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1
暑假的一個下午,媽媽帶我去看電影——《我不是藥神》。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坐在電影院里,因為大家都說這部電影是神作,口碑票房都很好,所以我也非常期待,希望能一睹它的風采。電影院非常火爆,大家都在討論:藥神是什么?在我看來,藥神就是手上有大量的藥資源,效果好,還賣得比醫院便宜很多。
影片開始了,它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白血病患者找到一位賣印度神油的店老板,希望他到印度走私一些印度格列寧。走私是犯法的,而神油店老板程勇,因為老父親生病,需要高昂的手術費,迫不得已答應了這個要求。那位病人告訴程勇,雖然藥效相同,可價錢卻相差20倍。中國醫院賣的格列寧四萬塊一瓶,印度格列寧才兩千一瓶。程勇跑到印度,結果按五百塊一瓶的出廠價買了一百瓶。程勇和這位白血病人,及一位群主、一位神父開始了他們的賣藥之旅。
他們生意越做越大,當然錢也賺得數不過來,程勇本人也因為賣的藥效果好,價錢便宜,被病友們尊稱為“藥神”。
這時,另外一個賣假藥的人找到程勇,要以高昂的價錢買走程勇的進藥渠道。程勇因為害怕坐牢,所以把代理權拱手讓出,用拿到的錢開了一家紡織工廠。
時間過了沒多久,程勇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他而去,他感到內疚,又以出廠價重新販賣起藥來。這時,中國控告印度賣假藥,要想再買藥,必須按兩千一瓶。而程勇還是按原來的價格賣給病人,一個月虧損幾十萬。最終,警察找到了他,幾千名白血病人知道消息,為他送行……
我最喜歡里面的程勇,雖然他開始只是為了賺錢,可是他最終還是扛起了幾千人的生命。他知道這是犯法,被抓到會坐牢,可他還是沒有放棄。正應了這部電影的名稱,《我不是藥神》。是啊,他不是藥神,他沒有義務幫病人,可他還是做到了。這種精神難道不可貴嗎?如果換成我們,我們能做到嗎?
這個世界上并沒有藥神,有的只是善人。我們周圍有很多善良的人,他們默默地做著善事,只是有時我們沒有發現罷了。希望今后,我們人人都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些善良,人人都做個善人。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2
國產電影喜歡帶節奏,當時戰狼2全民熱議,豆瓣好評引發圍觀群眾好奇、全民朋友圈刷屏,沒看的人被激起了好奇心進入影院觀看。我也是禁不起“我不是藥神”鋪天蓋地的宣傳誘惑,選擇去電影院觀賞一下這部神作。說說我看電影的感受吧。
“我是藥神”出場字幕,寧浩、徐崢監制,只要看到這兩個名字,這個電影的票房肯定是妥妥滴有保障。為什么?兩個喜劇電影票房制造者加在一塊,其威力堪比原子彈,票房肯定要炸的啊。我對寧浩的印象是他的電影都是超現實又很接地氣,黃金大劫案、瘋狂的賽車、瘋狂石頭、無人區,都是黑色幽默電影的典范,帶有很濃烈的個人標簽。對徐崢的印象是很有喜感節奏,不管什么樣的角色都能表演非常有意思。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都能證明其實力。
主角是徐崢已經能保證片子的演技在線,其他幾個演員知名度比較低了。“周一圍”,最近參加演員的誕生火的,“王傳君”,愛情公寓的關谷神一,這兩位演員自帶一定的流量,但也不算一線明星吧。我覺得這是寧浩的聰明之處,從不選一線的流量明星,主角基本都是演戲很好但不算很知名的。可能這樣不太容易出戲吧。一線明星的人設太多太硬,觀眾很容易出戲。相反這樣不是很出名、演技還不錯的演員真是還不錯,可以切入到劇情里面不突兀。
在正式進入劇情之前,我都是很理性的分析這部電影團隊搭配。然而,進入到劇情之后就淪陷了。從前到后就感覺渾身不自在,特別的難受。這部電影里面的白血病人吃不起一瓶四萬塊的天價藥。讓我想到了百度貼吧的魏則西。他才二十幾歲,就被莆田系醫院坑的傾家蕩產,連命都沒有了。電影里的諾德華制藥公司為什么定這么高的價格,還不是因為這是剛需。命就是錢。為了活著,人們愿意花費高昂的代價。
“誰家還沒有個病人?”這樣的臺詞太直指人心了。只要經歷過現實碾壓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艱辛。窮人不敢生大病,只要沾上了就是等死。片中的黃毛小孩就背井離鄉,出逃走了,因為怕連累家里人。“窮病”窮人一旦得病,連生存的資格也要被剝奪。生存是每個人活下去的權利,為什么要剝奪人的權利。電影中的正規正版藥的公司賺的錢都是民脂民膏,印度仿制藥具有同樣藥效,價格低廉,卻要被追查。是誰給了正規藥品這種不合理的定價。警察辦案,藥品公司的人可以旁觀聆聽,是誰給了他們這么大的權利。
法大于情,還是情大于法,藥神最后還是有刑事責任的,冒著坐牢的風險給病友買藥甚至倒貼,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少見了。程勇的原型陸勇在現實中也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而且也沒有賺錢。電影中做出了藝術加工,程勇本身不是白血病人,剛開始為了錢才倒賣藥品。后來才做出了犧牲。人物有了一定的弧度和成長。
在韓國,拍出了一系列反映現實的電影:辯護人、韓公主、熔爐,都是通過輿論壓力,迫使政府來調整修正,甚至增加一條法律。一部電影的上映能改變現實,實屬非常難得了。我不是藥神,在處理現實問題的隱喻還是比較隱患和小心翼翼的。要不然也上映不了。
只是覺得,活著為什么那么艱難呢,吃穿住行都是剛需,雖然大家都在努力的工作,但很多人家把祖孫幾代的積蓄都用在買房子上,這件事情本來就很不合理。高昂的房價稀釋掉了人們的創造力,一個清華北大畢業的學生人生目標是在北京有套房子,怎能不是時代的悲哀。好在已經有所行動,遏制房價的上漲。
離譜的&39;房價和離譜的藥品價格是一回事情。房子意味著家,沒有房就沒有家。現在有多少無家可歸的人。房子不就是一堆鋼筋水泥蓋成的嗎,材料成本有多高,為何要把土地賣的這么高。還不是抓住了中國人民的弱點,對家的眷戀。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有房的人操心房貸,怕房價暴跌造成虧損。沒有房的人怕房價暴漲,以后買不起房。有房沒房焦慮是同樣的。
像極了電影中的白血病的人,被死亡的陰影籠罩著。誰不想活著,憑什么剝奪病友活著的權利。
最后希望每個人,不要被高房價綁架,能認認真真體驗美好生活。或許,還可以拍一部“我不是房神”。那時候,我們或許早已解脫,真能過上好日子吧。
電影中片尾字幕把這件事情解決了,格列寧藥品進入了醫保,每個人都吃得起。人人是否住的起房子的時代又什么時候能到來呢,拭目以待吧。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3
星期天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我不是藥神,他主要講個一個叫陳勇的人,開了一家神油店,過著平凡的生活,當時很多人都得了白血病,還流傳著一種天價藥瑞士格列寧,他非常貴,5萬元一瓶,印度也有一種格列兩千元一瓶,但印度格列寧被中國列為違禁藥品賣,他是犯法的,有一回一個人走進了陳勇的神油店,讓他去印度買格列寧。他來賣了5000元,他是為了賺錢,后來很富了,發現5000元,很多人也吃不起。于是他決定再次進貨,這是他的靈魂得到了升華,他只賣500元,這次她是為了幫助人民,讓他們不生病。
從這部電影我體會到了一個人的生活,其實他不止只有錢才能支撐,還可以用快樂,充實和樂于助人,如果你的人生只有金錢,沒有快樂充實和樂于助人的話,你的生命早晚會被你自己給磨滅。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4
藥廠每款成功的藥品包括無數次的失敗品都需要研發成本,平均一款藥物從研發到上市需要十來年和幾十上百億。
警察作為執法者當然要站在法律的一邊,同時又要自我平衡良心上的譴責,他們怎么可能不知道那個是有效藥,在允許藥廠人旁聽并且又在他們打斷會議時嚴格的訓斥。老局長精通執法之道,但是容許仿制藥流入市場會打擊藥廠積極性,藥廠可能不會研發新藥,人類社會會退步,下次如果再有此類情況又該如何,,最后執法者的做法只能是法大于情。,
患者求生有錯嗎,沒有錯,患者一定會把求生的希望全部寄在程勇身上,他此時于他們而言就是救世主,對于患者來說,真正扼住他們命門的不是藥,而是錢,片中說的,錢就是命,程勇好多人都在贊這個角色,我就不多說了,就一句話我不是藥神,,我做過菩薩,我想過做神,但我終究是一個普通人。
每一個人都處于矛盾中,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
販藥團隊四個人,黃毛義氣,呂受益家庭,劉思慧善良,劉牧師信仰,這四種東西都是之前程勇缺失的,也是后來程勇找回的。
這部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好影片,體會不到患者真真切切的感受,但是一定感受得到他們強烈的求生欲望和對生命的尊重,以后的事誰都不好說,誰能一輩子不生病呢,慶幸的是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給我們鋪路,推動著整個社會一步步往好的方向發展。
這部爆棚的電影極大程度的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的困境,電影中情與法邊緣的徘徊,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前一腳,后一步,猶豫抉擇,一直在做著屬于自己的考量,而很多時候沒有明確意義的對與錯,于自己而言卻不是那么作出的決定。無數大大小小的選擇拼湊出一個人生,每一步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可你仍該堅定地走下去,不是嗎?你的心里其實早已有了答案。
這樣的一部電影,值得你騰出時間,走進影院,好好感受,也歡迎來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5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我不是藥神》的電影,令我感受剖深。該影片講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販,因一次偶然的機會開辟了去印度買藥做代購的新事業,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獨家代理,讓他擺脫了貧窮,同時造福了病友,但也觸犯了法律。它塑造了一位我們身邊真實的商販,他有小貪心,有脾氣,有各種小缺點,但正是這樣真切的人形象,當他內心的善良閃光時,那種光芒是耀眼的,會讓人淚水決堤很多次。
其實,當我看完他第一次販賣后,我對他并沒有什么好印象。首先,他賣的不是正版的格列寧,而是從印度販賣過來的禁藥“印度格列寧”;其次他不僅賣“印度格列寧”,而且還把價格增加到之前的10倍,盡管這樣的價格也比正版的格列寧便宜很多,但我內心還是對此嗤之以鼻;最主要的是,他明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他卻還拉其它人下水,在最后分別時竟然說“這藥不會吃死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言語,足以證明他做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錢。
然而,當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中,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影片的后半部分,程勇經過第一次販賣后,挖到了第一桶金,他改邪歸正,成了一個紡織廠的老板。原本可以安享后半生的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以當他看到他原來并肩作戰的好友因為買不起正版藥而不得不走上不歸路時,他悲痛欲絕,毅然決定重拾舊業。但顯然,這次他的目的不一樣了,不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要拯救更多的生命。這一次,他不但不加價,而是把價格一降再降,做的全是虧本生意,只是為了能幫助更多的人。這么多人需要他,他知道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重,他已經沒有辦法放棄那一雙雙渴求生命的眼睛了,他的善良、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對他肅然起敬。
雖說法不容情,最終他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法外有情,所有因他受益的病友都為他送行,而他的行為也為改寫高價搞癌藥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我明白了任何時候都不能以身試法,更讓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終極善良。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6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極具現實意義與時代特征的電影,其講述的是白血病病人呂受益找到了保健品店經營者程勇,請他去印度買藥做代購。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程勇漸漸地發現了商機,然而商機在無形中轉化為救贖。作為一名南通大學藥學院的學生,我從中受益良多。
在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時代巨變洪流之中,有無數像程勇以及白血病病人們這樣的小人物艱難生存著,與此同時又竭力堅持自我。這部電影,我們看到了善意,也看到了希望,但同時也深刻地體現了社會體制下醫藥行業從事者與病患之間的矛盾問題。
醫患矛盾
電影中有一句話,真實而殘忍,“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正版格列寧等救命藥售價過高,導致無數病患只能無助面對生命的流逝。生命那么脆弱,在病魔面前,難以承受的金錢壓力,又何止一個格列衛?也曾了解過藥的價格,當時我們只覺得是正常,畢竟制出一款有效的藥,背后是無數醫藥人員付出的數年心血努力,是上億的資金。然而,面對影片直接帶來的強烈沖擊,我們只有一次次的憤怒與悲傷。他們只是想活下去,何錯之有呢?
制藥廠商也沒有錯。藥物的生產固然成本不算巨額,但研發的過程中往往是上百億的投資,研發的周期可能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如果將藥品售賣價格無限調低直至所有人都能買得起,那么這家制出成藥的工廠面臨的就是倒閉以及無數工人的失業。
然而多層矛盾的纏繞糾葛之下,影片直白地顯示了結果,只能無助看著呂受益的去世,無數白血病人的茫然而麻木的眼神令人感到悲涼和痛苦。好在國家政策不斷調整,在制度保護下,病人也漸漸能夠吃得起藥,有了生活的新希望。
我們該做的事
作為一名未來從事醫藥行業的相關人員,我們唯有學好專業知識,為醫藥行業獻上微薄之力,給予病患們更多新的希望。希望我永葆初心,不懈努力。這部電影也將不斷鞭策著我前進。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7
去看了最近大熱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之后感觸頗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這樣高質量的國產電影。
首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情節吧。主角程勇,開始時只是個印度神油的油膩中年男子。離婚、愛走小關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終為了給父親湊治病的錢,答應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去印度廉價藥,印度格列寧。一瓶正版格列寧售價4萬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價500元一瓶,程勇到國內賣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幾乎每個月就要服用一瓶來穩定病情。在正版藥的天價壓力之下,印度格列寧的程勇搖身一變,成為眾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到了電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漸在與這些病人的相處中,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對于生命的決心。
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漸成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開始找他的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死亡,也讓他下定決心為病人,且只要500元的成本價。電影最后,他因違禁藥被抓,判刑。在去監獄的路上,大家都來送他。白血病人們拉下了層層口罩,讓自己暴露在有菌環境下,只是因為程勇說過,“戴著口罩不禮貌。”也以此表達自己的尊敬。而電影的原型,也來自于真實的案件,陸勇案。他自己就是個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寧雖沒有電影里的4萬元那么夸張,但在當時也有2萬多元。陸勇幫助病友代購印度格列寧,最終因為金額巨大,被司法機關查抓。引發了眾多病友聯名,希望他能無罪。
這件事中到底誰有罪?我想這也是看完電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我認為制藥公司沒有罪,司法沒有罪,病人更沒有罪.那為什么所有人都沒罪?卻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實問題最根本的癥結不在于藥從做出來到給到患者手中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間的那些問題,即使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黑幕,這種大病、絕癥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只有有錢人才治得起.正如電影中假藥販子,對主角說的那句話那樣:“我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窮人享有了更多的資源,窮人因為經濟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問題在全球哪里都一樣,這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過,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絕望的,如果整個社會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讓情況變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現在國家在進行醫療改革,雖然醫藥改革的這條路道阻且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路上,就總有一天能夠到達!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8
《我不是藥神》已經是去年暑假的電影了,但到如今才看。
不得不說,這是部好電影,和剛開始上映時朋友圈反映一致。我喜歡這種反應社會問題和小人物生存的電影。看完我還是想到了石一楓,前不久又讀了他的《營救麥克黃》。同樣是社會問題,和石一楓之前的電影一樣,反應道德,善惡,信仰等的問題,結局同樣殘酷,卻又給人希望。故事中,反應的社會問題是真的,但是故事中程勇、思慧、黃毛等人卻又充滿理想主義,現實中恐怕不會有這樣的人。這也就是電影或者文學的區別,就像老師所說的,文學所反映的現實都是充滿主觀性的現實,而程勇等人也是作者所故意去塑造的。但電影終究還是反應了一些問題,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思考。文學有什么意義?文學所反映的現實再怎么真實,終究還是假的,那我們為什么還是要去讀文學作品,真的是為了逃避現實,在小說中構建自己的童話世界?我總是試圖從小說中尋找答案,但類似的小說結局卻可能很不相同,文學沒有答案,現實更沒有唯一的答案,但是文學能讓你了解一種現實的可能性,同樣的經歷,結果會很不同。許子東在《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分析50篇0小說》中,把50篇0小說按照0的發生時間的前后以及結果分為幾種情況來進行討論,進而通過這些小說更好的反映0。這或許也就是文學的意義。
比起《我不是藥神》,前不久熱映的《無名之輩》我實在喜歡不起來,那天宿舍三個圍在一起看,邊看邊說拍得真好,無論是人物塑造還是社會問題,但是后半部卻生生毀了這部電影,也許是前面的面太大,作者最后拉不回來,總是讓人感覺莫名其妙。而《我不是藥神》中,人物形象的豐滿,電影應該表現的深度,不會讓人覺得刻意。刻畫的比較好的人物應該是程勇,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對比,中間的變化過程合情合理。
而對于生活本身,越長大越覺得是非和善惡越難分清楚。我們該怎么生活?或我還是會選擇到文學中去尋找答案,而好的作家可能就是把問題和答案闡述的更清楚的那個人,而我為了尋找更貼近事實真相的答案,能做的也就是提高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
我不是藥神影片觀后感篇9
“死亡”對于人類來說一直都是一個神秘的詞,人們既敬畏它,也對它充滿恐懼。死神的手掌反復之間就可以決定生死,所以在死亡的危險訊息來臨時,每個人都拼盡全力的活著,努力地抓住每一個能活下去的機會。
最近無論是網上,還是微信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各種信息,所以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電影確實很貼合現實生活,說的都是這萬千世界里的普通小民,那么的弱小,在疾病的面前那么的卑微,但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想活著。
電影的主角程勇本身只是一個市井小民,每天過的渾渾噩噩,沒有什么本事,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亂七八糟,搞得老婆都和他離婚了。最開始販賣假藥只是為了賺錢,后來在被別人用“販賣假藥”的威脅之下而轉讓了代理權,趕走了自己認識的患病朋友。其實看到這每個人雖然有微詞,卻也是理解的,畢竟他也是普通的人,他也害怕坐牢,更何況他不是白血病患者,沒有任何義務去承擔這種被抓的風險的。直到后來,患病朋友的妻子來求他,以及他親眼看見患病朋友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可最后朋友還是死了,而他也因此重新開始販賣仿制藥。
此時的他賣藥不再是只為賺錢,而是一種責任,一種為了解救那些備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的責任,為了帶給他們繼續活著的希望。
這時警察的打擊力度已經很大了,而且還抓了一些購買假藥的患者,想從他們這里得到一些線索。其中一位老婆婆對警察說的一段話讓每個人都會紅了眼眶,她說”4萬塊1瓶的正版藥,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這段話說進了每個人的心中,是啊,人生幾十年,誰能保證都是一帆風順,沒有任何波瀾的呢。特別是那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說出了多少患者的心聲,又狠狠地揪住了所有大眾的心。警察也被這話感動了,以至于去找局長請求,可是局長的話也讓我們震撼,他說”我也很為難,但是我們之執法者”。
其實這部電影里有很多的矛盾與沖突,法律與人情,正版藥與仿制藥,生與死,正義與法律,誰都誰的立場,誰都誰的難處,誰都有誰的無奈。
后來在取海外運回來的藥的時候,被舉報了,黃毛為了保護程勇出車禍死了。當程勇在醫院質問警察的那句話,讓人瞬間潸然淚下。他說“他才二十歲,他只是想要活著,犯了什么罪”。是啊,想要活著有什么罪,可是一個簡單的“活著”,卻讓很多人拼盡全力。
電影的最后程勇送藥給病患,被警察包圍了,可是他用車擋住了警察,只為讓他們安全的把藥拿走。當他被狠狠摁在地上被逮捕時,他的那個眼神里寫滿了堅毅,可是看到病患又回來時眼里滿滿的驚訝,最后程勇還是是被抓了,判處五年的有期徒刑。這時可以說電影中最感人的部分來了,程勇坐上監獄的車,道路兩旁都是來送他的病友,大家都默默地摘下了口罩,目送他的離去。他好像在人群也看見了黃毛和呂受益,他的眼中蓄滿了眼淚,但是嘴角還是微笑的的,這笑是欣慰的、是無悔的,畢竟他為這么多人帶去了藥,給了他們活著的希望。
其實這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也很感人,就是真正賣假藥的張教授被抓的時候,警察問他是誰在賣假藥,他一直都沒有供出程勇。我覺得一直以賣假藥牟的他那一刻也是善良的吧,他在維護生命的希望。而且他在影片中的那一句“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也是很扎心,說出了現實,道盡了生命的艱難。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是部好的片子,它寫盡了現實,寫出了在疾病面前人們的那種即使卑微也要活著的心理,說出了很多社會問題。最重要的是它貼合生活,扎進了人們的內心深處。它是“藝術源于生活”這句話的最好寫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這樣震撼心靈的電影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