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關于創新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1
讀了這本感人的動物小說,我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地感動了。
紫嵐是一只母狼,生下了五只幼仔,隨后她開始慢慢地培養黑仔,她想讓黑仔繼承它們家的王位,一直對黑仔報著希望,因為他長的特別像紫嵐的丈夫,黑桑。但是最后黑仔上了天堂。紫嵐慢慢地老去,孩子們也面臨著各種困難。
從閱讀的過程中,我體會到紫嵐無私的母愛和英勇的精神。她為了把孩子培育成新一代的狼王,歷盡自己一生的心血。母愛,紫嵐一個人懷著孕,在冰天雪地中走來走去,最后堅難的生下了小狼,她讓這個五個生命來到了世界上,并且一個人呵護五個孩子。英勇的精神是它們遇到任何困難,大家都一起想辦法克服,團結互助,它們的這些品質值得我去好好學習。
狼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從高山到平原,從大漠到海灘,都有狼的足跡,在我們的腦海中想像狼是一種很兇猛的動物,會吃小動物,偶爾也會吃人,但是閱讀了這本書以后,我認為狼是一種溫和,勇敢的動物。別看狼的外表,它們也有一顆溫柔純樸的心,書上最后一章講狼為了和敵人拼命,連命都不要了。我佩服狼有一種這么強的本性。
這是一個關于親情,關于愛,關于夢想的故事。我們以后長大了一定要多孝敬孝敬父母,現在要努力學習,這就是對他們的幫助,另外幫他們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父母的負擔。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2
對于墨子,以前不說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歷史教科書中學過有關他的簡單常識,知道些姓氏名誰生存年代和“兼愛”“非攻”等主要主張,再就是在語文教科書中學過其《公輸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國跟公輸班進行道義上的交涉技術上的演練最終讓楚王取消攻打宋國計劃的故事,其余則知之甚少。后來說墨子乃是滕東木石處的本地人,后來在市里火車站廣場上豎起了墨子銅像,又在龍泉廣場西側的龍泉塔下建了墨子紀念館,我也沒有多注意。直到單位領導研究墨學而且有所成就,我得到其簽名著作,空閑中有時翻閱消遣,雖不大專心多是囫圇吞棗也畢竟慢慢多了解了些。
墨子可謂是個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都很牛的人,最早的小孔成像和一大堆兒科技成果,而且是標準化程序化規范化的東西,很容易普及推廣,而且效果極佳,墨守成規就可見他在科學和標準化等方面的成就。他的政治主張也頗得百姓擁護,哲學方面同樣有才,為了實現其理念,還自己組織了非政府的軍事武裝,其軍事才能也很突出。不管因為其自組武裝行俠仗義說他是俠義的首倡者還是“黑-社-會”鼻祖,他是一個非常個性的有思想的人物,也因此他的學說遭到了統治者得打壓,但墨家其平民觀念和俠義思想在當時確實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對今日也有些參考價值。
《墨子》之中各篇文章的排序該是特意安排,墨家先是苦口婆心勸諫國君要重用賢良,約束自己,還要注意別折騰,注意治國的諸多問題,還要克服已有的或是可能有的太多問題,等等,可以說前頭用名利來引誘,再輔以不然則“后果很嚴重”來嚇唬,只求國君能當個他心目中的明君,給百姓一個和-諧。然后接著是一大堆的專業性治國治民-主張建議等等,盡可放心采用,該是很有療效。墨子的一些觀點在當時該是很有用的,對百姓也是很有好處的,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他的一些思想還熠熠生輝,讓人嘆服。當然,人都逃不脫歷史的局限,我們學習墨子當然也該辯證,不能全拿來當做經典,畢竟時代變了。
墨子文中字里行間看出的當時的弊端和弊政就已經很多,任官方面墨子多次提到“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貴,皆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 面目美好者也?!蓖瑯訖M行的是官二代富二代或是裙帶關系,與墨子倡議的量才使用相距千里,其主要問題還是當權者的問題,官僚的問題。墨子的很多觀點和想法是好的,但結果跟后來我們知道的一樣。當權者生活方面的奢華也一般無二,奢華的宮室、華麗的服裝、浪費的飲食、豪華的舟車,還有大量蓄私等行為,無疑都是不利和-諧的,也已大量存在于當時,人的陋習從那時就大量存在,如今還在延續或是發展了下而已。我贊成墨子的很多觀點,很多也可借鑒至今日,比如《辭過》,如今一心發展經濟刺激消費就不是好事,甚至可以說人類正不斷“發展”著“競爭”著直至彼此一起走上絕路。后世人接過的會是怎么樣的一個世界?當今一面說要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另一方面拼命都要刺激消費糟蹋資源,二者本就是相對的。無盡的欲望會帶來災難。
記得當初在學校學歷史時,教材里最主要介紹的是墨子的“兼愛”和“非攻”,對其他包括尚同尚賢等觀點都未太突出強調。或是是時代的局限,或許是墨子心里明白嘴上沒法說,靠明君實現精英政治,靠當權者的道德自我約束他們自己,太難了,“兼愛”和“非攻”很好,可古今中外——包括而今的民-主典范國家——又在哪里得到真正實現過?現實是殘酷的,人性的世界也只遵循叢林法則。大家嘴上都可以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還是我想怎樣就怎樣,只要我喜歡!要改變赤裸裸的叢林法則實質是不可能的,而通過比如墨子等人的主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一下矛盾,對社會各種力量間的行為進行一下規范,維持盡可能的讓大家都能接受的狀態。如今同樣如此。
對傳統文化,該辯證著分析,不要死抱著傳統,如今大講傳統也不能太絕對,對傳統文化不必奉若神明死命弘揚,而應有選擇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國的傳統封建文化有些利民的成分僅為點綴而已,主要實際宣揚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類的等級觀念,要求對上要絕對服從,可對百姓來說上層靠得住嗎?靠上層的道德自我約束根本不靠譜,無法保證任何東西。另一方面士大夫的個人修養和安身立命方面說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不免是過于自我陶醉一廂情愿地把解救天下的擔子(實是欲望)全攥在自己手里,說的是貢獻,其實是控制,是實現自己個人理念上的私欲,無非是把自己的絕對“正義”觀點強加給人,而不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專制的傳統下產生不了現代的文明民-主制度。墨子為天下著想勸諫國君實施墨家的政治主張,也不是每一條建議都正確得可以超越時空,不管怎么樣,不管在什么時代,為天下的安定為百姓的幸福振臂而呼的人總是讓人敬佩尊敬的。
如今的世界比以前更復雜,我們也該立足現實兼顧長遠,克制欲望,協調協商,讓世界變成一個寬容的,節奏相對慢一些的和-諧世界才好。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3
大家看過伊索寓言這本書后,也許會想世界上還有像書中故事里這樣愚蠢的動物嗎?可正是小故事中一個個愚蠢動物的表現,才使我們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伊索寓言中有"狼與老太婆"這樣一個故事:一頭餓狼嚎叫著四處覓食,他來到了一座農舍,聽見小孩在哭鬧,老太婆在嚇唬孩子說:"別再哭了,再哭我馬上把你扔給狼去吃!"狼聽了老太婆的話信以為真,便眼巴巴地站在那里等了好長時間。到了晚上,狼又聽見老太婆哄騙小孩說:"孩子,要是狼來了,咱們就把他殺了。"狼聽了此話拔腿就走,一面嘴里嘟噥著:"這個莊戶人家說的是一碼事,做的又是一碼事。"這個寓言說的就是言行相悖者,那些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人。
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一個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后把肚皮都撐破了,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能胡亂爭強好勝,如果他跟牛比的是誰嬌小,那么就不會出現這樣悲慘的結果了。
烏龜與老鷹通過一只烏龜非要讓老鷹教會它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它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能違背這個規律。從這個寓言上又讓我想起了拔苗助長這個故事,一個農夫覺得他的莊稼長得慢,便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一株株拔高了許多,結果秧苗全死了,這個故事也讓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順其自然,不能違背事物的生長規律。
伊索寓言是一座神奇的宮殿,這座宮殿里珍藏著無數充滿魔力的故事,折射出許多生活與做人的道理,使我們終身受益。我將好好珍藏這本伊索寓言,讓書中的小故事伴隨我成長。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4
有人說讀書筆記是個好東西,我從一開始就不怎么覺得,但是最近認真讀書,做讀書筆記,才發覺這是真的。
我以前覺得做讀書筆記有什么用啊又浪費時間,要動腦筋思考怎么寫讀后感太麻煩,所以我每次都把讀書筆記放到最后來寫,這不是為了多看會書,又不是為了認真寫讀書筆記,而是為了大家,最后可以糊一糊而已,久而之久,我就失去了做讀書筆記的機會了。
之后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從課內的積累變成了課外記錄,所以第二次我一定好好珍惜做讀書筆記的機會吧,我還把讀書筆記,放在了最后,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糊任務,而是為了好好讀書筆記。每天晚上做除了閱讀記錄以外的家庭作業,不管做到多晚我都會,認真的喜歡讀書筆記。第二次我只要看到書就想看見了食物,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每一次都要,爸爸喊我才能從書的世界,里出來。后來我發現我都不會了解的越來越多了,表達也越來越流暢了,原來這就是做讀書筆記,比較好處啊!
看來龐老師說的沒錯,讀書筆記做得越多,做得好的表達就會越來越流暢。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5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對生活的寫照,同時也是反映女__的成長故事。這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后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__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敘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這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命運是不公平的但是人確是平等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只要你有追求有理想你的生活就將從此改變!因為你會為了你的追求為了你的理想而奮斗。你的必將生活多姿多彩!
當今社會,金錢、地位成了人們的向往,什么親情、愛情對他們來說一文不值!而《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人的心靈。我特別喜歡《簡愛》中的一句名言: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6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走過了上百個皇帝。他們有的大肆開墾,建造皇宮;有的強搶民女,置于后宮;有的貪戀酒色,不理朝政;有的不顧百姓,搜刮錢財。歷史上能夠使百姓安居樂業的皇帝卻是屈指可數。但是,康熙皇帝卻讓我改變了看法。
康熙,原名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的第4位皇帝,順治帝的第三子。康熙從小就十分聰明,得到了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寵愛。8歲時,順治帝因染天花去世,幼小的康熙即位。但是,大權并沒有掌握在康熙手中,而是掌握在輔政大臣鰲拜手中。康熙因此十分生氣,于是,他設計巧擒鰲拜,奪回了大權。從此,康熙就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康熙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他的一生創下的功勞為古今所僅見:他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收復雅克薩,三征葛爾丹;他實行仁政安撫百姓,組織重修《康熙字典》,召集名士撰修《明史》??滴醯鄣奈闹挝涔榭登⑹赖於嘶A。
在康熙執政的六十一年里,建樹極多,對當時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發展。在戰略政策上,康熙收復臺灣,鞏固邊疆,維護領土,使當時中國的疆域得到保護;在經濟政策上,康熙采取了減稅,出現災情時開倉放糧,減輕了底層人民的負擔;在民族政策上,康熙宣揚漢族文化,提倡滿漢一體,從而使中國更加和諧與團結;在文化在政策上,康熙重視文學,開創翰林院,重修《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全唐詩》等著作,對中國文化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傊滴跤檬聦嵶C明了他的貢獻及他的才能,同時也確立了康熙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7
狼圖騰,草原魂,草原民族自由剛毅之魂。
——題記
我小時候非常淘氣,每天晚上都不愿意按時睡覺,媽媽常常嚇唬我:“快睡,再不聽話就會有‘大灰狼’來吃掉你”,我總是笑著跳著,朝媽媽做個鬼臉,說:“現在的狼都在動物園里關著呢,跑不出來!”反正我是不怕狼的。
再大一些,我在好多地方的動物園里都看到過狼,那里的狼從一出生就呆在鐵籠里,吃被人類加工過的食物,被人類觀賞。百科書中對狼的描寫:兇惡、狡詐、勇敢、團結等這樣的詞語在我心中仿佛只是個虛影,根本不能把它們與動物園里大狗一樣的狼聯系在一起。但是,在我讀完《狼圖騰》后,我的心被書中蒙古草原狼所表現出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兇猛進取、威武不屈、追求自由、剛毅堅強……這樣的精神一直支撐著蒙古草原狼走過無數個世紀,存活了幾百年,也是因為這種精神,使狼成為了蒙古人古往今來的圖騰。
蒙古人對狼又愛又恨。
他們視打死狼的人為勇士,卻又施行__,抱著以肉還肉的心態將自己死后的身體奉獻給狼。他們常常殺狼,卻將狼看為真神騰格里最忠實的伙伴。在他們看來,草原母親最愛的孩子不是馬,不是羊,而是草原狼,她賦予了狼完美的體型、尖利的爪牙、厚實的皮毛、敏銳的嗅覺……
蒙古人的忍耐是狼教的。
草原狼能忍,它們可以在零下30多度的時候,在冰天雪地里圍獵黃羊,整整兩天兩夜不動聲色,在黃羊群吃得很飽,跑不快的時候猛沖上去,幾乎每只狼都能抓到羊。
蒙古人的責任感是狼教的。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8
我不知古人所說的“半本《論語》治天下”是否用了夸張的手法,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論語》威力非同一般。它對我們的影響是那么的深,即使今天,它的印象里還不小,因為《論語》的條條框框早就滲進了我們祖先的骨髓之中。
還記得小學二年級時首次背《論語》中的內容,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等。當時僅限于背誦而已,要說有什么理解,當首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了,因為當時認為朋及親戚和朋友,而父母的朋友和家里的親戚來,很多時候都會給我帶點零食或玩具什么的,這個當然要樂了。加之當時我也有了自己的小朋友,便認定它就是真理。對“溫故而知新”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理解,當時您要是讓給說一下,我倒是能背一大堆,但從心底里真是不明白——一本語文書就那么幾個字,你再怎么翻,也不會蹦出一個新的生字來,怎么溫古,怎么知新?。渴裁唇兄谰褪侵溃恢谰褪遣恢?,都是知道?。慨斎浑S著對通假字的認識,這個解釋就沒了,但理解嘛,還是用困難的。
不理解不代表我不能去賣弄,當時去父親跟前背誦,背完后順便賣弄了起來,把自己的理解大講特講,不料父親卻用我背的東西給我反講了起來。當然我是迷迷糊糊聽完的,因為我還是不理解。
二八年級之后的一年,不知是語文書被詩詞給占了還是我忘了,腦中沒有《論語》的記憶。四年級一篇魯迅的《孔乙己》又讓它回到了我的視線。那時的影響是什么之乎者也的東西都出自于它,書呆子也出自于它。便從感情上有點小討厭孔子和《論語》了。
對《論語》的感情,很對時候像對父母的感情,總在變化,而且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變化。小學時自我意識不是那么的強,所以對《論語》的感情也是隨著書本而變化。等上了初中,學了古代史算是對《論語》有了初步的認識,覺得一本書能被那么久的當做行為準則,的卻不易。加上初中語文書上又有了大篇章的《論語》內容,對它的理解算是又深入了一點吧。但總得來說還是以做人出事準則為準。
等到了高中,終于有機會讀了全本《論語》,由于高考的緣故,讀的不是很認真,所以讀完后能記住的還是那么幾句,也談不上有什么理解。
本學期,相對于高中有了更多時間去看書,所以便又找到《論語》看了一下。
《論語》整本書以孔子教導學生時對話的言語記錄為主,也有一部分孔子學生如顏回,曾參,子路等人的言語記錄。章節內容比較雜亂,每一篇不會固定講什么。每一篇的篇名都是由本篇第一句話而來,如“學而篇”就是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得來的。雖說章節雜亂,但在書中處處見仁,時時見禮,義也多多,情也不少。
孔子對人的尊崇,是甚于于一切的,比如他說“人而不仁,如樂何,人而不仁,如禮何?”“茍志于人矣,無惡也”。同時他對仁的講解,也有許多不同,這點主要是踐行了他因材施教理念,如他對司馬牛和樊遲子宮就給出了不同的說法。《論語》中關于仁和禮的研究實在太多,也太高深,我實在沒法繼續說下去,所以這里我選了一個小點來說明一下——它就是《論語》中的情。
子路在論語中和孔子的對話不少,雖然孔子對他的評價不如顏回他們好,如孔子說“由好勇過我無所取材”。但師徒之情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記載“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行。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在老師落寞的時候還能跟著老師,而且能夠把心中不快當面告訴老師的人,恐怕也就是子路了,讓顏回去肯定是不行的,孔老夫子也說了回是終日不違的的嘛!若是如此,便也就算了,畢竟子路實在老師落寞的時候去給老師發脾氣嘛!但后面他在老師發達的時候又去找老師麻煩了。書中這樣記載“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余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南子是當時衛靈公的夫人,把持朝政??鬃右娏怂?,子路就不高興了,因為他認為老師的行為與他的言行不符。當然,孔子為了表明清白,只好用發誓這一最具威力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不斷的說“余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意思是我做了不正當的話就讓天來討厭我吧。今天我們是可以隨便發誓而不怕誓言兌現,可孔子那個年代是怕的啊。這是多么好的師生關系。今天誰還敢去說
自己的老師行為不當啊,至少為了可憐的學分也不會。又有幾個老師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對著一個自己的學生去做發誓那樣的是呢?當然,當著媒體他肯定會,作秀嘛。
總之《論語》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當然很有我們值得作為一個經驗而避開的地方,因能力有限,就不從大處著手,到此為止就行了。
讀書筆記關于創新篇9
《昆蟲記》的英文名稱是《TheRecordsaboutInsects》,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作者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
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輕松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螢火蟲、螞蟻、蜘蛛、蟋蟀、毛毛蟲,燕子、麻雀……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己、交配、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
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