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應該寫成什么樣的?快來看看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本文為你提供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寫作技巧和示例!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1
一部前天晚上看的愛情電影。和爸爸一起看的,本人表示其實如果是看愛情電影,我更傾向于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待著,抱著一個東西自己一個人看。因為那樣子可以跟著主角在那里飚英語情話。
看完這部電影后,想起曾經同桌問我說我的擇偶標準是什么。我說那他的呢。他說她的擇偶標準就是,要么幽默,絕對不要高冷。要么是大男子主義型的。我說那好呢,我也喜歡幽默的,但是也不介意高冷的呢。同桌說高冷的特別不好。其實我也想讓他看看這部電影了,這部電影的達西是非常高冷的人,但是一般高冷的人都比較鐘情,可以有自己的主見,而且他是男主,一般男主的形象總是別人喜歡的形象!
那次我是這么跟同桌說的:我的擇偶標準就是不要對我太好!不要一開始就對我特別好,要從愛上我的那一刻才開始對我好。是的,就是這樣!同桌當時開玩笑說,那你現在周邊的那些男生都不符合哈。我只能笑笑,說是呢。
是啊,其實不喜歡那些對每個人都特別好的人,其實也不是說不喜歡,只是不會愛上,不會喜歡,會對這些人有好感,但是不是那種可以在一起戀愛的好感。其實,我的擇偶標準或許簡單說起來就是:看過傲慢與偏見那部電影不?里面的達西就是我的!
今天不是剛好寫了有關傲慢與偏見的影評嗎?最后一句我是怎么寫的,好像是:達西是我的吧!
和好友爭的面紅耳赤。逛他的朋友圈,才發現原來他也有看,是今天看的,今天發的動態,截了圖,然后說:幸好是個完美的結局。我留言評論說:前天看,今天寫觀后感。
結果就和她聊了一下,聊要買的書,聊過幾個星期去圖書館借書。其實應該是過幾天吧,但是我不確定,所以跟他說過幾個星期再去圖書館借書,畢竟我現在這里還有幾本沒有看完。現在爺爺那邊的圖書館是免押金借書了,也不用借書卡了,嗨森!
然后好友在私聊下跟我爭達西。我自己一個人對著手機狂笑。我弟特別訝異地看著我,不為其他,因為我沒事對著手機笑。我們為達西,然后發表情。足以讓我笑到嘴酸......
她說我也看傲慢與偏見,我說恩,喜歡達西。她說她看的時候又犯花癡了,現在回想還都想笑。哈哈哈哈。他說達西長得特別帥,正好配的上他的形象。于是就開始說達西是誰的了......然后就用各種表情來表示自己對達西是真心的。笑噴!
好友在那里跟我犯了好久的花癡,說達西的各種好,然后我就發了個表情滾。我說她不該看的,又有人搶了。她也發了個表情,我們這邊:腦膜嘿肥仔。達西你的你噠去搶。我發個表情:我還能說些什么呢。
其實不是為了達西而跟好友爭的,是為了好友而跟好友爭的!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2
其實在大約小學的時候我就早已知道了同名書,也早早得有了老師向我們推薦,然而我始終沒有看過。我想因為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對它有抗拒心理。其實,從書名上來說“傲慢”與“偏見”這兩個詞是可以有很深的含義的。但是我看了以后卻發現作者取的書名是很簡要而可愛的&39;。
“傲慢”自然指的是達西,而偏見自然指的是伊麗莎白。達西是一個極高傲的單身貴族,而伊麗莎白則是家境窘迫并對達西有偏見的小姐。那個時代的背景是與現代截然不同的,但是那個時代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吸引力,這些人物性格等也是在那個時代所特有的并且是對于我們來說全新的。包括一些情節和風俗也都是只在那個年代會出現的,可以說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其實說達西是傲慢的,但伊麗莎白又何嘗不是傲慢的呢?她外表可能是順從的,但她的內心卻是很高傲的,她敢愛敢恨,似乎是不為世俗所困,她內心也許比達西要更高傲一些,這也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那個年代中少有的一類女性,獨當一面,有思想,甚至可以扛起整個家,這比起現代那些新女性來說也是毫不遜色的。
而整部影片都是圍繞愛情與現實的沖突而展開的。對于班納特太太來說比起愛情,她更相信現實,她認為婚姻一定是建立在金錢的利益上,所以她不顧一切手段的可以說是“推銷”自己的女兒。從影片可以看出其實她并不在意對象是誰,只是在意他們能不能為自己的家庭帶來轉機。當然,這并不只局限于班納特太太一人,那本就是一個利欲的時代。而影片中有分別代表了三種類型的愛情。
首先是達西和伊麗莎白,是愛情與現實的完美結合,就像灰姑娘的故事最后幸福快樂的在一起,這也許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動卻也是唯一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了。達西是一個用高傲來包裹自己的紳士,而伊麗莎白是對達西抱有偏見的女子。他們最終跨越了名利,家庭,阻撓,偏見在一起。他們的相愛就像是命運一般另人羨慕,最終度過挫折,讓人不禁祝福他們。
還有就是夏綠蒂和柯林斯就完全代表了建立在殘酷現實上的愛情。夏綠蒂只因家里沒有財產,人又長的不漂亮,所以答應嫁給柯林斯,只是為了能有個歸宿,有個能確保她不致挨凍受饑的“保險箱”。建立在無感情基礎上的婚姻,幸福難料,他們只把成家作為最可心合意的避風港,以物質上的滿足來掩蓋感情上的空虛。他們是非常可悲的,但也是十分現實的。
最后是麗迪亞和韋翰,他們就是有愛情但極不成熟的例子。麗迪亞是個輕狂女子,一味想踏入社交,吸引男人眼光。跟著韋翰私奔,完全不顧及家庭和現實,后經達西搭救,兩人才茍全成親。為了金錢和地位結婚是錯誤的,但沒有上述因素便是愚蠢的,他們兩人都不具備結婚的條件。他們可能相愛,也是極不現實,終究無法得到幸福的。
這部電影給我的是對于生活,愛情,親情的思考,引人反思。傲慢與偏見讀后感傲慢與偏見讀后感1500字《傲慢與偏見》讀后感1000字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3
18世紀英國平民區,白太太膝下五位女兒婚期遙遙無望,令她焦躁不已。一日,年青富家子賓利先生搬進城內的消息傳來,白太太興奮不已,決定要安排其中一個女兒奪得富男歸。一次舞會上,賓利先生果然看中了白家最漂亮的大小姐珍,可惜賓利的老友達西先生卻天性傲慢,直言難與平民交往,更不屑與白家的莉莎共舞。誰知他這番話被莉莎聽見,兩人自此水火不融,針鋒相對。
一日,賓利先生突然消失,令珍傷心欲絕。莉莎因此怪責達西從中拆散姐姐及賓利,令兩人成見日深。直至妹妹麗蒂亞的感情出現危機,莉莎才終于明白達西的真正心意……
該版的演員遴選值得贊賞,與《傲慢與偏見》最初版本書中的插圖畫非常接近,幾乎是完全按照插畫進行挑選的。尤其是達西、柯林斯、班內特太太、卡苔琳夫人、德包兒小姐(美麗、文雅但病態)的形象;班家姐妹也不錯,夏綠蒂溫柔理性,達到幾乎說得上美麗的地步。卡苔琳夫人和達西這對姨甥在表情嚴厲的時候還真的很象。
該版中的伊麗莎白是最溫柔嫻淑的(她恨達西時,說的最尖刻的話是:“希望達西先生能娶德包爾小姐,這樣卡苔琳夫人就能作他的丈母娘了!”),風趣幽默,含蓄內斂,但是外柔內剛,在溫柔中又隱含了自尊和敏銳,思想深刻,經常進行自我反省;伊麗莎白第一次拒絕達西求婚、看了達西信后,有一段深刻的思考,看清了自己的愛慕虛榮,達到了“頓悟”,人物心靈得到升華,從那以后對達西的感情轉變比較自然。
達西演出了傲慢、不近人情的特點,也演出了對伊麗莎白的關注,這種關注的確較令人費解,猜不透原因,不過試想,如果他稍稍表示出了好感,在《傲慢與偏見》描寫的這群人精中,馬上會被眾人發現并且議論。
該版較好體現了班家5姐妹之間的姐妹之情,相比之下95版中伊麗莎白只愛姐姐一人,對其他姐妹比較尖刻。簡雖然不是美若天仙,但是風度特別優雅美好,尤其是初次見面時與賓利先生之間的一見鐘情,發乎情、止乎禮,刻畫地細致入微。柯林斯的扮演非常到位,可笑之人,但是對伊麗莎白不記恨,還算一個紳士,夏綠蒂和柯林斯之間也有夫唱婦隨,盡管是出于無奈。賓利小姐嬌小玲瓏,優美雅致,在不經意間顯露尖刻勢利,對達西先生一往情深,有時又相互嘲諷,倆人之間是有朋友感情的,如果不是伊麗莎白橫插一杠,說不定后來會咋樣。卡苔琳夫人是一個美麗但是非常厲害、令人生畏的貴婦人角色,因此伊麗莎白在與之抗爭中表現出來的不卑不亢更顯可貴,而95版中卻是一個沒啥大用的老太太,和伊麗莎白一陣唇槍舌劍之后馬上敗下陣來,沒有鮮明反襯出伊麗莎白的有禮有節、不畏權勢。
版本另一個特點是配樂非常清新簡潔,尤其是片頭、片尾曲,洋溢著寧靜、優美、質樸、悠揚的英國鄉村氣息,現在我還經常欣賞。
這一版的缺點主要包括:
1、室內場景比較狹窄,尤其是跳舞的時候,更顯擁擠。
2、電視劇改編功力不夠,內心獨白太多,有些對白甚至是照讀原著人物心理活動。達西的那封信也是完全照讀,拖沓而單調。小說與電視劇畢竟是不同的載體。這是此劇最大缺陷。
3、達西的扮演比較僵硬,不夠自然,過于木訥,傲慢嚴肅有余而深情不足,轉變不夠令人信服。這個缺陷也比較致命。
4、這是全體人物最文雅的一版,只有文雅、更文雅、更更文雅之別,連輕佻的麗娣雅也比后來幾個版本文雅美麗,如果達西、賓利一家對這個班內特家都不滿的話,只能說當時的上流社會實在是太挑剔了。
5、伊麗莎白有時候很美麗,但是五官稍嫌粗糙,某些角度不太經看,尤其是哭泣的時候。不過在我心目中她還是所有版本中最貼近伊麗莎白的形象的。達西也是如此,英俊,但是還是有缺陷(嘴唇稍薄,鼻子稍短)隨角度不同你會感覺到尚未英俊到想象中程度。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4
別擔心這世界上沒人配得上你,任何東西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更值得去選擇和容忍。跨階級的愛情,只有自己堅持才會遇見。
“我真的不敢相信會有人配得上你”這是影片末尾,女主父親說的話,父女情深,濃濃的父愛。
女主找到了這輩子的終生幸福,想征求父親的同意,看到父親的點頭,女主給了班納特老爺一個愛的擁抱。
女主伊麗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母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新來的鄰居賓格來先生和他朋友達西她們一家人單調的鄉村生活。
超贊的電影,英倫田園的風景美麗如畫,紳士淑女的愛情曲折如實,家庭階級的制度曲折起伏。
初次見面,晚會跳舞,達西先生對伊麗莎白一見鐘情,女主伊麗莎白卻對男主的傲慢態度產生了偏見。
女主去男主那邊接姐姐吉英回家,女主上車的時候,男主牽住了女主的手,怦然心動。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被賦予浪漫,很多人是為了而結婚,不是每個人都有決定幸福的權利。
女主母親想照顧好五個女兒,剛好家中堂哥非常照顧她們一家,女主母親提議讓女主嫁給她的堂哥。
面對堂哥的求婚請求,女主果斷拒絕了,因為不喜歡。盡管遭到母親的各種反對,女主堅持自己可以找到的終生幸福。
好美,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你的淑靜,節約,以及其他種種可愛的優點。你嘴角揚著迷人的笑容,自信,聰明,獨立。一半夜色,一半火焰,內心剛毅,眼光清澈,你的眼神,驚艷了時光都盛世美顏。女主的美,無形中吸引住了達西。
女主存在偏見,男主很傲慢。
門不當戶不對,還是會被社會所嘲諷。貧窮會使人自卑心自尊心膨脹。女主覺得男主出身富貴家族,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財富實在不敢高攀男主。女主覺得自己跟男主不是同個階級層次的人。對于男主的做事方式,價值觀,女主存在偏見。女主覺得男主家庭很有錢,覺得男主嫌棄自己家庭的卑微,母親和妹妹的教養。
男主看到女主的母親以及幾個妹妹缺乏家庭教養,父親也只是各種忍讓逃避家庭瑣事。男主覺得除了女主,以及女主的大姐吉英非常淑女典雅,有文化,有禮儀,有氣質。男主認為女主的出生家庭背景有失教養。男主從自身家庭背景來判斷,說話舉止有點傲慢。
有個人,沐浴著晨曦,露水,走向你!你把我的軀體和靈魂都占據了,我愛你,從今天開始,我不想與你分開。
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舊。對你的愛就像朝陽,無聲無息,卻占據了全世界。
傲慢是剛開始的男主,偏見是剛開始的女主。
傲慢與偏見,從不相同,不要讓偏見遮擋尋愛的目光。永遠不要用外表與外人評價來最終判斷一個人惡劣,即便第一面對方給你留下了傲慢的印象,即便一開始,你便對他有偏見。
男主達西第一次向女主伊麗莎白告白這份愛,女主赤裸裸拒絕了,不留任何情分,不帶一點猶豫。女主說出了那句話:我永遠也不會嫁給你這樣的男人。男主受傷了。
男主后來才知道,自己做的很多事情被女主誤會了,后來男主默默做出行動,最終打動了女主的心意。
男主幫助女主最小的妹妹爭取到了想要的愛情,也鼓勵勸自己的好友告白求婚女主的大姐吉英。最后一刻,男主還讓自己的姨媽打聽女主此時此刻真正的想法。
情感是在態度在生理上一種較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體驗。生活中蘊含了情感,人的大腦可以感受到這種情感,從而產生了各種態度。
愛的熱烈,他遠遠的走了過來,我心里充斥著什么。她只能把她自己設身處地放在,那些思想隨著感覺的暖意而發亮。那些從定罪中延伸出來的爭辯的人上思考問題。她一定能感受到激情的變化。
曾經所有的傲慢,其實都是偏見。有些傲慢,是需要一個人獨自享受的。
偏見,終究不容許你只做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偏見,也并不是我的本意,總有一個人在愛你。
生活的真意不過是自然產生。愛是藏不住的,眉眼之間可以透露。
我愛你,最真摯的愛。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愿我們都能找到愛情。
我渴望這樣的愛情,不摻雜任何東西。千千萬萬次答應你。
明明你也很愛我,沒理由愛不到結果。感情就是這樣,莫名的喜歡,莫名的向往。要是他沒有觸犯我的驕傲,我也很容易原諒他的傲慢。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5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看慣了好萊塢的大片,習慣了那種情節急劇變化的電影,再看這部由名著改編的電影時是一種視覺與心靈的雙重享受。
影片中我喜歡的地方:
漂亮的景色:英國鄉村的綠地、小河、家禽……所有的一切都讓人感覺清新與自然,很舒服。當伊麗莎白和舅舅、舅媽等人一起去外地游玩時,他們到了達西先生老家的莊園。巨大的人工湖,像宮殿一樣的建筑,各式各樣的人體雕塑,富麗堂皇的室內設計……不僅讓伊麗莎白眼前一亮,我自己心中也產生了無盡的向往。不禁感嘆:英國貴族實在是懂得享受,生活非常有品位。
優雅的鋼琴曲:影片中有很多的鋼琴曲彈奏:舞會時的伴奏,伊麗莎白在達西姑媽的要求下彈奏的曲子以及達西先生的妹妹彈奏的曲子都烘托出了一種閑適的生活態度。
浪漫的愛情:達西與伊麗莎白的愛情是一個完美的結局。雖然經歷了很多的誤解,但是在一個黎明,他們最終解除了誤會,兩位戀人相擁在一起。雖然伊麗莎白的出身和財富遠遠不及達西先生,但是她依然不卑不亢,從來不覺得和達西先生在人格上有絲毫的差距。倒是達西先生,其間考慮到他的財富與伊麗莎白的差距以及開始時對班納特一家不得體行為的不滿,這是讓我不太喜歡的地方。還有就是達西先生在幫助伊麗莎白的小妹妹解除私奔丑聞的時候,他說:我這么做全是為了你(指的是伊麗莎白)。我覺得這樣的愛情未免有一些狹隘和自私了。不過,總的來說,我還是很羨慕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的。
另外就是彬格萊·查爾斯和簡的愛情,雖然影片中并沒有把他們的故事當成是重點,但是,簡毅然去倫敦找彬格萊·查爾斯。彬格萊·查爾斯勇敢的第二次走進班納特家。我想他們的愛情也是值得我們稱頌的。
幽默詼諧的劇情:克里斯向伊麗莎白求婚時說的臺詞,讓人忍俊不禁;克里斯和夫人去達西姑媽家做客時顯示的窘態,讓人開始對他產生一種蔑視;伊麗莎白與達西在舞會上跳舞時,兩個人面無表情的樣子以及影片中的旁白讓我覺得特別的有趣。
我覺得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在雨中爭吵的時候,本來達西先生是想表白的,并且向伊麗莎白說出了愛的誓言,但是伊麗莎白當時對達西先生有很深的誤解,她理所當然的狠狠地拒絕了他。他們兩人之間激烈的對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達西先生并沒有氣餒,而是寫了一封信給伊麗莎白來澄清誤會,我想這份勇氣是最需要我們學習的吧。
另外,看似迂腐的老班納特先生在關鍵時刻顯示出了一家之長的睿智,在伊麗莎白拒絕克里斯的求婚之后,他能夠說出支持伊麗莎白的話,真的是讓人感動。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6
今年暑假,我有幸觀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對于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能在看電影的同時了解到一些名著內容,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確實是一件好事。我鮮少去閱讀厚重的世界名著,僅僅會閱讀精簡版,了解大概內容。但是,在觀看完《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讓我想不斷回味。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于愛情的態度。這是一場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對于我個人,是比較感興趣的。
女主角伊麗莎白從電影當中來看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勇敢、不卑不亢、對自己愛情堅貞不渝的人。譬如說在第一次聚會時,達西對眾位班納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現表示不屑時,伊麗莎白說跳舞就是一種表達浪漫的極好方式,之后便揚長而去了。在面對凱瑟琳夫人的種種咄咄逼人的問題時她從容不迫地解釋這一切,并且鄭重有力的維護了家庭的尊嚴。凱瑟琳夫人為了讓她出丑叫她彈奏鋼琴時,她極力辯解但最后還是硬著彈了,雖然彈得不好但卻沒有顯得絲毫的慌張。最后面對凱瑟琳夫人的質問時任然堅決的說“我不能答應與達西先生永不訂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經夠多了!我不想再說了,請你離開我的家!晚安!”多么勇敢堅定的女孩!
男主角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是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這是人們對達西先生的偏見。
而事實上,隨著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為人卻并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麗莎白一開始對他也有偏見,但所幸,他們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層隔閡,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部影片給我的很深的印象,還是本片中的舞會片段。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余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著手翩翩起舞,沉醉于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群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時也讓我學習到舊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了解到了不少英國文化。這也是我的收獲之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影片,它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很多思考。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7
壹
《傲慢與偏見》(Prideand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
自1938年開始被改編成電影,直到2005年。一共改編了九個版本,最經典的有兩個版本,最貼近原著的九五版和畫面精美的05版。個人最喜歡的是05版,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唯美的場景配上浪漫的愛情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在影片上映前,05版自改編開拍前便受人矚目,引人熱議。畢竟珠玉在前,影片免不了與前版作比較。
喬懷特導演依照自己的方式跳脫出原有的版本束縛,為新版的《傲慢與偏見》注入了年輕的新鮮活力。使影片大獲成功,在全球熱映。而導演喬、懷特也憑借著他的這部處女作,在眾多年輕導演中脫穎而出。
影片中充滿著文藝的氣息,是經典的英國電影風格。有人說,這或許不是最好的一版,但卻是最美的一版。
電影剛開始,鏡頭首先對準天空,鳥聲環繞,伴隨著悠揚的鋼琴聲,太陽緩慢升起。女主伊麗莎白拿著書走進鏡頭,一個美妙的愛情故事即將上演。
貳
我們深諳世故,我們早就習慣以面具護身,唯獨擋不住的是自己的眼睛。有時的怦然心動,需要的只是一個眼神。
伊麗莎白與達西第一次相遇是在派對上,當所有人的目光在賓格來身上時,她注意到了傍邊的達西,而后者在看到她時竟有些驚慌失措。引的伊麗莎白暗自嘲笑他。
但本該是一個美妙的夜晚卻被傲慢而冷漠的達西一句話而搞砸。他聲稱沒有合適的舞伴而不和任何人跳舞。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傷害了伊麗莎白敏感的心,失去了想要靠近他的熱情,并對他有了反感。
伊麗莎白的直率伶俐使得達西對她漸漸有了好感。但一向高貴驕傲的貴族公子可不會這么容易就放下自尊追求平民女孩。但雖然嘴上不說喜歡,卻用行動表現了出來。
在伊麗莎白上馬車時,達西扶起了她的手。如此紳士的達西令她十分意外。達西快速轉身離開,可掩蓋不了扶過她后那顫抖的手。
喜歡這種東西,就算你捂住嘴巴,也會從眼角里跑出來。《怦然心動》里說過有的人金玉其外,有的人敗絮其中。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像彩虹般絢爛的人,然后,你會覺得其他人都是浮云。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兩人早已心生愛慕,但內心的自尊卻無法讓他們說出口,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出身的不同,學識的不同讓他們之間注定需要漫長的磨合。
叁
伊麗莎白能夠用審視的目光看待其他人,能夠高傲的與達西說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她不在乎高貴的地位,她以犀利的語言抨擊別人對她的質疑,她渴望人與人之間平等。
這正是她的與眾不同,而她的直率犀利卻也是她的缺點。她單純的相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誤會達西,而對達西心生偏見。
人的偏見,就是心底的一座大山。我們總是目不見睫,對他人的偏見心存鄙夷,反而對自身的偏見漫不經心。
有人問:一個女孩有紋身說明什么?
說明你對她有偏見。
我們太容易基于片面信息、基于偏見,去評判一個人的品行,被自己的固有印象支配,可是這個世界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放下情緒,卸掉偏見,或許可以看到一個更寬廣、更真實的世界。
達西身為貴族公子,骨子里的高貴使他總是以驕傲自居,起初,他看不起伊麗莎白家族的出身,對他們社交的攀附不屑。
后來在大雨中向伊麗莎白表白時才發現伊麗莎白對她誤會頗深。他們用激烈的語言訴說著內心的不滿,一番激烈的爭吵過后達西失望的離開了。
萬幸的是,達西足夠愛、一直愛著伊麗莎白。他慢慢改變,放下成見,放下傲慢,默默的付出。不顧親戚的反對依然選擇伊麗莎白。最終伊麗莎白看到了達西善良的一面,明白是自己誤會了他。
故事的最后,達西從清晨的大霧中慢慢走來,來到了伊麗莎白身邊。達西深情地告訴她: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舊。并哽咽的說出我愛你。伊麗莎白走向他,親吻達西冰涼的手。此時朝陽升起,迎著晨輝,達西與伊麗莎白抵著額頭深情相望。
當你真正愛一個人,你會去試著理解她的感受,在乎她的想法。你會為她放下傲慢,放下偏見。因為愛的人,去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是放下防備后對同一個人永遠熱忱,愛是摒棄傲慢與偏見之后的曙光。
希望我們都能遇見自己的達西先生。勇敢去愛,不負深情。
傲慢與偏見觀后感500字篇8
作為英語系的學生,出于對于文字及歷史的喜好,在大一的第一學期選修了外國文學史。抱著期待的心情上了一個學期,發現真的很不錯。雖然,那么多節課下來,我還是不太能區分的開外國文學史的各個階段和熟悉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歷程,但我還是可以從電影中試著感受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化氛圍,理解和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期間我們看了滿多著名作品,有我們熟知的《哈姆雷特》,《簡愛》和《傲慢與偏見》等。而,其中我本人最喜歡的還是《傲慢與偏見》。看過原著的我,覺得電影還是很好的表達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這是一部描寫愛情、婚姻問題的電影。作品通過四對青年男女的不同組合,生動地描繪了英國當時的社會習俗和傳統觀念,諷刺和嘲笑了那種以嫁女為衣食之計而委曲求全的婚姻,批判了因情欲沖動而草率從事的婚姻以及追求嫁妝的買賣婚姻,強調了愛情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贊揚了婦女為爭取自由和獨立而進行斗爭的崇高精神。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
這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一段話,引出了一段發生在十九世紀初英國的關于愛與價值的經典故事。
眾所周知,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對愛情對婚姻的想法:單單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以金錢為目的的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故事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有四個姐妹,姐姐簡·班納特、妹妹瑪麗·班納特、凱蒂·班納特和萊蒂婭·班納特。姐妹五人單調且略顯平靜的生活伴隨著兩個年輕小伙子的到來而泛起無可平滅的波瀾。健康向上的賓格里和富家子達西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在結識了鎮上班納特家的這“五朵金花”之后,一段美麗而飽含“傲慢與偏見”的愛情故事從而展開。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至今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并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
電影形式上是一夠暗隱著意味的愛情喜劇,實際上則說明了每個人必須行動和自省才有希望,也說明了人的生存是一種主觀、自主性的抉擇和追求,同時也告訴我們謙遜的反省和勇敢的改變,人生的意義才有嶄新的一面。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傲慢與偏見》讓我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強烈自尊心,及對于當時的社會的極大諷刺,在現在這個男女平等的社會,相信不再會有如此這般的家庭,但作為女性的我們也應當學會自尊、自愛、自重,不委身于男權之下,而是該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