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1
很早就開始想看《羅馬假日》了,初中的暑假里我終于如愿以償欣賞了這部幽雅的作品。
奧黛利 赫本冰清玉潔、溫婉高貴、清秀典雅,她純真美麗得仿佛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清澈的眼牟,陽光的微笑、俏皮的短發(fā),讓人無法抗拒她的魅力,看見了就不再忘記;格利高里 派克英俊瀟灑、心地善良、眼神深邃,他仿佛就該是童話里不幸跌落的王子。在一個浪漫的地方一個浪漫的時刻邂逅了理想中的公主,而羅馬更是一個夢想中的城市、歷史上的繁華古城、銀幕上的浪漫情史的發(fā)生地。就這樣,高貴典雅的公主與窮困潦倒的記者之間,在羅馬這座夢幻般的城市,上演著溫馨感人、濃烈而又清香的愛情。
看罷,不禁折服于演員的完美,折服于導演很有節(jié)制很細膩的筆觸,《羅馬假日》的每個細節(jié)都正好立于完美的那一點,似乎增之一分減一分都會大打折扣。為安公主睡在豪華大床上懶洋洋,接待外賓弄丟鞋子的可愛而忍俊不禁;為她面對著滿滿的日程安排、諸多拘束,深受宮廷生活折磨的痛苦而抑郁擔憂;為安公主與記者喬的相遇,游玩于羅馬的快樂與自由而興奮激動;為安公主與記者無奈的分離而嘆息。
上了大學,我再次看了《羅馬假日》。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大,環(huán)境的變化,這一次,竟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不再是僅僅看到演員、故事、背景的精致完美、高雅脫俗,更深刻的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身邊每一個人的生活,感覺跟自己有了實實在在的聯(lián)系。
自己和身邊的每個人都不是主人公,但每個人又是公主。我們都和公主一樣,面對滿滿的日程,面對繁文縟節(jié)的束縛,看著遠離自己本性的安排,想要吶喊,想要逃離甚至反抗。我們也象公主在站累了偷偷放松自己,在呆板的程序下不肯安然入睡一樣調(diào)皮可愛;象她不顧一切逃離一樣滿心希望,義無返顧;象她剪掉長長的頭發(fā)盡情游玩那樣喜歡刺激;象她對抓她的人大打出手那樣想用拳頭向不理解自己的大人大聲說:不!還一樣的期待著心中的白馬王子,浪漫溫馨的愛情。
是的,小時候,我們可以用盡情的吶喊、大吵大鬧來宣泄自己的不滿,賴皮的坐在地上不肯起來,直到大人向我們妥協(xié),才破涕為笑地宣布惡作劇告終;年少時我們可以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大聲說不,然后很瀟灑地不再理會,有苦惱的事就找個朋友,痛快淋漓滔滔不絕的嘮叨一頓;那么張大了呢?
最后,在一天艷陽高照、無憂無慮的羅馬假日之后,在愛的火花正在燦爛綻放之時,公主安卻強忍心中的巨大的悲痛對記者說“我現(xiàn)在要離開你”“各走各路”。正如她所說,“若我不清楚自己對國和家的責任,今晚我就不會回來,永不再回來。”再次面對隨行的將軍和伯爵夫人,她不再不知所措,而有了屬于自己的威嚴。因為她已經(jīng)明白了她為什么要擔起著份責任,她開始積極主動地考慮自己的立場、面對自己的角色。當公主和記者最后相遇在羅馬的宮殿,卻已經(jīng)是一個公主,一個是平民,縱然有了許多共享了的快樂,有深深的彼此依戀,從此以后,兩人是天涯陌路不相見,再無人知曉的秘密,只能甜蜜而又苦澀的埋于心底,隨著潮起潮落永遠封鎖,成為歲月無言的歌。一邊是自由與幸福,一邊是束縛與責任,安還是選擇了后者。
忽然之間,我們20歲了,似乎該是一個長大的年齡。已經(jīng)不能再僅僅因為不喜歡就大聲說:不了,即使心里有一百個不愿意,但視野里絕對不能只有自己,看著把所有的愛都投注于自己身上,站在一旁永遠默默支持著自己的父母,看著所有關心愛護自己的親人朋友,面對著高深的社會復雜的人際,很多時候只能獨自堅強。太累了,想逃課,想放棄工作;要刺激,想瞞著家人快樂出逃;期待放縱,于是決定通宵看電影,把一大堆事情扔在一邊,不理會;要自由,不想上學不想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但是這些都不行!因為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漸漸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肩上的責任與壓力只會越來越大,但是我們無法逃避,也不能逃避。正如圣君所羅門所說:“唯一值得一個人炫耀的,只有他的責任。”
人生活在客觀世界中,和客觀世界有著不可割裂的聯(lián)系;人生一輩子,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朋友、同事等等許多社會關系,人因為社會關系還到這個世界,在社會關系中成長和生活。在這些關系中,人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必須做一些事情,承擔一定的責任。責任,是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的人與生俱來的。對自我責任,對他人責任,對社會負責,并且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增強責任心,強化責任感;積極承擔責任,學會享受責任‘理性對待責任,適度把握責任。生命并僅僅屬于自己,它還是父母、親戚、朋友、社會的,所以活著要有重量,要負責。很容易就聯(lián)想到華農(nóng)的跳樓事件,是對生命的褻瀆,也是逃避責任的行為。不能總聽從于自己的感性認識,正如一句話說的那樣:“世界上有許多事情必須做,但你不一定喜歡做,這就是責任的涵義。”
就象公主一樣,毅然轉(zhuǎn)身回到深深的宮廷,但我們又比公主安幸運多了,起碼我們在承擔責任的同時也可以是在為自己的幸福而在付出,有責任才有真正的幸福,未來還是屬于我們的天空!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2
羅馬假日這部影片是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放的,大家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看.看完后我記住了女主角的一句有很重語音的話:Thank you!那是她習慣說的,讓人感覺到他的善良,純真.她雖然有美貌,有地位,有財富,但她失去了自由,愛情,快樂,這是她悲傷的原由.她有對全體國民的責任,可又有誰理解她,包容她.
不禁想:有多少人羨慕她無上的權利,華貴的生活,又有多少人同情她的憂愁、她的寂寞,更有多少人嘆息生命的無奈。
因此想對那些心生嫉妒的人說:不要貪戀一時的紙醉金迷而讓生命虛無暗淡,只有心中有愛才會讓心靈永遠溫暖;想對那些忍耐、無助的人說,坦然面對現(xiàn)實,你的犧牲會帶給更多人幸福,因而贏他們的尊重和感激。你的人生從另一方面來說是充盈豐厚的。
無須嘆息,只要微笑,現(xiàn)在你能回答我的問題嗎:來世,你愿意選擇做一個公主嗎? what a wonderful one
但愿,很多年以后,我都能記得這個鏡頭:含笑點頭的赫本(安妮公主)秋波流轉(zhuǎn)笑中有淚,然后在眾人擁簇下轉(zhuǎn)身離去,Tall and Strong(劇中赫本語)的派克(喬布拉德利)在眾記者離去之后,孤獨地站立凝視赫本離去的那個門口,然后——或者就是奇跡的出現(xiàn)大團圓結(jié)局后來赫本和派克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奇跡終究幸好沒有出現(xiàn)——,派克轉(zhuǎn)身一步一步走向鏡頭,TheEnd。
幸好,世界上只有一個奧黛麗赫本,尤其是短發(fā)的赫本。金枝玉葉,這個譯名簡直perfect。金枝派克,玉葉赫本。
什么叫做俊男仙女,什么叫做此情不渝,什么叫做海枯石爛,什么叫做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師奶殺手格里高利派克,型!老男少男憨男殺手奧黛里赫本,正!
很喜歡直到現(xiàn)在才開始有機會欣賞這部被稱為經(jīng)典的電影。我的印象就是男女主人公都很可愛。尤其是赫本,導致電影邏輯有時候不那么順暢??很喜歡赫本獨特韻味的英語。很有中國人親近的感覺,香港開場并一直貫穿全片的“no thank you”俏皮至極,又不失高貴。
悅目的愛情也許電影屏幕上在也不會出現(xiàn)像奧黛麗?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這么完美的熒幕情侶了。
流年暗換,時光流轉(zhuǎn)。時尚會變,潮流會變,赫本的美麗在時光的隧道里,永遠都會蓋上自由通行的鋼戳。不像夢露的美那樣咄咄逼人,也不像費雯麗的美帶有致命的毒性。
英俊,挺拔,幽默,還有那么一點點雅皮士的調(diào)皮,也許派克得唯一缺點就是太過完美。
僅僅只是一部黑白片,《羅馬假日》里公主和雅皮溫馨悅目的愛情卻把影片潤色得鮮艷明麗。
還好人生不是電影,也許大熒幕上再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完美情侶,生活里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3
奧黛麗赫本這個名字,很早以前就聽說過,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一向無暇去觀看她的影片。昨日,看過《羅馬假日》之后,我最終見到奧黛利赫本,確切的說,我最終見到了天使,見到什么是神!見到了歷史上最美麗最高貴的女神!就像是魔術一樣,她深深地攝住了我的魂魄!無可挑剔的美貌和演技深深震撼了我,令我為之傾倒,并最終居然倒導致了我的失眠!!而在此之前,這種感覺從未有過!
不一樣于瑪麗蓮夢露的性感于張揚,赫本美貌、高尚、善良、慈愛、賢淑、端莊、穩(wěn)重、不朽,身上的和風甘露祥瑞之氣,以及她所釋放出來的兼收并蓄包容萬物的寬宏氣場,足以打動你,打動任何一個人!她被人們稱為永恒天使、凡間的精靈、優(yōu)雅的公主、千年難覓的瑰寶。毫不夸張地說,當你看過《羅馬假日》,之后,你就會深深愛上劇中的公主,愛上了赫本。我就是如此,因為應對這樣的天使,又有誰不會愛上她呢?!
擁有無數(shù)頭銜和稱號的奧黛麗,不但美貌,并且人品極佳,晚年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為關心婦女兒童而奔波于各大洲,曾多次向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捐款直到1993年辭世。
赫本的墓地位于瑞士的日內(nèi)瓦湖邊一個叫TOLOCHENAZ的小村莊。心痛沒有與她于同一時代。盼望著有那么一天,我能夠親自前往,為她獻一束鮮花,表達我的敬意!這或許是我的一個不切實際的愿望,可是期望有一天它能夠?qū)崿F(xiàn)。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神,如果有的話,她的名字就叫奧黛麗赫本!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4
羅馬假日,一直想看來著,沒到最后的時候真的很懷疑他真的有那么浪漫嗎,分明就是一個窮困潦倒的記者為了轉(zhuǎn)運而通過拍無知的公主賺錢的故事,之前就知道是一個公主與記者的故事,還以為他們互相不知道各自的身份從而開啟的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呢,沒想到他倆之間卻是充滿了謊言與利用,公主隱瞞自己的身份,記者利用公主賺錢。話說這樣說實在就是有點現(xiàn)實,可事實就是這樣啊,如果那個記者不知道公主的真實身份,他還會搭理她嗎,還會有后來的故事么?而且后來發(fā)生的故事中記者也總是在想著怎樣才能拍出照片,總是拿五千美元來說服他的搭檔,電影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我對于那個記者的市儈很是氣憤,認為他根本就不配與公主在一起的,直到最后,或許是因為他們共同經(jīng)歷的與特務的斗爭,又或許是因為他們這二十四小時在一起,更或者是因為公主的純真與善良打動了他,反正他是愛上了公主,應該說是互相愛慕上了,反正外國人之間的愛情很奇怪,就一個眼神的事,愛對眼了就行。
雖然他們之間有了愛情,但為了她的國家,公主不得不回去,回去繼續(xù)做一個傀儡,她要求他目送她離開,“我現(xiàn)在必須要離開你了。我會走到那個?拐角,然后轉(zhuǎn)彎。你就留在車里把車開走。答應我,別看我拐彎。你把車開走,離開我,就如同我離開你一樣。”——《羅馬假日》這個時候他們之間的愛情是無奈的,注定是錯過的。公主回去了,在第二天的記者發(fā)布會上,他們再次見面了,這一次應該是最后的訣別吧,公主以想跟媒體人認識為由,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和名字,與他握手訣別。
最后的最后,依舊是記者目送公主離開,直到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的走了出來。他沒有用公主的照片去賺錢,沒有實現(xiàn)他飛回美國的夢想,相反倒是欠了很多的債務。這也算是他對公主愛意的表達吧。
不明白的是為什么1939年的亂世佳人可以拍成彩色的,1953年的羅馬假日只能是黑白的呢?
真實感覺就是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浪漫啊,誰讓那個記者開始的時候是不懷好意的呢……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5
并不是每一段故事都能夠演繹完美的,看完《羅馬假日》心里痛痛的,男主人公似乎在公主的寒舍走了很久很久的路,連公主也有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更何況我們凡人呢?
有時候,太多的期望和責任將我們束縛,我們可以幸福輕松地走一程,但是那些花前月下的唯美卻總是太短暫,24小時的平民生活,可能就涵蓋了過往青春的所有,當愛情跟友情在剎那間都如期而至,快樂之后,留下一點點瞬間的影像當做年輕自由的象征。
女主人公好美,美的潔白無瑕,我們總要掩飾一些,無論是身份還是感情,壓抑著的是我們的天性,生活總歸要恢復到昔日的平靜,哪怕是刻板也要在常規(guī)的程序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很無奈的結(jié)局,為了更多的人,國家和子民,犧牲了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讓自己苦了,累了,就像文字,寫的多了,也就成了僅屬于自己的了。
照片可以記錄好多的瞬間,但是那里面有擺拍的痕跡,而文字也會很真誠,但有時文字也會騙人,當不再喜歡聽寂寞沙洲冷時,心就不會微帶著后悔了,留份回憶跟坦然,回首時,遺落一地的憂傷。
男女主人公的交集或許就此終結(jié)了,有一天,當自己有能力,能夠把過往的生活中的精華也能穿成感人的故事,我想文筆也就該到成熟的時候的了吧。
把自己放縱了一段時間,原來放浪形骸就是這樣,就像那個沒有自由得公主渴望著出去過一種世俗的生活,卻一直被困在籠子里,無法掙脫宿命的安排,當歌聲中的傷感被風吹散時,抖落一身的疲憊,開始探尋出屬于自己的道路,繼續(xù)當初的夢想。
或許僅是一場人生,一場夢,走過了,瘋過了,轉(zhuǎn)身時就把背影留下在相逢的驛站了吧。即便如此,也要高傲而燦爛的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因為你的世界曾經(jīng)有人陪你度過了一段快樂的羅馬假日,在假日結(jié)束時,淚水中泛著微笑,我想人生也就是這樣了吧。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6
從上周五就開始看羅馬假日,一遍看了近三天,還是漢譯版的,聲音和影片不大同步,姑且用這些給自我找個借口吧。
在這部影片里,我沒有看見感情的影子,厭倦了公式化生活的公主的一次出逃,就像我們,總是幻想去遠方,去做另一個人,過另一種生活,說的矯情點就是幻想自我是童話里的灰姑娘。
昏睡中的公主處于半昏睡半清醒間,為自我的出逃感到歡樂,同時讓我們看到作為公主的高貴、威嚴、純真。當然此時出場的記者也很善良,已經(jīng)無錢付房租了,還拿出錢來叫司機送陌生少女回家。不明白在當下社會會不會有這樣的人。或者僅僅是導演或編劇為以后情節(jié)的一點過渡吧。
將公主帶回家睡覺的這段好搞笑,被公主搶了床后,絕不妥協(xié),不能鳩占鵲巢,美女也不行。看來當時還不流行美女經(jīng)濟,或者又是導演為了幽默一把,此情節(jié)和次日記者明白她的真實身份后,又把她抱上床,前后呼應。從中也似乎體現(xiàn)了權利的作用,如果僅僅是個鄰家女孩,估計他繼續(xù)工作,重復一向重復的生活,半夜撿個少女回家的事情,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吧,時間,遺忘。
公主清醒以后,有了戒備,有了謊言。我以為小丫頭睡醒后會急著回去,補救她一時任性闖出的禍。沒想到對她而言,這才是夢想的開始,從剪成一心想要的頭發(fā)開始,慢慢地滿足自我的夢想,實現(xiàn)自我的愿望。作為一個公主還要去做灰姑娘的夢,這句臺詞有點不合時宜吧。
還是很佩服的,職責、壓力那么大,還有勇氣去放肆一下。
男主角開始時對金錢的渴望,采取的一步步計劃,欺騙及明白被騙的反欺騙。故事中有歡笑、有……我不想提感情,我不懂感情。
我認為僅僅是公主的一次任性,一次想做另外一個人的夢想成真的故事,她枯燥生活中的一束浪花而已。結(jié)尾時當公主明白他的身份時的緊張,平靜的掩飾,心里肯定波濤洶涌吧,對自我的任性行為被公之于眾的擔憂,尤其是看見微型照相機之后。她不聲不響,高貴的笑容下選擇主動出擊。一反既定的安排,與記者們握手問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調(diào)查他的身份,甚至隱含著威脅吧。
此處又想反駁些什么,就算他們之間有什么,那么男二號主動遞交照片的動機是什么呢?
羅馬假日觀后感350字篇7
很早就開始想看《羅馬假日》了,這天我最終如愿以償欣賞了這部幽雅的作品。看完《羅馬假日》卻很是惆悵。作為這樣一部傳世名著,或許中間的情節(jié)我們能夠簡單猜到,我一向好奇的是影片如何結(jié)尾。于是在我的翹首以盼中,joe沉重地邁著步子緩緩離開。說好了不說再見的,說好了不好回頭的,可是,joe怎樣做得到所有人散去,空曠的大廳,回蕩著的是他和她的感情。凝住淚眼才敢細看,只因你的背影太好看,太好看。
不明白該稱之為陰差陽錯,還是機緣巧合,他們就是相遇了,一個是高貴的公主,一個是平民記者,他們攜手進行了羅馬一日游,經(jīng)過這一天的相處,他們相愛了。即使喬在最初是出于功利的私心,可是,從他放下把照片交給報館的老板以邀功能夠看出,他是真的愛上了那個天真清純而又美麗的公主,他要保護她的形象!可是最終,安妮公主和喬并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公主清楚她對國和家的職責,她回到大使館去了,而喬也明白,并尊重她。他們真的只用了一天的時刻就愛上了彼此,從此,他們卻要用一生去忘懷了。或許他們不會選取忘記,這樣他們就不用應對一個一生的難題。他們只會把那一天的完美永存心底,在各自的人生中各安天命。
這部浪漫的感情喜劇影片堪稱經(jīng)典之中的經(jīng)典,多少年來屢映不衰,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為之傾倒。同時,這也是一部無法言說的迷人影片,語言在它面前失去了顏色。影片最成功之處,就在于它塑造了一個美麗而不圓滿的感情,就像幾十年后的《泰坦尼克》一樣。感情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轉(zhuǎn)瞬即逝和無可奈何。影片在成功的營造了一個喜劇氛圍之后,又轉(zhuǎn)回頭來成就了一個杯具結(jié)尾(當然,這也是別無選取的),兩者結(jié)合竟然如此成功,難怪會成為絕世經(jīng)典。純粹的喜劇和單調(diào)的杯具都無法脫離自身的局限而上升一個檔次,這種笑過之后眼角帶著淚花的影片才能抓住觀眾的心。
世上的感情大多是不圓滿的,人世間的杯具莫過于此。在影片中這對男女來說,真正遺憾但又真正欣慰的是,兩個人都沒有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就像《大話西游》中悟空對紫霞一樣,僅有深深一吻。但兩個人心領神會的無限愛意和無奈又豈是語言所能表達的,這正是影片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的關鍵。
在追求真愛的旅途中,我們要學會以一種成熟的心態(tài)應對感情,理智應對感情道路上的坎坷。在感情受挫的時候,想想我們的家人,我們有與生俱來的職責,對父母的職責。
如果無緣走在一齊,那就各安天命吧。把對她(他)的感情化為祝福,不管她(他)的幸福里有沒有你,只要那個人幸福了,你也會感到欣慰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