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追花轉地飼養,奪取蜂產品的高產是提高養蜂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了適應蜂群轉地飼養的需要,各地養蜂者將普通蜂箱稍加改進,增加通風裝置和蜂箱裝釘裝置,即成為轉地蜂箱,專供蜂群轉地飼養使用。目前,我國擁有的700萬群蜜蜂中約有半數以上是以轉地飼養為主,轉地蜂箱滿足不了轉地放蜂發展的需要。因此,開展對轉地蜂箱的研究,使之適應蜜蜂轉地飼養的需要,對保證蜜蜂安全運輸、提高養蜂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和推動我國養蜂生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⒈轉地蜂箱的通風與遮光
據觀察,蜜蜂在轉地運輸途中被悶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蜂群出現騷亂后箱內通風不良造成的高溫高濕。蜂群在轉運過程中因振動引起的蜜蜂騷動,一方面會使蜜蜂的新陳代謝活動加強,耗氧量比安靜時增加65倍,同時產生大量的熱和水汽,使蜂箱內溫、濕度提高;另一方面,騷動的蜜蜂在通風裝置透進的光線的吸引下,產生了強烈的出巢欲念,集結在通風裝置上,導致蜂箱的通風裝置被堵,箱內外空氣無法對流,出現氧氣供應不足,熱量和水汽未能及時排出,也使巢內溫度和相對濕度升高。在這種情況下,蜜蜂騷動加劇,箱內氧氣更加不足,熱量和水汽產生更多,溫度和濕度更高,堵在通風裝置上的蜜蜂也越多。如此惡性循環,結果箱內氧氣嚴重不足,出現高溫高濕,最后導致整群蜜蜂悶死。
然而,如果轉地蜂箱的通風裝置設計合理,且能避光,那么騷動的蜜蜂就不會大量涌向并堵住紗窗,箱內通風良好,既可給蜜蜂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又可通過對流把箱內的多余熱量和水汽排除,使箱內溫、濕度不致過高,就可避免蜜蜂騷動升級和出現騷動與高溫高濕的惡性循環,保證蜜蜂安全運輸。北京市的王孟林采用具繼箱前后紗窗、底紗窗和箱蓋通風窗,但巢門緊閉的一組蜜蜂與采用具巢門紗罩、箱體前后紗窗、底紗窗和箱蓋通風窗的一組蜜蜂進行蜜蜂轉地運輸對比試驗,結果前者由于通風裝置較避光,蜜蜂未受光線刺激,運輸途中蜂群安靜,而后者由于箱體前后紗窗透光,刺激蜜蜂涌向紗窗,使箱內空氣對流受阻,造成蜜蜂悶死。
從上述分析可知,導致通風不良的根本原因是騷亂的蜜蜂因趨光而堵塞蜂箱上的通風裝置。因此,在設計轉地蜂箱時既要做到蜂箱通風良好,又要注意蜂箱內部遮光。在蜂箱的通風方面,通風裝置應使箱內各部通風均勻,散熱和排濕也就均勻;并且必須十分牢靠、使用方便,以保證在轉地運輸途中能起通風作用和便利于啟閉。蜂箱內部遮光的設計,應在不影響通風的前提下盡可能采取避免和減少光線直射入箱內,以防蜜蜂在運輸途中騷動后受光吸引涌向通風裝置。
⒉轉地蜂箱的裝釘裝置
裝釘裝置是轉地蜂箱的重要附件之一。它包括箱內巢脾的裝釘裝置和上、下箱體的裝釘裝置兩部分。蜜蜂轉地飼養運輸途中靠這些裝釘裝置把箱內的巢脾與箱體連接成一體,把上、下箱體連接成一體,以防運輸途中箱內巢脾因振動互相碰撞而壓死蜜蜂,并防止上、下箱體松開蜜蜂飛失,保證蜂群的安全運輸。
在轉地放蜂中,蜂群主要靠火車和汽車等運輸工具運輸,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蜂群要受到較大的振動和沖擊力的作用。火車貨車急剎車時前后方向的沖擊加速度可較重力加速度高3~4倍,一個20 kg重的繼箱將產生約80 kgf 的沖擊力。假如蜂箱的裝釘裝置不牢靠,那將不可避免發生蜂箱各部件散開而擠壓死蜜蜂和跑蜂的事故。所以,在設計轉地蜂箱時裝釘裝置要裝釘牢固,而且裝釘裝置本身強度也應十分牢靠。
在轉地放蜂中,常常受到氣候、蜜粉源、運輸工具(如火車)等因素的影響,要立即啟運蜜蜂,這就要求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蜂群的裝釘工作。因此,所設計的裝釘裝置要簡單、裝釘的速度要快,以提高轉地蜂場的應變能力。
此外,裝釘裝置還要注意盡可能減少附件,以免在轉地放蜂中丟失。
⒊轉地蜂箱的箱體及其它部件
在轉地放蜂時,蜂箱常常會受到碰撞和振動,如果設計不牢靠往往易損壞而造成損失。為了保證蜂群安全運輸,轉地蜂箱的箱體及其它部件也應設計牢固。轉地放蜂中搬運蜂群的勞動強度大,在設計轉地蜂箱時還要考慮箱體及其它部件的輕便。
此外,為了避免轉地放蜂中蜂箱部件的丟失,應盡可能減少蜂箱部件的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