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桂海潮事跡10篇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無比堅強的毅力。他們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為后世的人們作出了表率,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航天員桂海潮事跡10篇,供大家參考。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1
“有天賦,能吃苦,還很勤奮。”畢業近二十年,談起桂海潮,他的高中物理老師段必星依舊連連稱贊。
他介紹,高中時,桂海潮對物理很感興趣,高考理綜考了275分。但他從不偏科,科科成績都十分優秀。
“課后他總是追著老師提問。”在段必星的記憶里,桂海潮總會在測驗結束后,拿著試卷,追著老師討論難度比較大的題,平時還會與老師討論一些比較前沿的物理問題。
段必星表示,他曾帶桂海潮到昆明參加了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最終桂海潮獲得了全國三等獎。
能夠入選航天員,體能自然要優于常人。
桂海潮高中時的體育老師何子興雖然任課不多,但是對桂海潮印象還是很深刻。他介紹,高中時的桂海潮很樸實,不但學習好,體育鍛煉也沒有落下。“他在中長跑上比較突出,每年都會積極參與學校的運動會。”
“希望桂海潮能在航天事業上發展得越來越好,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多作貢獻。”桂海潮飛天在即,何子興對桂海潮表達了衷心地祝福。
在神舟五號的激勵下追夢航天,到神舟十六號上圓夢太空,桂海潮的成長蛻變歷程,正是我國航天事業飛速繁榮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2
桂海潮出生于施甸縣姚關鎮姚關社區,一大早,村里的鄉親們就趕到桂海潮姨媽楊美平家的小院中,等待觀看直播。村民們都在談論,這個曾經黑瘦的鄰家男孩,轉眼就成為了代表祖國出征的航天員,言語間充滿了自豪。小院里圍坐著30多名村民,他們手舉小國旗,期待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昨天從電視里得知這個消息,作為親人我們既激動又擔心。今早在電視上看到他狀態還不錯就放心了。”桂海潮的表弟劉輝說,早上7點多,村民們就陸續開始來到家中。一直只知道桂海潮在大學任教,家人也只知道桂海潮最近要外出一段時間執行任務,沒想到是代表國家出征,前一天得知這個消息,全村人都非常激動,村委會更是凌晨6點多就開始布置場地,方便村民觀看。
當發射成功后,村民們揮舞著手中的小國旗,一片歡呼。
桂海潮曾經的母校——施甸縣一中和三中 也組織了學生集中觀看直播,尤其是進入發射倒計時環節,學生們難掩激動之情,紛紛歡呼鼓掌。
“電視上看到他,依然保持著學生時代的活力和自信,神情還有些調皮。”桂海潮曾經的高中生物老師錢國慶說,母校的師生都為他感到驕傲。
曾經的高中班主任楊兆東老師感慨:“在教育并不算發達的小縣城,桂海潮出征太空,對于國家而言意義非凡,對于小縣城的學子們而言,也是一種莫大的鼓舞。”
今天上午,在北航校園, 同學們一起在屏幕前共同關注火箭發射,并為桂老師加油“祝我導圓滿完成任務!”“出征順利!圓滿凱旋!”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3
剛剛,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其中,36歲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
桂海潮的發言難掩激動之情:“坐火箭太爽了!”“相當漂亮!”“很舒服!”
今天上午,在北航校園,同學們一起在屏幕前共同關注火箭發射,并為桂老師加油“祝我導圓滿完成任務!”“出征順利!圓滿凱旋!”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4
“參與到載人航天事業,發揮專業所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桂海潮說。
桂海潮是我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個載荷專家。高考時他以優異成績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一路攻讀拿到博士學位,又做完博士后,憑借扎實的學術成果,桂海潮回到母校,成為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2018年,年僅31歲便擔任博士生導師。聽說選拔第三批航天員的消息,桂海潮第一時間報名,通過了層層嚴苛的選拔。
身份雖是載荷專家,但各類訓練標準沒有降低。轉椅訓練中,桂海潮起初有些不適反應,冒虛汗,惡心,頭暈。他每天練習20分鐘“打地轉”——一只手抓著另一側耳朵原地旋轉。加練多練用心練,訓練成績也從二級提高到一級。
作為乘組中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承擔了較多的實驗項目。訓練中,他要知其然,了解操作流程,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
桂海潮年少時有個航天夢。成為航天員后,桂海潮說,常夢見駕駛飛船,在各個小行星之間穿行……如今,他的太空之旅即將啟程。
(本報記者喻思南、劉詩瑤、林淵,占康參與采寫;航天員照片均為本報記者林淵攝)
5月29日11時,執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集體亮相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5
戴著一副近視眼鏡,可能是桂海潮在外表上與其他中國航天員最大的不同了。
5月29日,隨著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名單的公布,36歲的桂海潮出現在了公眾的視野里。細心的人很快發現,他佩戴著眼鏡,這將是我國首位戴眼鏡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
與往次飛行任務不同,神舟十六號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將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首秀”。這其中,作為我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首個載荷專家的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教授,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
黑瘦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桂海潮深有感觸地說,“能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參與到載人航天事業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動力。”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6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駕乘神舟五號飛船一飛沖天,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當時,桂海潮正在云南施甸縣城中學讀高中二年級,從校園廣播里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時,他開始對飛向太空充滿向往。
但在那時,他并沒想到,這項神圣的職業在近20年后竟然跟自己產生了關聯。
從小,桂海潮對科學就有著濃厚的興趣,一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是他少年時代最為心愛的科普讀物。在這套書里,他學習到了很多航天的入門知識,特別是看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致力于航天報國的感人事跡后,桂海潮崇拜不已,也在心里埋下航天的種子。
心懷理想,學習便有了動力。高考時,桂海潮以縣城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9年時間,桂海潮一路從本科攻讀完博士學位,繼而赴國外從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近20篇SCI學術論文,成績斐然。
3年后,桂海潮帶著豐碩的學術成果學成歸來,國內多所名校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最終,桂海潮選擇回到自己的母校,成為北航宇航學院的一名副教授。
2018年,31歲的桂海潮擔任博士生導師。正當他在自己的領域打算大展拳腳時,又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2018年的一天,桂海潮所在的學院召開大會。會上,院長宣布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國家開始招募第三批航天員,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選拔的航天員分三種類型,即:航天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其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從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選拔。
聽到這一消息,桂海潮心花怒放。在國外留學期間,他聽聞科研人員可以報名航天員,并進入國際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那時,桂海潮一邊做實驗,一邊暢想: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中國的科研人員進入太空也一定很快變為現實。
“如果有一天能把自己熱愛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太有意義了!我一定要試一試,將我這么多年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自己的幻想變成了現實。桂海潮第一時間就報名參選載荷專家。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7
通過層層嚴苛的選拔后,桂海潮以載荷專家的身份加入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
第三批航天員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空間站階段密集的飛行任務,給每個人都提供了舞臺和機會。
幸運并不代表他們的訓練標準會降低。他們的訓練內容多,訓練強度大,訓練進度緊,挑戰比較大。對于桂海潮來說,比起從空軍飛行員隊伍里選拔的航天員,他的體能素質和航天技能訓練底子上顯得稍微薄弱。
“干就完了!”桂海潮輕描淡寫地說。
離心機訓練中,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選拔標準是6G的過載,比航天駕駛員標準低。但是,入隊后所有訓練標準都要達到8G的過載,這2G的差距對桂海潮來說,也是一段艱辛的跋涉。
第一次訓練時,桂海潮感覺胸腹部有被牢牢壓住的感覺,每一次呼吸,胸部都有被撕扯的感覺,心率也偏高。
桂海潮對自己的表現極不滿意。訓練結束,他便找有經驗的師兄請教。愛琢磨的桂海潮還找出了自己成績不佳的癥結所在??由于心里緊張、身體素質、技巧不足,從而導致呼吸對抗動作做得不到位。
為此,他在以后的練習中不斷修正,不但克服了2G的差距,訓練成績也從二級提高到一級。
訓練的苦和難,對桂海潮來說,比不上在體驗其過程中所獲得到的各種樂趣。他說:“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
野外生存訓練對航天員來說,也是充滿樂趣的一次挑戰。成為航天員后,他們在巴丹吉林沙漠進行了一次沙漠訓練。
晚上,桂海潮負責值班,監測環境溫度、濕度和風速后,躺在沙漠里看著繁星點點的星空。他想到幾年前,自己還在大學校園里做著航天相關課題的研究時,航天員這3個字對他來說,既神秘又遙遠,而在不遠的將來,他就會飛向那深邃而又神秘的星空。
他不禁感慨:人生真的很奇妙,你的未來超乎你的想象。但只要有一顆好奇心,你一定能探索到更多的未知。
經歷兩天兩夜的沙漠生存訓練后,第二天一早,他們收拾行裝,負重數十公斤,準備在茫茫大漠中徒步行走5公里到達目的地。可不巧的是,走在半路上,桂海潮的鞋底脫落了。
事實上在前一天,他的另一只鞋底已經脫落,桂海潮利用有限的救生物品??軍刀當針扎孔,降落傘繩當線硬把鞋底縫上了。沒想到,在這關頭,另一只鞋底也宣告罷工。
桂海潮只能穿著“張開大嘴”的鞋子,強忍著滾燙的沙子鉆進腳底帶來又疼又癢的感覺,一走就是兩個小時。
“回到營地后,頭發里的沙子怎么也洗不干凈,吃了口西瓜,發現西瓜真甜。”那些天的經歷他永生難忘。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8
2022年6月,桂海潮被確定執行神舟十六號任務。能和三次飛天的景海鵬一起執行任務,他感到非常幸運。
2008年,景海鵬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他已是一名大四的學生了。當時,他對景海鵬只能深深仰望。沒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能和飛天英雄共同執行任務。
桂海潮非常珍惜這次機會,但也充滿壓力。
“要是現在讓你飛,你是不是有信心?”乘組剛成立時,景海鵬這么問,桂海潮選擇了沉默,他說他的底氣不是很足。
在訓練過程中,景海鵬仍然會經常對他進行這樣的“靈魂拷問”:你準備好了沒有,你具備了飛天的能力嗎?
這次任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新階段后的首次載人飛行,將要承擔非常繁重的空間科學試/實驗任務,將是目前開展在軌試實驗項目最多的載人飛行任務。作為乘組中的載荷專家,桂海潮承擔了較多的實驗項目。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9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
其中,出生于1986年,目前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桂海潮,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高中時曾就讀于施甸縣第一完全中學。
當桂海潮入選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時,他的家鄉沸騰了。
5月29日,從早上到下午,走在姚關鎮的大街小巷,在鄉親的閑談中,隨處可以聽到關于桂海潮的消息。“學習好”成為大家口中公認的印象。
桂海潮的發小、現為姚關鎮個體戶的趙銀回憶,桂海潮“學霸”的形象,從小學時就深深刻在他的腦海里。
“上小學時,老師都讓我們向桂海潮學習。現在成家立業后,我又會用桂海潮的事跡鼓勵我的兩個孩子,要他們向海潮叔叔學習。”趙銀說。
趙銀的鋪子,離桂海潮家不遠。他介紹,桂海潮工作以后,回來得少了,工作后至今只見過他兩次。不過,趙銀并沒有從桂海潮身上看到太多變化。
“他的姚關口音還沒有變。”回憶最近一次見到桂海潮的情景,趙銀感覺就像身邊人一樣。
航天員桂海潮事跡篇10
“早上(5月29日)有熟人發消息給我,我才知道這件事。作為他曾經的班主任,我感到很高興。”桂海潮曾經的高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楊兆東表示,桂海潮在高中時表現相當好,各科成績都很全面,是各科老師都贊不絕口的好學生。高中三年,不論大小考試,他都是第一名,在全校算是風云人物。“這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基本算是唯一一個。”
楊兆東回憶,桂海潮是一個很能吃苦、能持之以恒的學生。他除了天賦,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高中三年能一直保持好的學習狀態。到了飯點,其他同學一下課就沖去食堂打飯,桂海潮從不去擠,他會留在教室多背幾分鐘書,爭取一切能爭取的時間來汲取知識。
桂海潮選擇航天領域,還與神舟飛船有關。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篇校內新聞內容顯示,桂海潮曾談及自己選擇航天事業的初衷:2003年10月15日,當從校園廣播聽到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消息時,當時還在讀高二的他激動萬分,自此對航天事業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在高考結束后毅然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航天飛行器設計專業。
對此,楊兆東還說了一個小插曲。
“當年桂海潮的高考成績可以報北大,志愿填報截止時間為晚上12點,我和他以及他的父母聊到晚上11點,作為他的班主任,當時我是希望他能報考北大。”楊兆東回憶,矢志于航天事業的桂海潮最終還是堅持夢想,填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我明天會準時觀看桂海潮的出征直播。希望他能一切順利,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楊兆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