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1
我今天讀了《孔融讓梨》這個小故事,它主要講的是孔融在祖父過大壽那天,有人端上了一盤黃澄澄的梨,祖父讓孔融分梨,孔融把大梨都分給大人和哥哥們了,自己卻留下一個最小的,祖父很驚訝問:“孔融,為什么你把最大的留給哥哥們,卻留給自己最小的呢?”孔融說:“我的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哥哥們比我大,應(yīng)該吃大的。”在場的人連連稱贊道:“小小年紀(jì)就深明長幼之禮,古代圣賢也不過如此啊!”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起我自己平時吃飯時見到長輩不招呼,而且還把自己喜歡吃的菜都放到自己的面前,覺得太不應(yīng)該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正這種自私行為了。并且在學(xué)校也要做到尊敬老師,謙讓同學(xué),向孔融學(xué)習(xí)。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2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天爸爸拿了一個大梨給孔融,而孔融給了哥哥,爸爸問:”為什么要給哥哥呢?“孔融說:”我的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說完他便拿起小的梨吃了起來。
讀了之后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想到每次吃飯都把好吃的往自己的碗里送,找到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就藏起來。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和弟弟買了新鞋,我的不小心被樹枝劃了一道痕跡。 于是我把我的鞋與弟弟的鞋換了,因媽媽買的鞋一樣的,所以弟弟也不知道這件事。我一直以為自己很聰明,讀了《孔融讓梨》后真后悔。
我一定要學(xué)習(xí)孔融謙讓的品質(zhì)。無時無刻都要當(dāng)一個為他人著想、謙讓別人的好學(xué)生。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3
孔融是個聰明,懂事,敏捷的孩子,大家都夸他是奇童,連我都很喜歡他,因為他非常孝順父母。
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了一籃子梨,然后把梨洗了洗,把它放在盤子里。五個哥哥讓孔融和孔融的弟弟先挑梨,孔融拿了個最小的,讓他弟弟拿到比自己的大一點兒,讓哥哥們拿大的。爸爸問:“有那么多的梨,你怎么不挑大的呢?” 孔融說: “因為哥哥們大,才讓他們吃大的。” 爸爸又問:“那弟弟比你小,你應(yīng)該讓弟弟吃最小的,為什么把大的讓給他吃呢?”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我才讓他吃大的。”
我覺得孔融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很喜歡他,以后,我要向孔融學(xué)習(xí)。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4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叫做《孔融讓梨》。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 尊老愛幼。
文中說孔融有哥哥和弟弟,在他很小的時候,家里買了梨,由孔融負(fù)責(zé)分梨給大家,他把大的梨都分給了哥哥和弟弟,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他父親看到后問他為什么,他說自己比哥哥小,所以拿了小的,父親又問他,那弟弟不是比你小嗎,為啥分到大的梨,孔融回答說,弟弟小,自己是哥哥,應(yīng)該把大的梨讓給弟弟吃。
后來,孔融的這件事情一直被后人稱贊。
當(dāng)我看完這個故事后,我很慚愧,當(dāng)時的孔融應(yīng)該比我現(xiàn)在要小,他已經(jīng)懂得謙讓,而我呢?什么好吃的我都一個人吃,也想不到要給爸爸媽媽留一點或和兄弟姐妹分享。現(xiàn)在,看了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應(yīng)該學(xué)會謙讓,學(xué)會分享,不能自己獨吞好吃的;在學(xué)校里也不能斤斤計較的,同學(xué)碰了我一下,我也要碰他一下。
這樣的例子在我生活中有不少,我以后要改掉身上的這些不好的習(xí)慣,學(xué)習(xí)孔融謙讓的精神――尊老愛幼.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5
今天晚上我讀了《五子登科》的故事,故事中講到竇禹鈞年輕時,他沒學(xué)好,他家里很有錢,他還貪得無厭,盤剝窮人,后來他改邪歸正,不在做壞事,開始幫助窮人,他有了五個兒子后,對兒子嚴(yán)格要求,使他們 一個個健康成長,都當(dāng)了大官。
在這個故事中我學(xué)到了兩個成語:
貪得無厭:貪心很大,永遠(yuǎn)沒有滿足的時候。
改邪歸正:改正錯誤的行為,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指不再干壞事。
我還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中講到孔融四歲的時候,一次有人送來一筐梨,他和幾位哥哥挑梨,他自己挑了一個最小的,他從小就知道禮讓,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我們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
在這個故事中我學(xué)到了兩個詞組:
孝敬:對長輩孝順尊敬。
尊敬:重視而且恭敬的對待。恭敬:對長者或客人尊重而有禮貌。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6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一則故事,名字叫 《 孔融讓梨 》。
書里講的是孔融小時侯的事,他小時候聰明又懂事。有一次,他家桌子上有些梨,孔融叫哥哥姐姐來吃,父親讓孔融來分梨,他把最大的,最好的分給父母,然后依次分給哥哥姐姐們,自己要最小的,父親說,你為什么要小的,孔融說因為我最小。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面,分東西的時候,先把最好的,最大的分給長輩,然后再分給兄弟姐妹,最后把剩下的給自己。做到尊敬老人,愛護比自小的孩子。我還知道了,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在家里我也要尊敬長輩,愛護比自己小的孩子。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7
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日有所誦】這本書里有很多小故事,但是,在這里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孔融讓梨,現(xiàn)在讓我來說一下內(nèi)容吧!
孔融四歲的時候,正好是他祖父的六十大壽,來的客人很多,有一盤酥梨,放在壽臺上。母親讓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開始分梨,分完后,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應(yīng)得的梨,唯獨孔融給自己的是最小的。于是父親就問他,別人都分大的梨,為什么你自己卻粉最小的呢?孔融從容的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的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聽了,很是高興。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知道了,小孔融才四歲就知道尊敬老人,而且做的很好,而我們呢?我以后要向小孔融學(xué)習(xí)。
孔融讓梨觀后感350字篇8
今天我讀了《孔融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在漢朝一個4歲的小孩,在祖父六十大壽的時候,父親讓他分梨子,他按照長幼的順序分了梨子,留給自己最小的,父親問他:”為什么分給自己最小的?“孔融說:”樹有高低,人有老小,尊敬長輩是做人的道理。“后來父親又讓他分梨子給兄弟們,他還是分給自己最小的,把大的分給哥哥和弟弟,他覺得弟弟小應(yīng)該讓著他。
一個四歲的小孩,這么懂事、聰明,尊老愛幼,是多么偉大的美德。他的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時是一種尊重,有時是一種寬容,有時是一種貢獻(xiàn)。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平時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要幫助他們,坐公交車時要主動讓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