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篇1
《三國演義》大概講述三國時期,魏、蜀、吳斗爭的故事。而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非淺,又讓我記住這些人物的性格。
曹操的狡詐,劉備的仁義,關羽的義氣,諸葛亮的謹慎,司馬懿的陰險,周瑜的心胸狹窄等等人物都牢記在我的心里。而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有義氣的關羽和有智謀的諸葛亮。關羽又勇敢又對主公劉備忠心,贏得許多讀者的喜愛和敬佩。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但為了保嫂子的命,便假裝投降曹操,而曹操為了討好關羽加入他們的陣營,又賜金錢,又賜美女,還把呂布的戰騎——赤兔馬,給他。
而關羽對金錢和美女好不感興趣,把錢給嫂嫂們,而讓那些美女伺候嫂嫂們,就這樣,曹操更敬佩關羽,而赤兔馬他便給自己留下,方便早日找到劉備。曹操被關羽包圍時,而關羽戀在舊情,便放了曹操一馬。而關羽的驕傲,最后把自己害死了。諸葛亮又有智慧又有計謀,深得劉備的喜愛。他用兵如神、料事如神,在赤壁之戰時,周瑜想用火攻攻擊曹軍,但沒有東風,讓他吐出血來,而諸葛亮算出會有東風。而在大戰時,確實用了東風,魏軍大敗吳軍,就這事,讓周瑜都有點害怕諸葛亮,因為它料事如神。
而諸葛亮在我軍人少時,使出空城計,司馬懿看見城內這樣,以為是陷阱,嚇得司馬懿帶領著十五萬大軍快速逃跑。諸葛亮七次擒住孟獲,而孟獲在這七次中找各種理由,諸葛亮便放了他,孟獲第八次被擒時,他才心服口服。三國演義中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但也告訴我們不同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篇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大家一聽就知道這是要說三國了,我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感覺太精彩了。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戶曉,主要內容是講魏、蜀、吳三國紛爭的故事。其中有許多人物,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一個是劉備,因為他寬厚仁德,不壓榨百姓,在劉備的蜀國,百姓安居樂業,男耕女織,天下太平。
第二個當然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啦!周瑜病倒時,諸葛亮開了個方子,寫得就是周瑜心里的想法。周瑜讓諸葛亮十日內造十萬支箭來,為赤壁之戰做準備,誰知諸葛亮竟然說三天即可造好。當時大家都以為諸葛亮瘋了,可是,諸葛亮利用大霧天氣,把二十條草船開到江中心,擂鼓吶喊,對岸的曹操調集一萬弓弩手往江中射箭。很快十萬支箭就輕輕松松從曹營中“借”來了。
當然,其中也有我不喜歡的兩個人物。第一個是董承,他作戰失利,用錢賄賂十常侍,居然讓皇帝給他升了官。他當上丞相后,尋歡作樂,好酒好色,把朝廷弄得人心惶惶。后來董承被義子呂布殺掉了。
第二個就是曹操,他陰險狡詐,逃難時到了父親好友呂伯奢家里,聽到有磨刀的聲音,誤以為呂伯奢要殺他,就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全家。結果是人家要殺豬招待他,是曹操誤會了,可他竟然說出了一句天下人皆知的話:“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無數的亂世英雄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傳奇故事。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篇3
在東漢末年,漢靈帝十分昏庸,很多人都被逼得沒有辦法,紛紛投靠大盤黃巾軍中,黃巾軍隊強大起來,劉備等人打敗了黃巾軍后,曹操和孫權的實力也強大起來,整個天下逐漸分裂為三個國家:魏國、蜀國、吳國,于是三國正式鼎立了。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作者是小說作家羅貫中,所以書中的人物在歷史上都是真實存在的,但因為是小說,故事經過了作者的再工。
書里把許多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如:勇猛善戰的張飛和趙云,義薄云天、寧死不降的關羽,愛民如子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臥龍先生諸葛亮和鳳雛先生龐統等等。整本書圍繞了三國的君主曹操、劉備、孫權的斗爭來寫的。他們都自立為帝,想平定天下,斗了個你死我活,結果卻被晉王司馬炎統一了。
看完這本書,里面的英雄人物好像就浮現在我眼前,我從書里學到了很多很多,從這些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身上也學到了很多很多。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感悟篇4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張冀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這一回主要講了:張飛用柳條痛打督郵,但在仁慈的劉備的勸說下,仍舊停下了,以及何國舅謀誅宦豎。我覺得張飛和劉備倆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從“性發”、“大怒”、“咬咬鋼牙”、“滾鞍下馬”、“早”等詞中可以看出張飛的性子比較急,比較鹵莽,同時也是一個十分重義氣的人,要不劉備受了點小委屈,被人家誣蔑,他怎么會挺身而出,為兄弟兩肋插刀呢?
再來說說劉備,他是個十分納賢的人,但他實在是太仁慈了!就連一個對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視同仁,也是那么仁慈,那可怎么行呀!就算要幫助別人,那也得是就對自己無害處的人,不是嗎?我們現在還小,還在成長,我們可千萬不能太鹵莽,同時也不能對人太仁慈。如果太鹵莽的話,就可能會失去許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話,那么被你幫助過的人就會得寸進尺,使你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