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
寫讀書筆記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采用不同的格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記錄和整理閱讀所得。寫好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方便大家學習。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1
我看的書是《成語故事》,看完這本書后,有的讓我感到感動,有的讓我覺得好可憐,還有的讓我覺得好笑……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驚弓之鳥》,因為它里邊的內容讓我很吃驚。有一個人叫更羸,他只要拉一下弓,沒有架上箭,那只大雁拍了幾下翅膀,就掉了下來。我感到很吃驚!他是怎么做到的?
還有《囫圇吞棗》里有個人曾經對人們說:“吃一點梨,對人的牙齒有好處,但是吃多了,會傷脾的;棗呢,正好與之相反,雖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會對牙齒有害。”聽的人中一個人聽了,想了想,說:“吃梨時,只嚼不咽,還會傷脾嗎?吃棗時,我不嚼,一口吞下去,這不就可以保護牙齒了嗎?”另一個年輕人聽他這么一說,就想開個玩笑:“你這不是囫圇吞下棗嗎?”周圍在場的人都笑了。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學習知識時我們也不能像故事里說的那樣囫圇吞棗,首先把要學的知識理解清楚,然后再認真去掌握它。如果學知識只是籠統地學,就不會學到真正的知識。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2
我現在正在看一本叫《經典成語故事》的課外書,我非常喜歡《經典成語故事》這套書,我已經看過三本了,目前看的是第四本,這本書的作者是高偉杰,書中介紹了許多成語故事的由來及對我們的啟發。
這本書把經典成語的由來講的非常詳細,先告訴你這個成語來自哪個人、哪本書,再把這個成語的意思告訴你,最后還有“成長點撥”。每一個故事讀完后,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懂得了很多道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公無私”這個成語故事,它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去私》上面的一句名言:“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之謂公矣。”說的是晉平公手下得力的謀臣,什么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有一次,南朝缺一個縣令,晉太公問祁黃羊誰合適當這個職位,祁黃羊舉薦了解狐,晉太公說:“解狐平時對你沒什么好感,你為什么舉薦他呢?”祁黃羊說:“大王又沒有問誰對我有好感。”于是讓解狐當了縣令。
還有一次,需要一個法官,晉太公讓祁黃羊推薦,他推薦了他的兒子祁午,晉太公說:“你推薦他不怕人家說你偏心眼?祁黃羊說:“大王叫我推薦人當法官,我只往哪一個有當法官的能力,我根本沒往關系上想。”這本書還告訴我大公無私的意思是:”一心為公眾的利益著想,毫無私心,多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成長點拔”上說”大公無私“這個成語份量很重,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大公無私”,他心中的境界一定是高遠廣闊的,所以,我長大后一定要做一個“大公無私”的人。
這本書還讓我知道了許多人物精神的成語,如:奮不顧身、廢寢忘食等,給了我許多的正能量,讓我懂得了不少知識,我喜歡這本書。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3
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幫我買了很多的故事書,有《三毛流浪記》、《成語故事》、《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成語故事》。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都捧著《成語故事》,對著每一個字上的音節,慢慢地看著其中一個個成語小故事,從中學到了好多做人的道理。
在《開學第一課》里,有一位教師說過,每一個漢字的后面都有一個歷史,都有一個來源。那么我想每一個成語的后面都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的智慧。在《成語故事》里,每一個好長的故事,我們的祖先只用四個字或八個字就能夠表達出來,比如“九牛一毛”、“拔苗助長”、“葉公好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并且每一個中國人看了、聽了都明白它們的意思,真是太神奇了。同時,每一個成語包含的資料都是我們祖先生活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教導著我們做人的道理。
在《成語故事》里,我最喜歡的是“磨杵成針”這個故事了。故事里講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他乘教師不在書屋,偷偷跑到山下的小河邊玩,正好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感到很奇怪,就問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在“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激勵下用功讀書,最終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詩仙”。經過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有自我的奮斗目標,同時要相信自我,堅持不懈,那么無論做什么事就都會取得成功。
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組成的成語,背后卻閃耀著我們的祖先無窮的智慧,啟迪著我們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中國人,我感到十分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激勵著我要讀更多的好書,讓它們成為我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4
我囫圇吞棗的看完了一本《成語故事》,經過簡單的閱讀讓我明白了什么是成語,成語言簡意賅,深刻雋永。閱讀《成語故事》能夠了解歷史,通大事理,學習知識。
鑿壁偷光說的是漢代學者匡衡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的故事。
囊瑩映雪講的是晉代有個叫車胤和孫康的人,因家境貧窮沒有燈,把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用其發出光束當燈來讀書。
水滴石穿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將厚厚的石板滴穿。與之相同的還有一個叫鍥而不舍的成語,這個成語出自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和教育家茍子的《勸學》一文,其中一段寫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棄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頭也不能刻段,可是如果不聽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和石頭,也能夠把它們刻穿。”所以要用“鍥而不舍”的精神來學習。這樣就必須能成功。這些成語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語海洋中的幾朵奇葩。經過閱讀,讓我感悟到學習和讀書的重要性。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學習和讀書同時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兒苦后甜。我們從中就應抓緊點點滴滴的時間來學習,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學校上要靈活運用,不能按圖索驥,更不能東施效顰,學會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短處。這些古人是我學習的榜樣,只要鍥而不舍,不畏艱難,才會有輝煌的明天。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5
我最喜歡讀書了,因為讀書不僅僅能夠增長知識,并且能夠讓我懂得許多道理。
我讀了很多書,如《三字經》、《好詞好段》、《成語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中有很多小故事:愛屋及烏、不自量力、半途而廢、功虧一簣……其中我最喜歡功虧一簣了。功虧一簣講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掉商朝,建都鎬京。當時的人們對新生政權的建立感到由衷的高興,無不歡欣鼓舞,拍手稱快。各個諸侯國也紛紛從四面八方攜帶貴重禮品及土特產趕來朝賀,連離鎬京的很遠的西戎也派專使帶來一條名犬作為貢品。周武王高高興興的收下了所有的貢品。擔任太保的召公擔心武王從此驕傲自滿,沉醉于豪華生活,就從旁提醒說:“對國君來說,最值得珍重的是人才,國家沒有賢人治理,早晚要滅亡。有作為的君主應當是群臣的表率,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自我的一言一行,看它是否與德行有違,尤其不可忽視細小的行為。大德有小德積累而成,這如同筑起百尺高的土山,要一筐一筐的堆上去,哪怕僅差一筐土,也是還沒到達百尺的高度。”武王理解了召公的意見,成了賢明的君王。
從這則故事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么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去完成。學習也是一樣,不能圖一時歡樂而不好好學習。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6
讀了這本成語書,我不僅學會了許多成語還學會了許多成語的意思并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這本書中包含了戰國時期人們會用的許多成語,表示了許多的意思。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和最熟悉的有:班門弄斧、樂極生悲、人杰地靈、暗箭傷人、草船借箭、千鈞一發……等許多成語都得到我的喜愛,我覺得這本書有精英的編輯,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識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品讀它。
成語故事中的成語有很多有利于我們在寫作文時用它。我對大公無私的成語意思記得很牢我來給你說說:春秋時,晉平公對祁黃羊說:“南陽少一個縣長,應該誰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他能行的。”平公驚奇的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上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是個好縣令。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能算是大公無私啊!還有千鈞一發拔苗助長等我也能給你講得清清楚楚。
這些故事深受人們的品讀和利用,成語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語故事的讀書筆記摘抄篇7
暑假里,媽媽陪我到書店買了《成語故事》這本書。書里面講了好多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教給我一個深刻的道理,每個故事還都帶有插圖,十分吸引人,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對它愛不釋手。
書里面的《井底之蛙》、《守株待兔》、等故事讓我感觸很深,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井底之蛙》這個成語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不能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盲目自大,不要驕傲自滿。做人不要只看見眼前的天空,要見多識廣。
《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道理,妄想從此不用勞作、不用行動,就能夠得到成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貪得無厭,不能不勞而獲,否則會因小失大。
書里面的故事不但讓我學會很多知識,還學會了很多的道理,看來我更應當多看書,讓自我在知識的海洋里不斷地充實自我,讓自我變得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