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景海鵬事跡10篇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既然這樣,那么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航天員景海鵬事跡10篇,供大家參考。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1
景海鵬,男,漢族,山西運城人,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現任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他是矢志報國、逐夢太空的英雄航天員。1998年被選拔為我國首批航天員后,經過多年刻苦訓練,圓滿完成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八大類上百個課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各項考核。2008年9月,他奉命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與另外兩名航天員密切配合,實現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2012年6月,再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結束后,人們都認為已經兩次上太空的景海鵬不會再上了,但他卻說:“只要任務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再上太空。只要發令槍一響,我會奮力向終點沖刺!”為此,他一如既往嚴格要求自己,從嚴從緊抓好自身學習訓練。2016年6月,他再次奉命擔任指令長,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成為執行載人飛行任務次數最多的航天員,成就了三巡蒼穹的中國奇跡。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2008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2017年7月28日獲得“八一勛章”。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2
“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感到無比自豪、無上榮光,更為能將個人夢想融入新時代感到幸福。”“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中國特級航天員景海鵬說,“能夠成長為一名航天員,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人生一個又一個臺階,這是黨和人民教育培養的結果,是祖國托舉我飛天。”
“甘愿為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奮斗終身。”景海鵬時刻銘記自己的誓言,“面對國旗的承諾就是我的初心,選擇飛行,選擇堅持。”
如今,已經52歲的景海鵬狀態良好。他說:“我時刻準備接受祖國的再次挑選,爭取再多上幾次太空,再打幾場勝仗,讓浩瀚太空見證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新時代中國航天戰士的絕對忠誠!”
“是否還要去飛?”每當有人提問,作為中國唯一一位“三上太空”的航天員,景海鵬總是這樣回答:“重返太空,多次飛天,是世界上所有航天員的心愿。作為一名中國航天員,我必須時刻準備接受祖國挑選,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非常渴望再上一次太空。”中國特級航天員景海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說,“只要任務需要,我時刻做好準備接受祖國挑選。”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3
景海鵬最鮮明的特質,就是獻身航天、報效祖國的宏偉抱負。1995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航天員大隊,他毅然放棄熟悉的工作環境、穩定的家庭生活,面對祖國的召喚,積極報名,從1500多名優秀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批航天員。
從入選航天員隊伍第一天起,就把個人理想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志向同祖國航天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愛航天、建功航天、獻身航天。神十一任務發射前的記者見面會上,他向記者說:“黨和國家把我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娃培養成一名飛行員,培養成一名航天員,我有義務有責任,通過多次飛行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4
景海鵬三度飛天,成功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與付出。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困難踩在腳下,年復一年、孜孜不倦地刻苦訓練、挑戰極限,彰顯著革命軍人的英雄豪情和血性膽氣。
為了實現飛天夢想,他制定“魔鬼式”訓練計劃,堅持做難度最高的、強度最大的、標準最嚴的訓練,一次次挑戰極限。憑著這股子狠勁和韌勁,終于入選神舟七號任務乘組。
當名字傳遍大街小巷,簽字、合影、采訪、報告等活動接踵而至,面對迅速升溫的名氣,他堅持本色,歸零心態,瞄準交會對接任務開展相關的技術鉆研,精益求精苦練,完成了2000多次的交會對接訓練,最終入選神舟九號任務乘組,實現兩度問天。景海鵬把自己的成功歸于黨和人民的教導,將完成任務當作回報祖國培養的最好方式,十九年如一日,堅持標準不降、訓練不減、目標不變,與戰友們一樣學習、一樣訓練、一樣要求,憑借對飛天的渴望和不懈努力,成功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乘組,完成三巡蒼穹的壯舉。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5
景海鵬既當問鼎蒼穹的勇士,也當航天科研的尖兵,始終瞄準一流,勇攀科技高峰,鑄就“中國輝煌”。
他不懈探索、積極創新。每次任務準備中,都同乘組和科研人員一起,反復研究飛行程序變化,一起編寫飛行手冊,使手冊更科學、在軌更好用;任務成功后,都認真進行總結,毫不保留地反饋飛行的經驗體會,加強與飛船、火箭和航天員各系統的溝通協調,參與并完成了多項設計試驗,為工程設計人員改進產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他嚴慎細實、盡善盡美。2007年,在進行穿脫艙外服氣液插頭訓練中,他插了幾次也插不上,最后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才完成。訓練結束后,他找到工作人員,加練了一中午,找到問題癥結,最終實現了盲操作準確無誤。神十一任務中,為全面掌握噪聲測試操作,他反復練習,在一次綜合驗證實驗中,敏銳地發現噪聲測試儀顯示界面與飛行手冊一個字符的差異。
他瞄準一流、做到極致。在地面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在太空就變得異常復雜。神十一任務中,先后安排了機械臂在軌驗證、太空跑臺驗證等40余項科學試驗,他都力爭做到最好,有一點不理想,都會重做一遍,幾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有時候甚至到凌晨一點多。在失重跑臺驗證試驗中,數次試驗都沒有成功,當地面人員都準備放棄時,他卻通過各種手段完成試驗,獲取了彌足珍貴的數據。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6
無論何時,他都始終堅持守住心中的夢,認真走好腳下的路,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計利只計國家利,留名只留集體名,一心只為飛天,正確對待組織、正確對待榮譽、正確對待戰友,始終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任務成功后,他說的最多是:光榮屬于敬愛的黨,屬于親愛的祖國,屬于偉大的人民,屬于工程全線的同志!他始終以一顆平常心干著不平凡的事,訓練中遇到不懂不會的問題能虛心求教,工作中始終嚴格遵守日常管理各項規定,生活中碰到戰友有困難能熱心幫助,被親切地稱為“知心的景大哥”。
三巡蒼穹后,成了人們心中英雄的他,經常犧牲休息時間,參加各種報告會、演講和社會活動200余場次,講述建設航天強國的感人故事,大力宣揚航天精神、傳播航天知識、播撒夢想種子,在社會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航天熱。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7
10、9、8、7....隨著倒計時的聲音傳來,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這是中國航天第六次載人航天發射,也是出征時間最早的一次。
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后,時隔叁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他們將在軌工作、生活33天,這將創造中國載人航天在軌飛行時間的新紀錄。
1966年10月出生于山西運城的景海鵬,到底有何過人之處能在50歲的年紀第叁次隨神舟飛船一起升入太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在今天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于10月17日7時30分升入太空,景海鵬擔任指令長。
在此次航天員乘組中,我們又見到了一位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景海鵬,此次乘坐“神舟十一”號進入“天宮二號”將是他第叁次執行太空任務。此前,他曾在2008年9月和2012年6月分別執行過“神舟七號”飛船和“神舟九號”飛船的飛行任務。
景海鵬于1998年1月被正式選為我國第一批航天員。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共有14人,并已于2014年開始陸續進入煺役狀態。
據相關人士介紹,因為景海鵬從小就有一個航天夢,也是所有航天員中最刻苦的之一。
在景海鵬執行完“神舟七號”飛船飛行任務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景海鵬曾透露過其成為飛行員繼而又成為航天員的塬因。
那是景海鵬讀高中時的一天,他代表所在的山西安邑中學去運城中學打籃球比賽,在運城中學宣傳欄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飛行員的照片,眼睛就不愿從照片上挪開。
回到家中,景海鵬興奮地向父親比劃,飛行員的頭盔是這樣的,護鏡是那樣的。并告訴父親說,自己真得非常喜歡飛行員的服裝,看起來很威武, “我要當飛行員。”
1984年,空軍在運城招考飛行員,景海鵬報了名。但是由于身體塬因,他落選了。塬因是學習時間太長、勞累過度以至于眼睛里有些血絲,所以沒有被選上。
這次落選對景海鵬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然而緊隨著卻是一個更大的打擊—— 父親打算讓他煺學。
但后來,在村里電工的勸說下,景海鵬父親勉強讓景海鵬再讀一年書,并讓他表態一定要考上飛行員。就這樣,景海鵬轉入解州中學補習,并學習更加用功。并從那里成功考上了 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
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曾這樣評價景海鵬:“重返太空是飛行過和沒飛行過的航天員都非常羨慕的事情。他最大的特點是細心,不僅地面訓練非常嚴謹,生活中也非常活躍。”
景海鵬的飛行員戰友許驥評價他既好強又刻苦:“ 海鵬比較好強,不服輸。在景海鵬這批飛行員中,個個素質都比較高,他算是最刻苦鉆研的,每次帶他們飛行,教員們都要在著陸后講一講訓練當中的問題。海鵬對此特別重視,不光認真聽,還會去翻很多資料,做些理論上的研究,再加以驗證。”
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每一個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一段努力拼搏的經歷。堅持、刻苦、細心、向上是景海鵬同志教給我們最深刻的道理。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8
“中國加油!海鵬加油!”17日一早,在景海鵬位于山西省運城市的家中,隨著點火指令下達,數百名當地民眾與景海鵬的親友一起揮舞手中國旗,激動吶喊。許多人不由自主起身站立,場面令人振奮。
事實上,從16日景海鵬將再次執行航太任務的消息傳來時,運城市也隨之進入“航太狀態”。在街頭,每逢問起景海鵬,都有人自豪表示“他是我們運城人!”
在景海鵬的家中,從16日起便有親朋好友從各地趕來祝賀,左鄰右舍也紛紛前來幫忙,掛燈籠、鋪紅毯、插國旗,一片火熱氛圍。而景海鵬的歷次航太經歷也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
“希望景海鵬能夠順利、圓滿完成任務。他是我們運城人的驕傲。”景海鵬的鄰居王先生早早就過來幫忙,一臉自豪。
景海鵬的表妹郭朝娟在得到消息后,更是第一時間從外地來到景海鵬家中。
“叁次了,每次都是家人們一起觀看火箭發射全過程。點火那一刻,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非常激動。而等發射成功后,則成了開心的淚水。”郭朝娟說。“在村里,一提我是景海鵬的親戚,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
在景海鵬的母校解州中學,全校師生也一起觀看了火箭發射全過程。期間,加油助威聲此起彼伏。當年從這裡走出去的大男孩,已然成為全校學生的偶像。
作為中國第一位叁度“飛天”的航太員,景海鵬此次出征再次激發了家鄉民眾的航太熱情和愛國情懷。
“他是這座城市的英雄。”現場,一名中年男士不禁感慨。“運城市是關公故里,而如今,這裡又多了一個讓市民為之驕傲的人。”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9
2016年,神舟十一號任務后,景海鵬立即投入新的備戰訓練,有人勸他:“你已經完成3次飛行任務,也過50歲了,還值得再冒險嗎?”他回答:“只要祖國需要,我隨時準備再上太空!”
景海鵬1998年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圓滿完成了神舟七號、神舟九號、神舟十一號3次載人飛行任務,先后獲得“一級航天功勛獎章”“八一勛章”“改革先鋒”等稱號。這一次,航天老將重整行裝再出發,擔任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指令長。4次飛天,他將再次刷新中國人飛行次數紀錄。
神舟十一號任務距今已經7年。7年來,景海鵬一如既往保持著學習、訓練狀態。在陸軍某部任職期間,他隨身攜帶所有飛行訓練資料,定期和教員電話溝通交流,回隊訓練。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上千次跳繩是他每天的“標配”……
本次任務乘組將承擔更艱巨、更繁重、更高精尖的科學實驗。在訓練過程中,景海鵬對乘組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重點在操作能力上下功夫,“只有在地面上練到極致,在太空面對風險、面對危險,才能臨危不懼。”
自主分析、判斷、決策、處置……每次訓練,拿到操作指南后,景海鵬都要求乘組先獨立完成整個操作流程后,教員再進行總結和講解。如此反復,乘組的操作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航天員景海鵬事跡篇10
航天員景海鵬將再一次打破由自己保持的飛天紀錄。
5月29日,神舟十六號3名航天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見面,航天老將景海鵬帶領乘組自信從容、步伐鏗鏘地集體亮相。這是景海鵬的第四次飛天之旅,屢次創造中國人飛行次數最高紀錄的他,將再次打破自己的紀錄。
這一次,第三次擔任指令長的景海鵬帶領首次由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組成的神舟十六號任務乘組,執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2008年11月6日,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獲“航天功勛獎章”;2012年10月1日,獲“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6年12月26日,獲“一級航天功勛獎章”;2017年7月28日,獲“八一勛章”;2018年12月18日,獲“改革先鋒”稱號并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21年11月5日,獲第八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
一枚枚沉甸甸的勛章背后,正是景海鵬一次次追逐飛天的夢想。他說:“夢想是很重要的大學,夠不著,跳一跳、努努力,就實現了。”毫無疑問,在夢想這所大學里,景海鵬足夠幸福也足夠努力。他說,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干涸,個人夢只有融入中國夢才更加出彩。
渴望再上一次太空
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作為任務指令長,與戰友劉旺、劉洋駕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圓滿完成了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此時,景海鵬成為中國首位兩度飛天的航天員。有人勸他,你已經功成名就,也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航天事業風險那么大,沒必要再拼了。可他說,作為一名航天員,報效祖國最好的方式就是飛天,只要祖國需要,他會毫不猶豫再上太空。
為了繼續追逐飛天夢想,他自覺和年齡小一輪的年輕戰友們一起學習、一起訓練、一起承受離心機8個G的過載,堅持相同的標準,甚至付出更多的努力,直到成功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乘組,并再次擔任指令長。
2016年10月17日,景海鵬帶領航天員陳冬一起飛向太空,在軌飛行33天。
任務期間還出現了一個插曲,一天凌晨,天地話音通信鏈路突然出現問題,只有視頻沒有聲音。如果問題不能迅速解決,就可能導致任務中止,并緊急返回。緊急時刻,他們一邊按照地面指令迅速開展在軌排查,一邊通過視頻寫字鼓勵地面科研人員:“你們別急,我們挺好。”經過天地共同努力,天地話音系統終于恢復正常。
那一年10月24日,景海鵬還在太空中度過了自己的50歲生日,收到了很多祝福。
任務成功后,景海鵬成為中國首個三巡太空,且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2017年7月28日,景海鵬被中央軍委授予“八一勛章”。同年,他當選黨的_代表。10月18日,作為首位“黨代表通道”的代表,記者問他:你已經3次飛天了,下一次還飛不飛?
“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當一回先鋒、再打一次勝仗,讓浩瀚太空再次見證一名航天戰士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無限忠誠!”景海鵬回答。
每天有鍛煉標配
距離神舟十一號任務圓滿成功已過去了7年。在這7年中,景海鵬的崗位有過幾次變動,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航天員??出征太空是航天員的主責主業,為國爭光是航天員的初心使命,必須時刻準備、任黨挑選、再立新功。
景海鵬在陸軍某部任職期間,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學習習慣,隨身攜帶了所有飛行訓練資料,定期和教員進行電話溝通交流,利用周末定期回隊訓練考核。晚上12點前幾乎沒有睡過覺,周末幾乎沒有休息過,而且已經4年都沒有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
如果因為其他工作耽誤訓練和課程,景海鵬一定會進行補課和加練。就連出差期間,景海鵬的行李箱里會攜帶一個“秘密武器”??跳繩。
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上千次跳繩成為他每天的標配;70多本手冊指南、成千上萬條指令都已爛熟于心……經過多年的堅持,景海鵬的身體素質和飛行技能依舊優秀。
2022年6月,景海鵬和第三批航天員里的兩名新人組成神舟十六號飛行乘組執行任務,景海鵬第三次擔任指令長。
前兩次擔任指令長時,景海鵬帶領乘組反復練習,不僅做好自己的工作,還精準把握整個程序、每一項實驗以及隊友的每個動作。正是憑著這種“分秒不差、毫厘不失”的嚴謹作風,成就了我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和中期在軌駐留任務的圓滿成功。
神舟十六號乘組是個全新組合,首次由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三種類型的航天員組成,三人均是博士。面對兩名比自己小了整20歲、毫無飛行經驗及太空環境體驗的隊友組成的“跨代乘組”,景海鵬深感責任重大。
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安全地把他們帶上天,并安全地把他們帶回來。”
別緊張,天上有我
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這是空間站轉入應用與發展新階段的首個飛行乘組。在這次任務中,他們將承擔更艱巨、更繁重、更高精尖的科學實驗。加上空間站長期飛行,一方面考驗的是設施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另一方面更考驗的是航天員對空間站的維護維修能力。
景海鵬針對這些特點,在訓練過程中重點在操作能力上下功夫。他說,只有地面練到極致,在太空面對風險、面對危險,才能臨危不懼,才能勝似閑庭信步。每次訓練時,拿到操作指南后,他都要求乘組獨立完成整個操作流程后,教員再進行總結和講解。經過這樣的訓練,乘組的操作能力有了質的提升。
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自主乘組的分析、判斷、決策、處置能力也是景海鵬反復訓練的重點。訓練中,乘組廣泛采取研討式、互動式、交流式的方法,對空間科學試驗、航天員出艙活動、空間站維護維修、長期飛行健康防護,特別是應急與故障處置都進行了精心、精細、精準準備。
他對兩名隊友的飛行品質和飛行細節也著重進行了培養。“要有一顆大心臟”“遇事不慌,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細節決定成敗”“明天即飛天,今天就要作好準備”……這些理念是指令長景海鵬反復給兩位年輕隊友強調的。
經過一年多的朝夕相處和訓練,景海鵬和兩名年輕隊友亦師亦友,非常默契,任何一個表情、動作和眼神,彼此之間都能心領神會。“1+1+1=1”,這也是景海鵬給乘組設定的目標。
他還經常給兩位隊友說:沒關系,別緊張,天上有我!
“我們的期待是,到時候請我們的科研人員端著茶杯、喝著茶,用欣賞的眼光看著我們做實驗,我們天地一起享受飛行、分享成果、共享喜悅。”對這次“太空出差”,景海鵬躊躇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