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書筆記內容
四世同堂讀書筆記內容篇1
是禮教的堡壘,而這個堡壘卻容納了包括等級觀念、宗法思想、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在內的家族文化的諸多內容。祁老人、韻梅他們都是受這種觀念毒害最深的,祁瑞宣雖然是個博士,但在這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思想不免會受之波及,這應該就是他后來一直生活在自責與痛苦之中的原因吧!
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饑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于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么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
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
讀罷此書,蕩氣回腸,心潮澎湃,實為一本好書!
四世同堂讀書筆記內容篇2
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有許多感慨。這和《平凡的世界》一樣也是一篇氣勢恢宏的長篇小說。它描述著四代人興衰起伏,喜怒哀樂。記載著日本人統治北平八年期間里的四世同堂變成了三世同堂。
本文的主線是祁瑞宣、祁瑞全、祁瑞豐三兄弟選擇三條完全不同的路,瑞豐選擇了一心一意給日本人當走狗,而瑞全卻逃出北平去當共產黨,最孝順的瑞宣留下來照顧父母和祖父母,為了維持家里人的生計,他先去當先生,后去當英國府的助手。
本文的內容是祁老太爺認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災難,到三個月必定災消難滿,而后諸事大吉,春天好似不管人間有什么悲痛,又帶著它的溫暖與香色來到北平。一切都有了生意,只有北平的人還凍結在冰里,沒有了糧食,北平也失去了它負有世界美譽的手工界,北平還失去它最好的工人與生產,得到了饑荒!
我們不要管肉體上的富足而精神腐敗,不能像冠曉荷和大赤包一樣,只為肉體富足而變成了借刀殺人的慣犯。在最終他們也惡有惡報,日本人把他們關進了監獄,我和祁瑞宣認為的一樣在國家有難時,我們顧國就顧不了家,顧家就顧不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