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觀后感350字
一九四二觀后感350字篇1
逃災路上,他的老母親在一次日本飛機殘忍的轟炸中炸死,他的兒媳婦在五天沒吃飯的狀況下產下孩子,結果在極度虛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寶貝女兒都賣了,換來五升小米。天地間最大的悲痛莫過于此了吧!老范帶著栓柱,抱著剛出生的嬰兒,登上了去陜西的火車。火車上人擠人,栓柱的兩個孩子夜里被擠下了火車,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車去尋找孩子。火車到陜西關口卻被不顧救災沒有良心的軍隊攔下,趕了回去。老范這才發現嬰兒已被自我悟在懷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親人走得一個不剩,悲哀欲絕、萬念俱灰的他拄著拐杖,步履蹣跚地往回走,說是死也要死得離家近點,路上他認一個小女孩作孫女,在荒涼的雪山中,二人搖搖晃晃地走著,在這樣一幅悲涼的畫面中,電影落下了帷幕。
一九四二觀后感350字篇2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雖然如今離《1942》那個年代已經很久遠,但那個年代的苦難聽老一輩們講過,苦難、戰爭、饑荒是那個年代的主題詞。《1942》中的場景讓我更深刻的領悟到了老一輩們當年深情的講述。
1942年河南大旱,螞蚱泛濫成災,糧食顆粒無收,再加之戰爭逼近,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餓殍遍野,路途中還有日軍的轟炸,這是怎樣的一幕悲涼?百姓們帶著饑餓和寒冷、掙扎和痛苦、希冀和憤怒走在逃難的慢慢長路上,在這段艱難的路途中有人心的冷漠、絕望,但同時也洋溢著人性的善良、親情的溫暖,更有對家鄉的難以割舍。
一九四二觀后感350字篇3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 2點30分同學們在教學樓前集合,由徐老師帶領我們冒雪向“中原影都”出發。踩在雪地上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大概走了6、7分鐘的樣子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同學們按照徐老師的要求,有次序的走進影院內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來。等大家都做好后電影就開始播放了,故事講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發生自然災害,旱災伴著蝗災同時出現。老百姓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們把能吃的野菜、樹皮都給吃光了。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給賣了。一個小孩才能換到一小碗米,我在電影里看到,有的人餓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這種事情發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處都是非常可怕。我們看到這種畫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覺得比起他們來,我們現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來后,吃飯時我手里捧著這碗白米飯心里沉重多了,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不浪費每一粒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