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1
看完了《老師好》,被電影中的細節一次又一次的觸動,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置身到高中時代,那一刻的青蔥歲月。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已經離開那個熟悉的地方十年有余,而往日的校園時光歷歷在目。昔日的歡笑,志同道合的玩伴,讓自己珍重一生的老師。
于謙老師飾演的苗宛秋,對學生嚴厲、苛刻而又處處關懷和愛護,這在我們80后、90后老師們的身上都能找到影子。在高考體制改革之前,高考意味著人生的第二次命運,指導高考的老師肩負著著學生命運重生的使命,苗婉秋是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的代表。苗婉秋不允許女生燙頭發、涂指甲油,不允許男生抽煙、打架。學生辛辛苦苦尋回他丟失的自行車,苗婉秋卻怒斥學生浪費晚自習復習的時間。但是,為了家庭貧困身患腦瘤的劉昊,他組織全班同學募捐,并且偷偷給劉昊寄去自己一個月的工資;為了不放棄洛小乙,他深夜全縣城尋找洛小乙的身影,并帶洛小乙回歸到課堂。為了那些需要課后補習的學生,他深夜免費幫他們在家補習功課。這樣孤且直的老師讓人們不禁黯然落淚。高考是命運的轉折點,一旦有一絲一毫的誤差便是滔天大罪。
在那個一考定終生的年代,苗婉秋將一切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高考”二字上,一切為了高考服務。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苗宛秋老師拿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卻無法去讀書,這個遺憾也造就了他對同學們的嚴格要求,希望同學們一心一意專注于高考,不被其他的事物所困擾。這也是當時千千萬萬個高中老師的訴求。原來對教育體制的不理解,甚至有些憤怒,直到身處大學時我才明白,自一出生起就注定了每個人之間是不平等的,而高考是公平的,是為所有寒門學子打開的一扇窗。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捷徑。
老師對學生那份永不放棄的執念,才是師生情誼之中最深沉的愛。責之深,愛之切。原來無法理解,當自己踏足社會時,才能真正懂得那份恨鐵不成鋼的愛意。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2
近日,學校組織全體老師觀看了由張欒執導,于謙等主演的電影,這是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勾起了很多人對于學生時代的懷念,也讓大家想起了以往教過自我的老師。
電影《老師好》以苗宛秋老師(于謙飾)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師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的趣味故事,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及純真情感。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故事。這不是我們的故事,卻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余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好像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這個故事展現的師生情一代傳一代,時間在變,故事在變,師生情不變。師生關系,好老師的標準,這些經常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被被討論的話題,一言不合就被廣大網友群攻的老師職業,讓從事教育行業的我們往往感慨,懷念80年代的師生情。當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用現代老師的四個標準時刻勉勵自我,做好老師,要有夢想信念;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3
今天,是我們生日,妹妹說請我去看電影,我想起現在熱映的《老師!好》,就提出一起去看這部電影。
因為之前一直很喜歡郭德綱、于謙的相聲,所以,對這部于謙老師主演的電影也充滿了期待。
電影中,于謙扮演的是一位高中班主任苗宛秋,他一身正氣,對學生很嚴厲,但卻發自內心地愛學生,最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愛。
作為一名老師,對于這部電影中的苗老師,我深深地敬重。他本來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卻因自己的出身進了師范院校。他生于大城市,卻在小縣城安心教書。他身上有很多普通老師的影子,但面對鄰居家教補課,他可以甘于清貧,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他平生膽小,但面對學生打架,他敢于直面掄過來的啤酒瓶。
在劇中,我感受不到一個相聲演員在表演,而是完全被劇情所吸引,被苗老師所感動。感覺于謙老師表演得真是太好了!
看完電影,我想,也許,老師真是像父母一樣,為學生煞費苦心,苦口婆心。但當時總不被理解,還會有調皮的學生想方設法來和老師對著干。但當成人以后,回想起這段往事,會突然明白老師的苦心。我們小學老師更是如此,從學生進校開始,一根弦開始緊繃,學生在校的分分秒秒都牽動著老師的心。也許多年以后,成長成人的學生們早已忘記了他的小學老師,而我們還在一年一年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怨無悔!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4
近年來,隨著青春題材的影片越來越多,我漸漸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影片一律過于注重描寫"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線,似乎影片里若沒有為愛情而哭得死去活來的情節,就對不起自己的青春年少一樣?
青春確實伴隨著眼淚,但眼淚不一定伴隨著愛情。
有一些人的青春,愛情往往是雙方互相依存互相激勵,幸福而美好;有一些人青春,愛情往往是單方面的暗戀明戀,獨自偷笑或各自惋惜;而另一些人的青春,追求的往往是一本本存放知識的書籍、一種令人愛不惜手的興趣,每每憶起,總感動了歲月,又激勵了前行的腳步。
《老師·好》這部影片,讓我開始明白了一個普通得使人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那就是講臺上那位嚴厲的老師曾經年少張揚的青春。
或許,在年少輕狂時,若聽到老師講述他的青春,我大概就是一笑而過,過幾天就忘記了吧。 而在青春的刻刀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的當下,聽到苗老師講述他的年少,給我的內心帶來很多的觸動,感慨連連。
我開始意識到,有時候,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開心的,但不一定是正確的;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很有價值和意義的一件事。
影片中,關婷婷因嫉妒生恨,故意說謊,不僅傷害了安靜的心,而且還破壞了小乙的入團一事。一時賭氣,一味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不考慮事情的正確與否,縱使自己獲得了快樂,但卻是短暫的,也為后來自己那段看似情深的友情為此斷裂而埋下伏筆。
電影是美好的,它給了你一個試錯的機會,又給了你一個補錯的機會。當關婷婷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在班上作自我檢討時,苗老師感到欣慰,看著同學之間的包容與團結,我也不禁為此動容。
只是,電影會給演員機會,但人生呢?機會會有,但不是一直都有。
說回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苗老師講述他的青春年少時的那個片段。
悅耳動聽的旋律,從苗老師手里的口琴輕輕傳出,打碎了那個年代里的沉悶,再繞過泛黃的課桌,聲聲入耳;一張未曾褪色的錄取通知書,卻抵擋不住那個年代的硝煙,化作書柜里的藏品,藏在無聲歲月中。當影片響起屬于那個年代里的歌聲,我漸迷醉其中,不能自拔。
在有信仰的年代里,做事總有一股滿腔熱血。但在一個信仰多元的年代里,總是伴隨著很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會很容易偏離航向,到不了夢想彼岸的危險。內心如何做到堅定夢想的信念,有所信仰,就顯得如此重要。
幸運會格外照顧努力、認真的人。關婷婷、安靜以及小乙等人憑借著努力與汗水獲得了冠軍,一行在苗老師家中歡樂聚餐時,小小的屋子,白熾燈光雖然微弱,但卻清晰了每一個人的笑聲與追求。
揉了揉眼角的手,像是發出來某種信號,內心開始獨白。他們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那一定是人生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我漸漸明了,再次望向熒幕。只見安靜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手里拿著的"藏品",我似乎看到她眼里的抉擇,開始理解片頭所言,"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是的,安靜的抉擇,正是苗老師所看到的希望。
然而,青春的選擇,有時候是任性的。安靜騎著苗老師那輛自行車轉方向的時候,我知道,她在做自己想做的且可以為人為己創造價值的事,雖然有時候不一定是正確的選擇。
當安靜安安靜靜倒在血泊中,苗老師看著手里,一只曾在課桌下偷偷編織,如今卻被青春的熱血染紅的蝴蝶時,一時難以言表,時間亦是無言。染血的蝴蝶,慢慢張開翅膀,翩翩起舞,它偷偷告訴了時光,自己見證了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三十年后的某個日子,蝴蝶掛在枝頭,如同夏日陽光,沐浴著漸漸遠去的身影,也照耀著安靜微笑的臉頰。
當青春把最后一個身影拉進畢業相片中,影片為此落幕,但人生依然繼續。
《老師·好》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在注重學生個性描畫的同時,也花費了很多筆墨去描繪老師,讓我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看待青春,也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考。同時,我也發現一個青春題材的通病,那就是綠皮火車了。為什么總有那么一個人,喜歡乘綠皮火車去遠方追求?
或許,我們總覺得自己距離美好的事物很遠很遠,很難觸碰的緣故吧,一方的成就往往需要另一方的犧牲。
起初看到小乙的斧頭,被扔在課桌里,又扔在關婷婷家里的餐桌上,我以為那會是一場怎樣的腥風或血雨。然而,轟轟烈烈抵不過老師的細雨輕風,一切的一切,被春風感化,歸于平凡而偉大的學習中,或許,這正是一些人的青春吧,年少竟如此安好,安好。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5
今日我看了《老師好》這部電影。
《老師好》的中心句一共有一句,是:“不是我在最好的時光里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給我了最好的時光。”
上頭有一位老師,他的學生都很頑皮,第一天就有好幾個學生被懲罰,所以他的學生總把老師的自行車輪子卸掉,其中有一位同學征得老師的喜歡,成為了班長,她就叫安靜。
之后同學們明白,他們的老師本能夠去北大讀書,可是因為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不能上大學了。聽了這事,同學們不在厭惡他們的老師。
有一次,他們的老師免費開了一個補習班,可是學校不讓開補習班,所以安靜就去找縣長,幫忙了老師,可是回來的路上遇到了車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一位好老師,那就是孫老師。孫老師為了促進我們的學習,還要求讀貼,飛花令比賽,此刻我明白了,孫老師是在關心我們,嚴師出高徒啊!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6
“老師好!”——這句話在青蔥學校的林間小道,在人來人往的走廊與敲響華麗鈴聲的教室里,算不得什么有誠意的問候,也并不如其他句子那樣令人感到。可當看到整個教室里的孩子們起立,用整齊而洪亮的嗓門喊出“老師好”的那一刻,我忍不住熱淚盈眶。
記得也有一部電影,在六年前左右,同樣是以老師為主題。影片中有一個鏡頭,一整班的同學考取了心儀的中學,而班主任的嘴角卻溢出了鮮血。我想,當我的老師們催我們一眾眼角留著淚痕的孩子快些離場時,我們心中也流過了如同那時一般無二的電流吧。
再想想,我小學時的數學老師,在一星期不眠不休的工作情景下,在課堂上暈倒,卻依舊撐著身子,上完了那一節幾何課……
老師們無時無刻燃燒的是他們自我的生命與精力。一個班級,五十個人,而老師僅有一個。要給五十個同學上好一節課,則要兩百分鐘。即便講的課是十年如一日累積下來的教學經驗,但那也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苦工。
電影中,苗老師常常對學生“尖酸刻薄”,又有哪一個人會想到,這個油膩的中年大叔是一省的文科狀元有誰想到,這個生活并不富裕的老老師,以往叩開過世界第一中文學院的大門
奧運會傳火炬的場面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人類,他們放棄了靈巧的反應本事及在林間翻飛自如的靈活,而得到了“智慧”。是什么讓禮貌之火繼續日復一日的燃燒下去,在無知蒙昧的世界上星火燎原僅有最耐燃的薪柴,才能傳下那期望的火星,用漆黑的焦炭外殼包裹住火種。
劉慈欣的《鄉村教室》中,有那么一句話——
“但娃們還是有指望的,對那些在冬夜寒冷的教室中盯著燭光照著的黑板的娃娃來說,他也是蠟燭,不管能點多長時間,發出的光有多亮,他總算是從頭點到尾了。”
在電影中的那一個小酒桌上,王海用他青春的喉嚨喊出“我也要當老師”的那一瞬間,才能最激發人的熱血,不是嗎
幾千年前,一群古猿看著那雷霆點燃的熊熊烈火,感受著火光的溫暖——那火焰,燃燒至今。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7
《老師好》這部電影中,苗宛秋愛護學生,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他走遍大街小巷,就是想讓洛小乙回來上課;為了讓替同學補習的安靜不耽誤個人復習時間,他晚上免費替同學們補習;在安靜面臨保送和參加高考的抉擇時,他沒有代替她做決定,而是告訴她“人生有好多個十字路口,重要的就那么一兩條,要選一個最適合你自我的”。苗宛秋無私奉獻也最終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他的一片真情……
“教師好”,這三個字,簡單、平凡,沒有那么多繁文縟節的絢爛與奢華,我每一天都會聽見學生對我說無數遍,但我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覺得它是如此神圣與高級。
“教師好”,這三個字,不僅僅是學生對教師的一種禮貌和一聲問候,更是一個教師付出畢生心血和代價之后贏得的尊重與殊榮。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8
電影背景是八十年代的,但故事消除了時代感。尤其是做為班主任的老師,更是讓人懷念中學的班主任。
班主任都有一股“苗霸天”的霸氣,用嚴格的班規和窗外“死神凝視”掌控著班級。尤其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也經常會整治“害群之馬”,敲打破壞規矩的人。大錯小錯,都不姑息。我以前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人,也在操場和女寢后面拔過野草。那時候也很倔,越打壓越反抗。喜歡在教室里和同桌下棋,班主任來前有望風的一喊,同桌拿張報紙蓋住,裝作一副在學習的樣。這種反抗很冒險,卻也有逃過一劫的樂趣。
我的初中班主任,肯定是知道報紙下有貓膩的。但他從沒有去揭開。這得益于班主任的偏愛:對成績好的同學的偏愛。電影里《老師好》里苗老師對安靜同學的好可見一斑。這也是我的班主任對同桌的好。
初中班主任,有中考壓著;高中班主任,有高考逼著。他們不能不偏向好學生,原諒他們的過錯,對他們多加照顧。今時今日“唯成績論”依然是中學班主任的標簽,大而擴之,哪個領導不喜歡能做出成績的人呢?
所幸,意識到這一點時初中才過半,還有機會挽救。受過幾次小懲小戒,在班級里也有過任人欺負的時候,然后再對比成績好的同桌所受的待遇,才知道是吃過成績一般的虧。改變,始于那時候。此后,向著“安靜”同學努力,也改善了和初中班主任的關系,過上了順心的生活。高中時代也是,第一個學期很消沉,在班上都排不上名,和班主任都不熟;但分班后還是留在了原來的班級,成績一下又好了,和老師的關系一下親近了。讀后感·頂著他的課代表頭銜,偏偏我還總是請假,每每老師還是批了。現在想來挺慚愧的。
《老師好》的結局是個悲劇:苗老師最抱有希望的學生出車禍了,無緣當年的高考,以后考了兩次失敗了,最終放棄了。
我的高考也失利了,老師最不擔心的學生考砸了,人生軌跡也改寫了。就算現在釋懷了,依然會覺得很對不起高中班主任。
盡管沖著成績去的,但不可否認,那時候兩位班主任老師都對我很好。可惜時光易逝,再也回不去了。
觀后感怎么寫老師好篇9
于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教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教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我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一樣,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教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讓所有的觀者于歲月的不一樣時點產生共情,于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我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終回憶了苗教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于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