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心得感悟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1
【我眼中的傅雷,八分爸爸】
第一分,我要加給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對于外出求學的兒子,傅雷總是希望兒子能多寫些信來告知家里自己的情況,“不接到你的信,心里總是不安”;不但如此,傅雷總是仔細地閱讀兒子的信,甚至連兒子的鋼琴老師的姓名讀音也要問個明白;當傅雷多年不見兒子發現他藝術長進飛快時,他激動地寫下“我愈來愈愛你了,除了因為你是我們身上的血肉所化出來的而愛你以外,還因為你有如此煥發的才華而愛你;正因為我愛一切的才華,愛一切的藝術品,所以我也把你當作一般的才華(離開骨肉關系),當作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而愛你。你得好好千萬愛護自己,愛護我們所珍視的藝術品!”足以見得他對兒子濃烈的思念、關心。如此溫暖的父愛,誰能不羨慕呢?
第二分,我要加給傅雷對兒子處境的理解,對兒子面對的問題的關心。兒子面臨去不去蘇聯學習的選擇時,傅雷寫了整整三大條理由為兒子分析,并給出了自己合理的建議;當兒子的事業面臨低谷時,他主動表示理解,鼓勵道“人生的苦難,theme(主題)不過是這幾個,其余只是variations(變奏曲)而已。”當他得知兒媳婦懷孕時,更是用心良苦地為新生兒想寓意深刻的中文名字、外文名字。從此我可以看出傅雷對待兒子面對的問題的上心。這種上心,不是事無巨細的嘮叨,而是尊重兒子、理解兒子、設身處地地想辦法幫助兒子,十分可貴。
第三分,我要加給傅雷堅持的平等的父子關系。當傅雷父子發生爭吵時,傅雷主動地在信中流露出后悔、自責之情,“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傅雷對待與兒子的爭辯也擁有一種學習的態度,愿意放下做父親的姿態虛心向兒子學習,了解兒子的思想,“但愿你這次給我的教育(就是說從和你相處而反映出我的缺點)能對我今后發生作用,把我自己繼續改造。盡管人生那么無情,我們本人還是應當把自己盡量改好,少給人一些痛苦,多給人一些快樂。”傅雷給予了兒子充分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圍,通過以身作則使得兒子擁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榜樣,最終促使兒子學有所成。
第四分,我要加給傅雷豐富的學識,正是他淵博的藝術及文學知識引導了傅聰對學術更深刻的理解。傅雷在給兒子的信中經常與兒子探討學術問題,從古代詩歌文學到鋼琴的藝術與技術,無所不談。同時,他還運用自己的學識給兒子提了許多學習的方法,例如兒子學外語時他說:“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兒子鉆研藝術時說:“嚴格鉆研一門學術必須整個兒投身進去。”這樣學識豐富的父親使兒子在學術上有了更深刻的造詣和專業的指導,同時共同的學術話題也拉近了父子之間的距離。
第五分,我要加給傅雷對待藝術的態度。傅雷堅定地認為藝術是感性的。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他說,“真誠是藝術的鑰匙”;他還說,“藝術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認識,還不能限于理性認識,必須要進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換言之,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勵志以外,還有一個“愛”字!”這種開放、感性的對待藝術的態度,使得傅聰在學習音樂時并不死板地練習技術,而是用心去感受音樂,真誠地表現藝術,使音樂富含了感情。
第六分,我要加給傅雷對待兒子的嚴格。即使是偶然看到兒子的簽名的“聰”字寫的略有些潦草,他也會認真地把行書、草書的“聰”寫下來并提醒兒子注意;即使兒子的鋼琴藝術已經得到了外國友人的認可,他在鼓勵之余還是指出兒子的問題,如“手老是榻下去”等;即使兒子生活在異國他鄉,也堅持要求兒子多讀中文、寫中文,寫的家信也要用中文寫,不能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這種嚴格要求最終使得傅聰對自己十分自律,贏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第七分,我要加給傅雷的以身作則。對于學術,當兒子遠赴異國學習藝術時,傅雷在家也堅持自己的翻譯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為兒子做出了好的榜樣;對于愛情,傅雷和妻子幾十年如一日的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給兒子和彌拉的愛情做出了榜樣;對于生活,傅雷為人謙和有禮,關愛周圍的親友,經常在信中提到親友近況,也提醒傅聰要注意關懷老朋友,比如恩德。傅雷做出的榜樣不僅是學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道德上的,為傅聰的發展提供了指路明燈。
第八分,我要加給傅雷豐富的人生經驗——他的這些經驗真實地教會了傅聰為人處事之道。傅雷在兒子異國求學的過程中,無時不刻地為兒子灌輸人生道理,以讓他成為一名獨立、成熟的藝術家。對于日常生活,傅雷要求“你在國外求學,“厲行節約”四字也應該竭力做到。我們的家用,從上月起開始每周做決算,拿來與預算核對,看看有沒有超過?若有,要研究原因,下周內就得設法方式。”;對于生活方式,傅雷提到“生活要過的體面而省儉;要小心而勿小氣;慷慨而勿易于上當;享受生活樂趣,但切勿為滿足一時欲望而過分奢侈,即使當時覺得這種欲念不可或缺也罷。”;對于學習,傅雷認為“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正因傅雷教給了傅聰這些為人處事之道,才塑造了傅聰謙虛、節儉、大氣的人格。
我要給他扣一分,因為傅雷對于平衡感情與事業的看法。傅雷堅持事業在感情之上,“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反復不已的、有始無終的、沒有結果也不可能有結果的戀愛,只會使人變成唐·璜,使人變得輕薄,使人——至少——對愛情感覺麻痹,無形中流于玩世不恭;而你知道,玩世不恭的禍害,不說別的,先就使你的藝術頹廢;假如每次都是真刀真槍,那么精力消耗太大,人壽幾何,全部貢獻給藝術還不夠,怎容你如此浪費!”“一切都要醒悟的早,收篷收的早;不要讓自己的熱情升高后再去壓制,那時痛苦更多,且收效也少。”我認為,這種對待愛情的態度未免過于理性。藝術與事業固然重要,而青春時期的感情也是一段珍貴的回憶,如此壓制孩子的情感,迫使孩子回歸現實、努力奮斗事業,恐怕不是明智之舉。
再扣一分,扣給傅雷對待兒媳婦彌拉的態度。我認為傅雷在兒子結婚后對待彌拉的態度未免過于嚴格,一直在期待彌拉成為傅聰的得力助手。傅雷理想中兒子的婚姻對我而言是十分不平等的。傅雷說,“許多有關人生和家常瑣事的經驗,你不知道還不打緊,彌拉可不能不學習,否則如何能幫助你解決問題呢?”傅雷好像把彌拉當成了傅聰的私人秘書,需要彌拉幫他解決各種生活問題,而傅聰只需要專注事業就可以了。傅雷在記錄買畫的經歷時說,“關于朋友選畫及畫價等等,該細細告訴彌拉,她也需要學習這些起碼的做人之道!”“需要”“起碼”這些字眼無不透露出傅雷認為兒媳婦就應該忙碌于柴米油鹽,而沒有考慮兒媳婦自己的想法與夢想。同時,我很反感傅雷提到的“培養”彌拉的想法,難道彌拉嫁給傅聰是為了得到培養,得到教育,而不是得到愛情與尊重嗎?因此,我要給傅雷扣一分。
傅雷關于藝術與學業的造詣使得兒子受益匪淺。然而,他對待兒子的愛情的看法與建議我不盡認同。不過,總的來說,傅雷也算是一位很難得的好父親了。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2
很早就聽聞過《傅雷家書》的大名。
也曾手執一本,略加翻閱,只覺得這是一本奇怪的書,零散的信件、字里行間夾雜著英文詞匯、陌生的藝術理論,對幼時的我來說顯得抽象,這本書就這樣在書架上沉寂了很長時間。
隨著時間的沉淀,我又一次翻開這本書。“能夠起床了,就想到給你寫信……”毫無修飾的句子,卻令我長久地感動,簡單、直白,卻又細致感人,這是整本書的基調,但不時在剎那間又涌現出高昂激烈的旋律:“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這樣的句子,可見作者對于痛苦的深刻理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哲理的火花閃耀于紙上,這也許是作者一生的體會,這是一個平凡溫馨的小家庭,守著愛,涌著暖,給讀者平凡生活中以光亮。
再說這次給我們上課的肖老師,初次見面,肖老師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名師。印象中的名師似乎出口成章、衣帶生風,板書當然也應該是龍飛鳳舞、高深莫測的。
但肖老師完全不是這樣的。
剛走上舞臺,聚光燈就直直地射過來,在臺下萬千目光注視下,同學們都有些畏懼了。肖老師微笑地迎了上來:“大家不要緊張啊,放輕松!不用看書、看資料,輕松些。”在主持人話音剛落,聚光燈光線交錯中,我看見肖老師深深地彎下腰去,連著鞠了三次躬,謙遜地開始了他的授課。隨著課堂的進行,肖老師拋出了他與自己兒子的故事,以《傅雷家書》為線索,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平凡世界中的小家庭的故事,牽動了我們的心。輪到我發言時,肖老師含著笑,我微一轉頭,話筒就伸到我嘴邊,方便我朗讀一段文字。下課了,我們依次走下講臺,偶一回頭,肖老師仍微笑著望著我們,光線掩映下,那是一個謙遜的鄰家大叔、一個慈祥的父親、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師的身影。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3
《傅雷家書》顧名思義是傅雷所寫的一封封家書,是給傅雷的一封封家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與傅聰談論藝術與人生,為傅雷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
在我閱讀這本書時,我被傅雷父子的情誼深深打動,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相關的書籍;傅聰忙于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時,傅雷常勸傅聰勞逸結合。這些極為普通的行為飽含傅雷對其子的愛,使身在國外的傅雷不會因對父母的依賴而放棄學習工作。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4
我感恩有你――《傅雷家書》。在你那無聲的悄然訴說里,我茁壯成長。
封封家書,傳達的不只是技巧與禮節,更是深沉的父愛。“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盡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或小的煩惱。”我萬分感動于傅雷先生對子女的關愛。讀著《傅雷家書》,我想到了你――我的父親。
窗外,如濃墨般黑漆;窗內,如白晝般明亮。我正為數學題而煩惱,筆尖在紙上渲染著墨跡,然后再草草劃掉,反復幾次依舊如此。我懊惱地搖了搖頭。“吱呀―”門悄然而開,父親來到我的身旁,默默坐下靜觀,然后對我說:“要靜下心來,細心、耐心!”此時我想起傅雷先生曾對傅聰說:“你在考慮這許多細節的時候,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我冷靜,再冷靜,執起筆開始再一次地驗算,終于,柳暗花明!我欣喜地望向父親,帶著些許自豪。父親的嘴角微微上翹:“凡事都要細心、靜心、耐心,就一定能成功的!”白熾燈靜立于桌上,散發著溫暖柔和的光。
舞臺上,所有燈光匯聚一處,臺下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嘈雜喧嚷。我緊握竹笛的手愈發冰涼,緊張地不停顫抖。驀然,一只溫熱的手掌輕撫我背,雄厚的男音在耳邊響起:“不必緊張!練習了那么多次了,就當再來一遍吧!你是在享受它,并不是演奏它。”抬頭,我對上父親深沉的目光。“看譜的時候不妨多哼,彈的時候盡量少哼,尤其在后來,一個曲子相當熟的時候只宜于‘默唱’,暗中在腦筋里哼。”傅雷對即將上臺演奏的傅聰也是這么說的。我想,聽傅雷先生的,聽父親的,我肯定可以的!心中的緊張如冰融化。走上臺,舉起竹笛,深呼吸,我開始用不一樣的方式,訴說著故事。人群里安靜無擾,唯有音符在大廳上方環繞飛旋,深沉而美妙。
《傅雷家書》,感恩有你,謝謝你教會我待人處事的道理,更明白父愛竟如此深沉溫暖!父親啊,感恩有你,讓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踏出每一步,因為那每一步中,都填滿著你深沉溫暖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5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于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為什么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后,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為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啟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說起父愛,他是不同于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溫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溫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閑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并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為我著想,為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6
這個假期,在老師的推薦書單中,我挑選了《傅雷家書》進行研讀。我為傅雷父子二人精妙的文筆所吸引,更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深情而感動!
一九七九年四月,當傅聰先生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的骨灰安葬儀式時,他的心中一定五味雜陳,感慨萬千。他再也見不到生命中最親愛的雙親,迎接他的已不是父母驚喜歡樂的笑顏,而是兩撮蕭然的寒灰。
可時光悠悠,情不斷,大海茫茫,心相連,在曾經的歲月里,遙遙數萬里的兩地之間,把父子的心緊緊連在一起的,不就是這一封封家書嗎?在這些書信中,我們不是清楚地看見傅雷先生為兒子嘔心瀝血所留下的斑斑血跡嗎?人之愛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總是有限的,但人的事業卻永無止境,教育兒女,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延續自己的生命,延續為社會、為祖國所能盡的力量。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親傅雷的愛,是那樣的深刻與深遠。盡管一次次飽受摧殘,但他不改其志,始終如一地熱愛祖國,以高度負責的心力為社會、為祖國竭盡所能,用書信、用教誨使身在異鄉的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建立心的結合。傅雷先生是剛毅堅強的,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一個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到意想不到的磨難與迫害,陷入暗無天日的絕境,但真實的光亮不會就此湮滅,微弱的光茫終將照徹人間,得到尊敬與愛。
傅雷先生可以如此頑強地直面人生的風雨,那我們呢?初二已成歷史,殘酷的初三已然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陸止于此,海始于斯。”里斯本海岸上羅卡角鐫刻著葡萄牙詩人卡蒙斯的這一名句,確實給人以雄壯之感。暴風雨不是我們人生的盡頭,一切波折與晦暗都會過去,而且總是很快、很快。人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敗屢起。相信,經受暴風雨洗禮后的我們,等來的都是驚喜。
在那大海的航程上,不只有生存的奮斗,那里還有愛、有夢想,更有永不停息的追求!去奔跑吧,心里蕩滿波浪,將茍且甩在身后。去擁抱詩意與遠方,去實現那藍色的夢想,就像傅雷先生那樣,將光和熱永遠留在心中,凝結在行動上。
《傅雷家書》心得感悟篇7
語文教材中選有傅雷家書的兩封書信我讀后感,受頗深。
傅雷,是我國羅曼羅蘭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當代翻譯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家書是他及其夫人和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摘篇,這些家書凝聚著傅聰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
在付聰消沉苦悶時,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確面對生活的感情創傷戰勝挫折。“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是他對兒子的勸慰又何嘗不是給我們啟迪呢?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過分的在意為之焦急,也不能輕視,蔑之,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兒子的信是為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無波瀾,有時間有涌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為著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斗,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啟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于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啟發。現今許多家長為了所謂的“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間卻忽略了孩子們真正想要的不過是父母的關愛。有多少留守兒童,或者幾乎等于同于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為極度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還荒廢了,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現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長,何時放下工作,放下手機,放下麻醬,給你們的孩子真正的關愛與呵護?!傅雷家書將讓我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