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蜂機具以及與之相應發展的養蜂生產,論述了蜂機具在養蜂生產上的重要作用和重視蜂 機具的發展,對促進養蜂生產的發展的重要現實意義。客觀地分析了我國蜂機具發展的狀況,并根據我 國國情,提出了我國蜂機具發展的方向,以盡快實現我國養蜂機具機械化、現代化,從而加速我國養蜂 生產機械化、現代化進程,早日實現養蜂生產現代化。
一、蜂機具的發展及其在養蜂生產上的意義
在經濟社會中,各個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 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標志著生產力的發 展程度,這是劃分經濟時代的重要依據。養蜂機具與設備(簡稱“蜂機具”)是養蜂 生產的主要勞動資料,蜂機具發展水平是衡量養蜂生產發展程度的主要依據和標志。 縱觀蜂機具的發展,自人類采用簡陋的工具獵取蜂巢到當代人們采用現代化養蜂機具 科學養蜂,蜂機具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原始、傳統和現代三個階段。根據蜂機具的發展, 世界養蜂生產的發展相應地也經歷了原始養蜂、傳統養蜂和現代養蜂三個階段。
㈠原始階段(人類狩獵蜂巢~19世紀中葉)
早在一二千萬年前,營社會*********的蜜蜂就已在地球上出現,并開始為植物授粉 和貯存蜂蜜,這時野生的蜜蜂棲息于灌木叢中、空心樹干、干燥的巖洞或土穴內。數 百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后,他們為了裹腹,仿效其它動物把蜂巢作為狩獵對象, 食用蜂蜜、蜂花粉和蜜蜂幼蟲等。當時人類狩獵蜂巢所采用的工具十分簡陋,只有繩 梯、火把、三爪鑿和盛蜜容器等。如1924年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 Valancia )發現 的,畫于公元前7000年中石器時代的巖畫,描繪了狩獵者手攜盛蜜容器,借助繩梯攀 崖,從巖洞中獵取蜂巢的情景。約在同期,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發現的巖畫,描繪 了狩獵者在巖洞前用火把驅蜂獵取蜂巢的情景,說明史前的人類已懂得用煙火作為鎮 服蜜蜂的工具。在印度的新干普(Singanpur )發現的,約在公元前 500年畫的一幅 巖畫, 描繪了兩個狩獵者分別在水平和垂立的繩梯上用三爪鑿獵取大蜜蜂 ( Apis dorsata)蜂巢的情景。
原始社會,自人們日用的容器被偶然飛來的蜂群占用為蜂窩,或把營有蜂巢的空 心樹段搬到住所附近,對蜂群進行照料,使它們生存下來時起,人類就開始了家養蜜 蜂。其后至19世紀中葉以前這漫長的時期內,盡管有利用樹干挖空作蜂窩,以泥土制 作各種形狀的蜂窩和采用稻草、竹條或柳枝等編制蜂窩,甚至進入公元世紀前后出現 采用各種各樣的木板制箱式蜂箱飼養蜜蜂,養蜂工具和手段都有所改善,但所采用的 蜂窩或箱式蜂箱仍十分簡陋。
自人類狩獵蜂巢至19世紀中葉以前這個時期內,采用的蜂具寥寥無幾,且十分簡陋, 蜂具發展處于原始階段。這個時期養蜂技術水平低下,必須毀巢取蜜,養蜂生產處于 原始階段。
㈡傳統階段(19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19世紀中葉以后,蜂機具出現了三大發明,即1851年美國的 Langstroth L L 發 現了蜂路原理,發明了活框蜂箱,1857年德國的 Mehring J發明了平面巢礎壓印器, 1865年奧地利的 Hruschka M F 發明了離心式分蜜機,使蜂機具發生了質的變化,蜂 機具的發展進入了傳統階段。蜂機具的三大發明奠定了新法養蜂的基礎,使養蜂生產 產生了巨大的飛躍。其后至20世紀中葉,多種型式的活框蜂箱、分蜜機、輥筒式巢礎 機,以及噴煙器、隔王板和脫蜂器等蜂機具相繼出現,養蜂生產具備了基本工具,但 這個時期大多數蜂機具仍需手工操作,還不夠完善,也不配套,它的發展仍處在傳統 階段。這個時期養蜂采取新法飼養,生產分離蜜,一人可管理數十群蜜蜂,勞動生產 率明顯提高,養蜂生產處于傳統階段。
㈢現代階段(20世紀中葉~現在)
現代養蜂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 在養蜂生產實現現代化的國家,蜂 機具有明顯的特點──蜂箱和其它蜂具標準化,蜂蜜、蜂王漿等主要蜂產品采收、蜜 蜂運輸和蜂產品加工都機械化。如意大利,全國養蜂僅約80萬群,但卻有十余家相當 規模的蜂具廠,生產標準、高質量的現代化蜂機具,對意大利及世界養蜂業起到推動 和保證的作用。在蜂蜜采收方面,從脫蜂到蜂蜜凈化、裝瓶,全過程均采用機械取代 人工操作。脫蜂采用吹蜂機,蜜蓋切除采用割蜜蓋機,分離蜂蜜采用大型輻射式或風 車式分蜜機,蜂蜜凈化采用一系列抽送設備和過濾設備,凈化后的蜂蜜直接送入分裝 機分裝。在蜂群轉地運輸方面,蜂場擁有專用卡車,有的還配備吊裝設備搬運蜜蜂; 有的蜂場采用專用手推車,在蜂場、取蜜車間搬運蜂箱等養蜂用具;大型蜂場還配備 有叉車、手推升降車等搬運車輛;有的蜂場還采用放蜂車,蜂群常年置于車上轉地放 蜂。在巢礎生產方面,采用自動巢礎機生產巢礎,蜂蠟熔化、巢礎軋制和裁切等工序 自動控制,流水生產。此外,在蜂花粉生產中,采用整套完善的蜂花粉采收、烘干、 凈化和分裝機械;在蜂王漿生產中,采用電吸漿器、蜂王漿分裝機等設備。
自20世紀50年代以后,蜂機具齊全、配套、標準化,蜂蜜采收、蜂王漿生產、蜂 花粉生產、蜜蜂運輸和蜂產品加工等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蜂機具的發展進入現代階 段。這時期養蜂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一人管理數百至上千群蜜蜂,養蜂生產管理專業 化、標準化,養蜂生產進入現代階段。
縱觀蜂機具的發展歷程及與之相應發展的養蜂生產,可以看出: ①養蜂機具與設 備是養蜂生產的重要生產力,它的每一發展都大大推動了養蜂生產的發展;②養蜂生 產的發展與蜂具的發展是分不開的,蜂機具的發展決定了養蜂生產的發展;③蜂機具 的發展水平是衡量養蜂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重視蜂機具的發展,對促進養蜂生 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蜂機具發展的簡況
我國蜂機具的發展,自晉代(公元 3世紀)采用簡陋的“木器”涂蠟誘蜂以來至 今已有1700年的悠久歷史,大體經歷了原始和傳統兩個階段。
在20世紀以前,我國蜂機具的發展處于原始階段,養蜂用具十分簡陋。據有關史 書記載,采用“木器”、“木桶”、“挖空的樹干”或“磚砌、草編土窩”養蜂;采 用“艾草燃煙驅蜂”,用“草衣”或“紗布和皮套”作防螫用具和工作服等。進入20 世紀以后,隨著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和新法養蜂技術(包括活框蜂箱)傳 入我國,許多地區陸續創辦了蜂具廠、養蜂公司,他們仿制、研制和推廣新蜂具,使 我國的蜂機具發展發生了質的變化。其后,經過幾代蜂業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尤其是 近50年來的革新和創造,我國的蜂機具在中華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蜂箱、巢 礎機、蜜蜂運輸、蜂王漿生產器械、蜂花粉生產器具和取毒器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
在中華蜜蜂蜂箱方面,自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先后研制出博亞式、進修式和 景戎式中蜂箱,并出現了從化式、高仄式、中籠式、中一式和沅陵式等型式的地區性 中蜂箱,對推動我國中蜂活框科學飼養具有重大意義。80年代以后,出現了中蜂十框 標準蜂箱、FWF 型中華蜜蜂蜂箱和GN式中蜂箱,使得中蜂飼養從傳統平箱飼養上升到 有利于現代養蜂生產的繼箱飼養養蜂水平,為挖掘中蜂生產潛力,開發中蜂多種蜂產 品和實現中蜂生產機械化、現代化典定了基礎。
在巢礎機及其制造方面,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手工雕刻的輥筒式中蜂巢礎機和 意蜂巢礎機;50年代至70年代間,研制成功巢礎機機輥雕刻機床,并經改良達到加工 過程全自動控制,巢礎機年產量達 800臺,并部分出口東南亞。
在蜜蜂運輸方面,近20年來研制出多種型號的運蜂專用車,并在養蜂生產中推廣 使用,為我國實現蜜蜂運輸機械化打下了基礎。
在蜂花粉生產方面,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研制出多種型式的蜂花粉采集器和干 燥器,為生產高質量的蜂花粉提供了保證。
在生產蜂王漿器械方面,在我國的蜂業工作者不懈努力下,研制出多種型式的塑 料產漿臺基,有的還出口國外,深受國內外用戶的歡迎。此外,還大膽創新,研制出 移蟲機和多種型式的蜂王漿分離機,為實現我國蜂王漿生產機械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在蜂毒生產方面,80年代以來研制出了多種型式的電子自控取毒器,其技 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目前,我國蜂機具的發展已有一定基礎,養蜂的基本工具已具備,蜂機具的某些 方面已接近現代水平。但從整體上看,我國蜂機具的發展與國外養蜂發達國家相比尚 有較大差距,仍處在傳統階段。
三、我國蜂具發展的方向
世界養蜂業的發展史表明,沒有蜂機具的機械化就沒有養蜂業的現代化,養蜂機 具的不斷革新、改良和完善是推進養蜂現代化的重要手段。現在,我國蜂機具的發展 雖有一定基礎,但與國外養蜂先進國家的水平相比還有相當差距。為了盡快改變這種 狀況,實現我國養蜂業的現代化,今后蜂機具的發展仍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以自力 更生為主,有選擇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逐步從半機械化過渡到機械化、現代化。
根據蜂機具發展的方向,在我國蜂機具發展已有的基礎上應不斷革新、改良和完 善現有的蜂機具;不斷研制和引進新的蜂機具,并做好推廣工作。
在蜂機具的機械化方面,應抓住養蜂生產的關鍵環節,從半機械化做起,進而使 用動力機械逐步實現蜂群運輸、蜂蜜采收、蜂王漿生產、蜂產品加工和蜂機具制造的 機械化作業。蜂機具及裝備要向標準化、小型化和適用化發展,并加強裝備的配套, 統一使用標準蜂箱和其它蜂具。
要加強研制運蜂裝釘工具、蜂群越冬包裝用具、蜂花粉采集、干燥、加工和分裝 器械、蜂王漿貯存和分裝的新器具,以及野外放蜂生活裝備等。
此外,還應建立蜂機具制造廠或公司,生產標準、高質量的蜂具,推動和保證我 國蜂機具和養蜂現代化的發展。
目前,我國蜂機具的發展雖有一定差距,但我國蜂學人才輩出,在政府主管部門 的重視和領導下,在全國蜂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隨著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 進展,養蜂機具設備的建設必將在較短的時間內趕超世界的先進水平。
1395上一篇:一種能防止回蜂的器具
下一篇:我國養蜂機具的現狀與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