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
新聞系的學生出來電臺實習,那么實習報告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范文,歡迎閱讀。
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范文篇1
剛踏進電視臺,感覺就像踏進了社會。我周邊的環境.周邊的人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對他們不熟悉,也不知道他們的任何信息。每時每刻我都在想著自己該說什么,該做什么。但幾天下來,他們給我的感覺很熱情。時不時,他們中有人會找我幫忙做事,也有人過來和我聊天。告訴我實習該做什么.自己該得到些什么。那時,心中真的很高興,他們都是在幫我。最起碼知道了我的存在,我也找到了存在的價值。總之,我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談:
一.就是要學會與人相處,和諧處理人際關系。
剛融入那個陌生的環境總會有些許不適應,所以要想得到別人的支持與認可,就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技巧。首先,待人要熱情.第一印象不能忽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見面不要讓人留下壞印象。要讓別人覺得你很友好,有想要和你多接觸的想法。那就需要你熱情友善,不要總陰沉著臉,身邊人的情緒是很能帶動他人情緒的。即使再心煩,請不要忘記面露微笑,給人很輕松的感覺。上班.下班.打招呼.說再見也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天上班時,我很緊張,一路上一直琢磨該說些什么。進了大門,大家都望著我,我不知哪來的勇氣,手一揮,歡快的說聲:“大家好啊!”他們都朝我笑,我還聽見有人小聲說,這女孩子性格還挺開朗的啊!
那時,心里真的很高興。我知道,勇氣也很重要,那么多人,給他們的第一印象是成功的!其次,還需要勤奮。勤奮,不只是努力工作,也包括生活勤快。前人給我的經驗就是多幫大家做些雜活,比如打水.拖地.泡茶等。當然,別忘了首要目的是來學習的,但只有關系相處好,你得到的幫助才會更多,學到他們的工作經驗才會更快。第三,注意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時刻留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經意間,可能就決定實習的成敗。從個人的言行透露出的修養問題是搞好人際關系至關重要的。修養好,當然人人喜歡。同時,多留心他人,留心他們處理事物的方法和技巧,對現在和以后都是難得的財富。
二.就是要具備幾項基本的能力。
那是工作中取勝的幾樣法寶,工作也是需要經驗的,不是盲目努力工作.順著自己的性子想做什么做什么。無規矩不成方圓,按步就班的思想雖然老套,但至少比特立獨行遭人排擠強的多。那就需要:
一,勇氣。比如我上班第一天跟大家打招呼也是需要勇氣的,還有,那天編輯部缺人手,部長把我叫過去幫他們審幾篇稿件,說也是想鍛煉鍛煉我。進了大門,大家都在討論一篇稿子。有人說寫的可以,有人說寫的不好,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又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總覺得怪怪的。我拿來讀了讀,覺得長句用的太多,有些難以讓人理解,還有些搭配不當,最重要的是沒有簡明敘述事件的發生.新聞六要素混合不清。于是,我鼓起勇氣對部長說:“不如您讓我試著改改這篇稿件可以嗎?”,大家都驚奇的望著我,我笑著說:“在學校學的新聞都是理論知識,今天想親身實踐試試,理論與實踐結合看能不能出效果”,看大家都點頭了,我接過了稿件一遍又一遍的認真修改。后來,我把修改好的稿件拿給他們看,他們都頻頻點頭。當晚,我看了電視,播音員按著我寫的一字不差的播出來。我終于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對自己有了信心。
二,耐性。不是人人都有好脾氣,也不是人人都像親朋好友那樣關心.照顧你.對你好言好語。有人對你就是壞脾氣。稍有不對就會大動肝火,也許他天生就這樣,也許你做了什么他的確不滿。但有時候,你需要有耐性,需要忍,忍是心字頭上一把刀,不是要你什么都讓別人。但有十足的道理,你可以爭論,得到自己該得到的,為自己討個公道。在我實習的幾天里,單位新招來了一名工作人員,他很年輕,看起來性格暴躁,都說年輕氣盛嘛。負責人讓他開始在制作部,負責片子的剪輯。他不會,就在旁邊學。但負責人一會叫他做這,一會又叫他做那。我想上去幫忙,但他給我使眼色不讓,我也就看在眼里。后來,他火了,大聲說:我來這里是工作,不是打雜吧!負責人笑了,你耐性確實夠好的,堅持了這么多天。但是,你也別忘記了自己的目的,有理總不會吃虧,我們錄用你。聽了這話,我感觸良多,為負責人的用心良苦而感動,為那年輕人的耐性而贊嘆!
第三,認識現狀,考慮未來。
我們那是縣電視臺,縣電視臺本就是只關注本縣,在本縣之內發揮作用,圍繞地方政府安撫這一方的百姓。有人說,地方媒體就帶著枷鎖的地方勞工,不會有媒體該有的輿論自由。這是每個實習生必須接受的現實。村里有人對分田一事不服,欲通過媒體的力量抨擊幾位地方官員,哪知電視臺竟采取協調方式。說什么鬧了對誰都不好。簡言之就是幫政府做事,哪里有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同時,也讓我更深入了解到,在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不付諸實踐是沒有一點意義的,而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所以,在學校不僅要學習好理論知識,更要學習相關的政治,法律知識和專業以內的行業的相關知識,為以后真正走向工作打下基礎。
這次學習給我的收獲頗豐,讓我在新學年有了新的目標,多人生和生活也有了新的看法。以后有機會,我會多參加次類的實習,學習更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范文篇2
新聞學是一門手動和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經過大學三年多的專業理論學習,在大學的第四年,當其他本科專業的學生都還坐在教室里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們已經懷揣夢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實習崗位了.
年11月,我走進了電視臺的《百姓看法》欄目,開始了自己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走進貴州電視臺的那一刻,感到的是莊嚴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覺到自己手中的筆,可以代表正義,減少弱勢群體的無奈和悲傷,而不再僅僅只是發泄自己所謂的快樂喜悅或者惆悵憂傷.
《百姓看法》欄目分為新聞部和專題部兩個部分。其中新聞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類新聞,比如消費者權益之類,要求的字數在500字以內,要求以最簡短的語言把事情描述清楚,無須懸念。而專題部做的專題通常則是全省各地已經破獲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數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況而定,不僅要求記者趕赴現場了解案件的來龍去脈,公安機關審查案件的全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到怎么樣排除困難最終將罪犯捉拿歸案,還要求記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這就對記者的視覺感官和畫面組合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經過兩天的觀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愛好以及特長,考慮再三,我最終決定跟著專題組的老師跑專題。我想,這樣不僅更能夠挑戰自己,而且更能夠發揮和挖掘自己的寫作特長,學到更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于是來到電視臺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欄目制片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欄目制片把我分給了專題部的一個記者,我叫他吳老師。
因為上一期的專題節目剛做好交上去,當天暫時是沒有采訪也沒有新聞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帶我的記者吳老師和我聊了一會兒,他問為什么選擇做專題。我說我喜歡寫,特別是這樣的長篇報道,更是個練筆的好機會。他笑說做專題是得經常下鄉的而且常常一下鄉就是好幾天。我說沒關系,我有這個心理準備的。接著他問能坐車嗎,會不會暈車,因為如果下鄉的話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車在路途上顛簸。我笑,說從小到大還從來沒暈過車呢,就喜歡坐車了。最后吳老師終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氣。我想,也許在最初的開始,他是很擔心我是一個在家嬌生慣養吃不了苦的丫頭吧,擔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給他找麻煩的。在這之前就曾聽過男生個女生,電視臺的老師更愿意帶男生,因為男生能扛攝象機三腳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這大概就是為什么說有性別歧視之說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攝象機三腳架的女生。
當天下班之前吳老師找了一些他以前做過的專題給我看,讓我注意觀察畫面的顏色變化和遠景中景近景的變化,以及每個畫面的時間長度。他說遠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樣會出現跳楨,還有一個畫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專題文章讓我回學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欄目專題的寫作格式和風格,為第二天的下鄉做一個準備。我清楚要寫這樣一篇專題稿子沒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當時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實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個讓自己寫這樣一篇專題稿子的機會。而這個即將到來的機會讓我激動不已。
因為欄目里的實習生較多,而班上的另一個女同學z也比較想做專題,于是欄目制片把我們兩個人一起分給了吳老師。第二天早上8點我和z就趕到了電視臺,和匆匆趕來的吳老師從臺里借出攝象機三腳架話筒和錄象帶之類的大包設備上車直奔目的地——黔東南州施秉縣。車上,吳老師只是給我們大概說了一下我們要采訪的是一個雙尸案。
當天下午到達施秉縣公安局,當下公安局的局長就此事給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和另一個實習生z對此案有了一個大體而粗略的了解。晚飯后回到住處,吳老師就第二天的采訪和我們做了一個討論。首先他用簡單的語言從新將整個事件拉了一條線索,然后讓我們考慮幾分鐘,再把自己將如何策劃這個專題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們將采訪些什么人,什么人采訪什么內容,稿子將怎么下筆,需要些什么鏡頭等說給他聽聽。幾分鐘之后,我和z分別將各自的想法說了一遍,吳老師對我們說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贊賞了一番后,讓我們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p副標題e的我們,這個時候才清楚,原來之前我們的想法都太過幼稚而顯得可笑。一個專題哪怕一個小小的新聞事件的記錄,文字的記錄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載體,和畫面一起述說著整個新聞事件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新聞策劃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采訪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有時候為了一個畫面或者被采訪者的一句話,要反反復復的重復一兩個小時。大家都知道,平時說話順暢而自然的人,面對攝象機的時候有的人會緊張顯得不自然,甚至嚴重的說話都會斷斷續續,這就是“暈機”。面對出現這種狀況的被采訪者,記者要異常的有耐心,轉移其注意力,循序漸進而不可以表現出焦躁。
最讓我難忘的是看到局里給出的案發現場的錄象資料,被害人夫婦是在熟睡中被兇手拿斧頭砍斷脖子而死的,當屏幕上的現場血跡一點點增多的時候我終于忍不住把臉偏向了另一邊——我是真的不敢看那樣血血腥的場面的,我清楚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制欄目的記者就洋該克服這樣的恐懼心理不要害怕。我在心里對自己說,慢慢來吧,慢慢來,能行的。
總的來說這一趟采訪是很成功能的,在后來寫稿子的過程當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所寫的稿子沒有懸念不能引發觀眾的好奇心,故事情節太過四平八穩而沒有跌宕起伏之感;還有就是抓不住事件的重點,文字不夠緊湊等等~一連改了好幾次。這在我的意料之中,畢竟自己只是一個實習生,不可能第一次就寫出專業記者的水平的。
稿子出來配音之后,下一步就是剪輯片子了。要將文字和影象以最完美的方式組合起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注意的遠中近景的搭配,光線強弱的組合,鏡頭要保持穩定不顫抖,畫面的角度和歷時,景別的運用等等等等。
在做專題的同時,偶爾我也會和跑新聞的老師去跑跑小新聞。與專題想比較而言小新聞簡短精悍,更容易操作。但是這樣的法制類節目對內容的真實性,世間中各人物的姓名角色安排的的要求是非常之嚴格的,稍有不慎就會給作者帶來很大的麻煩。一次在寫一篇小新聞的時候自我感覺還不錯,之后哪給那個老師看的時候她也沒注意其中用反的兩個人名,緝毒警察和販毒嫌疑人的姓名被我弄反了。大家都沒注意到。就在下午快下班稿子就要交上去審核晚上就要播的時候,z卻突然發現了這個嚴重的錯誤——幸好發現了,否則那篇稿子要是播出去了,老師就得下崗。很自然是,我被老師訓了一頓。的確,這是在工作,沒有人會像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對學生一樣苦口婆心一遍遍強調,錯了也沒關系,重新來過就可以了。當時很受不了那個現實,氣匆匆的在老師氣還沒消的時候就離開了,負氣的跑去重新寫稿子。后來老師道了歉說自己當時是太急了,語氣有點重。老師的話反而讓我很不好意思,畢竟是自己粗心大意,差點讓人丟了飯碗。
這件事情也讓我悟出一個很淺顯而之前又很難有機會領悟的道理: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過錯負責。
總之,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實習讓我把新聞策劃,采訪,寫作,剪輯等新聞制作的一系列程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自己學到了許多從前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讓自己有機會把自己從前在課堂上學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起來,為今后從學校踏入社會,從課堂進入工作找到了一個適當的平臺來適應和打基礎。
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范文篇3
實習是為就業積累經驗是很重要的一場歷練。
見習第一天:揭開記者的面紗
新聞中心在電臺辦公大樓二樓右側,兩間相通的房子,約三十平方米,擺著十幾張辦公桌,只有幾個領導和編輯在聊天。我和他們打過招呼后心里還有些怯意,但很快,他們問了我一些情況后就跟我聊起了采訪的趣事,使我放松了很多。從他們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記者的,聽說他們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聞,領導都是通過電話安排工作,稿件則由單位郵車送來,若有錄音資料帶記者才來這里和播音員協商處理。
辦公室里的人都是蠻熱情的,辦公室管財務的林姨很熱情地給我向介紹這里的基本情況:電臺每天要播出30分鐘早間新聞和30分鐘午間新聞,均由由新聞中心負責,所以新聞中心每天要制作綜合新聞、體育新聞。其中綜合新聞包括本市新聞(本臺記者稿、通訊員稿、當地日報、晚報新聞剪輯)、國內新聞(主要是新華社電文)、簡訊(上網授國際新聞);體育新聞(上網搜索或本市體育活動)。每次新聞的字數控制在30分鐘×200內(播音員每分鐘可播220個字)。
每個記者每個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會議稿件是6分,會議有錄音的8分,通訊12分,下鄉通訊加錄音17分,個別重大新聞27分。
辦公室里還有一位實習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聞系讀大三,已經來了一個月,談起采訪條條是道。她說以前在報社里可單獨去采訪,但不能對采訪對象說自己是實習生,否則人家會認為媒體不重視,不配合采訪。她每次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記者采訪安排表,選擇自己喜歡的采訪任務就打電話跟記者聯系,詢問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記者去采訪也是要自己主動聯系,雖然有些記者說有重大新聞也帶我去,但是等幾個月也未必有重大新聞,更何況記者也很忙,不一定總記得我。
上午給編輯打了幾篇短消息發到省臺,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資料。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寫的,少量才是打印的。這些報道幾乎全是正面新聞,且多是會議新聞,篇幅都很短小。新聞五要素(五“w”)作導語,正文就是用簡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來說都是用主要領導的發言來歸納。因為上午的新聞下午要播出,所以記者沒多少時間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較淺顯。
第一次采訪:差點忘了正事
第三天市里有個全市財政會議,九點開始。我8:40在市政府車場等李記者,進來的人越來越少,左盼右盼都不見他,直到八點五十八分才露面,他說記者不用提前入會場,等會兒按會議的流程只重點聽重要領導的講話就行。
我們剛入會場,工作人員就送來管財政的副市長和財政局局長的講話稿,共三十多頁。李記者告訴我,主要看副市長的講話稿,局長的屬次要的。趁著主持人講話他試了錄音機的效果----這是采訪的首要準備。首先是局長的工作匯報,李記者就拿著兩份稿在畫圈,我則按照前兩天在辦公室看的會議新聞的模式寫這條新聞稿。不久,李記者就選了副市長四段話準備錄音,其余的劃線內容教我抄下來,結果女副市長講話時只提大題目,根本不按稿子讀。會后,當我正津津樂道副市長的美麗音色和優秀的口才時,李記者懊喪地說:“她說得是好聽,但我的錄音就麻煩了。”他要回家重聽完那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才能決定錄音選段,因為我剛才沒注意錄音的事情也就不好說什么。
看了新聞系學生電臺實習報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