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1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戰火紛飛,濃煙滾滾的抗日戰爭歷史中,眼前不時閃現出我們中國人民與日軍斗智斗勇的場面:八路軍為了新中國,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拋頭顱、撒熱血!
抗戰時期八路軍和一起保衛太原。當時戰火如荼,八路軍和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總司令命令林彪率領一個師團在平型關攔住日軍,打伏擊戰。而的軍隊就在側翼攔住日軍的退路。在發動伏擊戰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發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傷了我們好多八路軍戰士,可這絲毫沒有阻擋他們的決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領下,我軍成功殲滅日軍1000多人。由于的軍隊貪生怕死,沒有攔住日軍的去路,使得日軍逃走了。
朱德領導的八路軍是智慧的:日軍的飛機對我軍的威脅很大,在沒有辦法把敵機擊落的情況下,我軍悄悄潛入日軍機場,用手榴彈、炸藥包炸毀了停在機場上的所有飛機,還炸死日軍上百人,日軍自作聰明,把我軍電臺密碼破譯以為這樣就天衣無縫,我軍臨危不亂,巧妙地用明語對話,氣得日軍直跺腳,也無可奈何,氣急敗壞的日軍把村民們關進一間屋子里逼問朱德在哪,電臺在哪,村民們一聲不吭,沒人性的日軍向屋子里投放毒氣彈,村民們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點機密。
在我軍首長英明果斷地指揮下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給日軍以重創,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到底的決心!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比以前優越多了,我們也不要忘記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樸素、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2
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__周年,我們學校組織觀看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場上,八路軍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與敵人在戰場上拼搏撕殺。朱德司令用自我的智謀帶領八路軍打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我是流著熱淚、伴著掌聲看完的,我為戰士們的悲壯流淚、我為戰士們的勇猛而鼓掌。
看完這部電影,戰士們英勇的身影一向浮此刻我的眼前。這部電影最感人的要數“平型關”戰役,我們的八路軍戰士子彈打完了,手榴彈也扔光了。應對敵人先進的武器,八路軍戰士沒有退縮。而是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這是在用生命做賭注啊!
看完電影回到家我的心境久久難以平靜,看看戰士們,再看看自我,他們遇到的困難是多大呀!我不由想起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記得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有一道題不會做,我不思考就大聲喊:“媽媽過來一下吧!”總要等媽媽講解以后才肯做。
要么就是留下等著問教師。遇到困難我就退縮,不是想依靠媽媽,就是想靠教師解決問題。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耍小脾氣。俗話說:“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對于我來說,我就是矮小的,困難就是高大的。
看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我掩卷沉思:我所遇到的困難和戰士們遇到的困難比較起來是多么微不足道啊!雖然此刻沒有了槍林彈雨的洗禮,也沒有了血與火的考驗。但在和平的環境中不也要更好的鍛煉我們堅定的意志嗎?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一部慘烈悲壯、扣人心弦的一部抗戰影片——《太行山上》。看過之后,我惆悵滿懷,既義憤填膺,又催人奮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華北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的重要而成為日軍的主要突破口。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率領八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奔赴抗日前線,開辟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兵力單薄、裝備落后的八路軍憑借赤子愛國之心和頑強的斗志,將平型關十里大峽口變成了侵略者的大墳場,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這一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熱情,也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之后,政府卻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和被動防御方針,閻錫山與蔣聯合,給共產黨建立革命根據地設置了重重障礙。軍隊據守的娘子關失守,愛國將領以身殉職!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浴血奮戰,雁門關依舊告急,日軍占領太原城……
后來,在河北黃土嶺,八路軍與阿部規秀率領的日軍展開激戰,最后以八路軍勝利結束,不可一世的阿部規秀,日本的"護國之花",也就此凋零。勝利后的八路軍,在太行山上站穩腳跟,鞏固了抗日革命根據地,使這塊戰略要地真正成為中華民族的脊背。日寇不公殘酷殺害被俘的我軍戰士,還向被八路軍釋放的日本同胞舉起屠刀,何其殘忍!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現在的日本政府依然不能很好地反醒過去,還要不斷參拜,鼓吹中國威脅論。這怎么不叫人緊握雙拳、義憤填膺呢?我是龍的傳人,我要繼續吶喊:中國人民是熱愛自由、和平和英勇不屈的。看,巨龍正升騰高飛!
"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繼承革命先輩遺愿,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4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在太行山上》,看完影片,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戰火紛飛,濃煙滾滾的抗日戰爭歷史中,眼前不時閃現出我們中國人民與日軍斗智斗勇的場面:八路軍為了新中國,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拋頭顱、撒熱血!
抗戰時期八路軍和一起保衛太原。當時戰火如荼,八路軍和合作反日,力保山西省。朱德總司令命令林彪率領一個師團在平型關攔住日軍,打伏擊戰。而的軍隊就在側翼攔住日軍的退路。在發動伏擊戰前一天晚上下了大暴雨,使山上發生了泥石流。泥石流砸死砸傷了我們好多八路軍戰士,可這絲毫沒有阻擋他們的決心。在第二天,在林彪的率領下,我軍成功殲滅日軍1000多人。由于的軍隊貪生怕死,沒有攔住日軍的去路,使得日軍逃走了。
朱德領導的八路軍是智慧的:日軍的飛機對我軍的威脅很大,在沒有辦法把敵機擊落的情況下,我軍悄悄潛入日軍機場,用手榴彈﹑炸藥包炸毀了停在機場上的所有飛機,還炸死日軍上百人,日軍自作聰明,把我軍電臺密碼破譯以為這樣就天衣無縫,我軍臨危不亂,巧妙地用明語對話,氣得日軍直跺腳,也無可奈何,氣急敗壞的日軍把村民們關進一間屋子里逼問朱德在哪,電臺在哪,村民們一聲不吭,沒人性的日軍向屋子里投放毒氣彈,村民們沒有為自己的生命而泄漏半點機密。
在我軍首長英明果斷地指揮下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給日軍以重創,在抗日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日到底的決心!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在現在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比以前優越多了,我們也不要忘記老一代革命家的生活樸素﹑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革命精神,充分地融入生活中。八路軍,用鮮血換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歷史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5
前幾天,老師領著我們去電影院觀看了《太行山上》這部愛國主義題材的電影,使我感慨萬千
影片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氣勢磅礴,伴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聲,開門見山地俯拍了太行山全景,直截了當突出了《太行山上》這一主題。該片真實地記錄了八路軍在層層重敵包圍走投無路情況下撤入太行山,利用太行山有利的地形并結合毛主席的游擊戰術與敵寇艱苦戰斗的`壯烈場面,講述了老百姓與八路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戰的史實。
在《太行山上》這部影片中,中國勞動婦女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八路軍,以及擅長標槍的崔隊長奮勇投身到抗戰中,體現出八路軍與人民的魚水情,使我真正理解只有軍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才能取得抗戰的勝利。
電影中雙方的搏戰這種慘烈的場面,我更深刻地領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的含義,對他們而言,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衛自己的祖國,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比什么都重要。
當聽到朱德總司令那鏗鏘的演講聲,當聽到戰士們為勝利而震耳欲聾的呼喊聲,我不禁悄然淚下。有這么多碧血丹心的革命烈士們,日寇的狼子野心怎么會得逞?中國人怎么會處處受人欺凌?中國怎么會被敵人侵略呢?革命烈士們用血和肉保衛著祖國,時時刻刻都為國家著想,從不會為犧牲而畏怯,而退縮,這是一種多么令人崇敬的中國魂!
我們生在新中國的和平環境中,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我們不僅要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革命歲月,更應該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握未來,做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讓中國崛起!讓中國富強!讓中國這頭睡獅覺醒的吼聲響徹世界!
太行山上的斗爭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更浸透著中華民族的中國魂。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6
今天下午,老師帶著全部同學,來到了四樓多媒體教室,準備讓我們看電影,這個電影的名字就叫做《太行山上》。
電影首先講述了七七事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各黨聯合起來共同攻打他們的共同敵人——小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我們共產黨浴血奮戰,與小日本鬼子展開了激烈的戰斗,每 一個人都沒有后退一步,因為他們知道,在戰爭中即使戰死也是一種光榮,如果我們膽怯了,即使還活在這個世界,也被后人稱之為逃兵,那么活在這個世上還有什么意思呢?
這場戰爭打得非常驚心動魄,敵人的飛機在上空盤旋著,時不時的拋下一個炮彈。沖鋒槍發出的聲音,在我們的耳邊回旋著,地上布滿了尸體,每具尸體都留著鮮紅的血液。那場面,讓在座的所有同學都心驚膽戰。
那些戰士們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震撼啊!他們為了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與敵人同歸于盡這些無名英雄我們將銘記在心!我們現在的生活吃喝不愁,可你們想過沒有,那些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可是他們依然保衛著邊疆,保衛著我們的國家。中國現在還不是發達國家,還需要進步,還需要科技的發展,落后就要被挨打,中國的希望就寄托在這一代,寄托在21世紀中國青年的身上,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國的發展出一份力,讓我們的后代為生活在中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7
這部影片給我的最大的震撼是,它沒有照舊模式,把日軍塑造成兇殘無道只知殺的愚蠢者,在八路軍、游擊隊的伏擊下馬上就崩潰了。《太行山上》,無論是平型關伏擊戰還是保衛最高點的保衛戰,都有日軍的主動對抗。日軍對中國是早有圖謀的。日軍擁有的山地圖,比中國人繪制的還要詳盡細致!他們對八路軍游擊隊也深有研究,知道共產黨員善戰游擊戰,靠地勢取勝,于是派出了他們所謂的“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阿部田秀。而且他們還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敵人啊!想到這些就不禁讓我毛骨悚然!影片以它的硝煙彌漫向我們透露著:我們的敵人是強大的!由此我對中共黨員的英勇機智是肅然起敬,升起一股親切的感激之情。
平型關伏擊戰上,鬼子進了伏擊圈,日軍的重輜車輛也進入伏擊圈了!我軍還沒有任何行動,指揮員還在耐心等待尋找最佳的開火時機,指揮部里的林彪毫無表情的臉上只有冷酷與堅決。觀眾們感到大戰前的壓迫心理越來越重急不可耐的時候,指揮員才命令開火。一下子就是雷霆萬鈞的萬炮齊鳴,手榴彈可勁兒往下招呼,輕重機槍鐵掃帚一樣猛掃,步槍是打一槍隱蔽觀察一下。當鬼子叫來飛機轟炸助陣的時候,林彪命令:“沖下去,跟鬼子纏在一起,看他怎么轟炸!”高明!
可惡的小日本在地勢上明顯受虧,就采用了空戰,轟炸我方。依我軍現有的裝備,還沒有能力與日軍的敵機作戰。朱德總指揮分析了兩方的力量對比,派遣129師先遣團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搗了他們的后方陣營,摧毀了日軍的空軍優勢。
另一處,雁門關大戰,雙方力量懸殊,國民黨私自撤兵,見為難而不救。民黨愛國將領郝夢齡以身殉職!八路軍獨臂團長賀炳炎殺得渾身是血,雁門關依舊告急!日軍占領太原城。已經取得良好開端的抗日形勢發生了逆轉。八路軍奉命向南轉移。同時,八路軍在晉東南發動群眾,建立敵后根據地,主力部隊跳到外線打擊敵人。朱德、彭德懷、左權等只帶少數警衛連隊與敵周旋,處境十分險惡,幾次與敵遭遇,但都化險為夷。
我們每次觀看一部紅色電影,都會重思中華民族的復興,重識“英雄”的概念有,重感中國共產黨人的英勇無畏和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朱德在替新兵小戰士站崗時,幽幽地緩緩吟出“貯馬太行側,十月雪飛白。戰士仍單衣,夜夜殺倭賊”。片尾,站在雄渾的黃河日落前,朱德再次感嘆:“打了大半輩子的仗都是內戰,這次終于和日軍面對面了……為了我們的民族,盡到一個老兵的責任吧……”。這都值得我們深思啊。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8
“紅日照遍了東方,中華兒女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水,鐵壁銅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萬丈,聽吧!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水又密,兵強馬又壯……”聽著這慷慨激昂的歌曲,腦子里浮現出了電影《太行山上》的戰斗情,心里非常震憾。
回首歷史,我們要銘記;面對現實,我們要珍惜;展望未來,我們要奮斗。
看了電影《太行山上》之后,我一遍又一遍的看到人性的正義與邪惡,堅韌與殘暴的激蕩,我重溫了六十多年前那段不可磨滅的歷史。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保衛這片國土而浴血奮戰,寫下了可歌可敬的壯麗詩篇。
《太行山上》這部影片主要講了太行山上的八路軍和日軍的浴血奮戰,戰場上硝煙彌漫,爆炸聲、機槍聲、飛機聲混雜一片。戰士們的子彈都打完了,他們便拔刀殘殺,每位戰士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守土抗戰、精忠報國、維護和平。一場廝殺之后,他們倒在了太行山下,但是他們的精神永永遠遠都銘記在我們心中!
影片中的郝隊長,是最令我感動的人,他確實是一名好隊長。在危機時刻,郝隊長堅定的說:“我去!”隊員們聽了,一把拉住郝隊長,堅決不讓隊長去,但是,在郝隊長的感染下,隊員們不惜一切代價,沖啊,左一刀,右一刀,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他們恨死日本鬼子了。是什么讓他們如此勇敢?那是追求和平的信念!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 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仗時的那一幕:一位勇敢的士兵被敵人的刺刀扎進了身體里,這位士兵不但不躲避,還抓著敵人的肩,把敵人往自己跟前拖,刺刀又往那位士兵的身體里插深了,士兵吐出了口血,仍然死死的拽住敵人,別的士兵見狀,連忙把刺刀插進了那位敵人的身體里。
烈士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又是光榮的,他們給我們的鼓舞是永恒的,他們將永遠激勵我們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太行山上觀后感格式篇9
八一電影制片廠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__周年推出電影《太行山上》,是一部史詩般的宏篇巨作。在觀看電影的整個過程中,我被感動著,也一向在思考著。我想,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和人民戰爭思想,正是因為有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來反對列強入侵的全面勝利。影片中,日本人稱:“斬斷太行,就斬斷了中國的脊梁。”然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讓日本人的夢想化為了泡影,是中國共產黨撐起了中國的脊梁,撐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從平型關大捷到忻口會戰,從奇襲陽明堡到擊斃“明將之花”阿部規秀,導演經過藝術的手段,讓這一段段歷史在我們眼前再現。
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誠然,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的抵抗和斗爭也是頑強和壯烈的,異常是在忻口會戰中,以郝夢齡將軍為代表的國民黨將士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同樣令我感動,令我折服。郝將軍一句“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不禁讓我感到,有這樣的軍人,民族甚幸,中國甚幸。
可惜的是,國民黨當局卻無法做到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他們研究的更多的是一黨之私,甚至是一己之私。在抗戰最關鍵的時候,蔣介石調兵進攻根據地,無非是想限制共產黨的發展,繼續維護國民黨專制統治。而山西軍閥閻錫山則更加“小氣”,他一會要“守土抗戰”,一會又與日本人勾結,見風駛舵,目的可是是要維護自我在山西的既得益利與地位。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影片中,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不僅僅英勇抗戰,進取同國民黨開展合作,給國民黨正面戰場以極大的支持。同時,在給國民黨以有力的回擊后,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對被包圍的國民黨頑固分子朱懷兵“禮送出境”,主動撤出已控制的地區。這是何等的胸懷與氣魄。連衛立煌也感嘆:“大智大勇,大仁大義。”
歷史證明,僅有這樣的時刻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的黨和軍隊,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抗日戰爭走向最終勝利的重任,才能真正支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也必將證明其選擇的正確性。前兩天,李敖先生在清華演講時表示,今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是自漢唐以來的又一盛世中國。李先生謬贊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還很長。但有一點卻是能夠肯定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的脊梁骨越來越硬朗,自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還從未向今日一樣揚眉吐氣。是的,我們正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也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