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之后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期望父親會來接他。
之后馬修被學校解雇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之后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以往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2
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馬修去到那個學校是個殘忍、無情的學校,學生有做錯事情,就嚴厲重罰,同學們在學校上課提心吊膽,非常害怕;心靈收到嚴重的傷害。
馬修老師到了這所學校,他懷著一顆仁愛耐心的心教育這些孩子,他幫孩子們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
經過馬修老師用心得關懷下,把孩子們的心靈凈化過來。
從那以后,孩子們喜歡馬修老師。
最后,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同學們都揮依依不舍的向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收到了很多卡片,寫滿了思念和祝福。
我看完了,這電影以后,使我受了一次良好的教育。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3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于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為面對一群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老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后,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為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為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于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4
本周五,我們3-6年級全體同學在音樂廳里觀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電影主要講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對待這些孩子,對學校的嚴厲制度很不喜歡。決心用音樂去感化這些孩子。最后,孩子們變好了,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莫安琦是里面的一個調皮孩子,莫安琦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雖然他很難纏,但馬修老師還是把他的音樂天賦挖掘出來。
這時,我想到了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學校用賞識教育來培育我們成長,鼓舞著大家前進。我們的學校因材施教,也培育出了許多人才。我們的學校和他們的學校相比,我們的學校更好。
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場面,沒有血腥的打斗,沒有新穎的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鮮明的刻畫、動人的音樂已足以使每一個觀眾感動,并愛上了這樣一部《放牛班的春天》電影。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5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并與孩子們交往的故事。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搗蛋,校長殘忍冷酷,老師淡漠無情。嚴厲的體制讓這里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到冰冷。主人公馬修到來后,他用寬容溫暖孩子們的靈魂,用尊重、理解與相信治愈孩子心底的傷痛,用音樂照亮孩子們的前路,用他的行為為千千萬萬個教育者做出了榜樣。
池塘之底,一群被拋棄的孩子等待著他的救贖。被不幸選中的孩子們,迷失了自我但是卻沒有磨滅掉靈魂的善良。當合唱團被建立,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另一個世界,那是如此新奇又令人迷戀!純凈的歌聲在空中飄蕩,我看到陽光下的花兒在歡快地舞蹈,空氣中的塵埃在恬靜地微笑。孩子們內心的保護膜在漸漸脫落,這是一場愛的救贖,也是一場心與心的交流。
縱觀當下,在社會的快速發展、網絡的不當引導和社會風氣的不良蔓延下,又有多少孩子成為他們的犧牲品?沒有良好的教育更是導致孩子們無法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在我看來,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富強靠的不是經濟發展的有多么迅速,制造了多少炮彈,靠的是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年。因為青年是我們的希望,傳遞著我們民族的信念和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充分成長向善,受到正確的教育,心中有國家并為之自豪且努力,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在這里,我認為卡爾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是更有溫度的教育。
于是,這種教育很大的推動因素是老師。因此每一位老師就要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盡量用心了解每一個孩子,發現孩子們的潛力。當然在如今這種教育模式下,我知道這也很難。成績易出,道德難愈。因此,就更需要老師去溫暖孩子。
可能在小學與中學時代,孩子們更多的事情是學習考試,學習負擔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這時,老師們便要與孩子們并肩作戰,關注孩子們的內心壓力與心理狀態。適當開解每一個孩子,做孩子的傾聽者,讓孩子們愿意訴說不開心。同時,在學習的壓力下,老師也要樹立榜樣,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們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不斷掌握學習方法,突破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另外,適當的懲罰也是一種教育孩子的手段。當學生犯了錯誤時,老師更要首先詢問原因,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做,又出于什么目的。同時在校規校紀的要求下,對孩子進行有方式的、更有意義的教育。
過了中學時代,進入到層次更高的學校。老師應是知識更加豐富,可以帶給學生更加自由討論氛圍的人。在這里,老師扮演的是人生導師的角色。老師要用更多的知識與沉穩的氣質吸引學生,用學術的樂趣引領孩子們走入新的知識世界,用自己的言行品德去照亮他們的成長之路。同時,也要注重開解學生的內心壓力。最近,大連理工大學事件,湖南師大事件在令人心痛的時候也在讓人們思考如今學生的內心壓力。
教育如水,用清澈碰撞清澈,用心靈啟迪心靈,用關愛柔化傷痛,用知識指引人生。追隨純真的情,呵護稚嫩的心,追求心中的信念,閃爍理想的光芒。教育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
最后,我希望以后看到的不是嚴酷大罵學生或者只是機械的完成自己學習任務和工作的老師,更不是只是死板的管理學生的老師。我希望看到的是老師與孩子們其樂融融,充滿歡樂。學生尊師重道,努力學習。老師們用自己有溫度的教育去對待每一個學生。互相學習進步,讓校園里充滿著歡聲笑語,讓操場上洋灑著孩子們青春的氣息,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有用的人才,讓教育變得更加溫暖。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6
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給予我的最直接的感動:平凡的小人物克萊門特·馬修那顆博大的愛心。
這樣的一所學校,實際卻是一座教養院,在這所學校里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說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所學校里還把“犯規——處罰”看作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這里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所學校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但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克萊門特·馬修的到來而改變。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并且其他的學生在幾十年后滿懷著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最大成就。 平凡的小人物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感動,恰恰正在于馬修的平凡和普通。
當他發現這群孩子有唱“歪歌”的愛好后因勢利導,成立了合唱團,當皮埃爾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愛好被喚起,而獨自在角落里唱歌;當那一群散漫不羈的孩子被音樂俘虜,而馴服的聽從
了馬修的指揮,并大大減少了搗亂和惡作劇;當皮埃爾平生第一次懂得了感激,并因為獲得原諒而竊喜??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教過的班級中有各種各樣的學生。在這些學生中也或多或少的會存在著一些行為怪異、學習懶惰的學生,當我在面對他們時是否也能有馬修老師的這一份寬容和愛心呢? 無論多么叛逆、任性、看起來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關鍵是教育者有沒有這種愿望、有沒有這種耐心來尋找這把鑰匙;在今天中國的教育現狀下,我聽多了對應試教育的不滿、對教育
積重難返的無奈,馬修給我提供了另一個辦法:是否能找到這些特異學生正確的鑰匙。 作為一名教育者當然需要教育教學技術上的探索和創新,但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
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于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我引以為戒。
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對學生以寬容、不能因為他們在某方面出了問題,而就此將其打入壞學生的行列,只有自己不放棄,對他充滿信心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7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為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群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為,并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說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為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嘆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著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獲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獲了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系,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8
寒假丁哥在博客上向我們推薦了很多部電影,媽媽幫我下了幾部,其中有一部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前天晚上,我坐在餐桌前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法國片,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一所叫池塘畔底輔育院的男校,是一所非常差勁的學校。里面的學生對校長做不文明手勢,惡作劇把老師弄的手部受傷,集體抽煙……等等。但是,連校長都管不了他們,校長只能用體罰來罰學生:今天不是罰這個拖地板就是明天把那個關進學校的“監獄”里。校長費盡心思地想把學生教好,可學生卻越來越過分,越來越逆反。
這時,來了位新的代課老師名叫:克來蒙馬修,馬修老師年紀大約60多歲的樣子,長得非常慈祥,他是專門來帶音樂課的。開始進學校,學生們就開始給馬修老師取外號:光頭子彈或光頭。老師剛來,同學們總是喜歡給老師惡作劇。有一次,當馬修老師進來上課時,有人放了一攤水在地上,老師一滑,摔了一跤。但每當學生犯錯誤被院長發現時,馬修老師總是替學生掩護。但所謂地掩護并不是犯了錯就過去了,而是在私下和犯錯的學生談心,大部分學生漸漸轉好,馬修老師還組織了一個合唱團,唱的曲子全部都是他自己辛辛苦苦用五線譜編寫的。在他所有的學生中,有一位學生名叫莫翰奇,他的內心十分地敏感。有一次因為莫翰奇在被罰拖地板時,馬修老師正好在教學生們唱歌,被他聽到了,于是下午他就自己單獨在教室里練聲,那嗓音如天籟般優美。
偶然一天,馬修老師在經過教室時聽見了莫翰奇的歌聲。從這以后,他把莫翰奇定為主唱。每天,教室里都會傳來孩子們美麗的歌聲,如天籟般在耳邊縈繞……
學校的那個校長非常差勁,總是會不同意馬修老師帶著學生唱歌,并且還搶奪馬修老師的榮譽!后來,體育老師成了馬修老師非常好的朋友,總是在暗中幫助他。馬修老師仍然在繼續地帶著學生們唱歌,但只是暗暗地進行。時光飛逝,學校突然著了大火。馬修老師帶著學生們從森林里回來時被校長發現了,校長開除了他,因為老師違反了校規。馬修非常地難過,因為他走時沒有學生和他告別。但是,奇跡出現了————一架架紙飛機從空中緩緩落下。馬修打開一架紙飛機,是莫翰奇寫的,有一架是貝比諾寫的……他拿了幾架他最熟悉的學生的飛機捧在手中,抬頭仰望,一雙雙手在向他告別。此刻,馬修老師在心里說:“我心中充滿喜悅與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
馬修老師走后,校長也被開除了,原因是有人揭發了他體罰學生。馬修教音樂直到他生命的盡頭,但并不刻意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自己才知曉。只有他才知道嗎?不,應該不止……
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偉大的馬修老師吧!
電影觀后感放牛班的春天篇9
這周日心部組織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雖然很久之前就看過這部電影,但這次再看一次,又有不一樣的感受。
看了這部電影以后,我只體會到了愛與責任。那幫被關在學校里的孩子們,或許由于缺乏愛或許由于過于溺愛而被送到那里。他們叛逆反抗情緒強烈,與所有管理他們的人為敵,整天調皮搗蛋,搞惡作劇。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樣自由散漫沒有任何紀律性和集體觀念。
那個校長和那個音樂老師就是兩個典型的對比,校長只顧個人利益和名利,而那個音樂老師卻一心為學生只想教好學生,用自己的愛和責任去感化那些學生讓他們發想自己的長處重新振作起來。或許真的是老師的愛心感動了孩子們,有原來和老師作對到最后于老師統一戰線共同對付可惡的校長,孩子們也唱出了最純真的聲音,當那美麗的聲音響徹藏從的時候,老師醉了,孩子們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聲,像春天的甘露滋潤人的心田。孩子們是多么的純真,他們終于找回了自我,或會了屬于他們的天地。是愛挽救了他們,是責任挽回了他們,最后那勢力的校長也得到了報應。
教育的智慧很簡單,堅持,堅持對學生的愛,愛可以改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