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F 型中華蜜蜂蜂箱的研制
蜂箱是科學養蜂中供蜜蜂繁衍生息和生產蜂產品的基本用具。自本世紀初期隨著西方蜜蜂及 新法養蜂技術傳入我國以后,我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中蜂箱(楊冠煌,1981;吳本熙, 1987), 它們為我國實現中華蜜蜂新法飼養奠定了基礎。然而,現有的中蜂蜂箱仍未能解決利于現代養蜂 技術實施所必需的中蜂繼箱飼養和充分發揮中蜂生產蜂王漿等其它蜂產品潛力,提高養中蜂社會 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自1988年開始,從研究中蜂蜂箱的蜂路和巢框、 中蜂繼箱飼養技術,以及中蜂產漿技術等方面著手進行中蜂箱的研制,于1991年研制出 FWF型中 華蜜蜂蜂箱,并經近5年的中蜂飼養考查和改進現已基本定型。 現將本設計的蜂箱介紹如下,以 資參考。
1 設計依據
1.1 蜂路結構
通過調查中蜂然蜂巢結構和觀察現有中蜂蜂箱的蜂路結構確定。框間蜂路 7 mm、 繼箱上蜂路 8 mm、底箱上蜂路 5 mm、前后蜂路 8 mm、繼箱下蜂路 5 mm、底箱下蜂路 25 mm( 方文富,1995)。
1.2 巢框
1.2.1 框形
根據筆者對采用繼箱飼養中蜂,解決巢框過大中蜂造脾不易滿框、巢框過高中蜂易 往底箱有王區偏集和盡可能減少上下箱體中巢脾間距等問題的研究結果(方文富,1995),并參 考印度蜜蜂(A. C. indica)蜂箱的設計(Crane E ,1990),采用內圍尺寸為300×175mm(寬 ×高)的低寬框。
1.2.2 整套蜂箱巢框數的確定
蜂箱是蜂群棲息的場所,整套蜂箱的巢框數量首先必須滿足蜂群 棲息的需要,在這個前提下確定的巢框數量必定可滿足蜂群繁殖的需要(方文富,1995)。當蜂 脾比例為 1∶1 時,整套蜂箱的巢框數量由下式推算獲得(雙群或多王同箱時相應加倍):
式中:
整套蜂箱巢框數──指所設計蜂箱總的巢框數量(個);
蜂王日平均產卵量──指繁殖盛期的蜂王平均每日產卵的數量(粒/日),本設計取600~900粒/日(福建農學 院主編,1981)的中值 750粒/日;
工蜂平均壽命──指繁殖盛期工蜂的平均壽命(天),[本設計取38天(福建農學院主編,1981)];
每只工蜂占工蜂房數──指每只工蜂爬附在工蜂脾上時所占的巢房個數(個),本設計取 2.5個(筆者觀察福建 中蜂獲得);
每平方分米巢脾工蜂巢房數──國產中蜂巢礎每平方分米巢脾工蜂巢房數為1081個;
每個巢框的內圍面積──指所設計巢框的內圍面積(平方分米),本設計取(3×1.75)平方分米];
1.2.3 每個箱體容框數
每個箱體容框數=整套蜂箱的巢框數÷每套蜂箱箱體數 =24÷2=12 (個)
2 蜂箱構造
FWF 型中蜂蜂箱由巢框、底箱、繼箱、箱蓋、紗副蓋、木副蓋、隔板、巢門板等部件,以及 閘板、框式隔王板和平面隔王板等附件構成,其構造和尺寸如下圖所示。
圖 FWF型中蜂蜂箱
A 底箱 B 繼箱 C 箱蓋 D 紗副蓋 E 巢框 F 隔板 G 巢門板 H 閘板
3 使用方法
FWF 型中蜂箱使用時采取雙群同箱飼養,底箱采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將兩群的蜂王隔開,讓工 蜂可以自由相通,以解決中蜂雙群同箱飼養中的偏集問題。這種中蜂箱配備有紗副蓋、木副蓋和 閘板,其中紗副蓋用于蜜蜂轉地運輸途中使用,木副蓋用于平常使用以加強箱內保溫,閘板在蜂 群越冬期用于更換框式隔王板使用。
3.1 上繼箱方法 當底箱的蜜蜂滿箱時,從底箱 6個抽取帶蜂封蓋子脾(封蓋子脾不足時也可抽 取大幼蟲脾)到繼箱中,使之位于箱體中央,并在其兩側分別加 1塊隔板。調整底箱巢脾,使每 邊有3個巢脾,并在每邊插 1個礎框造脾。這樣底箱有8個脾(包括礎框),繼箱有 6個脾。然后, 在繼箱與底箱加上中蜂平面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底箱產卵繁殖。其后,視蜂群繁殖情況抽取封蓋 子脾上繼箱和在底箱插礎造脾,并將繼箱中正在出房的子脾調到底箱讓蜂王在工蜂出房后騰出的 巢房中產卵。中蜂上繼箱后易在繼箱內改造王臺,所以每次在提子脾到繼箱的第3天和第6天各應 認真檢查和毀除改造王臺 1次,以防出現改造王臺導致分蜂造成損失。
3.2 采蜜方法 流蜜期采蜜時,用 2塊框式隔王板分別在底箱兩側隔出 1個1~2個脾的小區,加 上平面隔王板,或在小區上蓋 1塊細鐵紗,將蜂王限制在小區內產卵,集中力量采分離蜜。同時, 適當將貯蜜區巢脾的框間蜂路加寬至10mm,以讓蜜蜂加高蜜脾巢房多貯蜜和便于取蜜時切割蜜蓋。
3.3 產漿方法 當單王群群勢發展到6足框(約相當于朗氏巢框3足框),雙王群群勢發展到12足 框(約相當于朗氏巢框6足框)時即可根據蜜源情況產漿。 方法是:前者在底箱用框式隔王板隔 出2框為繁殖區,另一邊為產漿區;后者通過上繼箱, 并用平面隔王板將蜂王限制在底箱產卵繁 殖,繼箱內放 6 個從底箱抽上來的子脾和蜜粉脾作為產漿區。產漿時,起初采用1個產漿框,以 后視蜂群發展、 蜜源條件及氣候情況酌情采用 1~2個產漿框(每個產漿框的王臺約50只)。在 產漿期間,應及時用礎框或產漿區到空脾調換繁殖區的子脾,以保證蜂群的正常繁殖。
3.4 換王方法 利用繼箱無王區,將要誘入的蜂王用蜂王誘入器扣在繼箱中不同的蜜脾上,1~3 天后,誘入的蜂王即可被接受,此時將底箱要更換掉的蜂王除去,把誘入的蜂王連脾帶蜂從繼箱 移到底箱相應的區內即成。這樣換王不影響蜂群正常繁殖,成功率也較高。
4 考查結果
本設計蜂箱的性能考查于1991-1995年連續5年, 分別在福建省的尤溪縣山區和福州市西郊 進行,對其雙群同箱飼養維持強群的情況、蜂群繁殖、上繼箱、蜜蜂向上在繼箱內貯蜜的情況、 產漿和育王、越冬,以及飼養管理等情況進行考查。
4.1 雙群同箱繼箱飼養能維持強大群勢 蜜蜂可充滿上、下2個箱體(共24 框,約相當于朗氏巢 框12足框),強大群勢是高產的前提。
4.2 蜂箱利于中蜂結團保溫 設計的巢框和箱體均較小,且采取雙群同箱飼養,有利于群勢弱小 的中蜂結團保溫,箱內保溫良好,一個脾上子圈可擴大至巢框上梁和下梁處,整個巢內子圈可以 擴大至邊脾,蜂群繁殖迅速。另一方面,蜂箱的巢框及箱體相對較小,越冬期蜜蜂可充滿底箱, 有利于蜜蜂結團,且雙群同箱飼養可相互取暖,所以在南方越冬期間蜂箱內外無需加任何保溫物, 蜂群仍可安全越冬。
4.3 利于中蜂繼箱飼養 巢框和箱體的形狀與大小有利于迫使中蜂上繼箱,早春蜂群稍加繁殖便 可上繼箱。采用繼箱飼養時上、下箱體的蜜蜂無明顯的偏集現象,且無論哪日齡的卵、蟲脾提上 繼箱后均可正常發育和羽化。同時,通過采用繼箱擴大蜂巢可有效地緩解因箱內擁擠而出現的分 蜂熱。
4.4 利于生產高質量分離蜜 流蜜期蜜蜂可方便地通過平面隔王板把蜜貯到繼箱內,并且能獲得 滿繼箱的純凈成熟(封蓋)蜜脾。
4.5 便于育王和產漿 采用這種蜂箱,不但可在繼箱內育王和產漿,而且在平箱內單王具有 6足 框蜂(約為朗氏巢框 3足框蜂)時也能良好地育王和產漿,這從根本上解決了中蜂采用朗氏箱飼 養無法產漿的問題,對開發中蜂蜂王漿產品,提高養中蜂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的現 實意義。
4.6 繼箱飼養管理簡單 采用這種中蜂箱中蜂雙群同箱繼箱飼養,除了每次在提子脾到繼箱的第 3 天和第 6天需檢查和毀除改造王臺各 1次外,其它飼養管理方法與意蜂的同類飼養管理方法基 本相同,無特別不便之處,其飼養管理技術可為一般人接受。
參 考 文 獻
方文富. 淺論中華蜜蜂蜂箱的設計依據──蜂路和巢框, 中國養蜂, 1995(1): 22~23
方文富. 中華蜜蜂蜂箱的蜂路結構, 福建農業大學學報, 1995(3): 341~343
楊冠煌等. 中華蜜蜂標準蜂箱的研制. 中國養蜂, 1981(6): 13
福建農學院主編. 蜂群生活. 見:養蜂學.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PP. 47~52
吳本熙等. 中華蜜蜂蜂箱. 見:蜂箱. 北京:農業出版社,1987, PP. 66~81
Crane E. Hive for Apis Cerana. in Bees and Beekeeping. England. 1990, PP. 149~150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