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
通過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有助于促進交流和互相學習。好的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篇1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的鄰國,“朝鮮”這個不知名的半島發生了一場令世界震驚的戰爭“朝鮮戰爭”,當時,朝鮮半島在美國佬的挑撥下混亂不堪,美國為了在東亞站住腳,得以與蘇聯這個超級大國抗衡,便把目光瞄在了朝鮮半島。
現在經常聽老一輩們將朝鮮戰爭的故事是,總是能聽到幾個字“北緯三十八度線”,這條線就是分割整個朝鮮半島的交界線。誰也沒有想到,這條關系民族利益的線,竟然是一個美軍官隨意畫的,這條線畫的毫無軍事作用,這條線穿過了朝鮮4條大江,一百多座高山,橫劈十余個村莊,使得美軍吃了這條線不少的虧。
朝鮮半島被分成了金日成統帥的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和由美國傀儡使喚的由李承晚統治的大韓民國。
兩國成立后,北朝鮮(就是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人民辛勤勞動,北朝鮮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而南朝鮮就大不相同了,整個國家混亂不堪,經濟衰敗,整個李承晚政府在美國佬的經濟支持下,才勉強維持國家經濟秩序。
一天晚上,一場大戰爭爆發了,朝鮮人民軍突破三八線,借助蘇制坦克,和勝過韓國的大量槍支快速前進,李承晚政府大樓一片混亂,電話鈴聲到處響,可見朝鮮人民軍對南朝鮮的打擊有多大,朝鮮人民軍乘勝追擊,連續攻下了開城,板門店等軍事要塞。韓國國內更是一片雞飛狗跳,到處都是從前線撤下來的美國大兵,和南朝鮮志愿軍的敗兵,城內各大街道都擠滿了人。這時,美國方面當然也好不了,南朝鮮是他們的走狗,一旦南朝鮮被共產主義北朝鮮攻占,美國的東亞手柄就會失去,失去對東亞僅有的一點控制,使得蘇聯更加強大。于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緊急在五角大樓召開會議,最后,打算進行政治調停。然而,戰爭販子麥克阿瑟卻不樂意了,公開侮辱總統,最后由于某種原因,決定,由麥克阿瑟這位遠東總執行官擔任將軍,統領整個美國遠東軍,直接干涉朝韓問題。
南朝鮮的土地一大片一大片的被朝鮮人民軍吞噬,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那是一個夜晚,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集團軍進入了南朝鮮仁川港,登陸了。就在這時,我國向北朝鮮實施無償援助,當晚大批中國志愿軍進入朝鮮領土,由彭德懷直接領導。北朝鮮人民軍在美國強大數倍的軍隊的鎮壓下,在美國超級武器的攻擊下,漸漸衰落了。我國志愿軍卻整裝待發,準備戰斗,前方的戰士熱血橫撒,后方的人民眾志成城。最后,美帝國主義沒有打倒我們偉大馬克思主義論,和共產主義國家,只好被迫簽訂合約,朝鮮半島被分成了兩半。正如周恩來總理說的:“任何國家要與我們共產主義的亞洲六萬萬人民作斗爭,我們亞洲人民必將拿起刀槍,血拼到底,我們一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讓我們記住那些死去的戰士們,是他們為我們打下了美好江山,讓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想為保護人民而用作斗爭的戰士們致敬!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篇2
什么叫祖國?當我們跨過鴨綠江,看到戰火的時候,我后背就是祖國。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_周年。一部全面再現抗美援朝戰爭的記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在中央電視臺開始播放。一個個真實的歷史鏡頭、一個個抗美援朝老戰士鏡頭前的親口講述,將我們的思緒帶入到那段發生在_年前戰火紛飛的歲月里。
中國人民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桿子不會彎,中華民族是嚇不到、壓不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世界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相互對立的國家以后,南北雙方都試圖通過武力實現民族的統一。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19日占領平壤,企圖迅速占領整個朝鮮,并公然聲稱:“在歷史上,鴨綠江并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美國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950年10月8日,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援助。中國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采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御作戰。1951年7月10日,戰爭雙方開始舉行朝鮮停戰談判。從此,戰爭出現長達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的局面。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宣告結束。
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寫道:“請你們意識到這是一種幸福吧,因為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離家猶是少年身,歸來已成報國軀”。1950年,新中國剛剛誕生一年,百廢待興,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建設祖國的熱情之中,然而面對來自朝鮮半島的多方安全威脅,抗美援朝無疑是一場“立”國之戰“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被稱作“最可愛的人”的廣大志愿軍戰士,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楊連第、“上甘嶺特功八連”、“楊根思連”……近20萬中華優秀兒女,帶著“打完仗就回老家”這個樸素的愿望,面對強大的對手,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英勇奮戰,舍生取義,向上而生,以身軀為筆,以血肉作墨,寫下一首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國的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勝利,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它不再是以往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它熱愛和平,捍衛和平,也絕不能容忍威脅和侵略。這場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這場勝利,讓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這一段歷史,將永遠彪炳于中國史冊。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篇3
20_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_周年紀念日。_年前,很多青年志愿軍戰士,為家國,赴戰場,義無反顧。是他們寧可流血斷頭、粉身碎骨,也要護國泰民安;是他們“打得一拳開”,才“免得百拳來”;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時代潮流下“最可愛的人”。如今,硝煙已散盡,槍膛已發涼,可他們出征的歌聲,還在耳邊震響。
“抗美援朝跨國門,鴨綠江上嘯馬奔。”——謹記軍隊出征時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步伐,在新時代中循著他們的足跡,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1950年,很多年輕人帶著年輕的微笑和必勝的信念,高唱著歌曲跨過鴨綠江,走向了朝鮮戰場,那一條艱難的征途,是他們為國家踏出了一條和平之路。“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當今和平安寧的背后,是無數戰士守出來的國泰民安,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無論內心多么孤獨,他們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
“保家衛國雄心在,何懼無回踏征程。”——謹記戰士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決心,在新時代中時刻做好精忠報國的準備。邱少云在家書中寫道:“為了讓所有受苦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個啥!”看今朝,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無數干部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無畏精神留華夏,英雄膽魄鑄豪情”——謹記英雄沖鋒陷陣、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忠誠,在新時代中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黃繼光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說道:“男有決心在戰斗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用胸膛抵住噴火的槍口,用生命直面冰冷的死亡,黃繼光和千千萬萬中國人一樣,寧可前進一步死,也絕不后退半步生。今天,在那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無數醫護人員以戰神的姿勢,救死扶傷,驅散陰霾,還九州安康;無數共產黨員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一線防疫有我,奉獻堅守有我”;無數平凡的百姓盡自己所能,中國人民八方相助,共襄盛世平安。
“豪情無畏大精神,是吾偉大中國人。”——謹記中國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在新時代中再現大國擔當。憶往昔,英雄的中國人民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以日行30公里的速度,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詮釋著“鐵肩擔道義,使命高于天”的大國豪情;看今朝,博愛的中國人民以連續三個月開行過千列車的速度,將裝載著抗疫醫療物資的中歐班列駛向一帶一路沿線,彰顯著“山川異地,疫情無界”的大國擔當!
百年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幸先烈,血染山河,重塑華夏。
感前輩,奮不顧身,龍之崛起;而今朝,上下同心,圓復興夢!
山河無恙,銘記歷史,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我愿以夢為馬,與祖國同行!縱使歲月流轉,依然矢志報國,初心永存!飲水思源功在黨,人民英雄萬斯年。我愿跟著黨的步伐,發揚英雄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篇4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勝利70周年,作為一名黨員,觀看了抗美援朝系列影片,其中由中央廣播電視臺推出的大型紀錄片《英雄兒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電視劇尤為震撼,每每觀看都熱淚盈眶,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紀實影像將歷史書中的“抗美援朝戰爭”還原成豐富生動、有血有肉的精彩故事,通過珍貴的史料、感人的細節、高清的畫質,為觀眾帶來一種“追劇感”。通過對親歷者、國內外權威專家等講述,影片帶觀眾重溫那段崢嶸歲月。
紀錄片講述的是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歷程,凸顯志愿軍將士保家衛國的堅定信念。而在宏大的家國情懷框架之下,影片更側重于細節刻畫,通過對親歷者“搶救式采訪”以及珍貴歷史資料的展現,還原歲月里的感人瞬間;不僅如此,還以大量珍貴歷史影像以及翔實的親歷者講述代替歷史紀錄片中常見的情景再現,影片以此方式著重突出作品的真實與嚴謹。
以前對于抗美援朝的了解,大多只停留在歷史教材的講述中。而紀錄片將1950年10月美侵略軍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的危急關頭,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偉大勝利的故事進行了全景式、立體化的講述。朝鮮戰爭的爆發引發了何種程度的國際關注?那時的新中國剛剛成立,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是何種景象?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需要克服何種困難?歷時兩年多的戰役是如何一步步推進的?紀錄片將歷史的框架一點點填充豐盈。在高清畫面之中,歷史影像的黑白與現實圖景的彩色對比鮮明,連同著過于去與當下。不僅如此,其中許多資料與細節都是首次權威披露,將觀眾的視線帶回到七十年前。
英雄的中華兒女不畏艱辛,不懼生死,正如毛澤東詩詞中寫到的那樣“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為了中華民族的安危,舍小家保大家,在武器裝備、后勤保障遠不如以美國為首的列強的情況下,展現出頑強拼搏的精神,不畏犧牲,縱使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絕不退縮,誓死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出現了可歌可泣的眾多英雄人物。
中華民族是有五千年歷史文明,創造過星河燦爛的文化,也有過艱苦卓絕的抗爭。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就如新中國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以及2020年抗擊新冠病毒的戰爭一樣,我們有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可敬的醫療衛生人員,為了中華民族的安危、為了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毅然沖鋒在前,在替我們、替中華民族戰斗。
今日的中國硝煙已逝,秉承不忘歷史,薪火傳承,我輩須銘記并繼承先烈精神,尤其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身作則,積極提高自身工作技能,不斷加強自我修養,為公司發展、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同全國各民族一道,為中華民族復興努力。
跨過鴨綠江心得體會200字篇5
用抗美援朝精神涵養青春“四感”
10月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作為新時代青年人,我們要始終牢記老一輩革命家的不朽功勛,繼承和發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奮進姿態,在工作實踐中砥礪風骨、匯聚力量、鍛造血性、激發智慧,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聽黨指揮,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信念、砥礪風骨,涵養青春的“忠誠感”。1950年10月初,美帝國主義悍然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對我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雖然當時新中國成立僅僅一周年,立國未穩、百廢待興,但在事關民族安危的重大抉擇面前,黨中央毫不示弱、堅決回擊,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重大決策,開啟了兩年零九個月的艱苦抗爭。歷史事實證明,抗美援朝是完全正確的。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波云詭譎,越是亂云飛渡,越要保持定力,尤其是青年干部,要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頭腦清醒,始終堅定理念信念不動搖,始終牢記黨的宗旨,在千磨萬擊中砥礪堅勁風骨,牢固樹立跟黨走、聽黨話的忠誠品格。
心系人民,在前進道路之上肝膽相照、匯聚力量,涵養青春的“愛國感”。強敵壓境、唇亡齒寒,為了保護人民、保衛家園,中國人民志愿軍舉愛國旗幟,行正義之師,奔赴朝鮮抗擊外敵。與此同時,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紛紛行動起來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據統計,抗美援朝期間全國各界人民共計捐款五萬多億舊幣,為志愿軍前線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后方保障。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民族危難之際,黨和人民心心相惜、肝膽相照,匯聚起了同仇敵愾的磅礴力量;在和平年代,青年干部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與祖國共呼吸、與國家共命運,通過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方針,團結凝聚起廣大人民群眾堅定支持黨的一切決定,進而為黨和國家奉獻最美青春力量。
艱苦奮斗,在刀山火海面前巋然不動、鍛造血性,涵養青春的“無畏感”。戰爭期間,共有240萬名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在中美軍事實力懸殊、物質條件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人民志愿軍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勇敢沖鋒,在狂轟濫炸中堅守陣地,他們用冰封的身軀鑄起英雄的豐碑,用燃燒的肢體照亮勝利的道路,他們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英雄氣魄,譜寫了共和國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青年一代要牢記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勛,珍惜先烈用鮮血締造的和平家園,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主義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決心,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鍛造剛毅血性,不斷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意志,努力成長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排頭兵。
增長才干,在闖關奪隘之中練就本領、激發智慧,涵養青春的“創新感”。中華民族是充滿智慧的民族,勇于創新也善于創新。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敵人,人民志愿軍充分發揮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創造性地使用“三三制”戰術,有效彌補了志愿軍與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也避免了人員的大量傷亡。朝鮮戰場上,類似的戰略戰術還有很多,志愿軍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中展現出了大智大勇,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大智慧。青年干部在工作實踐中要勤于學習、善于思考,注重培養“七種能力”,著力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結合所在地區、部門實際,敢闖難關、敢涉險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實踐中練就本領,在解決問題中激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