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
通過寫觀后感,可以表達自己對某個電影或電視劇的喜愛或不滿,從而更好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態度。什么樣的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才算是優秀的呢?這里整理一些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1
感覺俞老師是一個幽默風趣又勤奮執著,特別有奉獻精神的人。他成功的經歷讓我明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不是憑空取得的,是靠自己爭取的。
特別是他在講北大給他的意義的時候,在講北大校園北大學子的時候,感覺北大是崇高而又偉大的,是真正學子的天堂,真正歷練人的地方。更讓我明白,大學時成功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我們之前的學習全是按著家長老師的意思去做的,大學才是我們真正自主學習,培養目標的地方。如果在大學里沒有把握好時間,庸庸碌碌,那么未來將是一片瑣碎。雖然我們不是北大學子,但我們同樣是經過高考選報上來的。可能我們之前做的不夠好,但之后的路是漫長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們同樣要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大學的學習中去,用我們青春的活力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知道俞老師當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的北大,讓我很震驚——這是一種多么堅強的毅力啊!就像他說的那樣“你們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們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可以想象當年俞老師坐在班里的時候,他是下了多大的決心,他的目標多么堅定。他一定是每天都像高考那樣,全身心的投入,為了北大而不懈努力!這就是他的能力——持續不斷的努力。我覺得我們就需要這樣的能力,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尤其是在大學里——這個格外開放的場所。沒有人要求你必須去干什么,只有自己努力!要想在大學里學有所成,靠的就是這種毅力。當然,這種毅力不是一兩天就能煉成的,需要長期的磨練。因此,需要我們堅持,堅持才會勝利!
俞老師說的成就自己人生的.兩樣東西——理想和良心。我認為可能還需要信念等。但這兩樣東西確實是不能少。也許我們以前是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可是現在再沒有的話,真可就前途渺茫了。想以前的名人異士,哪個不是早早的定下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大業。不用去舉許多例子,單說我們這些大學生。從五歲就開始上學,一直到現在,經過層層選拔越上越高。我們的思想已經到達了一個高度,一個可以對這個世界有獨特看法的高度。因此,我們不能像那些中途輟學甚至沒上過學的人那樣隨波逐流?!皻v史賦予了我們責任,我們就應該承擔起來?!睆默F在起,我們就要樹立理想,堅定信念。我們還要有良心,也就是要有道德。我覺得俞老師做的很好。我佩服他的就是他對室友那種無私的不怕吃虧的精神。自己吃點虧沒什么,都是親人朋友。如果在親人朋友面前也斤斤計較,那就太失敗了。道德,文明其實離我們很近,它可能是舉手的高度,可能是一張紙的厚度,也可能是一只手的力度。所以。我們要盡自己所能,做一些有道德有良心的事。
成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或許離我們有點遙遠。然而,從現在做起,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俞老師給了我深深的啟迪,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一定要像俞老師那樣成為一個有功之士!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2
凡是用來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經年歷冬,讓“風刀霜劍嚴相逼”,質地才能更加緊密結實,做出來的笛子才能不變樣,不走調。
文章作者孫君飛小時候認為能做成笛子的竹子也沒什么奇特的,覺得家里的木匠只是在敷衍他了事。當多年后,在賣笛人手中買笛、請教退休音樂教師解答疑惑,才知曉其中的“奧秘”——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春夏的竹子都長得太散漫,只有到了冬天,生長的環境惡劣,風霜對竹子的摧殘,使它的質地變得更加緊密結實;而這些并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經歷的。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不是所有人都能成材?,F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同作者一樣,認為只要是根竹子就能做成笛子。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龍、成鳳,卻因此而無視孩子的發展順序和個體差異,覺得別人家的孩子能這樣,自己家的孩子一樣可以,認為孩子什么都能學會,什么都能學好,從而逼迫孩子學。一旦學不會學不好,那就是孩子沒盡力?!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歷過風霜,經得起挫折,才有可能成為對社會對家庭都有用的人才。一味的提高要求只會和“拔苗助長”的結果不謀而合。
表面上一樣的東西,而實質上是不同的。我們要用心取材、分辨事物的好壞。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能光看其表面的光鮮亮麗,還要透過表面看清實質。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3
前幾天我看了《狗十三》這部電影,看的過程中,心情一直處于低落狀態,播完后也有一時回不到現實中。
這部電影講述了女主人公李玩曲折的青春成長歷程。女主人公跟中國的一些家庭一樣,都是離異家庭且女主人公跟大多數青春“小透明”一樣,長相普通,痩痩小小,滿頭的青春痘,自己有點掖著藏著的小心思,是骨子里倔的一個女孩。本片內容跟電影名差不多,都是圍繞養狗,丟狗,找狗,再一輪把狗送走寫的,但那不過是淺薄表面上的引子。我將用幾個對我印象很深的片段講一下我的感受。
爺爺奶奶愛李玩,卻連李玩喝牛奶會吐也不記得,爺爺親口說:李玩是女孩,名字是隨便起的,男孩的名字可不能隨便。重男輕女的思想依舊在腦子里。
愛你的人,偏偏就是折磨的你那個人。李玩喜歡物理,于是報了物理興趣小組,但她父親去學校擅自幫她改成了英語口語學習小組,因此兩個人鬧了矛盾,父親為了哄李玩送了她一條狗,李玩迫于無奈最終妥協了。這里我想到了自己五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一直坐在幼兒園門口望著右邊的滑梯,當時就瘋了似的想上去玩,但幼兒園教師就是不讓,我在幼兒園好幾天都沒看見有人玩過,難道那就是個擺設?終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上去滑了一下然后就被老師教育了?;氐郊液蟮牡诙煳移戳嗣幌肴ビ變簣@,一邊哭一邊抱著樓梯柱子,但迫于父母的威壓,還是不得不妥協。罵你是恨鐵不成鋼,打你是為你好,逼你做不喜歡的事是因為愛你。這是很多家長解決問題的方式,先找借口,再不行還可以物質補償。
爺爺弄丟了李玩的狗,卻沒有一句道歉。李玩只狠狠撂下一句“爺爺奶奶還不如一條狗”來證明自己的委屈。這時候如果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就要被扣上不懂事的帽子?!懊恳粓龀砷L都是兇殺案”,這場“兇殺案”,每個人都是涉事者。
大人們好像總是有各種招數來對待孩子,除了好好說話。只有看懂大人臉色的孩子才能在成人世界收到獎賞。就像李玩的堂姐,處事聰明,會察言觀色,在長輩的世界里活得如魚得水,大人一個眼色她就可以不再為李玩說話,慢慢地李玩也被逼成了這樣。這里我想到了一個聽了很多次的問題:“媽媽好還是爸爸好,不要問大人,要問小孩”。為什么要問小孩子?因為小孩子還保持著純真,敢說,無所顧忌。因為小孩還沒有收到大人世界的影響,因此小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最無邪也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討厭的家長也有自己的苦衷。在車上,爸爸捂著李玩的眼睛默默地流淚,就好像有什么苦衷,可有苦衷就該被原諒嗎?不!明明有更好的辦法來保護一個孩子受傷的心,可他們為了圓謊選擇擴大了傷口。是生活讓他們乃至我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孩子苛求的從來不是一個完美的家長,他們要的只是家長不要一邊自私一邊又說自己無可奈何。
成長是個中性詞,但最后人們把它變成了貶義詞,教育這兩個字多么重要啊!人的一生都押在了這上面,卻也剝奪了反抗的權利,這是我唯一一部不想看懂的電影。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4
最近一直閱讀了讀一本英文書《me before you》,因為被小說的情節吸引,但每天的閱讀量是固定的,不能超量,于是我按耐不住看了電影版,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至少男主的笑容很有魅力,我非常喜歡。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如果你把自己限定在某個范圍或者區域里,你就無法真正認識你自己,無法去發掘更多的潛力與可能。因為車禍而高位截癱的will曾是那么熱愛生活,后來卻被困在小小的輪椅之上,盡管家庭富足,他不用擔心生計,但是,那曾經可以自由馳騁,自由翱翔的心靈是不堪囚禁的。他與父母約定的在他選擇安樂死之前再活半年。半年里,lou的到來給了他愛與快樂,卻未能改變他要結束生命的決定??吹絯ill選擇在lou和家人面前安樂死的時候,我忍不住落淚,但若換成我,我也一定會像will一樣。
不是瑪麗蘇的結局,will雖選擇了離開,卻給lou留下打開了新世界的希望和資源。她不再因為家庭的經濟來源問題被困在那個小鎮,她可以自信地穿著最愛的大黃蜂條紋打底褲,坐在巴黎的街頭,品味著經典的苦咖啡和新出爐的牛角包,然后微笑著走進那家香水店,購買will推薦的那款適合她的香水,帶著will給她的永恒的愛與希望前行。
結局雖不圓滿,卻是最好的,因為will不用再過每天睜開眼就期待這一天結束的日子,心靈不會再被身體禁錮,因為lou終于可以去過自己的生活,去看更大的世界……
will應該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被一輛摩托車毀掉一生。生命或者說生活永遠都是未知的,我們無法窺探未來,或許,解放自己,過好自己的每一天,去發現,去嘗試才不枉生活。但在我們的文化中,各種關系和羈絆很多時候你是無法放下的,因為就算你是對的輿論的壓力太大。
在過去的一年里,應該很多人都覺得很累,或許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上班的人有太多迫于生活的壓力而發條式的前進著,全職媽媽們也疲于24h全年無休的工作。或許,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時間,一點點空間,去療愈我們自己,哪怕只是看幾頁我們喜歡的書,或者看一部我們喜歡的電影,哪怕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后,坐在窗前靜靜地發會呆,釋放一下心流,又哪怕只是聽一首歌,品一杯茶……只要我們是全身心的陪伴自己。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5
元旦假期追了一部電視劇,名字叫《大江大河》,里面有一句話很有感觸。
要致富要靠以下三個因素:人力、人才和政策。
我們來看小雷家(不知道為啥,村名叫小雷家)的情況:
1、有人。村里幾十條光棍漢每天像狼一樣嗷嗷叫,絕對想富。
2、有人才。老書記有威望;士根腦子好用;四眼高中生;雷東寶復員軍人,有膽量有見識。電線廠工人都是高中生,所以村里是人才濟濟。
3、有政策。在法制不健全,政策導向不明確的條件下抓住政策是至關重要的。小雷家想致富抓住的第一個政策就是包產到戶。試想,假如老書記壓著文件不讓村民知道呢?雷東寶的小舅子不是大學生宋運輝,解讀政策有偏差呢?假如雷東寶不認識徐縣長呢?假如雷東寶沒有陳原平縣長的支持呢?當然沒有那么多假如,可我們也應該看到小雷家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多,也不僅僅是雷東寶膽子大腦袋好使,是國家的政策好,是小雷家緊緊的抓住了這個政策。
對我們的啟示:政策導向要明確?,F在國家的政策就比較明確。黨中央已經明確,土地政策不會變,改革開放也不會變。這樣大家就不用在揣摩國家的政策走向,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小雷家。
所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村,我們的政策一定要明確。
人才有的是,他們沒成才可能是他們不清楚或者壓根就不知道政策是啥!這樣的后果就是權利得到了尋租,政策因人而定,能不腐敗嗎?
說句俗話:考不進部委大院不是我能力沒你小舅子強,是TNN的我壓根就不知道部委要招人!!!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6
一、畫面美
當代小說的特點是場景化,任何一個廣受大眾歡迎的小說,都將會給讀者創造一種體驗,能夠體驗到代入感非常真實的場面。這不是作者決定的,是看小說的人決定的。場景化的制作能力,是由大量的細節填充進去后形成的一種獨特綜合效果。對細節的把控,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看《邪不壓正》的場景,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這樣的體驗享受。整個場景,從細節上塑造了一種名為‘干凈’的美感,這種美把故事的每個部分都塑造的非常有價值,只有追求把沒價值的部分都刪掉,才會在簡短的對話中展現出無窮的意味。
二、看不懂的美
《邪不壓正》看了好幾遍,不過還需要說的是,這個故事懂了,而含義不懂。換種說法是,看懂了故事情節,卻沒看明白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什么內容。
故事很簡單。講述了大徒弟朱潛龍為了名利,伙同根本一郎殺死師傅一家,二徒弟李天然僥幸逃脫,卻被別有用心的藍青峰養大,最終利用他來完成自身目標,結果卻似乎并沒有完成目標。
用‘似乎’是因為,思考了很長時間,都不明給自己一個清楚的答案。老藍的目標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把‘將軍’送出去,那他完成了目標。如果是為了利用李天然殺朱潛龍和根本一郎,也達到了目標,可總覺的老藍似乎有某種更深層的目標沒有完成,但是找不到判斷的證據。
同時,電影中的細節,以及人物的對話,意味深遠,有太多含而未露的描述。比如:就是為了這點醋,我才包了這頓餃子;我聽不懂你說的中國話;寫出來的,還能叫心里話嗎?等什么呢?
這些對話,蘊含的信息量太大,完全給了我‘瞎想’的空間,可以讓我把自由發揮的腦洞開到極致,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一個思考的方向。最終我都沒有去想,因為不想過度解讀。
正是這種無法確定答案的美,給了我一種只有朦朧詩才有的美感。
三、人物塑造的性格美
朱潛龍和根本一郎,兩個典型的壞蛋。一個欺師滅祖,一個曲解孔圣人的論語,可謂是對傳統所塑造的‘好’,破壞的一干二凈。
特別是根本一郎和朱潛龍在與李天然一一對決的過程中,為了獲得優勢,派兵暗中埋伏。朱潛龍,在死之前依舊說是李天然殺死了師傅。從頭壞到底的兩個人,至死不悔,這樣的壞人太少見了。
李天然是一個心懷大恨的人。對他拉說,除了報仇,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所以他失去了一個愛他的父親亨大夫,錯過了愛他的女人唐鳳儀,這些原本可以成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結果因為他的‘恨’錯過了。
唐鳳儀是一個牛津大學的畢業生,在她的世界里善惡不重要,重要的是愛她,至于愛她的人是不是壞蛋也無關緊要??稍凇芭訜o才便是德”依舊盛行的社會背景下,追求愛情,特別是李天然用‘在你屁股上印一個章就知道他是否真的愛你’操作下,讓唐鳳儀知道了朱潛龍根本就不愛自己,而李天然又拒絕了和她遠走高飛。至此,對愛的所有追求破滅?;蛟S這才是她自殺的原因。
關巧紅是一個心中有大恨,且把想法付之于行動的人,不過在可以報仇的時候,因為恐懼放棄了報仇。于是面對同樣因為恐懼的李天然,成了一個引導者,引導李天然去報仇。不要講什么‘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留隔夜仇才是報仇的最好方式,通過這種引導,讓李天然直面恐懼,直面生活。李天然的成功,讓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最后她也因為心中執著于恨,錯失了李天然。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啟發是,生活中不止有恨,不該因恨而活。心中有恨的人,永遠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就像李天然沒有報仇之前,舍棄了唐鳳儀,關巧紅舍棄了他。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7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紅色電影——《劉胡蘭》。看完后,我不禁被劉胡蘭的勇氣與智慧所折服,當她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時,我不禁潸然淚下,為抗日時期又折損一位中華英雄兒女而感到惋惜。
這部影片主要介紹了年青的共產黨員劉胡蘭,她為了保護黨的機密和鄉親們的生命安全,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慷慨就義,犧牲時年僅15歲。
劉胡蘭英勇就義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鄉親們,敵人的槍、刺刀,沒有讓我們屈服,今天我死了,以后有很多的人會替我報仇的,不要哭,不要難過,更不要低頭,我們在日本鬼子手里就沒有低過頭!國民黨反動派算什么,他們活不長的,我們的隊伍就要打過來了,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多么令人感動的一段話,就是因為這段話,中國站起來了千萬個“劉胡蘭”,他們與帝國主義戰斗到底的精神已植根在了每一位革命戰士的心里!他們踏著先烈的血跡,掀起了戰斗的狂瀾,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世界的和平,他們堅持不懈,絲毫不放棄抵抗。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也過不上我們現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他們卻毫不抱怨,可想想現在的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為父母分擔家務,有多少人能夠認真學習,勤懇工作,又有多少人遇到困難和挫折從不氣餒……
劉胡蘭,一個只有15歲的文靜小女孩,表現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面對敵人的屠刀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表現了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當她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時,是那么從容不迫,視死如歸。15歲,是一個花樣年華;15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撒嬌、享受著無憂無慮地生活!可是,劉胡蘭卻在敵人屠刀下死去,一個美好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偉大的領袖主席曾為她揮筆寫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的一種贊揚!與劉胡蘭對比之下,我感覺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平時就知道向父母撒嬌、要錢,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再看看當今社會上的有些人,事業失敗了或者感情受挫后,就輕率地放棄自己的生命,跳樓自殺……他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做不僅會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養育自已的父母,真是不應該啊!
作為生長在這個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大家被父母寵著、慣著,過著無憂無慮、幸??鞓返纳睿m然我們不用像劉胡蘭那樣要上陣殺敵,但我們可以向她學習,學習她那公正無私,做事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品質;學習她不畏困難、不怕險惡的革命意志;學習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革命先烈們的期望,從小就要好好學習,練好本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奮斗!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8
作為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是經歷磨練才獲得現在的成就。曾經三次參加高考并最終考入北大。這需要怎樣的勇氣和意志。正像俞敏洪先生說的那樣:“如果沒有二次高考的失敗經歷,就不會磨練我的意志力,更不可能有我現在的成功."
啟示一——年輕時的挫折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它會對人的一生有重要影響。因此,不要害怕困難,在困難與挫折面前要學會堅強。
“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終將走向成功?!庇崦艉樵谘葜v中這樣說到。理想對每個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說的那樣:“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風向都是逆風?!崩硐刖褪且蛔鶡羲瑸槊つ康拇该鞣较?。
啟示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因素是目標,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目標的確立非常重要。因此,要學會確定一個適合自己、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俞敏洪先生的成功,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有一群得力的助手和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多數都是他的大學同學。當時,同學們知道俞敏洪在國內創業時,分分從美國回到中國。有許多同學表示“我們之所以能夠回國,決定和俞敏洪一同創業,就是因為你在大學能夠幾年如一日的堅持給寢室收拾衛生,給同學們打水,我們都覺得跟你干不會錯的?!?/p>
啟示三——人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學會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學會做人,才能真正做好事。因此,在大學的我們,要學會與人溝通,這是你一生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有關電影的觀后感作文篇9
“黑夜,任然籠罩著大地,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簇擁著的影子多么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學校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臟——潛伏著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鐘,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后,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愈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么,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睙o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里,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為生活所迫,為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為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后,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才是最好的辦法,最后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蛟S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后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群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著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樸,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