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范圍很廣,而且大多是副業養殖。由于中蜂養殖專業戶極少,養蜂技術陳舊落后。各地區政府機關、科研部門沒有設立專門的中蜂研究所,加上有關單位對此不夠重視,人們多把重點放在飼養西方蜂種上。蜂箱是套用西方的標準的橫臥式蜂箱。中蜂對這種蜂箱很不適應,飼養西蜂的標準橫臥式蜂箱不利于蜂群的發展與壯大。從山林里的野生中蜂就可以看出中蜂的生活習性和生長規律,它們在樹洞石穴里生存,蜂巢通常呈圓形結球,像人的雙手在捧住一個物品的形狀,一直向下延伸。而橫臥式蜂箱是長方體,不利于蜂群結球,但中蜂習性難改,總是結球做巢。由于巢脾太寬,只能在其一角做巢,很難做滿框巢脾。因此,產蜜量特別低,導致部分養蜂者放棄中蜂,轉向飼養西方蜂種。
按適用的蜂種,蜂箱有西方蜜蜂蜂箱和中華蜜蜂蜂箱兩類。西方蜜蜂蜂箱常見的有朗氏蜂箱、達旦式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和十六框臥式蜂箱等箱型;中華蜜蜂蜂箱有高仄式中蜂箱、從化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蜂十框標準蜂箱等箱型。
按適用的蜂種,蜂箱有西方蜜蜂蜂箱和中華蜜蜂蜂箱兩類。西方蜜蜂蜂箱常見的有朗氏蜂箱、達旦式蜂箱、十二框方形蜂箱和十六框臥式蜂箱等箱型;中華蜜蜂蜂箱有高仄式中蜂箱、從化式中蜂箱、中一式中蜂箱、中蜂十框標準蜂箱等箱型。
蜂箱的型式繁多,但基本結構大致一樣。以朗氏活底蜂箱為例,一套蜂箱由巢框、箱體(包括繼箱和底箱)、活動底板、箱蓋、副蓋、隔板和巢門檔等部件,以及閘板、箱架和隔王板等附件構成
巢框是蜂箱的重要部件。用于支撐、固定和保護巢脾。每套蜂箱巢框的數量主要由蜂群群勢和巢框大小而定,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巢框懸掛在蜂箱內,可水平調動和任意從上方提出。
箱體包括底箱和繼箱。活底蜂箱的箱體與底板分開設計,使用時最下層的箱體疊放于活動底板之上構成底箱;固定底蜂箱的最下層箱體與蜂箱的底板設計成一體,構成固定底底箱。活底蜂箱在國外較常見,我國基本上都采用固定底蜂箱。繼箱是疊加于底箱上方,以擴大蜂巢的箱體。當底箱已不夠蜂群繁殖或貯蜜時,加上繼箱可擴大蜂群育蟲繁殖或增加蜂群貯蜜的空間。繼箱的長和寬與底箱的相同,但高度因其用途不同而異。高度與底箱基本相同的為深繼箱,采用的巢框與底箱的相同,常用于作巢箱(內裝育蟲脾供蜂群繁殖)和作蜜繼箱(內裝蜜脾供蜜蜂貯蜜)。高度約為底箱的1/2的為淺繼箱,采用的巢框高度約為底箱的1/2,用于生產分離蜜、巢蜜,或作飼料箱。一套蜂箱可有多個繼箱。
活動底板是配合活底蜂箱使用的底板,可以通過翻轉改變底箱下蜂路結構的蜂箱底板。采用活動底板不但可調節底箱的下蜂路,上下箱體還能相互交換使用,這不但可提高箱體的利用率,而且能為多箱體養蜂提供方便。
箱蓋又稱大蓋、外蓋。它可保護蜂巢免遭烈日的曝曬和風雨的侵襲,并有助于箱內維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
副蓋又稱子蓋、內蓋。它蓋在箱體上,可使箱體與箱蓋之間更加嚴密,有利于蜂巢保溫保濕和防止盜蜂侵入。
隔板的形狀和大小與巢框的基本相同,但厚度僅10 mm。每個箱體一般配置1~2塊,使用時懸掛在箱內巢脾的外側。在箱內蜂群尚未滿箱時,采用隔板把蜂團與多余的空間隔開,既可避免巢脾外露,減少蜂團溫濕度降低,又可防止蜜蜂在箱內多余的空間筑造贅脾。
巢門檔是配合活底蜂箱使用的一種調節巢門的蜂箱部件。巢門檔上有大小不一的巢門結構,可通過翻轉改變巢門的大小。固定底蜂箱采用具可啟閉巢門的巢門板,通過操縱巢門的小木塊的啟閉調節巢門。
閘板俗稱隔堵板、隔離板,是蜂箱的重要附件之一。其形似隔板,但寬度和高度分別與底箱的內圍長度和內圍高度相同。用于把底箱縱向隔成互不相通的兩個或更多個小區,以便同箱飼養兩個或多個蜂群。
箱架是蜂箱的附件之一。有單體(僅單個蜂箱使用)、雙聯體(其上可置兩個蜂箱)和多聯體(可排放多個蜂箱)等的多種形式,通常采用木材制作,有的采用金屬、水泥、磚頭等材料制作。采用箱架把蜂箱支離地面,一方面可避免蜂箱與地面直接接觸和維持蜂箱下方通風,防止蜂箱受潮和發生腐爛;另一方面把蜂箱墊高至如蟾蜍等蜜蜂敵害無法到達的高度,可避蜜蜂敵害。此外,把蜂箱架高至適于養蜂者工作的高度,可方便作業和減輕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