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標志著生產力的發展程度,這是劃分經濟時代的重要依據。養蜂機具與設備(簡稱“蜂機具”)是養蜂生產的主要勞動資料,蜂機具發展水平是衡量養蜂生產發展程度的主要依據和標志。自人類采用簡陋的工具獵取蜂巢到當代人們采用現代化養蜂機具科學養蜂,蜂機具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原始、傳統和現代化三個階段。根據蜂機具的發展,世界養蜂業的發展相應地可分為原始養蜂、傳統養蜂和現代化養蜂三個階段。
一、原始階段
早在一二千萬年前,營社會的蜜蜂就已在地球上出現,并開始為植物授粉和貯存蜂蜜,這時野生的蜜蜂棲息于灌木叢中、空心樹干、干燥的巖洞或土穴內。數百萬年前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后,他們為了裹腹,仿效其它動物把蜂巢作為狩獵對象,食用蜂蜜、蜂花粉和蜜蜂幼蟲等。當時人類狩獵蜂巢所采用的工具十分簡陋,只有繩梯、火把、三爪鑿和盛蜜容器等。 這可從一些人類史前獵取蜂蜜的巖畫中看到。如1924 年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Valancia)發現的,畫于公元前7000年中石器時代的巖畫, 描繪了狩獵者手攜盛蜜容器,借助繩梯攀崖,從巖洞中獵取蜂巢的情景。
約在同期,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發現的巖畫,描繪了狩獵者在巖洞前用火把驅蜂獵取蜂巢的情景。這說明史前的人類已懂得用煙火作為鎮服蜜蜂的工具(圖1-2)。在印度的新干普(Singanpur)發現的,約在公元前 500年畫的一幅巖畫,描繪了兩個狩獵者分別在水平和垂立的繩梯上用三爪鑿獵取大蜜蜂(Apis dorsata)蜂巢的情景
二、傳統階段
19世紀中葉以后,蜂機具出現了三大發明,即1851年美國的 Langstroth L L(下簡稱“朗氏”)發現了蜂路原理,發明了活框蜂箱(圖1-4),1857年德國的 Mehring J 發明了平面巢礎壓印器,1865年奧地利的 Hruschka M F發明了離心式分蜜機(圖1-5),使蜂機具發生了質的變化,蜂機具的發展進入了傳統階段。蜂機具的三大發明奠定了新法養蜂的基礎,使養蜂生產產生了巨大的飛躍。其后至20世紀中葉,多種型式的活框蜂箱、分蜜機、輥筒式巢礎機,以及噴煙器、隔王板和脫蜂器等蜂機具相繼出現,養蜂生產具備了基本工具,但這個時期大多數蜂機具仍需手工操作,還不夠完善,也不配套,它的發展仍處在傳統階段。這個時期養蜂采取新法飼養,生產分離蜜,一人可管理數十群蜜蜂,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養蜂生產處于傳統階段。
三、現代化階段
現代化養蜂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在養蜂生產實現現代化的國家,蜂機具有明顯的特點──蜂箱和其它蜂具標準化,蜂蜜采收、蜜蜂運輸和蜂產品加工都機械化。
養蜂現代化國家對蜂具及裝備的生產和推廣十分重視,如意大利,全國養蜂僅約80萬群,但卻有十余家相當規模的蜂具廠,生產標準、高質量的現代化蜂機具,對意大利及世界養蜂業起到推動和保證的作用。
在蜂蜜采收方面,從脫蜂到蜂蜜凈化、裝瓶,全過程均采用機械取代人工操作。脫蜂采用吹蜂機,蜜蓋切除采用割蜜蓋機,分離蜂蜜采用大型輻射式或風車式分蜜機,蜂蜜凈化采用一系列抽送設備和過濾設備,凈化后的蜂蜜直接送入分裝機分裝。
在蜂群轉地運輸方面,蜂場擁有專用卡車,有的還配備吊裝設備搬運蜜蜂;有的蜂場采用專用手推車,在蜂場、取蜜車間搬運蜂箱等養蜂用具;大型蜂場,如意大利的 Porrini 蜂場,還配備有叉車、手推升降車等搬運車輛;有的蜂場還采用放蜂車,蜂群常年置于車上轉地放蜂。
在巢礎生產方面,采用自動巢礎機生產巢礎,蜂蠟熔化、巢礎軋制和裁切等工序自動控制,流水生產。
此外,在蜂花粉生產中,采用整套完善的蜂花粉采收、烘干、凈化和分裝機械;在蜂王漿生產中,采用電吸漿器、蜂王漿分裝機等設備。
總之,自20世紀50年代以后,蜂機具齊全、配套、標準化,蜂蜜采收、蜜蜂運輸和蜂產品加工等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蜂機具的發展進入現代化階段。這時期養蜂生產率大幅度提高,一人管理數百群蜜蜂,養蜂生產管理專業化、標準化,養蜂生產進入現代化階段??v觀蜂機具的發展歷程及與其相應發展的養蜂生產,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蜂機具的發展決定了養蜂生產的發展,蜂機具的發展水平是衡量養蜂業發展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