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1
昨日去看電影了,《海洋天堂》李連杰、文章演的。
關于這部片子在看完之后給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但凡能讓人產生如此感覺的應當能夠稱的上不錯了吧,按一般商業片的技巧來看真實性、生活性、戲劇性、邏輯性是必不可少的,影片講述的是一名身患絕癥的父親與智障兒子的故事,所提取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發生的,很樸實,沒有做作之嫌,令人為之感動。
喜歡父親老王說的話。我就要死了。我走后他怎樣活,他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活好……(臺詞記不清了,大體是這么說的吧)很現實。那些生活中常常被忽視的場景一旦聚焦會讓人動容,父親給大福拖衣服的鏡頭,還有臨終前給大福縫在衣服上的標簽:大福B型血孤獨癥患者
影片中有兩處情感戲,有些浪漫的因素在里面,但最終又歸回到現實中。在海洋館大福與玲兒的相遇以及玲兒的離開,父親老王與鄰家柴阿姨,終不能在一齊的結果很貼合實際,要不就脫離主題了哈,這是一部描述父愛的片子。
演員表演的不錯。
有幾處水下的鏡頭拍的挺好。
……
大福,狗不能放電視上。
大福,你回家用什么開門啊
大福,你要買什么啊買冰箱
一部杯具片里面不乏趣味性的東西。
父親教大福自我穿衣服,做飯,拖地,坐車,認識人民幣,怎樣做人……一個臨終前的父親呵。
結尾處父親把自我比作海龜,大福跟海龜在水里游泳的一幕很唯美。
片子看完后,一個個鏡頭在腦袋里飄來飄去,一向追隨到此刻,在我寫這篇觀后感的時候,我確信還將持續下去。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2
看著電腦上的一行行的字幕,我的心仿佛墜入了萬底深淵,太令人心酸了……
影片中的大福是一個孤獨癥兒童,他什么都不會,很小的時候,媽媽因為查出大福有孤獨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離開了人世,大福便從小就跟著自己的父親一起相依為命,父親去海洋館當電工,大福就在海洋館里游泳。沒想到的是,他的父親被查出自己患有肝癌晚期,而已有二十一歲的大福老人院不收,嫌他太小,而收養孤兒的地方,卻嫌他太大,即將不在人世的父親沒有了辦法,總不能看著兒子在自己死后活活的餓死在人世上吧?這時一所民間辦的一所福利院收養了大福,為了教會大福自理父親搬進了福利院,他十分耐心的教大福怎樣脫衣服,教大福自己乘公交車,教會大福怎樣煮雞蛋,教會大福怎樣拖地。父親讓海洋館的老板給大福一個清潔工的職務,跟在老板的后面苦苦哀求“你就讓大福當個清潔工吧!他傻,認死理,一定要十分干凈,他才罷休,他比其他人干的會都好,又不會偷懶,求求你了!”這時,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老板十分善良,答應下了。死前,父親指著海洋館了那條最大的海龜,說:“你看,這叫海龜,海龜的壽命是很長的,海龜就是爸爸,明白嗎?海龜就是爸爸!”沒過多久,父親死了,當大福再一次在海洋館里游泳時,他緊緊地抱住了那只大海龜,貼在海龜身上,和海龜一起暢游……
有人說,孤獨癥的兒童是不會有情感的,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我不這樣認為,感情能戰勝一切,即使他是一位孤獨癥兒童,那位父親沒有白活,沒有白養大福,他們突破了一個奇跡,大福擁有了人的情感,他傻,傻人有傻福!他笨,但他擁有了一切應該擁有的愛!他什么都不會,但他學會了自理,他在這個社會上站穩了腳跟!多么偉大啊……
文章和李連杰主演的這篇電影,真實的反映出了在社會上的一些成年了卻無依無靠的殘疾人,無法正常生活,無法自理,無法走入社會的情況,只能上街乞討,甚至一些人販子控制了這些人,他們乞討來的錢全部被人販子收入自己的腰包,片中的大福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偉大的父親,無數位幫助他的好心人,和自己的努力,才換來的他今天的成功!我真的為大福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大福教會了我堅強,教會了我笑對人生,不論有什么困難,總是那副笑嘻嘻的模樣!人生就是這樣,忍一忍,努力一下,再大的困難也能跨過去!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3
《海洋天堂》,一個舒揚的名字。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肝癌晚期的父親疼愛、照料自我的孤獨癥兒子的故事。
兒子王大福是一個快樂的“傻小子”,雖然已過二十一歲生日,但言語舉止還依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模樣,但是,除過離開父親這種狀況以外,他從來沒有憂傷過,沒有恐懼過。
他在生活中跌跌撞撞,與人交往是那樣的真誠而不虛偽,這恰好和社會上每一天都“戴著面具”生活的人構成明顯比較——如果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都像王大福一般率真,那這個社會會不會變得更加“清晰”?
王大福就是用一雙完全“封閉”的眼睛去看世界,因為自閉,因為孤獨,因為和所謂的現實世界脫節,他才會經常幻想別人不曾幻想過的事,他只管想自我的,玩自我的,不論現實的力量有多強大,都沖不倒他的幻想。這也許就是這個孤獨癥孩子的可愛之處。
很喜歡電影中父親說的一句話:“他上輩子必須是魚,投胎成了人,才患上了孤獨癥。”魚變成人,就會患上孤獨癥嗎?其實理論上講并不是這么回事。而這句臺詞所帶的一種淺淺的悲傷,使這部電影的明暗主線變得很清晰:海洋、孤獨癥和父親在海洋館的工作。
我想,一部電影,結局有人作古,有人余世憂傷的,并不完全是杯具。《海洋天堂》就是一種“淺杯具”片。父親去世后,兒子開始努力一個人生活,父親生前教給他的,他都學會,那個經常鬧性子、耍脾氣的孩子已經不見。王大福就應已經明白:自我的生活,是要又美、又疼的。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4
為響應黨支部的號召,我們于__月6號在商學院5406觀看了電教片《海洋天堂》。《海洋天堂》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身患肝癌晚期的父親和他從小就有孤獨癥的兒子相依為命,父親王心誠一向在為兒子大福找歸宿的故事,兩個人物各有各的特色。
先說說大福吧。影片的開頭是一片藍色的海洋,象征著自由和解脫。文章飾演的大福用手輕輕撥動著海水,那樣寧靜和諧。在他與大海接觸的時候我們幾乎看不出他有什么不正常,就像影片中所說的那樣,也許大幅真的是投錯胎了吧,他純熟的水性以及對海洋難以離開的依靠都證明著,他應當是屬于海洋的。當他暢游在海洋館的時候,能夠完全自如地游泳,能夠和動物們毫無障礙地交流,而離開了海洋他幾乎無法生存,就像真正的魚一樣。
大福雖然有孤獨癥,雖然沒有了媽媽,但其實他也是幸福的,他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只明白自我的喜怒哀樂,沒有了外界的侵擾,比如感情的煩惱,比如離別的痛苦,比如親人離世的哀傷,比如回憶的紛擾,更比如工作、房子、孩子等等。他幸福時,修長的手指晃動在空氣中歡快的搖曳;他寒冷時,手掌渴望得到的真實的觸摸感;他害怕無奈時,大聲的喊叫;他憤怒委屈時,不停抽搐的身體以及在父親身上留下深深地牙印兒;他失落時,靠在麥當勞叔叔身上含在眼中的淚水;他自由時,像魚兒一樣在海洋中的無拘無束……他也是一個和普通人一樣有各種情感的孩子,只是他不知如何去表達,只是他充滿了懼怕,所以他選擇本能的逃避了世界,逃避了他人,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留下孤獨的自我。
到底他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紛亂的世界中只留下了孤單的自我,還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難道他是幸福的可本就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剩下自我又怎樣有那么偉大的父親的愛,有海中一向陪伴自我的大海龜,有溫暖的陽光,又寬廣的大海,誰能說他是不幸的。答案僅有他自我明白。
說說父親王心誠吧。概括起來我只能說,父愛真的很偉大。在影片中的李連杰真可謂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飾演的男主角兒王心誠只是一個普通的海洋館電工,不但不會功夫并且還得了肝癌晚期,無情的病魔無時不折磨著他,但什么都無法掩飾他濃濃的父愛,比如怕兒子走丟,給他的每一件衣服上縫上兒子的信息,比如燒飯、煮蛋、修理收音機等家務活、扮演海龜給兒子留下一點回憶,比如任憑發狂的兒子死死地咬著肩膀等等。在他這樣一個被生活逼著走上絕路的家庭,他想放棄,可是也不想讓兒子受苦,于是一向不放棄期望,給兒子找一個安寧的歸宿,在生命的最終三四個月,教兒子自我穿衣服、脫衣服、煮蛋、坐公交、拖地板還有一些細節性的生活習慣等等,他那份難以割舍的人間至愛啊,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影片的最終,看著在父親墳前蜷縮著身體,有手指觸摸溫暖的大福時,我是溫暖的。在看到大福自我脫衣服,自我上下車,乖乖的把電視上的小狗拿掉,一步一步認認真真的拖地,自我煮蛋的時候,情感在冗長的沉睡之后,盛大的像自我撲來,眼淚無法抑制,文字的蒼白與單薄被自我深深察覺。
看完這部影片,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存在漏洞,像大福這樣的殘障人士沒有社會保障沒有社會救助,生活將無法繼續下去。當他們需要社會援助之時,社會能不能給他們一個救援的途徑,我們的社會福利事業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這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努力,全社會都應當參與,全社會共同努力,幫忙那些像王心誠那樣的家庭,這樣社會才能和諧。片中的大福無疑是幸運的,他不僅僅有一個偉大的父親,更是遇到了許多熱心人的幫忙。其實現實很殘酷,沒有影片中的那么完美,在這個冷漠的社會,我們要呼吁大家,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忙的人。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5
海洋天堂又是一部感人的電影,由文章、李連杰主演,汪洋大海之上飄蕩著一只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
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后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杰飾),他22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癥,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癥,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這是一個愚蠢的選擇因為大福水性好,在沉到海底時解開了繩索將他的父親就了回去。父親的得了癌癥,兒子又無法獨立生活,最終父親選擇將大福送進慈善機構,為了讓孩子獨立生活,開始教孩子做飯,上下車,為海洋館清潔打工。因為大福喜歡游泳爸爸在最后一天的生命中辦成海龜陪大福游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剩下了大福自己,他現在能自己生活了,此后在海洋館游泳總是與海龜玩耍,與海龜結下了不解之緣!
父愛如山,這是多么的感人,這就是父母的愛呀!我們生活在經濟良好的狀態下,父母還為我們操那么多的心,何況這個修理工呢?又何況這個孩子是殘障孩子呢?每次想到這里總是禁不住掉眼淚……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6
“一位父親在自我心臟被刺穿的情景下,竟堅持了三天!而他所做的一切都只為把女兒安全送到妻子身邊。”這就是愛,最最深沉的愛,無私的愛。每當我聽到一個個關于父親和母愛的故事時,就會想起與這些偉大傳奇的父母不堪相符的一位平凡的父親。
他是電影《海洋天堂》里的一位父親。影片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癥的父親在離世前歷盡波折安置好兒子的故事。故事很短,很簡單,像一瓶礦泉水,僅有細細品味才能感覺到甜。真正的人生不就是如此嗎?平凡平淡。影片里感人的鏡頭一只一向在我前面出現,舅舅回映:身體不好的父親,不顧別人的勸告,背著自制的海龜殼扮成海龜,為的就是讓兒子日后不要孤獨,告訴兒子,爸爸就是一只大海龜,爸爸永遠陪著你,永遠,永遠┄┄再看父親離世后,兒子學會了生活,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里,陪著海龜游泳,依在海龜身上,仿佛這只大海龜就是父親┄┄
看到這,我已淚流滿面,這種愛,無私的愛,最平凡的愛,可也是最最深沉的愛!電影最終的“此片獻給所有平凡而偉大的父母”讓我不禁想起了我父母那平凡可愛的身影:我生病時媽媽冒著大雨送我去醫院,雨披全裹在了我的身上,雨水一滴滴流進了媽媽的衣服里,她卻毫無感覺,奮力奔向醫院;我害怕時,爸爸用溫暖的手撫摸我┄┄
這是父母給我最最深沉的愛,這份愛是獨一無二的,我必須要好好珍惜。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7
汪洋大海之上飄蕩著一只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著遼闊的大海,然后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
這位47歲的父親,名叫王心誠(李連杰飾),他22歲的兒子大福(文章飾)從小患有孤獨癥,完全活在自己封閉的世界里,無法獨立生活。大福的媽媽在大福年幼的時候,因為承受不了兒子患病的打擊自殺離世,王心誠獨自一人把大福撫養長大,與兒子相依為命。然而此時,王心誠被確診患晚期癌癥,生命只剩幾個月的時間,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日夜焦灼王心誠的心頭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帶著大福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經過多方打聽,歷盡周折,王心誠終于找到了一所能夠接收大福的機構,卻發現大福在這局促單調的環境中,如同離開了水的魚,頓失生氣。大福生性愛水,每天在父親工作的海洋館里暢游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他還在這里結識了唯一的朋友,表演雜技的玲玲(桂綸鎂飾),大福成了獨自在異鄉漂泊的玲玲最好的傾聽者。
為了大福能夠快樂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愛的海洋館,王心誠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計劃,教會大福在海洋館“上班”。他費勁心力地教大福自己坐公交車去海洋館,在海洋館擦地擦玻璃。為了不讓大福感到孤獨,他甚至不惜拖著病重的身體,背著自制的龜殼扮成海龜,陪著大福游泳。他告訴大福自己將會變成海龜,一直陪伴在他身邊……
海洋天堂觀后感150字篇8
在新學期的第二個星期三,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觀看愛心影片《海洋天堂》。雖然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但卻打動了每個同學,也蕩滌了每個同學的心靈……
一個平凡的父親靠著海洋館微薄的工資,撐起了一個家。不幸,自己卻患上了癌癥。于是,他帶著患有孤獨癥的兒子四處奔波,為他找一個棲身之處。經過一波三折,他終于找到了合適的住處。于是,他安心的去了,去到了兒子向往的海洋天堂……
伴隨著沉重而又帶著而悲傷的音樂,電影結束了,可同學們的思緒仍舊沒有結束,他們仍沉醉在傷感的電影之中。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我,我托著腮幫,思考著“父愛”到底是什么?
是堅實的臂膀,是嚴厲的眼神,還是……不,都不是!父愛是變幻的,他可以是剛強,他也可以是似水的溫柔,他更可以是任性的孩子氣。
如果你要問我為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也有這么一個父親,他愛哭,愛笑,也愛鬧。就在不久前,我與父親大吵了一架,我恨他,我已經長大了,不想總在他的臂彎下生活,我躺在床上抽泣,不覺枕邊已被淚水浸濕。感覺自己就像一只小鳥。13年來一直與父親住在同一個籠子里,而對面就是一片自由,我拍拍翅膀,要飛,可籠孔太小,欲飛卻飛不出。第二天,父親又拉著我逗我笑,可我并沒有解氣,不想理他。他就像一個小孩子,噘著嘴,悶悶不樂。
其實,這就是父愛,平凡而又不平凡,每一個父親都是一樣的,愿為自己的兒女付出一切。父親,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