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為官不為報告
為官不為,是指一些領導干部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應盡的職責,是非面前不表態,矛盾面前不敢上,風險面前不敢闖,失誤面前不擔責,歪風面前不敢斗的行為。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整治為官不為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1、將解決“為官不為”的“懶政”問題作為持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問題之一。作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事情,應當作為一項經常性的黨的建設工作常抓不懈,要通過持續深入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使黨的群眾路線深入人心,使正確權力觀在黨員干部中扎根,成為黨員的思想方式和行為習慣。要持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現黨的作風建設從“運動式”向長效化、經常性轉變。一是將治理“為官不為”的“懶政”問題作為當前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將反“四風”豐富為反“五風”,增加反“懶政之風”;二是建立健全黨的作風建設體制機制,將防范和懲戒“為官不為”的“懶政”問題作為黨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將勤政作為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
2、依據相關法紀,抓細、抓實,確保“止庸治懶”長效機制落到實處。出現“為官不為”現象,反映出某些官員在新形勢下對如何服務于市場經濟茫然不知所措,或缺乏擔當。更有甚者,個別官員充當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和分享者,用懶政來阻礙和延滯改革。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效能建設,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執政效率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嚴肅追究“懶漢”者責任,該撤職的撤職、該降級的降級、該調離的調離,玩忽職守、瀆職失職,情節嚴重,構成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加大正面宣傳力度,為想干事、能干事、干實事的黨員干部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社會環境。要加大勤政廉政的黨員干部的正面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樹立對黨員干部的認同感、信任感、尊敬感,引導社會對黨員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失誤的理解和寬容,著力糾正社會上少數人眼中看到黨員干部都是腐敗分子的錯誤觀念,努力提高黨員干部的社會公信力;進一步加強全民依法享有權利、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相統一的現代法治宣傳教育,依法規范黨員干部行為也依法維護其合法權利,為黨員干部勤做事、多做事、做好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4、加強機關績效管理,推行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標準和選人用人機制,將服務態度、服務質量、辦事公開、依法辦事、規范辦事和辦事效率等納入機關績效管理的內容;要將機關績效管理與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結合起來,形成“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正向激勵效應;要建立健全黨委考察和群眾推薦評議相結合的選人用人機制;要建立黨員干部的“試錯機制”,鼓勵干部進行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