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
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篇1
時間是寶貴的,如果將別人玩耍的一分一秒利用起來——讀書。那么恭喜你,你會成為“成功而快樂的讀書人”!
今天,抓緊的我在學校里完成了一部分作業,回家來不但輕松多了,而且還有時間來讀課外書——《三國演義》。我讀的是《三國演義》中的《孔明智退司馬懿》。讀完以后,我對孔明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主要描寫了諸葛亮派兵去運糧草,可是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司馬懿大軍前來攻打的消息,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冷靜的諸葛亮用空城計,使司馬懿退兵的故事。
面對大軍壓境、城內沒有守軍的危急形勢,諸葛亮表現得十分鎮定,用悠閑的琴聲迷惑了多疑的司馬懿,不費一兵一卒,阻擋了敵軍。其次諸葛亮的空城計十分有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迷的司馬懿暈頭轉向,不只是退還是攻。如果諸葛亮沒有冷靜,和其他文官一樣慌張,那后果將會怎樣呢?結果會是:諸葛亮被殺害,城池失守,國家不久就會滅亡。可見得,在關鍵時候,冷靜是多么重要啊!
假如你在碰到困難時,不要慌張,要冷靜思考,才會可能渡過危機,如果慌張,往往就會一敗涂地。例如一個人碰到了熊,慌張逃跑可能難逃熊口,如果冷靜下心來想一想,熊是不吃死人的,最明智的人馬上會選擇裝死,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三國演義》里那一個個看似平常的戰爭里,其實里面卻蘊含著許多道理,往往也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
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篇2
我喜歡的三本書就是:“《三十六計》、《封神演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就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它有一個經典戰例: 三國時期,司馬懿攻占了街亭后,帶領二十五萬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進攻。可是,諸葛亮的西城只有二千老弱病殘幼和一批文官駐守,所有武官和精兵都被派出去了。大家都驚慌失措了。諸葛亮沉思片刻,隨即傳令:把所有旌旗收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又下令:大開東、西、南、北四大城門,每個門前,派二十個老少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灑水掃街,即使魏兵沖到城前,也不許慌張,要安心掃街。
后來司馬懿來到城下,看到了諸葛亮端坐城樓,悠閑自在地在彈琴,琴聲中聽不出一絲慌亂。司馬懿看看四周,發現城門大開,“老百姓”都安心掃街。于是,他下令:“馬上撤退!”后來,他才心有余悸的解釋:“這肯定是有大軍埋伏的一座城啊!諸葛亮故意顯出空地狀,引誘我軍上當。”
這是一種心理戰術,諸葛亮利用司馬懿過度猜疑的個性,使他退兵,不戰而勝!啊!諸葛亮真聰明!我要學習諸葛亮的智慧,不學司馬懿的過分猜疑。我要遇事不慌、不忙,認真分析情形,作出正確的判斷,不被假象所迷惑。
我推薦大家看十大名著,里面有許多故事和知識,等著你去探索、去發現 、去獲得!
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篇3
諸葛亮聰明,人盡皆知。這不,他用二千五百人嚇退了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接著往下看吧。
孔明讓城中的五千兵馬先分一半去搬運糧草,城內剩下了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人。忽有人來報說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望西城蜂擁而來!眾官聽得這個消息,大驚失色,孔明登城樓一看,果然塵土沖天,魏軍分兩路沖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則披鶴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于城上敵樓前,憑欄而生,焚香操琴。
司馬懿見了,忙退兵而去,兒子司馬昭說:“父親因何而退兵?”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弄險。今日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快走。”于是大軍退去。
哎呀,司馬懿呀司馬懿,你可被孔明的謹慎騙了。孔明,讀完《空城計》,我更佩服你了,司馬懿又上了你的當呀!
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篇4
《三國演義》是古代著作,其內容豐富,角色鮮明,其中《空城計》一文令我深有感悟。
三國時期。魏蜀大戰曹軍都督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當諸葛亮得知此事之后,深思熟慮片刻,便開始寫信,請求趙云前來相助,因為正好此城軍隊已被諸葛亮調遣在外,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當司馬懿兵臨城下時,諸葛亮命令20名士兵,打扮成老百姓的模樣,在城前掃地,又命令不得大聲喧嘩,在城內發現大聲喧嘩及出入者,斬之,自己不慌不忙的帶著兩位書童坐在城樓上,面帶笑容,焚香彈琴。司馬懿看到這氣勢,不敢貿然進城,退了幾里路作觀察。當偵察兵探明情況,回來報告之時,司馬懿才清醒過來。但為時已晚,趙云大軍已經入城了。
這一文讓我感受到了兩方聰明人士的形象。首先,司馬懿這個人為人謹慎,而且學富五車、老謀深算,但他也有多慮的時候,”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這個人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所以魯迅先生說:”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曹軍撤退后,一士兵問諸葛亮:”司馬懿是魏國名將,見了丞相為何不攻?“諸葛亮簡單的說:”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空城計的觀后感500字篇5
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這一節,讓我感觸很深。
《空城計》講孔明出兵北伐,破了曹真,正要從祁山進取渭水,忽然接到探報:巍主派司馬懿為平西都督,領兵二十萬向祁山殺來。孔明驚道:”司馬懿領兵,一定能奪取街亭,若斷我糧道如何是好?“
孔明召集眾將商議道:”街亭雖小卻是咽喉要地,萬一失守,就壞了大事。哪一位敢去把守?“話聲剛落,帳下有人應聲道:”馬謖愿去。“
結果馬謖去把守卻拒絕諸葛亮的指引,死拼硬打。竟導致街亭失守。魏軍直抵西城。孔明倉促應敵,叫兩個童兒捧著古琴香爐,跟他走上城樓,安安靜靜地彈起琴來。魏軍忽聽得一陣琴聲,抬頭望去,彈琴的正是蜀軍統帥諸葛亮,魏兵更是驚疑。司馬懿看到后疑惑不解,但又怕是諸葛亮什么計謀,便倉惶率軍撤退。孔明便智退了司馬懿大軍。
事后,孔明維持軍紀,揮淚斬了馬謖……
通篇讀下來,我非常佩服”臥龍“——諸葛亮,同時,也很為馬謖的魯莽、有勇無謀,不僅失守陣地而且喪命感到嘆息、傷感。更是欽佩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用智慧擊退了司馬懿大軍。真是神人!我們都應該學習他用智慧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