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對于電影深層內容的分析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1
《中國合伙人》講訴的是80后的創業者“新夢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憤青“佟大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鱉”黃曉明有“高考失敗,泡妞失敗,教書失敗”的不平,“海龜”鄧超則遭遇“出國受挫,事業受挫,野心受挫”的尷尬,“憤青”佟大為歷經“姑娘走了,兄弟走了,夢想走了”的悲劇,但他們最終攜手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青春的年紀總會豪言壯語,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夢”來標榜自己,覺得有夢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現在,看著書里、電視里、電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現實的利刃終將我曾經的個性,沖動,自信等都抹平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僅存的只是那廉價的自尊心。所以,當我們被周邊的環境同化的時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實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護”得太好,束縛、沒有自由,沒有獲得應有的追夢的機會,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籠里沒機會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當我看到成東青跪著求自己老母親借錢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橋段時,我才意識到是我錯了,是我自己沒有去努力爭取屬于我的機會,是我自己放棄了。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有兩句臺詞:“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才會開始得到他們的尊重 ”。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是否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前進動力非常重要。沒有動力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我自己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我想這應該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最根本的出發點。
觀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內心也在不停的拷問著自己:“我堅持過自己的夢想嗎”?影片中成東青失敗了兩次,跪著求母親再給一次機會;用舊版詞典學英語學出來的日式英語被人嘲笑的時候,他可以秉燭夜讀,堅持讀了800本書;他不畏懼病魔,不放棄自己心中所愛,最終贏得自己的愛情;為了與美國人辯論,出國前一個晚上就背好了相關法律。但當我曾有過像成東青的境況時又是怎么做的?我的夢想如今又被遺落在哪?而我現在又能為之做些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2
中國合伙人上映好幾天了,今可是這幾天一直比較忙,今天才有時間看一下。感覺很不錯,這部電影的時代跨度不大,但是很多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不管是學生,創業者還是創業成功或者創業失敗,都能從這部電影里面發現很多曾經自己的內心世界。尤其是現在的我,看過之后,心里更是五味雜陳,在此分享給各位農業人朋友!同時也推薦大家有時間了都能去看一看,也許,你也會有所感觸!
中國合伙人是講述了三個人從大學,到逼迫創業直至成功登錄美國納斯達克的故事。三個人當中,一個激進,一個中庸,一個保守,本人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團隊中最好的組合了,企業有時候需要激進,但是有時候需要保守,如何把握,如何調和,主要還得這個中庸的人來做!電影里能看出來新東方的影子,也許就是俞敏洪他們三個人的發家史吧!不管怎么樣,他正確的詮釋了中國環境下合伙人的內心世界,是現實中國企業世界里面的友情,感性挑戰理性,理性又反哺感性的的一種最好表達!
故事最后,導演陳可辛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 結局,雖然我的合伙人有過分手,有過彷徨,但最后在大是大非面前,用智慧及改變找回了尊嚴。讓世人知道,如今的中國人早已不是當年的國人那樣麻木的崇拜美國了,因為,世界因我們也在改變!
我喜歡《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3
《中國合伙人》讓我看到了那個追尋美國夢成風的年代,懷揣夢想的一群年輕人是如何在現實與夢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的。劇中充斥著那個時代追夢的感動與辛酸,或者更多的是無奈。這部電影把一些東西感情具化了,把夢想寫的很概念很具體,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細細品過,卻總有那么些許的細節跟語言打動震撼著我們。劇中人物性格迥異,成冬青一個典型的貧苦出身,土鱉比屌絲更加形象,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是充滿堅毅與執著的創業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鮮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堅持。孟曉駿張揚激進與自尊心極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恰恰襯托出成冬青的“土鱉”—保持穩健。而王陽表現的則是中庸的形象,文藝憤青,三個人中間的調停人與潤滑劑。
那個年代告訴他們什么是夢想——美國,卻也在無情的擊碎著他們的夢。有的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夢想卻照不進現實。但是上帝卻永遠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他們眼中有夢想并且堅持就是幸福,無論這夢想是被現實綁架亦或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這是我明白的第一點。
其次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君子之交。逐夢路上有那么一兩個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這個感情不需要太多語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經歷,只是隨著歲月靜好,許多事情就這么發生了,感情就這樣不期而遇了。不論你發生什么,總會牽著那么幾個人的心。有一天你覺得感情淡了,緣散了,但是只要你需要,你有困難了,它還會來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隨。這是我明白的第二點。
有多少人曾滿懷憧憬有多少人背棄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壯志改變世界卻被世界改變。“如果皺紋終將刻在我們的額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刻在心里。”用這句話收尾,可謂是畫龍點睛,回味無窮——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4
昨晚陪女朋友一起去看了最近熱播的影片《中國合伙人》,說實在的的確很不錯!
這部片中中有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孟曉駿轉身去美國的時候強忍著眼淚最終還是落下,只是他不想讓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到;孟曉駿在美國洗盤子老太太鼓勵他的時候,從他堅定的眼神可以看到他內心有堅定而執著的夢想!
成東青以孟曉駿名字命名的實驗室時,“土鱉”這個詞顯得那么可愛!在新夢想被起訴的時候,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人在美國的卓越表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這三個人我認為代表生活中三個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包括他們為人的風格,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情態度,對婚姻的理解與經營。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么冷靜、淡定的一個。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后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
或許這才是一個成大事者對事業的執念!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但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夢想是什么,孟曉駿心里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他最先簽證去圓夢美國,最后回來了,我想他是經歷了,成長了,也無憾了吧。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愿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么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么,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還有電影最后出現的那些現已成名的草根企業家, 這是我看過唯一一次讓我如此激動的電影 觸動很多內心深處的東西 我們也在成長的路上。有很多東西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最喜歡文中老太太的話:
You are young, 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 人生路上 一定要堅持住 那些過往的傷痛也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5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于留學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并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后,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么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并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留學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并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后,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于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拼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伙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拼,創造屬于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6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后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蔑時的冷靜,而是他敢于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象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么。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象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么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后成功的年輕人。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樸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么冷靜、淡定的一個。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希望成為成東青的那種人,至少,我可以向他一樣勇敢的面對。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150字篇7
我一向不太喜歡看電影,總認為電影的節奏太快,我的思維跟不上,所以總是把電影拒之門外,直到那天無意間看了《中國合伙人》的宣傳海報,三大“帥鍋”裝扮得極為異常的造型引起了我的興趣,在網上搜索著看了一遍,有點意思,有些地方沒看明白,于是乎,又看了一遍。之后想想,之所以會這樣,都源于片中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
影片的背景是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在新中國這30年間大變革背景下,三大“帥鍋”為改變自身命運,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更能夠形容為這部影片是在這激蕩三十年中關于一個土鱉,一個知識分子,還有一個浪漫騎士的“中國式成功”故事。
孟曉駿、王陽和成東青是那個時代下最典型的身影。他們中,一個是自視甚高、鋒芒畢露的海歸后代;一個是醉心詩詞、風流倜儻的浪漫騎士;一個是不修邊幅、默默無聞的一大土鱉。正是這樣各走極端、格格不入的三個人,在偶然之中建立起了友誼,并創下一段“神話”故事。無論是最初的合伙還是最終的分歧,片中最動人情感是友情。片中三人的友情面臨著重重考驗,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應對新夢想的困境。時間是個好東西,它能讓以往熱烈的感情變得冷靜,也能讓熱血的友情變得相濡以沫:你失意了給你唱《海闊天空》,你迷茫了聽你唱《外面的世界》,不管世界怎樣變,我們失敗了還是成功了都一齊唱《光陰的故事》。
這也是一段關于青春的“血淚史”,三名主人公所代表的是所有年青人都可能有過的經歷。這部影片不僅僅帶領觀眾回顧了青春的“血淚史”,更讓觀者找到了同故事情節中種.種青春挫折上的共鳴。三個人不一樣的性格,不一樣的人生觀,不一樣的生活、情感遭遇,都有讓每一位觀者或多或少地從里面找到自我的影子。我們以往或正在經歷的青春,誰都有過沒落的時候,誰都有過愛戀的傷痛,日常生活中所能遭遇的挫折,在片中這三個人物的身上都有著相應的折射,于是在他們的故事里找到了那份久違的共鳴而被震撼。
在這部影片中,我覺得更出彩的還有一些經典的臺詞:“什么是夢想,夢想就是讓你感到堅持就是一種幸福的東西”,“我們僅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期望”。我還很喜歡片中美國老太太的話Youareyoung,youcangofarawayfromhere,shewillgetstuckhere。是的,在我們的人生路上僅有堅持住了,那些過往的傷痛才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還有那句最戳人心窩的“如果皺紋最終會刻到你的額頭上,那就別讓它爬到你的心上。”我們現實中總是讓太多太多的人被挫折擊潰,于是忘記了以往的夢想。然而夢想是最不該放棄的,即使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但不要讓它磨滅你的靈魂。
《中國合伙人》確實是一部讓50后深思,讓60后動容,讓70后震顫,讓80后楷模,讓90后啟迪的勵志傳奇大片。看完這部片子,有了一種“想去做點啥”的沖動,讓沉寂的心突然有了活力。
整部片子,細細品來,不難發現它更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最終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了你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這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的最根本的出發點。
是的,夢想需要堅持,所以不論你是土鱉、是憤青還是海龜,都應當像電影里的主人公一樣去做夢、尋夢、追夢、圓夢,讓我們一個個小夢支撐起我們的中國夢,這樣我們的中國夢才能更快更好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