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1
一張輪椅,一個青年,一位母親,一段親情,一種對于生與死的思考,這大概就是我最初理解的《我與地壇》。后來,我每每夜起,翻開這本書,我開始為作者的痛苦遭遇而惋嘆,開始為作者母親而擔憂、心痛,以至于開始思索人生。
作者史鐵生,在他人生最燦爛的時候,迎來了命運的玩笑:失去了雙腿,終日只能以輪椅為伴。而在他最無助的時候,他找到并來到了地壇,也不妨說是地壇選擇了他。從此,他成了那個園子里一切的見證者,而那個園子也成了他靈魂唯一的住所。
有人說,《我與地壇》是一部極富悲情色彩的作品,但我從中更多的看到得是一種力量,一種愛。作者的執著與堅強感動著我。雖然失去了雙腿的他曾在年少時有過失落和暴躁,但他從無一日間斷地來到地壇,去深思,去觀察,去體味人生,從而平靜、釋懷以及看淡了一切。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在后來的人生中從陰霾中“站”起來。而觀如今,我們衣食無憂,可遇到一丁點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難道我們不應該學習作者的精神嗎?
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憾著我。作者的雙腿癱瘓帶來了他痛苦的青春,也就注定了他母親痛苦且短暫的一生。當他年少無知,自暴自棄時,他母親所承受的痛苦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但她沒有終日以淚洗面,而是用自己的不動聲色去放縱他,去呵護他,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獨自忍受煎熬。這也無異于給自己判了死刑。也許作者是以現在的成就來告慰母親的再天之靈,可昔人已故,只能追悔莫及。再看看我們現在,一個個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愛來胡作非為。時不時對父母呼來喚去,毫無半點感恩之心,羊都有跪乳之恩,鴉亦有反哺之義。朋友們,醒醒啊,別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作者的博愛感染著我,雖然作者自身殘廢,可是對生活的熱愛流露于筆尖,如果沒有愛,他怎么發現地壇的內在?如果沒有愛,他怎么能觀察數年來地壇的變化,以及每一位進出地壇的人的特點。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情感升華到博愛的人,才能細心的觀察這一切,用心的記錄這一切。
而如何才能擁有愛,懂得愛,我以為愛由心生,愛的源頭來自于心底。所以讓我們學著接受愛,也學著去愛身邊的人。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2
作者為什么要去地壇?去地壇做什么?地壇與作者有著怎樣的關系?
作者正當風華狂妄的年紀,由于下鄉遭受不幸,腿殘了,不能直立行走。腿殘是殘疾的外在表象,心碎才是殘疾的真正痛處。作者就是在這種心靈遭受重創的情況下,痛苦焦慮,碎裂的心想要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釋放壓力,或者解脫,或者修復。每個人在遭受身心重創時,都會想一個人找個角落釋放心中的苦痛,這一點就與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走進地壇就走在了生與死的邊緣路上,來來回回的徘徊,在徘徊的過程中,他想到了許多關于死的問題,由對死的思索慢慢悟出了生的意義。所以我覺得地壇是作者心靈修復的去處。遭受重創的心不是短時間就能愈合的。是去了很多次地壇,看到了一些景一些人一些事,思索了很多很多,才慢慢修復。
作者選取了很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母愛是最能感化人心的,母親對她的愛從來不言說,只是知道兒子在哪就放心了,如果沒有看見兒子,她便要尋遍地壇的各個角落,所以地壇留著母親焦急的腳步,搜尋的眼光,苦痛的心情。這種內心真實的情感,緊緊地鎖住了讀者的心。
然后再截取幾個典型的人物和事例,闡述人們活著的宿命。幸福的生命大都相同,不幸的生命各有各的不幸,比如長跑運動員,比如弱智女孩,比如“我”及“我”的母親,我的殘疾,我與地壇的這種關系。這一切似乎都可以歸結為宿命。有了這種宿命觀,情緒可能不會再那么糾結,不再在生與死之間艱難抉擇,就會順應天命繼續活下去?;钪娜?,都是被馴化了的,要么是被自然馴化,要么被生活馴化,要么被制度規則馴化。
除此之外,作者還寫了一對中年夫婦,一個唱歌小伙子,一個捕鳥老頭,還有一位漂亮高雅的女人,這些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的人和院子里的景物就像縫衣線,一線一線把“我”曾經撕裂的心小心的縫合了。不管這些人這些事是否真實,透露著對生活的真實寫照。這些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中,踩著日出日落的影子,靜靜的活著。
作者以殘疾之軀,行走于其間,受傷的心靈漸漸愈合,以一種旁觀者的心態,以一種審美的眼光,遠遠地觀望著。沒有抱怨沒有憤恨,生活與內心都歸于平靜。
真摯的情感,平和的心態,深刻的思想,是這篇文章三大特點。
竊以為,一篇文章要吸引讀者,要引起讀者的認可和共鳴,那么,既要有真摯的情感,又要有獨到的見解或思想。文以情感人,以思想啟迪人。
整個文章,思想的光芒閃爍其間,除了整體的對人生的思考,還有多處充滿哲理與睿智的思索。消滅恐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滅欲望。可是我還知道,消滅人性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消滅欲望。那么,是消滅欲望同時也消滅恐慌呢?還是保留欲望同時也保留人生?這里人性本身就是欲望的化生,誰都是生活在欲望的誘惑之下。所以,人性和欲望,保留還是消滅呢?不僅給自己思索,而且留給讀者更大的思索空間。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霉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臺太近了。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扯。每個人既是演員也是觀眾,這就意味著每個人都是一場戲的人質,在人生的這個大舞臺上,是另有其人遏制著你的自由。每一個倒霉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臺太近。這個舞臺是社會舞臺還是政治舞臺,還是生活舞臺?顯然,作者不必直說,在這個大背景下,或者說,無論在什么背景下,都會使這種離舞臺最近的人成為倒霉的觀眾。是誰讓你離舞臺最近?也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知什么時候自己便由演員成了觀眾。所以,園神對“我”說: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扯。歸根結底,還是歸結于宿命,被馴化了的宿命。
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不相信宿命又能相信什么呢?宿命可以支撐我們繼續活下去。平和的心態怎么來的,就是從宿命中來。
相信宿命其實就是一種接納與通透,對生命無常的接納,對命運變數的接納。接納意味著心靈的安頓,胸懷的豁達。雖然一切不是最好的安排,但一切都是確切地安排。
宿命也是一種自愈濟,罪孽和福祉上帝都已經為我們安排妥帖,我們只管努力活著就好。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3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我讀過史鐵生《我與地壇》的感受的話,我想我不會用感動這個詞,因為感動這個詞不足以表達這其中飽含的力量和歷練。那么,只有震撼一詞可以準確表達我心意了吧。史鐵生在這本書里的文章,對母親的懷念無疑是最令我動容的,一位孱弱的母親需要有多大的耐心和勇氣才能撫養起一個在二十幾歲失去雙腿,脾氣暴躁的兒子呢?又是如何在兒子獨自在地壇散步之時,焦急地尋找著兒子?兒子的成功,母親再也無法親見,我對這位母親感到無限悲憫。
此外,史鐵生在懷念自己童年和故人的文章中也讓我感到了暖暖的溫情,即使是在那么一個殘酷的時代,那么混亂的時代背景下。人物的命運多有不順,甚至有些是多舛,但他的筆鋒總是在這個時刻輕輕一收,不再讓悲傷的情緒泛濫,只是留存著記憶中那份美好,只為這可憐人兒的生命而默默祈禱祝福。我以為,這是他心中的大愛,也是他對生命的尊敬。
誠然,他的身殘志堅令我們健康的人汗顏,但更重要的是,在與死神的較量過程中,他表現出的坦然和淡定是震懾到了死神了的??v使他是在經過一番苦痛掙扎才重新認識到生的可貴,死的必然,才認識到生命給予他的考驗是一場歷練。只要全然的熱情才能止息痛苦。于是,史鐵生將對命運不公的怨恨也早已化成對萬物生靈的熱愛,對周邊細微事物和人的關懷。生活于他,不過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他被定在輪椅上,卻已然飛向云霄。
死與生,美與丑,貧與富,愛與恨,這些事物間的界限往往是混沌不清的,如果沒有死亡帶來的恐懼,也就不會有在生的幸福。正如史鐵生所說,因為此岸是殘缺的,所以彼岸才不會坍塌,我們的世界永遠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里。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4
初讀我與地壇,看到更多的是史鐵生先生對其過往的回憶,但文字之間蘊含了一種孤獨而強大的力量。地壇是安靜而祥和的,位于市井卻隱秘。對于史鐵生先生而言,最無助絕望時,是地壇和寫作的陪伴,讓史先生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在我看來,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地壇,地壇是內心寧靜的向往,或許是家邊的寺廟、自己的房間,或者是竹林深處。所以我想,這或許就是靜坐的魅力。
對生命、死亡、活著的思考,把別人不敢提出的問題拿來拷問自己。一則《好運設計》讓我尤其深刻,如果人人生來完美,沒有一點參差,不會有任何挫折,那有何意義呢?人活世上,不公太多,唯有學會接受與釋懷,熱烈的擁抱生活。
史鐵生先生因疾病而終身與輪椅為伴。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最初對命運不公的絕望,對自由行走的渴望。在最初坐上輪椅時,內心唯有自己,絲毫不顧及家人,尤其是母親。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描述,母親一遍遍的跑相關部門只為給自己求一個穩定職務,太晚未歸會到地壇,躲在暗處看一眼自己卻不打擾自己,更甚多次提起自己寫作拿了獎,母親卻走了,盡是對母親的愧疚與思念。請堅韌而不失柔軟的活著,善待家人和朋友。
從地壇,夢回身邊過往之人與事物。忙碌的生活,又有誰能停下來,仔細想來回憶過往,形形色色的人與事。我希望自己能夠盡量讓自己的生活慢下來,用心感受生活,不負美好韶華。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5
《我與地壇》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這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雙腿癱瘓,就在這年少輕狂之時丟失了自己的雙腿,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這本書中他說過“曾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情”還有他自己也說了“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可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拒絕了死亡選擇了生活。是他的母親的愛給了他力量,點燃了他生的渴望,還有書中寫到的中年夫婦,熱愛唱歌的小伙子,中年女工程師,長跑運動員,漂亮卻智障的小姑娘……他們都給了作者無數的感動。
作者其中的一句話引人深思“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不禁讓我想到《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雖然只是短短幾個字卻寫出了父母對兒女的疼惜。這又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爸爸媽媽雖然沒有過其他父母舍身救兒女的經歷,但我看得出,每天夜里爸爸就從睡夢中醒來為我掖被子他眼神中有一股柔情。媽媽不是什么家庭主婦,她不能為我料理好一切,但她經常為我找些老師,輔導我學習,她的一通又一通電話,接受長時間的輻射都是為了我。史鐵生天天在輪椅上過著,他的母親為了他不再受到傷害,便讓“跳”“跑”等字眼在嘴里消失了。這一點小小的細節,正常人注意不到,這一種默默的偉大的母愛。更讓人感動。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正視。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對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6
早起是陰沉的天,想到這個周末什么有意義的事情都沒做就煩,于是便在百般無聊與寂寞中看了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看完后我不禁同情史鐵生的遭遇。
《我與地壇》中寫到,史鐵生當時的脾氣壞到了極點,經常無端無緣發了瘋似地跑出家門,自己一個人悄悄地躲在地壇里,不讓母親找到,回到家里也不說話。他的母親一閑下來便會到地壇來找躲著的史鐵生,悄悄地看著他。她視力不好,經常要找好一會兒才能找著躲著的史鐵生。史鐵生呢,躲起來也不說話。他往往先看見了母親,卻把頭看向一邊,接著母親找到了他,然后悄悄地走了。還有一次,史鐵生躲在很茂盛的矮樹叢下面,母親連著找了半個小時也找不著。聽著那急迫的腳步聲,史鐵生不以為然,就讓母親仿佛沒有盡頭地繼續找,什么時候看到也不管,母親什么時候找著了走了也不知道。
史鐵生這樣躲著母親,幼時的我也曾這樣“躲著”母親。
記得那次,我請母親帶我去超市,母親不肯,我便大哭,可是母親還是無動于衷。發現沒有效果后我急了,這時父親剛好給母親打電話,我便發了瘋似地一把奪過手機就跑,爬到那高高的由一個一個箱子堆成的“小山”上想躲起來。小時候的我沒有什么愛好,老家那邊有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紙箱子和貨架,我便往那箱子上爬,在兩個箱子之間來回跳,跳出感情了,便摔出血來了也不管,也便練就了我這一身猴子似的本領。過一會兒,我不見了,躲進了箱子與箱子之間的狹縫中。母親看不見我,便一邊大喊一邊找我。那時我心里正在賭氣,躲在縫隙里想,誰讓你不帶我去?我就不讓你找到,哼!不知道過了多久,媽媽用了無數種方式,暴力威脅也好,苦肉計也好,獎勵法也好,我依然躲著不出來,最后她喊累了,我也消氣了,便也不躲了,干脆爬出來。至于后來是平安解決了還是挨鞭子了,我也不記得了。
現在回想過去,我跟史鐵生一樣,心里充滿了懊悔。當時陪母親的時間那么多,我卻一點兒也不知道珍惜。可是現在呢?再也回不去了,就連再“躲”也不符合一個初中生的行為了。史鐵生悟了,我也悟了?!爸挥鞋F在痛苦的時候,才會想起要珍惜以前的美好時光?!?/p>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7
拜讀了《我與地壇》,起初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因為兒子說需要我寫感想??墒牵x著讀著,不知不覺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幾處讓我不禁為之動容。這些年,整天不知所忙地忙碌著,雖然不能說是愛學習之士,但是經常讓自己找到讀書的狀態??墒?,《我與地壇》帶給我的震撼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作者的執著與堅強感動著我。雖然失去雙腿的他曾經在年少時有過失落與暴躁,但是他日日躲進地壇,去深思,去觀察,去體味人生。從不間斷,這是多么執著的一種精神,也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他。面對殘肢,面對挫折,風華正茂的他從彷徨走向沉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艱辛的勞動成就了自身的價值,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啟迪。做為身體健康的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卻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甚至為了官位而自尋煩惱,相比之下顯得如此渺小。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撼著我。
作者的雙腿癱瘓給了他痛苦的青春,這注定了他母親痛苦而短暫的一生。當他年少無知,時,他母親所承受的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她用自己的不動聲色,去放縱他、去呵護他,因為他母親知道未來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闖。也許作者現在的成就能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可是她短暫一生承受的痛苦在天堂能釋懷嗎?作為已為人母的我,經常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稱職的母親,為了孩子的生活學習操勞著,甚至為了兒子可放棄官位與金錢,以為這樣自己就很偉大了。但是和作者的母親相比,我付出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我心底,孩子的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時對孩子的缺點不能耐心地引導,對孩子的一些習性不能平和地接受,甚至有時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會暴跳如雷。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愿意孩子多學知識,為將來的就業生存打好基礎,可是由于方法不對,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響母子的感情。
不得不承認,作為母親的我,胸懷還不夠寬大,對孩子的付出,沒能做到任勞任怨。隨著歲月流逝,孩子的長大,我會加強與孩子的平等交流,在平和心態下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作者的博愛感染了我。雖然作者自身殘疾,可是對生活的熱愛流露于筆尖。如果沒有愛,他不會發現地壇的內在;如果沒有博愛,他就無法觀察數年來地壇的變遷,以及每一位進出地壇人的特點,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情感升華到博愛的人,才能那么細致地觀察一切,精心地記載一切,用美麗的文字描述一切;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能感悟出人生的意義,從痛苦境地爬過,走向光明;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會如此懂得感恩,知道懺悔,才能勇敢面對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才能把一切寫出來,讓世人得到教育與啟迪。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很多人,不可能事事稱心,處處如意,需要我們堅強,需要我們都有一顆平常心,一種平和的心態,學會面對,懂得感恩。記得有句禪語道:當你抱怨自己的&39;鞋不好時,卻發現有人競沒有腳。所以不管是已經工作的母親,還是正在苦讀的兒子,都要盡心盡力地去付出,這樣才可以擁有無怨無悔的快樂人生。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8
在我的黃金時代很幸運的讀到了史鐵生的書,在我初中的語文課本上曾有過他的文章,可當時畢竟年少,沒有讀懂。此刻的我處于一個不懂愁卻強說著愁的年紀,天天憂郁著,但偶然之間讀到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猝不及防地被他深沉的情感所淹沒。
翻開《我與地壇》,我對自己說好好看吧??纯茨切┍粫r光所剝蝕的浮夸的琉璃,看看那些被風霜所淡褪的朱紅,看看那些依舊蒼幽的古柏……他的文字是如此的干凈,而他的思想又是如此的坦蕩,就像他所說的:“可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散烈烈朝暉之時?!?/p>
命運雖然是如此的不公,卻沒有擊跨強者。我本無法想象,他怎能如此坦蕩回望“生”的事實,又磊落地應對“死”的結果。而我又似乎明白,也許經歷命運不公的打擊,才能夠變得堅強不屈吧。
我們誰不是帶著一顆脆弱的心來到了這個世界呢,此刻的我們看一切都是完美的,經歷了懵懂無知的少年,我們正處于熱血的青年,在象牙塔中的我們不諳世事,看外面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春般的花紅柳綠。當我們走出塔去,才發現命運的不公。外面的世界雖然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殘酷,命運反復無常,人生路漫漫,荊棘密布,人生終會走向孤獨,與命運抗爭,你不必須干過上帝。可是我們不與命運抗爭就會成為命運的奴隸。
與命運抗爭,做一個斗士吧。正如史鐵生所說的:“若這路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边@是屬于他的抗爭,我們也應當像一個斗士一樣,不甘于平凡,不向絕望低頭,追求人生的至真,追求超脫命運的夢想,就像我自己一樣,種種原因來到了一個荒蕪的沙丘,不甘于被風沙掩埋,所以去反抗命運讓沙丘變成一個綠洲。不甘于命運,與命運斗爭,或許僅有那些正在反抗的心靈才會明白,何謂斗士的意義。
向死而生,愛這個世界吧。不論這個世界做了什么,我們始終要愛這個世界一切完美的事物。愛這并不完美的人生,不論未來的路通往何方,珍惜當下,活在當下歡樂幸福也好,痛苦折磨也罷,認真享受這個屬于你我的世界,拼命抓住生命那道微弱的亮光。
黃金時代的你我,幸運的生活在當下,我們青春韶華,我們經得住命運的磨礪,用我們的真誠和坦然去應對命運吧,至少我們行走在這世間,不畏黑暗,不覺羞愧。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9
史鐵生一定是一位堅強而開朗的作家,在《我與地壇》這本書中,我似乎真的在與他對話,傾聽他的思想。
《我與地壇》敘述了作家史鐵生在一座名叫地壇的廢棄古園中遇到的人與他所思索的人生。第一次搖著輪椅進入地壇時,史鐵生已經雙腿癱瘓了。他在這幽靜古園中,遇到了一對恩愛的夫婦、一個熱愛唱歌的小伙子、愛喝酒的老者、一多可愛而又不幸的兄妹,他們給了史鐵生很多啟迪。史鐵生在地壇中大多是思考,思考生活,思考世界,思考母親。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史鐵生在地壇里回憶他的母親。史鐵生由于癱瘓而煩躁不安,他的母親擔心他出事,在史鐵生去地壇的時間里,總是心神不寧坐臥難安??上У氖?,母親的愛史鐵生直到母親逝世才感悟,才后悔自己沒有關心過她。?讀了史鐵生的故事,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我貪玩回家晚了,她總是會焦急地在門口張望;我做作業做的急了,她總是會在一旁耐心的指點;我哪里受傷了,她總是會擔心的問候……
這么多小事中,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一年級時數方塊。那時我總是搞不明白為什么明明是三個小方塊,老師卻說是四個,因為其中一個小方塊底下藏了一個,要不然那個小方塊怎么擺在第二層呢?即使老師這樣細致的講,我也聽不明白只能似懂非懂的點頭。
回到家,我好多題目都不會做,練習本上擦了又擦,都擦得破損了,皺皺巴巴的紙張正如我那擰在一塊的思維,怎么也解不開。媽媽便在一旁指導,她搬出跟老師一樣的理論,但我理解不了。媽媽講了好幾遍,畫了一張又一張的草圖,她的頭上都滲出了細細密密的小汗珠,看來她也不知道該怎么教導我這個笨女兒了。
可是,媽媽就是媽媽,她永遠都是最好的向導。媽媽給我找來幾個小盒子,擺好對我說:“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
我擺小盒子,你來數個數,然后再來做題。”這種游戲一直伴隨了我好久,直到我數清了小方塊。
現在,當初的笨女孩長大了,聰明的媽媽卻蒼老了,再也理不清女兒那復雜的英語語法與方程了。但我不想學史鐵生,一直錯過那偉大的母愛,我會感恩于母親,感恩于這本書,是它使我明白了一個母親的心。?《我與地壇》是一本可以好好珍藏的書,正如那母愛,細細品味才能讀懂,才能學會珍惜。
我與地壇500字讀書筆記篇10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是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果,文章中飽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對親情的謳歌,樸實的文字間洋溢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回北京住院,從此他再也沒有站起來,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忽地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的生命來說如雷轟頂。在經過一次次心靈與死神的斗爭之后,他最終拒絕了死亡。是母親的愛喚起了他的意志,他堅定把自己的心變成一片沃土,而母親已在這片沃土上灑了第一把種子。
文中,作者樸實的一句話應當成為名言: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兒都是要加倍的。難道,我們的母親天生就是來為我們承擔苦難的?難道,你真忍心自己的母親成為這世上最痛苦的母親?難道,你真的愿意讓你的母親在夜深人靜時肚子哭泣?母親深深地愛著我們,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默默地奉獻著,而我們又該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么呢?
史鐵生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頑強地艱難地一步步走了過來,因此,文壇上多了一名新秀。當他的第一篇文章被發表的時候,他想與母親分享快樂,但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待了。母親沒有留下過什么雋永的誓言,或是恪守的教誨,她只想讓兒子活下去,簡單快樂地活下去,此時此刻,作者也感受到了母親堅忍的一直和毫不張揚的愛。
《我與地壇》給予了我們警示要勇敢面對挫折,珍惜親情,正確對待人生,不要輕言放棄,要懂得理解,堅強等等,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史鐵生的文章讓人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堅強。也讓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搜索和對生命的詰問,對生命的意義又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