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可以引用電影中的經典臺詞或引用他人的評論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優秀的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1
昨晚在看電影之前糾結著是自律地學習,還是放松一下?放松愿望占了上風,我舒服地坐沙發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電影,因為看了朋友圈里評價。看過程中我也承認這是中國科幻電影進步,特效不錯,內容也因為劉慈欣想象力而可圈可點。可是我從開頭第一幕畫面就開始出現了《星際旅行》對比。
對比是不由自主,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際旅行》里是老爺,這里也是老爺;父親缺席,都是不得已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離開時間都是數年,孩子在對父親思念被拋棄憤怒中長大;最后父親總是因為親人孩子在地球,拒絕拋棄地球或地球上人類,不顧一切要回來,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絕望中尋求希望,處境絕望人類。
最后,都是因為父親義無反顧支持,孩子成功地尋求到了解決辦法,在最后一刻地球人類找到了新希望。
最終,人類不是撤離地球,就是強迫地球拜托太陽引力,去流浪,尋找新希望。
我為中國電影進步而驕傲欣慰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星際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電影結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個完美LOOP回到童年,回到當初父親離開前場景,尋求靈感,解決眼前問題。這一點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轍,只是個人覺得平行宇宙時間蟲洞慨念讓過去現在重疊,似乎更比炸木星利用木星沖擊波解決地球危機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贊嘆。
且不去探究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襲之嫌,但之說電影震撼了力,個人感覺《星際旅行》略勝。這些都是主觀感受,每個人都見仁見智。也許我喜歡那個聰明倔強小女孩兒長大后美麗倔強女科學家多過那個叛逆勇敢少年。也許是因為那個父親對兒女學習教育方式讓我非常認同他不是一個典型中國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終極意義是什么,不是學習成績,不是討好老師。老師要見家長,分別批評了他兩個孩子,他非常清晰指出學校責任,捍衛自己孩子。無論是成績不好兒子,還是在學校給老師惹來麻煩女兒,他都表現出來理性,愛智慧寬容。
他告訴兒子他將成為一個好農民,他告訴女兒她需要放假幾天休息一下。我當時反省的是,中國事家長會有多么截然不同反應,我們絕做不到那么COOL。
人類擔憂著未來,憂患意識成為電影中一個流行主體。從《終結者》到今天《流浪地球》,地球一直處于危險中,地球上人們將陷入難以自救絕境。電影中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這一點兒,然而人們依然故我地行事。保護地球,珍惜我們美麗地球家園,因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
人類一邊蹂躪踐踏脆弱生態環境,一邊在電影院里憂患。走出電影院,擦干眼淚,開車回家,我們行為究竟會發生多少改變?
世界末日變成了一個狼來了故事,我們已經習慣了。值得惋惜是,終有一天,當一切屏幕上絕望悲劇變成了眼前現實,活著人們那時又會作何感想?
有時間行動時候,我們選擇了漠視不作為,沒有時間行動時,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對危機。
在非洲洗澡時,水非常小,朋友解釋非洲缺水,所以連洗衣機都沒有,因為太廢水。朋友來自澳大利亞,一個三十幾歲大男人,自己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頭發時候記得關上水,在澳大利亞,因為缺水問題嚴重,人們被要求洗澡時間總共不得超過。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記得在洗頭時關掉水,我總是十幾一直沖著充足熱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時,非常有節水意識。露營時,刷牙水是我們從塑料桶里放出來,十幾個人,大家都很節約,盡可能少水刷牙洗臉。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節約用水時候。早上喝茶,咖啡里,都有藥品味道。每一個水桶里都像調配農藥那樣按比例放好了藥片,否則那個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藥片味水真是難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掩蓋,白水根本難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地方,浪費水是一種罪惡。可是回到加拿大,我絲毫也沒有罪惡感了。我們住是同一個星球,水危機發生在地球上不同角落,可是因為我眼前城市國家不缺水,所以我沒有任何罪惡感。我知道這個幾百萬人口城市中,大家都我一樣,因為加拿大水資源豐富而隨意浪費。水是免費,在這個相對富裕發達國家,可是在非洲貧窮人們卻要花錢買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夠糧食,理論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邊是上百萬噸浪費,一邊是大量飽嘗饑餓面孔。
世界從來不公平。地球自轉公轉著,在日夜交替中,每個人黑夜白天從來不是一樣長。有一天,地球危機,將是整個人類危機,也許在那種危機面前,一切不平等都會消失,如同活著時不平等,最終將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2
隨著一聲發射,我的心隨著地球被推動器推動時地球上人民歡呼的聲音,我的心無比的震撼和激動。
這是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對我深深的震撼!影片的開頭。在面對太陽系崩潰的地球即將毀滅。人類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是的沒錯,就是團結全人類的全解全地球的團結。
所有每一個人其實活的像心一樣閃爍,即使他沒有他們,沒有像劉培強一樣犧牲自己推動地球,希望就是一片干渴土地中的一條河,然后責任義務愛與勇氣源源不斷的供給著這條河。很久以前,劉啟從爸爸口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只要他抬頭就可以看見一棵爸爸的星星在多年不見是父子。中出現了隔膜。
慢慢的心中的星星消失了,但最后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劉俊劉啟心中應該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吧,看爸爸就是星星,你抬頭看見我像星一樣閃爍淚水洇出眼眶,那一刻竟是無言的感動。
讓劉琦也沙娜想通了一個拯救地球的方法,許許多多的人前仆后繼。演繹了。拼搏與堅持,每一個努力的人像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記像星一樣閃爍,星河仍舊被留存,因為他曾輝煌過這部電影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事,也許人類脆弱的不堪一擊,但人類從未放棄過希望愛永遠在他們心中。
心仍舊在流浪,但卻有什么東西變得不一樣了,原來像星星一樣閃爍真的可以被人做到!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3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回腸、驚艷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游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這類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制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并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于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后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4
《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家劉慈欣創作的科幻小說,它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把地球當作交通工具,向宇宙深處航行、尋找新家園的故事。航行的路上危機四伏,人類為了能在2500年后抵達新家園,開始了爭分奪秒的戰斗。
整本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男主爸爸說的一段話:我們必須懷有希望,這并不是因為希望真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要做高貴的人。在前太陽時代,做一個高貴的人必須擁有金錢、權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懷有希望,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
今年我們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寒假,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打破了往日熱鬧的過年氛圍。疫情之下,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我們全家雖然呆在家里,仍時刻關注著疫情的變化,盡管有些不安,但是每天看到電視里的新聞報道,讓我知道很多人默默的支持著武漢。人們捐款捐物,三萬多名醫護人員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趕到武漢救助病患,科學家們奮戰在科研一線,研制抗病毒疫苗。我相信,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懷有希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讓武漢不再“流浪”,大家一起加油!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5
《流浪地球》是一部在中國大賣的一部電影,是為數不多成功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之所以成功,與演員優秀的演技和史詩級的特效分不開,當然,劇情的引人入勝也是原因之一。
這部影片主要講很多年以后,太陽即將熄滅,于是人們便啟用了流浪地球計劃,意圖來到別的星球來生存。但當經過木星時,地球被巨大的引力所吸住,于是,人們便奮力一搏,逃離了危機。
其中,由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最令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位父親,但由于工作的緣故,錯過了與自己孩子相伴的最佳時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但他無時無刻思念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想到這里,我也想起了我終日為生計奔波的父親。劉培強這個人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他有著甚至可以以命相搏的好兄弟,也有著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的兒女。在地球危在旦夕的時刻,他選擇了犧牲自己,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兒女,更是為了整個地球。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將自己完全交付與他的兄弟,也需要一個累了就可以回去的家,這些溫暖,作為人類不可多得的財富。
記得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由于膽子小,被一個高個子男生嘲笑、挖苦。可就在這時,那個熟悉的背影永遠會出現在我的面前,哪怕對方比他強壯的多,也毫不退縮。用他的話來說,不能看著自己的好朋友受欺負,每每這時,我的眼眶都會濕潤,所以我們約定了做一輩子的好朋友。臨近期末大考了,學習總要加倍,我的辛勞都被父母看在眼里,學習的事他們幫不上忙。但是,卻總在我累了的時候端上香噴噴的飯菜,每每這時,我的心都很溫暖。
《流浪地球》的確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讓我看到了人們之間不是只有勾心斗角,更多的是彰顯人情人性的美好,顯露世界的美好。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6
在20__年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想這一定是中囯為數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木星的知識,也借此說明了當時太陽 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為這樣拍不儀給后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 這種方法應該也能用在£E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 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的生命,我想這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并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
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后,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現推 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認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泰獻,這也是 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7
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屁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后,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愿“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恒宇不滿足于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于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恒。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恒“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秘鑰。并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著“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盡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么,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于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于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總之,《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觀后感格式篇8
前幾天我看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我很有感悟。
電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系中的太陽不斷的在膨脹,它隨時有可能把地球吞了,并發生大爆炸,所以人類準備團結一心,把地球推至遙遠的恒星系。人類建造了100萬個地下避難所,和50萬臺加速器。還有50萬個地球轉彎器在太空站。其他人一直在觀察情況,當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時,太空站撤離了,這就是聯合政府簽的“火種計劃”,當地球快要毀滅的時候,太空站上帶有人類的文明、人類當時的種類,以及人類當時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進的過程中,需要燃料,這個時候,一個叫劉琪的人,想到他小時候他的爸爸告訴過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辦法用。就是讓地球來沖擊木星,還有五公里就能到達了,但加速器失敗了,因為沒有燃料。一個這個人發現了太空站有30萬噸的燃料。所以他就行駛到太空站,找到噴火點,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動著地球繞跑得更遠,不讓太陽毀滅掉地球。人類得救了。
通過電影,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動腦子想一想。想完之后才能去做決定,要有信心。只有這樣,你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現實中。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遇到難題,要想辦法去看看書,或問問老師,問問同學,問家長等等,只要肯堅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電腦上搜查資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你做了一半兒就放棄了,那就是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這樣才能成功。比如有時候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人叫你去玩耍。但是你一定不能答應,應該先把作業做好。可以給他說我馬上就要做完作業啦,等我做完作業再找你玩兒吧。完成作業之后再去找這個人去玩兒。
這就是我看了這個電影的感想。你們看了有什么想法嗎,快分享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