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
去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沒有看劇情,沒想到開頭的劇情,是以老人離世為題材,話題很沉重,對于孩子來說可能不適合,但是,每個人終究要經歷,不如讓孩子從小了解,對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漫漫人生路有個思想準備。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貴,有的平凡,有的輝煌;有的步步高升事業有成,有的碌碌無為卻被視為沒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輕時候走過彎路,歷經坎坷和磨難,但是,幡然醒悟之后,洗心革面,浪子回頭金不換,猶如重生,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閃耀出善良、友愛、尊重、孝道的`優秀人性光芒。
電影中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成長、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禍福,都要面對無法預測的生老病死,在這個漫長又短暫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義。
小時候都不能理解“死”含義,像電影中的小姑娘尋找死去的外婆,就給她說:“外婆化為青煙,飄到了天上,變成了一顆閃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靜謐的夜晚,仰望著滿天繁星,傾訴著自己的心事。
電影中有句臺詞:“天上的每顆星星都是守護著愛著你的人。”你可能會想到你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些愛著你的人;你可能又會想到無私愛著我們的父母,也可能會想到在我們面前撒嬌的有時候氣人,有時候可愛的孩子們。
面對愛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動,從生到死,愛都在我們的周圍。《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說:“謝謝你,溫暖我。縱有悲歡離合,縱有艱難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著,努力的活著,善良的活著……”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2
小文經歷了三次離別,一次是她的外婆的離世,一次是舅媽的拋棄,一次是親媽上門后不得不與莫三妹的分別。
外婆的離開對小文來說是突然的、無意識的,甚至在一切結束之后,小文依舊是一種很懵懂的狀態。對于她來說,她知道的,是那個喊她多喝水的外婆不見了,是那個喊她回家吃飯的外婆不見了。在外界的喧囂中,她只能躲在衣柜里,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她想要用她的槍趕走那些“壞人”,最終,與她相伴的,只有外婆給她縫的小老虎“豆角”。
“我外婆呢?”
小文一遍又一遍地問。這是她唯一的尋找外婆的方法。
在與莫三妹一次次的為人送終過程中,她慢慢明白了死亡的含義,夜空下,聽著外婆曾經的聲音,一遍又一遍,滿天的星星中有一顆屬于她的外婆。
舅媽的拋棄對于小文來說無疑是第二次的傷害,哥哥的不爭氣,舅舅的軟弱,最終全部都歸結到了小文的身上,她被貼上了“拖油瓶”的標簽。雖然小文面對這些從來不會哭,但是她心里都明白。在意識到自己闖禍后,小心翼翼地補救,看到莫三妹的難處后無聲的幫助,她在小心翼翼,卻又堅強不息地生活。
第三次的別離,對小文來說是最痛苦的。這次別離,發生在從小依靠的,有外婆的家不見了之后,發生在與莫三妹一行人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溫情之后,發生在她逐漸適應這里的一切之后。親眼目睹,親身經歷,那個雨夜,但是與前兩次一樣,面對這樣的別離,她依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在用力地敲打著車窗,乞求車子能夠停下,不停地喊著“爸爸”,“爸爸”。所以最后,她拼勁全力也要回到“上天堂”。
因為這是她的家。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3
最近網評不錯,口碑不錯的《人生大事》吸引了我,從劇情介紹到電影畫風讓我想到了《入殮師》,最開始我猜測可能是一部《藥神》味道的《入殮師》,對電影抱著期待,踏進了有幾個月都沒有踏進的電影院,看完電影之后發現,說實話浪費了一個很好的題材。
近幾年因為《藥神》誕生讓內地電影市場涌入了很多同類型電影,都想在拿獎的同時把票房也賺到手。但是從18年到現在沒有一部可以超越《藥神》。
《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剛開始我認為國內院線還沒有一部關于喪葬行業的電影出來,我相信很多觀眾會和我一樣對于這個行業充滿了好奇。我一開始認為這部電影可能可以彌補內地電影缺少的行業話題性,但是看完之后發現我真的想多了。
群里有位小伙伴總結了幾個字簡直是一針見血,“功利性太強”,確實整部電影給我感覺就是太過于商業,已經可以是把商業兩個大字刻在臉上給你看,整部電影也更像一個“童話故事”。
電影中手持攝影部分很多,請問為什么要用手持攝影?手持攝影不就是為了拉進觀眾嗎?反而這部電影把觀眾越推越遠。
整部電影節奏把控問題很大,節奏太快,快的我們觀眾都快要吸氧氣瓶了,幾乎每個節點都給你安排一個小高潮,淚點也太密集了,當一部電影淚點太密集的會造成一種廉價感,反而多次淚點的密集轟炸會讓電影本質存在的情緒基點化為烏有,觀眾失去耐心,也讓演員的表演失去精彩點。
中間有一段就是,女兒剛走,父親馬上去世,父親剛做完道別,女兒馬上失蹤,這樣密集的轟炸真的讓觀眾都還來不及欣賞演員的表演就開始切場,說實話有點拉胯,我都懷疑這部電影的成片上映前有沒有請一位專業的老師觀看和指導,這種低級的錯誤還可以出現在2022年說實話有點難見。我承認朱一龍在這部電影里能看見一位演員對于電影表演的渴望,但是電影敘述節奏讓我來不及欣賞朱一龍的表演確實有點遺憾。
觀看電影時我們觀眾對于角色,嚴重缺乏共情點,甚至有些不理解的行為,為什么可以去幫助傷害過你的人?還要去幫助小三?沒錯角色可以有動機,但是能不能讓我們感受到角色為什么要這么去做?
另外為什么莫名其妙就接受小孩?為什么莫名其妙的讓“女兒”跟著不負責的媽媽回去?
為什么莫名其名的又讓小孩的母親加入你這個行業?因為需要HappyEnding?
最重要的就是主角反感這個行業,但是通過一個“二哥的故事”就接受了這個行業,也太過去兒戲,沒有成人世界的思考。
電影中也在這種沒有感情的觀影下結束了。
其實以上我對于電影中的幾問,導演可以通過兩個點解決,第一就是“匠人精神”行業匠人精神在這部電影里我根本完全感受不到,導演寧愿花時間去填充淚點也不愿意花時間去講“匠人精神”這個思維就是錯的。
第二也就是,電影中缺乏男主對于家庭觀念的改變,收留女兒思想轉變缺乏說服力,太過于兒戲,這里完全可以通過情感羈絆去提升觀眾的理解,但是導演卻不這樣去做。
整部電影其實就只需要兩個淚點,第一就是父親的離去,第二就是與這位女兒的羈絆,其他的只需要交代好人物、工作這兩個點就夠了,真的不需要太多密集笑點與淚點。
如果你沒有文牧野、寧浩這類對于類型片把控的能力,其實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好了。
而且與女兒的淚點,也不要用母親來搶奪撫養權這種俗套的方式可以嗎?真的太老套了,你看見這一幕就能猜到接下來會發生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整部電影對于我個人來說真的沒有太多可以夸的了,浮于表面的電影,擁有華麗的外觀但是內核卻什么都沒有。
商業片也請認真對待電影,對于流量演員為主角的電影,老觀眾們踏進電影也就是對于題材與演員抱有希望,但是一點誠意都看不到。
我不會去說“新人導演已經很不錯了”這類的話,因為我看見了太多的優秀電影處女作。
抱歉整部電影我只看見了電影流水線的一面,并看不見所謂的“電影精神”。
可能導演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為資本問題導致電影應該這樣去拍,不倫是哪一種理由,都只能展現出目前電影行業可悲的現狀。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4
《人生大事》這部電影上市許久,可我遲遲未看,近日我終于把它收入計劃中,觀看了它!
電影開始是以小文她的外婆去世為開頭,當時小文還不是很懂事,以為是三哥把外婆殺害了,所以對三哥懷恨在心,她通過照片找到了三哥的住處,為了報仇就去找三哥理論。剛開始她對三哥又打又踹,因為三哥知道小文年紀還小不懂感情。后來小文的舅舅把她寄托在三哥家里,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發現三哥并不是壞人,當舅舅來接她時,她就不想回去!因為和三哥在一起生活久了就產生了親情感。
三哥讓小文上學,可她卻不想,三哥就叫她回去打麻將,結果小文被算計了之后,不得不進入學校。有些日子后有位與小文年紀相仿的&39;女孩因病去世,三哥據死者父母的要求,定制的骨灰盒被小文在上面畫了畫,三哥覺得很愧疚,已經做好了被批評的打算。可沒想到,死者父母卻給三哥了鞠躬。原來,他們的女兒也很愛畫畫!
這部電影實話說,真的沒有看太懂,但我知道人生沒有返程的車票,它沒有讓我們再次選擇能力,只要我們好好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就能活出滋味,活出精彩!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5
看電影是精神的享受,是文藝的代表,是精神的寄托,電影《人生大事》是由演員朱一龍、楊恩又主演的一部以死亡為題材的電影。《人生大事》講的是市井生活、小人物生活,更加貼切現實的生活,語言用的是方言。《人生大事》不僅有著生活氣息,更直擊人心的,是其對死亡頗具銳度的思考,這一點通過隱喻設置和追問來達成。三哥和小文的.人物關系,尤為值得品讀。
電影給我們的是生活的體驗,是對人類生活的一種追溯。一部優秀的作品能帶給一個人的東西是難以估量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安迪教會我們信念與希望;阿甘教會我們如何去面對人生;忠犬八公教會我們動物也有一往情深電影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電影是人們無聊時的消遣,一部好的電影會使人陶醉其中,發泄我們的情緒,升華情感,讓人翱翔在充滿藝術與美的空間里。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6
電影開篇就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靜地去世了,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隨之出場的是專門幫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殯葬師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離開了她,只是固執地認為誰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誰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氣勢洶洶地追趕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過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實是一個聽話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給她講過的話都記得,給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帶著,還有她的哪吒發型和紅纓槍一直都保留著。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燒成煙消失在天空中,不再天天吵著要外婆了。她懂得三哥是真的關心照顧她,她心目中的依靠慢慢從外婆轉到三哥身上,甚至已經把三哥當成了爸爸。為了幫助三哥,小文幾次好心辦壞事,但是那份用心終于讓三妹意識到小文不是他的克星,而是他的福星。一大一小兩顆心終于走到了一起,心貼心,讓人感動得淚流不止。
整個劇情是以幾場喪葬大事串聯起來的,開篇小文外婆去世,接著就是一個十歲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間還有一個鬧劇幫活人辦喪事,后來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車禍去世,緊接著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還出現了莫三妹他們一行人幫其他人辦喪事的鏡頭。莫三妹他們辦的每一場喪葬大事都讓逝者體面,讓生者溫暖,妥妥辦出了大事的格局。
看完影片終于知道了何謂人生大事。人生在世都是小事,所以遇事不要太計較不能太沖動,只要健康平安快樂地生活就是無大事,萬一有那也是身后事,誰又能管得著呢?
人生大事經典觀后感篇7
電影《人生大事》,今天正式官宣了!
朱一龍在電影中極具顛覆性地出演一位刑滿釋放的刑釋人員,江湖人稱三哥,三哥從事的還是游走于生死邊緣的殯葬行業。
殯葬師、刑釋人員、半道父女……選擇這樣冷門卻極具挑戰的題材,就連角色形象也來了個徹底的顛覆,這真的很朱一龍。不懼挑戰、熱愛冒險、拒絕被定義、不想呆在舒適區的他,又一次默默地用行動刷新了大眾對他的認知。可鹽可甜、可剛可柔、可動可靜、可正可邪、可雅可痞……一龍千面,誠不欺我。
中國俗語本有“這世間除生死無大事”之說,電影《人生大事》四字隱喻的,想來跟生死二字也脫不開關系。因為世俗忌諱,從來沒有嘗試了解過殯葬行業,現在想想,刑滿釋放的三哥,在監獄里經歷了社會性死亡之后,又要在殯葬業面對真正的生理性死亡,日日在生死之間游走的他,對生和死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悟?又會如何面對原本蒼涼慘淡的人生?他和半道收留的小女生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
而因為海報里的暖暖煙火氣和殯葬業給人的凄冷之感有著強烈的違和感,也讓我不由想起用熱鬧溫情的方式講述生死離別的《尋夢環游記》,這隱隱約約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似乎也在暗示我,題材雖蒼涼清冷,故事卻仍可治愈溫暖。
戲剛開拍,一切未知,然而期待值已被拉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