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1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著》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后感了。話說,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后感。山川說,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著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銳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觀眾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著”,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么。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著,還是死去。
《活著》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后到“”,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盡管他的人生經歷了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著。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蕩,老百姓無論是頑強斗爭還是茍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著。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著,只要活著,那就比什么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著的,因為他知道,只有活著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著,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绔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為祖上留下的財富可以揮霍,每天就以賭場為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說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說: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后,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后來發生的種植ㄕ郟垢9蟊涑閃艘桓鋈奈彝ザ芏返哪腥耍踩盟昧誦腋5惱孚小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著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著他的一生。個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只有福貴自己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群人的死去到最后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么多次蛻變的福貴,也許活著,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著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2
倘若,你只是想擁有生命,那么,活著便足矣;但倘若,你還想擁有生命的韌力,那么你便不能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
《活著》這部電影中,皮影戲貫穿了整部影片,這也暗示了某種主題--命運的玩偶,命運的強大力量自始至終都沒有放過福貴一家,也沒有放過每個時代的每個人。劇中有幾幕場景至今令我記憶猶新:第一幕是當福貴和家珍的孩子友慶被他們的老朋友春生騎車撞死時,幾近崩潰的家珍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你欠我家一條命!"第二幕則是當春生意志崩潰想尋短見之時,家珍還是對著春生吼道:"你要記得欠我家一條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被重復兩次,第一次是憤怒,第二次是激勵。縱然心懷仇恨,卻依舊滿懷寬容,家珍演繹出的是人性的光輝與偉大,而她所激勵的,就是希望春生能夠堅強地活下去。第三幕則是影片最后,福貴將小雞一只只放入皮影箱,"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小雞怎么會變成牛,后來細細品味,這話其實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小雞本是弱小的動物,只是體格的弱小并不意味著精神的弱小,也不意味著生命的弱小。很多人一開始都只能算是弱小的"小雞",如果不努力,那么"小雞"將永遠無法長大,而如果努力,精神將會強大,"小雞"便將成長,最終長大成"牛"……如果你能夠努力,你能夠不放棄,你能夠堅強地活下去,那么你也同樣能夠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因為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能將生命的韌力延續,將這份生命的偉大傳承。劇末小雞的出現正是新生的象征,它所代表的其實不僅僅是被延續的生命,其實更是生命的韌力!
漫漫人生征途,我們無時無刻不品嘗著酸甜苦辣感受著喜怒哀樂,苦難與挫折也從沒在我們面前妥協或者讓步。然而,很多人選擇了退縮,甚至有人用極端的行為來結束生命,不少與福貴有著相似命運的少爺們大多也只是選擇怨天尤人。可是試問:若連擁有生命的勇氣都沒有了,怎還能擁有生命的韌力,又談何延續呢?只為自己而活就夠了嗎?人與人之間,通過血脈也通過來往締結出感情紐帶,于是有了親情有了友情有了愛情,也正是因為這些感情的存在,讓社會復雜,讓人性美好。一個人,也因為這些感情的聯結,而不能只為自己的活著而活著。你因別人而活,別人也因你而活。有了這般"不賴活"的想法,你將擁有生命的韌力,方可堅強地活下去,為了自己為了為了朋友也為了許許多多關心你的人。
所以,請拓展生命的韌力!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3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著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里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后帶著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后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貴經歷--、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余暉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駕著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么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范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為如此,生者才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為他們背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4
不去品嘗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著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著”。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里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樂,沉迷于賭博,富貴最終把家里的財產輸得一干二凈。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x抓住并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于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么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么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么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并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著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么事,活著的人還得活著,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嘗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為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作為編劇,導演,為什么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于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x大革x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為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活著!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著》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才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著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5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于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為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為可以過上盡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為可以一家團聚,卻不得不接受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后陪伴著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著。
小說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著,靜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后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著!但他的活著比死更難,活著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在歷經了那么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著而活著。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無需生活于那個動蕩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著的意義,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著!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為什么要選擇死亡呢?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我們要活著,但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意義給本沒有意義的生命。
所以活著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么,都要堅強的---------活著!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6
一個從小在富貴中的少爺,一個不把別人放在眼中的風流人物——福貴,他因為好賭被騙去了家財父親也被氣死了,但他卻因禍得福最最后絞幸的活了下來,他的老婆家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慢慢的用愛和自己的信念感化他,最終福貴終于被感化了,但是為時以晚,害得自己的家人受到苦日子。
當我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家珍沒有怨言,是那樣慈祥那樣平靜,我看到她無邪的純潔的心靈,她仿佛在凈化著一些"丑惡"的事物。福貴的女兒兒子相繼死去,最終連女婿也慘死在了鋼板下面,苦根也因為家中的貧窮最終被餓死了。看到福貴的親人相繼死去我的心情也觸動了,留下了淚水。但是福貴也是可憐的上帝對他如此不公平,讓他的親人死去,只讓自己潦倒的一個走向生命的盡頭,也許這是他的"素命"吧!
親人的相繼離去使福貴變得不在是很新痛了,是他漸漸明白了,親人一只活在自己的心中,要讓自己好好的活下去,他買的老牛也是給予自己的自我安慰。
我對福貴的精神是十分贊賞的,他堅定的信念,背負著祖先留下的一句話,讓自己活下去。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讓自己的路走的更長更遠。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7
書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書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記憶中。從小時候開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話書充斥得滿滿的,書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鴨、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話那些中幸福快樂的結局使我幼稚的心靈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也促使著我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而我一直也沒有停下讀書的腳步。
這個暑假我讀了余華的《活著》,感觸頗深,在書中,福貴的生活蜂擁而來的真實都在訴說著丑惡與陰險,在大時代背景的社會變革下,福貴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許多磨難,最后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頭老牛。福貴的生活是悲慘的,他見證著每一個親人的死去,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奪走了福貴所有的依靠,但福貴仍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堅持著對這個世界的信任而活著……
“活著”這個詞語在我心中充滿了力量,人是為活著而活著,我們在活著的過程中經歷著無數的故事,不論不是好的壞的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對待,這是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既然承擔起這個責任,就應該竭盡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變成最好的模樣。我清醒的知道,活著本身就很艱難,但我們必須艱難的活著,正是因為艱難,活著才更有深刻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活著》中福貴“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更加映襯了活著的意義。故事結尾只有一頭老牛陪伴的福貴是一位英雄,活著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閃光,堅定的信念象征著他不屈的靈魂。
回首讀書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動,一路走來,山高水長,每當翻開書卷,總會有一種綿軟的情感縈繞在心頭,思緒萬千,卷卷都積滿深情,行云流水的語句,真摯動人的情感,像花瓣綻放在春陽中,有書的日子,充實,快樂,振奮,青春的本色在書香的溫潤中閃光. 讀一本好書,與書為友,潛移默化,見證著崇高靈魂的再現,頃刻喚醒心靈,豁然開朗,仿佛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這本《活著》,書頁間仿佛仍存留著我指尖的溫度,我閉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
電影活著觀后感2500字篇8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因此,忍受與苦難造就了活著。
看書過程中對作者文筆無比佩服,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在田間遇到的這個叫福貴的老人的一生。卻又恨他,恨作者一次次給我們一點點美好,一點點希望,卻更把我們推向更大的深淵。
第一次大哭是有慶突如其來的死亡,那個早上還迷迷瞪瞪就跑去給羊割草,中午放學又光腳跑三四十里地回家割草,急急忙忙扒了飯回學校的有慶就這樣,被抽血死去。怎么能讓人接受呢?等看到鳳霞有了美好的家庭,卻又因為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好不容易生下的苦根,卻又因吃豆子而死。騙我的,生活還是這樣狗屎。
我無法再像一開始那樣批判福貴,將他不幸的開始歸結于自作自受。魯迅先生說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個世界上也從未有過“感同身受”這回事。沒有經歷過,其所言所行都十分蒼白而無力。
如果有人問我如果你是福貴,你能挺過這么多苦難,繼續活著嗎?我想我是不能的,但是如果我真的成了福貴,可能也是這樣活著。
我以前也總覺得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意義。有一段時間心理上出現了很強的抑郁情緒,其實什么也沒有發生,卻感覺自己在泥潭里。在深淵,在低谷,甚至對生活失望,對人際交往無感,其實活著就是活著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經歷跟福貴相比不值一提。
現在我只想好好的活著,有意義的活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