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攀登者》觀后感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1
現代人常說這么一句話:“只要堅持,必定成功。”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向前去。
《攀登者》講了我國第一支登山隊去攀登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峰。
第一次,我國登山隊經過重重險阻,在沒有氣象預報的情況下仍能抓住有利的窗口期,穿過了風口崖,登上了珠峰的最高峰。但遺憾的是在攀登的過程中,隊長為了救人放棄了可以錄下這一關鍵時刻的相機,導致他們只能在那里埋下一面可以證明中國人來過的五星紅旗,卻不能拍照向全世界證明。隊員們留下了深深地遺憾解散了,這一散就是十幾年。
第二次,在祖國的認可下,當年的三位登山幸存者又有幸帶領一批愛國的年輕攀登者,進過魔鬼般的訓練,再次挑戰第一高峰。因為環境的惡劣,天氣的多變,又是一次一次的失敗,他們是再戰再敗、再敗再戰,期間有傷有亡,曾經讓他們一度失去了戰斗的勇氣。
但就是由于隊長的堅持,以及對成功的渴望以及氣象學家的嚴謹工作態度,讓他們最終抓住時期,最終登上了人類最高峰———珠峰。讓那些說自己國家的人都登不上自己國家的高峰的人永遠閉上了嘴。
這一時刻,隊員激動了、國家揚眉吐氣了、人民歡歌載舞了、我熱淚盈眶了。
《攀登者》告訴了我,只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堅持不懈的努力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2
你們聽說過珠穆朗瑪峰嗎?我相信你們肯定聽說過,因為它是世界最高峰,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家登山隊曾經去攀登過珠峰,當時因為沒有照片,而不被國外認可。
這部電影根據中國登山隊兩次攀登珠峰的真實事件改變。在開篇時,國家登山隊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峰,因為當時沒有影像資料,而被國外提出異議。1975年,中國重新組建了登山隊,第2次攀登珠峰。
在電影中主角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峰的一名隊員。當時攀登上珠峰的只有三個人,他們隊伍剛出發時有9人后來犧牲了6名隊員。1975年,他還在鍋爐房里當鍋爐工人時,突然收到了國家登山隊的一封來信,讓他去國家登山隊報道,他熱淚盈眶。
國家登山隊重新招收了許多的隊員,也有一些人在訓練中因為不達標而被淘汰。最后登山的時候,不少隊員在中途犧牲了,前后兩次任務失敗了。
當時國家氣象局檢測出來已經沒有窗口期了,在他們正準備放棄此次計劃的時候,幫助登山隊登頂的氣象組卻報告說還有一次窗口期。于是他們又一次向山頂沖刺,最后終于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峰頂,還準確的拍攝了360度的照片,將中國國旗插上珠峰,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測量的珠穆朗瑪峰新高度:8848.13米。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永遠都不要只聽別人說的話,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觀察,這樣子你才能成功。正如電影中一直堅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為堅持,才最后成功的攀上了峰頂。這樣子的事例還不夠鼓舞你嗎?快快變成一個努力的人,去干好自己想干的每一件事吧。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3
《攀登者》1960年,發展國家體委兩個決定從珠峰北坡去挑戰珠穆朗瑪峰。
七位登頂隊員逐漸連續突擊主峰。在珠峰艱險的“第六臺階”處,劉連滿為托舉跑位而耗空點勁,長期停留在8700米處,剩三名隊員在25日凌晨登配珠峰。這是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在在夜里登配珠峰,的現代人類首次出現從北坡成功了登頂。
貢布不過當時拿起了兩面國旗飄揚,讓國旗在風里飄展。一段曾被到國外徒步者視做“鴻溝”的山巖路段,自己是靠搭人梯多種方式的。惋惜而,加之嚴重缺乏登頂的視頻影像資料信息,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初心。隊員們跋山涉水,面對的是環境險惡、地勢險要,面臨的是生命安危,但是隊員們沒有畏懼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闖生命禁區,最終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之巔。
看完《攀登者》讓我明白了什么叫信念。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領土主權捍衛之爭,“登上去,讓世界看到
《攀登者》作為對新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4
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完整的珠峰北坡登頂,從冰塔林、北坳到大風口…以及傳說中的第二臺階和“中國梯”,身為登山片愛好者,心境久久難以平靜。《攀登者》是國產電影在此類題材上的突破,論特效水平和專業程度,不輸給《垂直極限》和《絕命海拔》。并且影片還讓觀眾看到了兩次登頂,從1960年的3人到1975年的9人,那種偉大的使命感和堅忍不拔精神的傳承,意義超越登山運動本身。
真實的歷史僅有比電影更艱苦,更加悲壯,當年克服萬難的攀登珠峰,每個人都背負著巨大的榮譽感,“唯有犧牲多壯志”,前仆后繼勇往直前,這在電影中多次出現,令人淚目。影片為了戲劇性做了改編,但還是基本忠實呈現了兩次登頂中的真實狀況,如屈銀華搭人梯凍壞腳趾,營地帳篷被風吹走,二登搭建“中國梯”,以及夏伯渝為保暖他人雙腿截肢等,遺憾的是劉連滿沒在片中登場。
李仁港把擅長的動作戲集中在了吳京身上,危險處命懸一線,緊迫感撲面而來。虛構的兩段情感戲見仁見智,與其說是想讓人物更豐滿,不如說是補充了氣象、醫療和后勤等支援團隊的形象,歷史上他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這最能體現出的“團體主義精神”,在雪山大全景的“航拍”中蕩氣回腸。
劇本結構上,“保護攝影機”才是整部影片自始至終的核心境感,60年的遺憾到75年來彌補,由此關聯起張譯與吳京、井柏然之間的對手戲,也構建起了主角的性格和命運,所有的拼搏,所有的犧牲,都是為了看到隊友們登上珠穆朗瑪峰,把五星紅旗插在我們自我的珠峰頂上。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5
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他的主演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演員:吳京。從《戰狼1》到《戰狼2》,再到《攀登者》,影片無不充滿了愛國的激情,讓人熱血沸騰。
《攀登者》這部影片講的是在我國建國初期最困難的時候,我國的登山健兒勇于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偉大壯舉。在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三人成功登上珠峰峰頂。可惜由于沒能留下影像資料而遭到西方國家的質疑和嘲笑。為了向世界證明,時隔十五年之后國家決定再次組織隊伍再次向珠峰發起挑戰。
登頂的過程一波三折,為了保護好攝影機留下證據,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面對血崩、十級大風和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他們沒有屈服過,一次又一次的戰勝了困難,終于在1975年5月27日那天,中國八名登山隊和一名女隊員成功登頂珠峰,我們創造我們自己的——中國的高度。
“那座山,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可就是為何登不上呢?”不,我們向全世界證明了我們可以,我們中國人可以登上!
看過《攀登者》這部電影后心靈被深深的感動了:敬英雄,不畏生死;敬英雄,國之榮。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6
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人們一直都想征服他,但是征服他談何容易,影片《攀登者》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了在1960年中國組建了第一支登山隊,想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們歷經千辛萬苦,也遇到了許多危險,在臨近山頂時,他們遇到雪崩,老隊長犧牲了,為了完成老隊長的遺愿,他們繼續前進,在準備宿營時,突遇十級大風暴,也為了救人,他們不小心把相機掉到了山下,所以這次登頂雖然成功但并沒有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認同。然而,他們并沒有放棄,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1975年再次沖頂,第一次沖頂他們錯過了最佳的登頂時期,遇到了大風暴,隊員受傷,登頂失敗。第二次他們繼續沖頂,可是他們走到第二臺階時,有一名隊員踏空,導致氧氣罐飛落,砸中走在隊尾的隊長,大家又滑了下來,而且還遇到了冰崖,在這危急時刻,隊長割斷繩子,犧牲了自己,保全了大家,第二次登頂又失敗了。就在大家要放棄的時候,氣象組的專家又意外發現了珠穆朗瑪峰的第三次窗口期,但國家氣象局并沒有認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不錯過時機,盡快登頂,他們再一次做了周密的安排,氣象組隨同登山,時刻監測天氣情況,尋找最合適的登頂時間,在氣象組的幫助下,在第二臺階前他們終于錯開了大風暴,9人登頂成功,而氣象組的主任卻因高原反應,永遠地留在了珠峰。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了珠穆朗瑪峰最頂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壯舉!這一刻,無比的激動人心,這一刻,我們也終于測算出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度——8848.13米。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登山隊員們堅忍不拔,面對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永遠都是一個攀登者,我要學習他們這種精神,克服困難,永不言敗,去攀登那一個個“珠穆朗瑪峰”!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7
《攀登者》講述的是為彌補1960年中國登頂所留下的遺憾,1975年,由“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吳京飾)、曲松林(張譯飾),“二代攀登者”徐纓(章子怡飾)、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兩代攀登者組成的中國“最強攀登聯盟”,舉國之力,向珠峰發起沖頂挑戰。
在攀登過程中更是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眾人未曾妥協,選擇團結一心,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
“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跡。“沖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他們在挑戰人類極限,他們在書寫中國輝煌。山高絕頂人為峰!如果奇跡有顏色,那么它的顏色必須是中國紅。
這是一種堅持,一種信仰,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新中國成立__周年,__年春華秋實,__年不屈不撓,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閃耀在天空,它承載了我們對祖國的熱愛。為了共同的信仰,多少人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感人淚下的故事,讓我對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懂得了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承擔,愛是一種榮耀,愛是一種回報,愛是一種奉獻……今日的我們更要向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圣不可侵犯。接過長輩的旗幟,樹立遠大夢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8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__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愿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起沖擊。極度冷冽的風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于登頂了,終于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于”來之不易。看到預告里“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跡,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饑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
現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后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觀看《攀登者》觀后感篇9
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為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
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斗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峰,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此刻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到達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20年我們的目標必須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