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1
星期五,老師組織我們在學校觀看了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里主要人物有兩個,一個是夏伊同學,一個是尼克老師。夏伊是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可是他已經上三年級兩年了,總是期末考試不及格,于是他爸爸便讓他轉到了另一個有名的學校就學,在這個學校他遇到了尼克老師,于是便開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當尼克老師看到這位學習不好的夏伊同學時,不但沒有嫌棄他,還總想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尼克真不愧是個好老師,他仔細檢查了夏伊同學以前的作業,一眼就看出了毛病,夏伊同學不是笨、不是懶,而總是把字寫反,比如把“b”寫成“d”,把“ p”寫成“q”,知道了問題所在,老師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了耐心地開導、啟示,之后又教他語文、數學、英語,在不斷的學習中,夏伊同學的成績漸漸提高了,成了班里不錯的學生。
影片中的故事告訴我們,“世上沒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只要認真發現自己的錯誤,并不斷地改正、提高,再做到自立、自強、自信,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好學生。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2
今日逛空間,在化學教師的空間看到了這么地一部電影:《地球上的星星》。當時看了一半然后就沒看了,因為是在手機上,晚上在__上找了一下,僅有一個鐘頭的播放。
最終只能用好萊塢的會員看了。
我只能說,男教師太帥了。我差點抱著妹妹說,怎樣這么帥。
若是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能夠遇到像這樣的教師,那么會不虛此行,多么期望身邊的每個人,包括我在內,都能夠成為影響他人一生的人。
其實在看電影的時候,有妹妹在一旁解讀是不賴的。一開始我在想,為什么學校里面全部都是男生沒有一個女生,然后妹妹說,不是印度嗎,女權問題。瞬間秒懂,雖然說妹妹是在幾年前就看過這部電影,可是我想他的這些認識應當在幾年前就有了吧?而我,到此刻還是需要別人的解讀,才懂。
之后演到伊桑的爸爸去學校找他教師,他眼睛一向往地上飄來飄去,我問他這是在找什么嘛?妹妹說無地自容懂嗎?我又瞬間被驚醒。
或許吧,我真的情商不夠高,只懂得多愁善感,還需要多家提煉,提升自我的情商。也愿自我像電影里的男教師一樣,情商很高,呵護每一顆心靈,給他們帶去改變,那會是情商最高的表現。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3
電影的主線是圍繞一個有閱讀障礙的男孩子伊夏因為“特殊”而帶來成長中的陣痛、冷酷的摧殘打擊,而最終在愛里面被纏裹而重新啟航展開的。電影中的一大特色是以音樂喜劇的形式展現了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讓觀眾隨著音樂的流動漸漸融入到伊夏的內心世界。
前面部分歡快、明亮地描繪了伊夏眼中浪漫的童年世界,水里的魚兒,教室外的蟋蟀,馬路邊的棉花糖,日常所見在伊夏的腦海里仿佛都可以編織出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甚至連試卷上的數學題都可以被他聯想出一場星球大戰。
可惜現實世界并沒有給這一份爛漫童真多少空間生長,沒有人真正關注伊夏的感受和需要,所有人都關心的是他是否正確、合標。伊夏在課堂上分神、答不出問題和可憐的分數,讓老師們頭疼不已,父母面對老師的指責也十分羞愧,結果就是各種罰站、呵斥、威脅,甚至伊夏被父母不顧自己的反對送到完全陌生又嚴格的寄宿學校,他的天性在成年人的規則和命令要求中被擠壓最終沉默地臣服,信心也在父母老師的責罵否定中被刺傷被摧毀。
直到出現一個與眾不同的尼克老師,關注到這顆即將沉淪的星星,孩子眼睛里無助的反抗和無聲的怒吼讓尼克老師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他對這個在人群中孤獨封閉的孩子充滿憐惜,追尋之下他發現了伊夏一直以來被誤會為懶惰蠢笨調皮其實是因為有閱讀障礙——自閉癥狀,尼克老師克服種種攔阻為伊夏爭取學校和家庭的支持,并給予悉心栽培、發掘釋放了伊夏驚人的藝術天分,星星終于可以在屬于自己的夜空中熠熠生輝。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4
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里,伊夏真的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他”無緣無故“打架,因為憤怒踢壞別人的花盆,上課走神,在教師的課堂上搞怪,逃課,不遵守交通規則,撒謊……
雖然伊夏有許多毛病,但那些也都是“沒有教好”的孩子的通病,不算什么大問題。伊夏也有不少優點,他喜歡動物,富于想象,以為爸爸要離開自我了因而拼命的道歉,有一顆敏感而聰慧的心。總之,這個孩子還沒有那么糟糕,可是他還是被放棄了,被認為“態度”不佳,被學校放棄,被父親送到了寄宿學校。
雖然在之前的學校也備受教師的責罵,但伊夏還是歡樂的。伊夏被送到學校的第一個晚上讓人心疼——躲在衛生間默默的哭泣直到最終無言的擦干眼淚。接下來的生活讓人絕望,教師無盡的責罵讓伊夏憎恨學習,但最致命的打擊還是“父母的不關心”吧——哥哥的比賽和探望伊夏的時間有沖突,父母自然而然選擇了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的哥哥。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他被整個世界所否定了。
尼克教師的出現,將伊夏黑暗的生活點亮。
尼克教師和其它教師截然不一樣,他呵護學生的創造力,珍視學生的創作,耐心和細心兼備,正是他才發現了伊夏為何是一個“壞孩子”。尼克教師和伊夏父母的交流給了我很多啟發。伊夏父母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伊夏的狀態會讓他被這個世界所“淘汰”。以往在看過《三傻》后提出的問題——無奈而殘酷的現實讓人們不得不奔跑,我們該如何才能真正追求卓越——被尼克教師的話所解答:”外面是一個殘酷的充滿競爭的世界,一個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績;醫學、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別人差就是無法容忍的;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天分才能跟夢想,不是大家都死想著如何讓自我的手指脫穎而出,修飾它們讓它們看著更修長;喜歡競爭的話,去養賽馬就好了,干嘛養小孩!強迫自我的孩子去承受自我野心的負擔,如果小孩無法忍受這樣的負擔呢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最終會以自我的步調開始學習。“
尊敬的雷夫·艾斯奎斯先生在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中寫道:我們的目標應當是把孩子變成更好的人!一向以來,不管是否是孩子的主觀意愿,我們都在不停的拿孩子和別人比,和別人爭:誰的成績更好,誰跑得更快,誰上的大學更好,誰的綜測更高。太累了,真的太累了,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比你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的人。我們是不是應當多多的關注一下孩子本身看看他是不是比以前跑的更快,是不是又改掉了一個壞習慣,是不是解開了以往不懂的疑惑,是不是掌握了一個新的知識……
只要,孩子在提高,在變的越來越好,那么教育就是成功的;只要他變的越來越好,他必然能給這個社會做出貢獻,必然會被人所需要;只要他變的越來越好,只要他開心歡樂,足矣!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5
剛剛看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兩個多小時,將近三個小時。因為上課看了一個片段,一直以為開始的那個小孩是那個老師小時候。看到后來才發現不是。伊夏是小男孩的名字,他只有八歲。成績低,開始以為是他調皮搗蛋,其實不是,而是一種讀寫障礙。開始可能有些責怪他的父母,尤其是父親,對他太嚴厲了。多虧了美術老師尼克,發現了他的問題,慢慢啟發他,鼓勵他,讓他走出自卑,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
其實不想多去描述劇情,還是談談自己的感受。看的過程中,好幾次都落淚了。伊夏剛剛被送到寄宿學校時的孤獨寂寞,一個年僅八歲的小男孩遠離父母,多么殘忍的一件事。也是想到了自己,雖然已經這么大了,但還是會想念父母,家永遠是孩子的港灣。此外,電影中的好多插曲,歌詞都特別的感人。
看完這部電影,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幾年級的老師,不管是教什么科目的,都應該去看看這部電影。他讓我們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即使是他們先天可能會有不足,但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天賦。所以,不要束縛在考試的框架里,善待每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個。給他們鼓勵,每個人都能夠綻放!
很喜歡美術老師尼克的扮演者?——阿米爾·汗,他一直是那么有活力。高中的時候看過他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當時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天才演員,20__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已經45歲高齡,卻將一個二十歲的大學生演繹得活靈活現。
看著片尾中那一張張孩子的臉,和那清澈的眼眸,被感動了。不管是什么膚色,什么種族,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孩子是最純潔的,一塵不染。
《地球上的星星》真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觀看,值得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6
俗話說,丹心不改,寸許尤深。
“如果沒有慧媽的鼓勵,我恐怕沒有再去堅持寫書法的勇氣。或許會放棄夢想,可她教會了我如何去堅持。進入初三以來隨著成績的直線下降,面對學考和書法進入瓶頸期間的我像一只無頭蒼蠅,又似在大海中遠航時迷失了方向。還記得那年初夏,蟬鳴擾人,我得獨自坐在鋪滿墨香的書法室呆望著天空沉默不語。
您,悄悄走進來,拾起地上扔的到處都是的紙球,再次展開。半開玩笑對我說:“呀小高,你看看這個安字,咋一遍比一遍寫得差了呢?還在因為這件事愁眉不展嗎?走,我帶你去吃飯。”于是,我們便來到一家面館。都說唯愛和美食不可辜負,我瞧著也是,別看這家胡同的門面不咋樣,味道可是好極了。
的確,手工切好的面條再淋上一勺老湯,加入噴香的蔥花和幾片牛肉和幾滴香油。入口就勁道的面條在唇齒間翻涌。使我暫時忘卻了心中的不快。緊鎖的眉眼也舒展開了。見我心情見好,慧媽又同我說:“我知道你學習壓力大或許兼顧不過來愛好。但請你一定一定要堅持下去這個愛好。它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可以改變你的命運。若愛,請深愛。”
聽了這一番話,我有一種撥云見日之感。同時更加堅定了我對書法的追求。是啊,若愛,請深愛;若棄,請遠離。我根本做不到放棄書法,那就自己堅持下去吧!萬物皆污濁,唯有墨香永存。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7
我幾乎是含著眼淚看完了《地球上的星星》這部電影。影片中觸動心靈的東西太多太多,以至于我在很長的時間里內心無法平靜下來。
小主人公伊夏患有“識字困難”、“誦讀障礙”。在別人看來輕而易舉的事在伊夏這卻難于登天。他因此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同學的笑柄。直到他遇到了尼克老師……
尼克老師從培養伊夏的自信入手,教他識字、寫字、發音……教室里、河湖邊、校園中處處是尼克老師一點一滴地指導著伊夏、他就是伊夏生命中那個一直等待著,能領著他的小手走出恐懼和迷茫的人。尼克老師又說服了即將開除伊夏的校長,再給孩子一次機會。他在全校舉辦了畫畫比賽,邀請了國內知名權威的專家做評審,校長、教師均在受邀請的行列。沒有人知道這一切的行動只為給一顆飽受傷害的幼小心靈帶來一絲安慰與溫暖。
尼克老師在對伊夏的家訪中,了解到伊夏非凡的美術天分。這樣的一次隆重的美術比賽,似乎是上天專門為伊夏準備的。伊夏的畫作中,尼克老師在美麗的湖邊凝視著眼前的美景。色彩的搭配夸張大膽,震驚四座。伊夏在尼克老師溫柔的目光中怯怯地走到評委面前,收獲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張獲獎證書。伊夏將自己的感動與感謝之情用一個擁抱酣暢淋漓地揮灑。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似乎已經被太多的事務所牽絆,已經太長時間沒有過心靈上的凈化與安寧了。我有幸與這部電影結緣,有幸在自己還沒有走進職業倦怠的時候,結識尼克老師。他讓我認識到一名教師的良知與功德的價值。我們的工作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在與一顆顆心靈對話;我們的工作之所以神圣,是因為我們能用自己的良知去撫慰受傷的心靈,拯救他們的生命。有一天,當我們老了,從那方講臺走下來時,我們可以自豪地對自己說:“我,這輩子遇到過很多孩子,我,無愧于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我,深深的愛著我的學生、愛著我的事業!!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篇8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勵志片,主要講述一個小男孩伊翔,他患有讀寫障礙癥,被大家認為是弱智、差生,所幸遇到代課美術老師尼康,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伊翔又展現了他的繪畫天賦,讓他重拾自信,最后成為一位樂觀快樂的孩子。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情很復雜,我想每個孩子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有些有某種認知障礙的人與我們平常人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他們其實并不笨,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障礙,但他們總會在其他方面被賦予另外一種新的能力,讓他們異于常人。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和理解他們。就像影片中尼康老師所說:“五個手指,各有長短,可若缺一,那就不完整了。”如果每一個人都一樣,那么世界就不會五彩繽紛。在我們周圍的所有人中,總會出現天才,是他們改變了世界的規則,因為他們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如愛因斯坦、華特、迪斯尼等,他們小的時候也都有認知障礙。他們與常人的想法不一樣,用不同的思維來想象這個世界,這使得他們成了贏家,驚艷了世界。
看了這部影片讓我知道,同學有困難缺陷,要互相幫助和關心,而不是嘲笑;家長對孩子不僅要關心,更要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問題,而不是暴躁的打罵;老師對問題學生要多寬容和欣賞,并加以正確的引導。讓這些孩子快樂地成長,真正成為大家心中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