,也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另一種長相像人,名叫“耶胡”的動物則貪婪、嫉妒,是罪惡的化身。《格列佛游記》是一部奇書,他不單純是少兒讀物,而是飽寓諷刺小說和批判的文學作品,在這些虛構的國家里,足夠找到英國人的痕跡,看似很荒延不經,實則寓莊于諧,以冷淡掩深摯,從荒延出心酸,從這種意義上說,《格列佛游記》也是現實一種。
當我看到慧馬國這一部時,我深深的被慧馬的誠實,不去騙別人這種精神而感染。慧馬和慧馬之間的相互信任以及它們的善良、智慧等,的是我希望我們這個世界能相慧馬國這樣美好。與此同時,我還認識耶胡這個動物。耶胡這個動物嫉妒心強,它貪婪。
我想:我們做人不要像耶胡一樣貪婪、嫉妒心強,要想慧馬那樣真誠而善良。總之,《格列佛游記》使我學到了課文沒有學過的,他讓我們學會了做人要誠實,不要總想著超過別人,要取長補短,這才是《格列佛游記》告訴我們的道理。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9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的諷刺文學家斯威夫特,同樣,《格列佛游記》也是一部十分杰出的諷刺小說,它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勒皮他和慧骃國的種種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國統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以及英國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瘋狂掠奪和殘酷剝削。
書中描繪的慧骃國的旅行使我最印象深刻。172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么叫“懷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是富有理性,公正而誠實的馬,供馬驅使的耶胡卻是一群丑陋齷齪、貪婪淫蕩、殘酷好斗的畜類。耶胡好吃懶做,貪得無厭,特別喜歡在田間尋找一種發亮的石頭。為了爭奪石頭,它們就會搏斗起來,甚至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它們喜歡吮吸一種草根,吃多了以后就相互摟抱、廝打,丑態百出。它們也有自己的頭目,頭目還有寵臣。這些寵臣被主子拋棄以后會受到全族類的凌辱。耶胡的種種特性,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罪惡者諸如貪財好斗、酗酒荒淫,這些都集中在耶胡的身上。斯威夫特所創造的耶胡無非是對當時英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和惡劣風尚的集中諷刺。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于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格列佛游記》不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而且具有比較完美的術形式。斯威夫特的藝術技巧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借鑒的,首先,斯威夫特利用虛構的情節和幻想手法刻畫了當時英國的現實,同時他也是根據當時英國的現實才創造出一個豐富多彩的、童話般的幻想世界,斯威夫特的幻想和現實是和諧統一的,格列佛在小人國、大人國、飛島、馬國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毫無破綻。他每到一個幻想國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繪聲繪色,使作品具有藝術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強烈的諷刺。
《格列佛游記》以其杰出的諷刺而垂名于世界文學史,深刻的揭露了社會的丑惡現象和矛盾關系,指出其本質,在這個假期中,讓我深刻的的記住了這個有著強烈正義感的人。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收獲篇10
一口氣,我讀完了《格列佛游記》。這是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本極具諷刺意味的小說。讀畢,收獲頗豐。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里面的目錄深深的吸引了我:小人國游記,大人國游記,飛島國游記,慧馬國游記,它們好像具有無窮的引力,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讓我迫不及待的往下翻閱。
該書主要講了一名航海醫生格列佛的冒險事跡,在每一次中格列佛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第一次是乘“羚羊號”商船航海時,遇到了巨大的風浪,船被礁石撞碎了。第二天醒來時,格列佛發現自己竟到了另一個國度。這里的人都是小矮子,一開始在這他受到了很好的招待,格列佛也一直在研究、查詢這個國家的戰爭、宗教、法律、學術、動植物……學到了很多的新知識,并為了能在這個國度中生存下去,他還學會了這個國家的語言。但由于朝廷中一些奸臣的讒言讓國王對格列佛起了疑心,格列佛知道國王對自己已無信任便偷偷的離開了。
第二次是在1702年6月20日,格列佛乘著“冒險號”商船,前往蘇拉特。但在航海的第二天就出現了大風暴,雖然他們成功的渡過了這次危機,但也徹底的偏離了正常的航道。在整修時,格列佛被丟在了一個小島上,與上次相反,這次他所流落的島是巨人們所居住的島。在一上島時,他被一個農民發現了,居住在農民的家里,可是農民對他很不好,只知道利用他來賺錢,讓他沒日沒夜的表演節目供那里的人們玩樂。最后,他被國王知道了,便被送到了宮中,當做玩偶,國王外出旅行時總會把他帶上,他們也時常談論各自國家的軍事、政治、文化。可沒過多久,格列佛就厭倦了在巨人島的生活,想要回到英國。在機緣巧合之下,他被老鷹帶上了天空,遇到了他們國度的人,并順利的回到了英國。
第三次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悲催的的格列佛又不得不登上了“好望號”商船,不幸的是在途中船又被劫持了,而這次則被丟下了商船,劃著小皮艇不知過了多久他才遇到了陸地,上岸后,他被一所會飛的城市發現了,它就是飛島國,格列佛通過繩子爬上去后被邀請覲見了國王,在國王的盛卻邀請下格列佛在那住了一段時日。在這期間他逐漸學會了飛島國的文字,能與飛島國的居民正常交流,并且他還參觀了科學院,看了很多各種各樣奇怪的研究。之后他還去了拉格納格島的馬爾多納達城市……最后他還是想辦法搭船,順利回到了英國,與妻兒團聚了。
最后一次他是在種種磨難下到了慧馬島,那里的生活很和平,沒有謊言,居民與居民之間相互信任,以至于格列佛被迫回來后并不適應并厭惡當下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后我有很大的感受。通過這本書作者反映了對英國社會形態的厭惡,對其社會制度做了辛辣的諷刺,同時我也明白了要珍惜當下繁榮的社會,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