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1
2020年9月1日晚間20點,我準時觀看了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看完后我百感交集,因為在春節期間,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我沒有置身事外,在心里默默為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加油!
在重大的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們的白衣天使。他們堅守在一線,他們本該坐在飯桌前享受家的溫暖,可是當國家需要他們時,他們沒有退縮,而是選擇戰場。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失落與悲傷,而是堅強與口罩留下的一道道深深的勒痕,甚至有一些愛美的女醫護人員不惜減掉那心愛的已及腰的長發。
在《開學第一課》里來了一位值得我們敬佩的老人,那就是84歲的鐘南山爺爺。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人們恐慌之際,鐘爺爺不顧自身的生命危險治療重病的人。17年后,疫情蔓延,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鐘南山老院士提出建議,不要去武漢。但是,18日那晚,84歲的他還是義無反顧掛師出征,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我繼續往下看,接下來出場的這位伯伯,他雖身患漸凍癥,但背影卻挺得比直,挑起了萬家燈火的希望,那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曾經說過的一番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只有跑得更快,才能夠在病毒面前,搶回更多病人的生命。作為一個病人,他完全可以在家養病,可他卻堅持工作。在張定宇的價值體系里,奉獻自我才是人生價值的根本。他隱瞞病情,堅持工作,就是為了更好地奉獻自己,奉獻自我是他人生的追求,也是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動力。
豈日無衣,與子同袍!豈日無衣,與子同澤。“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無論經歷怎樣的酷寒,春天終會如期到來。讓我們向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們學習,讓我們人人做一個“英雄”,眾志成鋮,形成強大的合力,一起打贏這場戰爭。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2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可在暑假期間我們的一些同胞們失去了生命,帶著她(他)們還未完成的夢想失去了那寶貴的生命,想一想生命是多么的脆弱!看了《開學第一課》以后,我明白了人活著務必要有一個很大很大的夢想,為了夢想而奮斗一切,所以夢想終會有實現的一天。
首先,我明白了豆豆的兩個夢想。第一個是讓每一座海濱城市更加完美。第二個是去月球唱好多好聽的歌。李連杰就不同了,因為他有很多為祖國發展的夢想: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武術等。不管任何時候都離不開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人們在生病的時候也想到他(她)“白衣天使”,他(她)是多么的神圣偉大,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生命,這次的泥石流事件,讓我堅定了我的夢想,對,就是當一名就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只要擁有高超的醫術挽救了那些無辜的生命。
這就是我的夢想,我會為它而努力奮斗,爭取十年以后做一名合格的“白衣天使”。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3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是熟悉的旋律,坐在電視前的我,情不自禁地的跟著哼唱。
熒屏中,一位位稚嫩的少年,來自天南海北,來自不同學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胸前鮮艷的紅領巾告訴我,他們是少先隊員,是祖國的希望!
熟悉的撒貝寧哥哥,龍洋姐姐出場了,精彩的開場白引出《開學第一課》的主題——奮斗成就夢想。
龍洋姐姐說:“偉大夢想不是等來的,喊來的,是拼出來的,干出來的!”這句話直擊我心靈深處,振聾發聵!
是啊!偉大夢想的實現,需要拼搏奮斗!
冬奧賽場徐夢桃,參加過四屆冬奧會,為了實現自己的冠軍夢想,足足做了406張戰術預案表。徐姐姐說這話的時候風輕云淡,但她背后的努力,只有自己知道!一次次重傷,一次次的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她為了實現夢想,拼搏奮斗,最終抱得冠軍獎杯。
謝院士的夢想在我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每一個人有碗飯吃。
我們生活為物質充足的年代,只有我們不想吃飯的時候,從來不知“吃不飽飯”是什么體驗。
謝爺爺,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是“苦”過來,“餓”過來的一代人。因此,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幾十萬科技工作者跑到海南,勤苦勞作,大半夜舉著手電筒,圍著農田,一圈一圈地走著,看著,夜不能寐!就為了趕走老鼠,趕走破壞秧苗的老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謝爺爺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們國家糧食產量年年豐收!
真是因為“謝爺爺們”的奮斗拼搏,他們偉大的夢想才得以實現!
作為中國新生代少年,我們應該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為實現夢想奮斗拼搏!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4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開始了,吃過晚飯之后,我跟爸爸媽媽坐在沙發上一起觀看,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節日內容是弘揚抗疫精神。
首先是出來了幾位鐘南山爺爺的室友,他們都在武漢戰斗過,他們有著同樣的精神就是不怕死,而且他們每天忙日忙夜在和時間搶生命,鐘南山爺爺還給他們寫的一句話就是:一個人也不能少。
接著,張定宗爺爺出來了,它本身就有一種病叫“漸凍癥”,但他很樂觀。而且他的妻子也得了新型冠狀病毒,可他依然堅持在第一線。還有我們國家的軍人,他們接到命令,支援武漢,他們就天降神兵一樣的來到了武漢,給這次疫情帶來了信心。
這次疫情,讓我發現了科學的力量。比如說:這次疫苗的發明人陳威,她不僅是一名軍人又是一名科學家,她夜以繼日的在和時間賽跑研究疫苗。還有北斗三號衛星成功發射,更是說明了我們國家的強大。
看過《開學第一課》后,我覺得中國有一大群團結的人,也知道了科學的偉大。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發奮圖強,在未來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5
依稀記得2019年底被疫情包圍著的壓迫感,如今2020年也過去了大半年,疫情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下得到了有效遏制,而這場劫難在時間的推進下也漸漸褪了色。
九月,代表著新的學期和新的起點。疫情的有效防控為新學期開學工作提供了穩定的保障基礎,學校正常開學,學生們告別了暑假迎來了新的學校生活。在開學之際,大型教育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
教育部在八月底的時候發布了《開學第一課》的收看通知,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九月一號晚上我觀看了央視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以生動形象的演繹課堂為形式,向處于疫情背景下的我們上了一堂開學之課,人生之課。
作為全國青少年中的一員,在觀看了這個節目之后,心里有了別樣的啟發和感想,我想,這是硬搬搬的書本所不能帶來的。
首先,節目讓我對疫情防疫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很多人在疫情發生之后,更加注重個人衛生防護和個人健康生活。《開學第一課》為我們科普了一系列關于防疫,關于衛生以及健康等知識,讓我們了解更多防疫知識,不僅僅是應對這場還未消散的疫情,更是為以后做好保障。
接著,《開學第一課》著重為我們贊頌了在疫情中保家衛國,眾志成城團結抗疫的所有英雄們,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甚至是一些“小人物”,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國家才有了現在抗疫的階段性勝利,而我們的愛國心也更加堅不可摧了。學習弘揚他們這種抗疫精神,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做的。
看完了2020年的《開學第一課》,向祖國和未來啟航吧,一起弘揚抗疫精神。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6
2020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開學第一課》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與國旗有關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一面面“有故事”的國旗。下面我們來看看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300字,歡迎閱讀借鑒。
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1
9月1日,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又開始了。這次的主題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第一堂課是由董卿老師講《紅巖》這本書中的一個小片段。從中,我感受到了以為首的那些重慶白公館監獄里的犯人的愛國情懷。其中郭德賢老奶奶現已95歲高齡了,是白公館監獄中唯一的幸存者。
第二堂課由夏伯渝老人向我們講述他是如何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以及“中國梯”的來歷。在這些事情中我感到了中國人那種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這些課堂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20__年1月11日,“玉兔二號”登上月球背面。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強大,也讓我明白了我們要發奮讀書,將中國的衛星帶到更遠的地方。
最后,主持人運用五G連線,讓全國各地的人民來唱《歌唱祖國》。隨著音樂慢慢結束,開學第一課也就此告一段落。
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2
晚上我看的《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第一面五星紅旗在1949年10月1日北京香山升起,1984年運動會獲得第一枚金牌。
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回歸,這是我們的光榮歷史,當升起五星紅旗時,全世界都沸了。
開學第一課里面講了很多人的故事,比如郭志賢老奶奶、夏泊渝老爺爺、嚴冬叔叔。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郭德賢老奶奶的故事,他曾1948年被捕,在重慶的白公館,也是監獄唯一的幸存者,現已95歲高齡。
還有一位夏伯渝老爺爺連續五年攀登珠峰,但第一次時不小心失去雙腳,但他沒有氣餒,終于在20__年登上了8848米高的珠穆朗瑪峰。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
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3
太棒啦!又到了九月一日了,你們可能會問了:“不就到了九月一日嗎?有什么高興的?”那你們就不知道了,每年的九月一日晚上會有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看電視了,媽媽就阻止不了了,因為這是專門為學生們量身定制的電視節目。
有許多我感興趣的內容,有30秒交互繩,我國海軍航母,以及機器人總動員,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機器人總動員,因為我就是一個機器迷,也參加過學校的科技節,并獲得了一等獎,同時我也利用課余時間練習編程和機器人的拼建,暑假爸爸也帶我去聽了5G人工智能大會,并看到了許多高科技。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技術,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智能,這也是我喜歡機器人的原因。但是因為時間關系,我沒去成今年的世界機器人展,很遺憾,但是看了開學第一課后,我得到了一點點小滿足。
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們要繼續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
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4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開學第一課》,并讓我深深地記住了夏伯渝夏爺爺的名字。
夏爺爺連續五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并在最后一次圓了自己的“登頂之夢”,可是自己也因雙腳嚴重凍傷而截肢了,但也在珠峰第二臺階的地方,也就是珠峰北坡約8600米的地方架設了一個梯子,被稱為“中國梯”。因為這個幾乎垂直的峭壁是登上頂峰的必經之路,而后,這個“中國梯”又幫助3019人完成了登頂。
夏爺爺征服了8848這個數字,8848不僅是個數字,更是幾萬人的登山夢。當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峰頂時,全國人民都在為他們喝彩!夏爺爺今年已有70高壽了,正和祖國同歲,這樣一位高齡老人都可以為了夢想失去雙腳,我們為何不努把力呢?夏爺爺為后人樹立了好的榜樣,他證明了再高的峰也可以被征服。所以,從現在開始,一起努力,一起征服我們夢想的那座最高的山峰吧!
20__開學第一課五年級觀后感300字5
開學第一天,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看完后我深有感觸。
節目里面有位老爺爺為了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失去了雙腳,他就是我們敬愛的夏爺爺,還有在運輸過程中和海盜奮力搏斗的海軍叔叔,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攀登珠穆朗瑪峰兒登了五次的夏爺爺。第一次,夏爺爺在攀登的過程中雙腳受傷,截肢了,可他為了能夠繼續攀登高峰,安上了假肢,第二次沒有成功。第三次,只剩100多米了,第四次他只剩96米就可以登上去了,可因為身體原因又退了回來,第五次是在20__年,他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登上了最高峰。他的精神是多么可貴啊!他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啊!
偉大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了,她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才能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真是太幸福了,現在的我們要繼承革命前輩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學習,長大后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7
2020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百善孝為先
20__1000字
每年開學第一天,都有《開學第一課》的陪伴,可以說,是《開學第一課》陪伴我們成長。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做游戲的時候由原來的孩子們獨自完成變成了與父母一起的活動,充分體現了父母的教育對子女的重要性。
在這一講當中“童話大王”鄭淵潔現身說法,從他與自己的兒子鄭亞旗的對話中,充分的體現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從鄭淵潔的行為中,鄭亞旗從小就潛移默化的體會到孝道的重要性。
孝乃人之根本,我們的父母從我們出生之時就哺育呵護著我們,是我們平安快樂的成長。是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父母給的。
在第一講當中,撒老師講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在公園里,一個年輕人和一個老人一起坐在長椅上。老人問年輕人:“地上那是什么呀?”年輕人回答道:“麻雀。”過了一會,老人又問:“地上那是什么呀?”年輕人說“麻雀!”又過了一會,老人又問了第三遍,年輕人終于不耐煩了:“你都問了三遍了,不都告訴你了,麻雀!”老人說:“我記得你小的時候,也是這樣也是這樣不停地問我,你問了十幾遍,我都不厭其煩的回答你。你每問一遍,我的心里就甜一分。就算你當時問我幾十遍,幾百遍,我也會告訴你‘那是麻雀’,絕沒有一絲的不耐煩。”
是啊,從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就一遍遍的教我們吃飯穿鞋刷牙洗臉……我們漸漸地長大,很多事情自己都能去學會,可父母卻在時光中漸漸的老去。終有一天,他們會什么忘記,不知道怎樣吃飯穿鞋刷牙洗臉。可就算你不在他們身邊,他們忘記了一切,心中永遠放不下的都是你。不管他們是否還記得你的模樣,不論他們將你當成陌生人去看待,就算有一天他們變得癡呆,他們也永遠記得:有好吃的要先給你留著,有漂亮的衣服要先給你穿,餐桌上永遠都要給你留一份多余的碗筷,逢年過節首先都要叫你回家吃飯。
當你在與朋友開懷暢飲之時,你是否還記得有兩個人在時時刻刻牽掛著你;當你在外面徹夜不歸之時,你是否想過有兩個人在為打不通電話而心急;當你與同學酒足飯飽之時,你是否知道有兩個人在放涼的飯菜面前等你。
如果真的有一天,父母不再記得任何事,你是否會向他們對你一樣去包容堅持,耐人的照顧他們。
不要等到最后再去捶胸頓足,恨自己分給父母的時間太少太少。不要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孝順不是等父母老了將他們放在養老院中,也不是在過節的時候扔下一摞錢轉身就跑。其實你并不用做很多很多,只是一句話就夠了——
“常回家看看!”
20__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00字
孝道是我國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有一個阿姨叫張嫂,她因為沒去大城市的醫院看病,只在村上的醫護站看,那里又貧窮又沒有好的醫療器材,醫生的技術又差,張嫂只是得了一點感冒,而醫生卻說她失去了生育能力。張嫂回家傷心的哭了一夜,于是她去福利園領養了一個小女駭,并把她起名叫楠楠。一開始她十分疼愛楠楠,后來她發現自己懷上了孩子,這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驚喜。她去縣醫院把孩子生了下來,母子平安還生了3個,兩男一女。于是她開始對楠楠不好了,一次,她把大兒子和小女兒支去河邊撈魚了,讓二兒子去很遠很遠的外婆家送東西。楠楠剛到家,張嫂假借把楠楠洗澡,把她的手腳綁起來,用燒紅的的鐵往她生上戳,痛的她直叫喚,弄完后還把她洗了一個熱水澡,同學們想一想這該有痛啊?隔壁的李嫂知到后,就把楠楠收養了。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楠楠已經是一個天津理工大學的學生了,她成功的讀完了大學后決定回家看看,聽她媽媽說張嫂患上了嚴重的腦癱,大兒子,二兒子,三女兒都棄她而去,楠楠聽說張嫂4天沒吃飯了,立即煮了些餃子送過去,張嫂三嘴兩嘴把餃子全吃了,吃完后還對著楠楠說:“你是我媽媽!”楠楠一直撫養著張嫂。有一天,來了一個老頭,他正是楠楠的親生父親,對楠楠說:“我要死了,還有兩千萬等你繼承。”
好人終究有好報,有人說這是命運,我承認我相信命運,但我更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簡單篇8
從小孤兒到大科學家,彭士祿:我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革命先烈彭湃之子彭士祿曾自謙說,自己一輩子只做了兩件事:一是造核潛艇,二是建核電站。這兩件事,每一件都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從核潛艇到核電站,彭士祿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未曾走過的路,因此他也被稱為是中國核動力領域的“拓荒牛”。然而這位核動力領域的大科學家,卻有一個顛沛流離的童年。小小年紀就成為孤兒的他,曾經是國民黨反動派懸賞的通緝犯,在逃難途中被幾十位百姓自發保護,當過放牛娃、干過繡花工,甚至還做過小乞丐。這樣一個小孤兒,是怎么成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在《2021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彭士祿的女兒彭潔與同學們分享了父親彭士祿從“小孤兒”成長為“大科學家”的故事。
節目現場,彭潔還帶來一份珍藏多年的手稿,里面短短幾十個字,既是彭士祿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括,也傳遞出他對祖國的赤誠,對人民的感恩。其中寫道:坎坷的童年經歷,磨練了我不怕困難艱險的性格,幾十位“母親”給我的愛撫,感染了我熱愛百姓的本能。父母把家產無私分給了農民,直至不惜生命,給了我要為人民、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熱血。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艱苦拼搏、直率坦誠的習性。總之,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