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
寫觀后感的過程是對于電影深層內容的分析和解讀,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怎樣才能寫好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這里給大家提供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方便大家學習。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1
不得不說成東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從造型還是言語。片中有一個場景,孟曉駿嚴肅地問:“Do you have a dream?”成東青想了想后開著玩笑說“春夢算嗎?”他的夢想說大也不大,他的夢想就是不要回到農村去;可他的夢想也不小,他成就了一個從36塊錢到身價63億的成功者。
我佩服他的不是他能在一個飛往美國的飛機上背下一本書,不是他面對孟曉駿暴怒時的坦然,不是他面對美國人污蔑時的冷靜,而是他敢于去承擔的責任感。當無數中國人在中國使館被美國炸了的時候,站在群眾中被罵成“賣國賊”,被打的頭波血流,依然直直的站在那里高聲喊著“中國人打中國人算什么本事”的不是王陽,也不是孟曉駿,是他,成東青。新夢想不是他一個人的,但當新夢想面對困難時,他沖在了最前方,去接受愚民的暴力,就像他多年前在大學時替王陽和孟曉駿堵住門免遭暴力時一樣。成東青是無數個從農村走出來的成功者們的縮影,因為他的堅持、他的踏實努力,所以才有了他們最初的新夢想。在校園時的懵懂和青澀,到為人處事沉著冷靜,除了給全村人下跪為了借錢高考和隱私及辦學而被校方開除,真的很難想象影片略過的部分他都經歷了什么。成東青說,中國學生都很擅長應付考試,美國人很難想象一個中國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付出多么艱辛的努力。他說的就是他自己,一個歷經艱辛最后成功的年輕人。他追求的不是成功,是尊嚴。
成東青是三個人中最樸實、最踏實,也是最艱難的人。他不像孟曉駿有著優越的家庭環境,也不像王陽有著開朗的性格和“文藝范兒”,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么冷靜、淡定的一個。如果可能改變自己的性格,我希望成為成東青的那種人,至少,我可以向他一樣勇敢的面對。
真正的大智如愚,真正的執著不懈,真正的新夢想人。他是成東青。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2
《中國合伙人》講訴的是80后的創業者“新夢想”的故事,影片中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憤青“佟大三兄弟為了改變自身命運,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終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影片中的土鱉”黃曉明有“高考失敗,泡妞失敗,教書失敗”的不平,“海龜”鄧超則遭遇“出國受挫,事業受挫,野心受挫”的尷尬,“憤青”佟大為歷經“姑娘走了,兄弟走了,夢想走了”的悲劇,但他們最終攜手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青春的年紀總會豪言壯語,以前自己也一直用“有夢”來標榜自己,覺得有夢想有追求是件特自豪的事。但現在,看著書里、電視里、電影里、生活里麻木不仁的人,現實的利刃終將我曾經的個性,沖動,自信等都抹平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改變了我,僅存的只是那廉價的自尊心。所以,當我們被周邊的環境同化的時候,我渴望能保留最真實的自我,不做作,不浮夸,做最本性的自己以前老是抱怨被家人“保護”得太好,束縛、沒有自由,沒有獲得應有的追夢的機會,抱怨被困在小小的牢籠里沒機會施展自身的才能。但是,當我看到成東青跪著求自己老母親借錢供自己第三次高考的橋段時,我才意識到是我錯了,是我自己沒有去努力爭取屬于我的機會,是我自己放棄了。
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有兩句臺詞:“我不知道成功的公式,但是我知道當你在夢想的前進的道路上感到了曲折,那么你已經走在了成功的筆直的大道上” ;“你只有在紐交所敲鐘的時候,才會開始得到他們的尊重 ”。成功的動力有很多種,但是否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前進動力非常重要。沒有動力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將會使人迷茫、不知所措。所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將決定我自己的前進方向。“思路決定出路”,我想這應該是這部電影中人物創業最根本的出發點。
觀看此片之后,我自己的內心也在不停的拷問著自己:“我堅持過自己的夢想嗎”?影片中成東青失敗了兩次,跪著求母親再給一次機會;用舊版詞典學英語學出來的日式英語被人嘲笑的時候,他可以秉燭夜讀,堅持讀了800本書;他不畏懼病魔,不放棄自己心中所愛,最終贏得自己的愛情;為了與美國人辯論,出國前一個晚上就背好了相關法律。但當我曾有過像成東青的境況時又是怎么做的?我的夢想如今又被遺落在哪?而我現在又能為之做些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3
這幾天,身邊的人總是在討論《中國合伙人》這部片子,打開互聯網,有關這部片子的宣傳攻勢也是鋪天蓋地而來,看來,《中國合伙人》的票房應該是挺不錯的。不過,我對一部電影的評價,從來就不只是看票房成績,因為,你永遠無法估量,商業時代對電影的包裝和吹噓,到底給票房注入了多少水分。況且,我始終有些質疑,作為一個北上淘金的香港導演,陳可辛到底依靠什么能夠喚起我們這兩代人的奮斗和懷舊情懷。但是,對于片中三大帥哥的表演,還是有一絲期待的。于是,在這一絲期待和好奇心的作祟下,我還是邁進了電影院的大門。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情起伏著,久久不能平息。全片始終洋溢著奮斗、堅持、青春、友誼的元素,再加上耳邊不斷響起的《國際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花房姑娘》等熟悉的旋律,更加使我們積蓄已久的情緒得以暢快的迸發,我聽見旁邊有人在笑,更多的人卻哭了。
我們這一代人是不幸的。就像成東青所說的,我們當中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沒有機會走進校園,走進校園里的人也只有不到一半能進入大學。我們從一出生,就面臨著千軍萬馬齊擠獨木橋的悲劇。大學畢業以后,我們以為會解脫,然而,更苦逼的現實在跟我們招手。我們突然發現:工作是要自己找的,房子是要自己買的,就連結婚生子這一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奢望了。
同時,我們這代人也是幸運的。我們成功了躲過了政治寒冬,迎來了國家和個人的新紀元。就像馬克思說的一樣,我們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我們生活在這個殘酷競爭的時代,盡情的呼吸著自由的空氣,肆意的揮灑著洋溢的青春。個人的命運總是與時代的發展緊緊相隨,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國家的強大,經歷了奧運、世博的成功。即使是失敗,片中表現申奧失敗的是一臺電視機從天而降,摔得粉碎;即使是迷茫,美國襲擊我駐南聯盟使館后,眾多青年去砸英語學校。還記得成東青在臺上聲嘶力竭的喊著:“你們跟30年前有什么區別,你們就知道窩里橫。中國人打中國人,懦夫,蠻橫。去向那個打你的人學習,直到你變得比他更強。”那一刻,成東青的身影讓我明白了,我們奮斗的目標在哪里。迷茫的青春終究成為過去,留下的只是我們曾經奮斗過的身影。殘酷的競爭讓我們更加堅強,至少,到了老的時候,我們不會有“時無英雄,是豎子成名”的嗟嘆。
成東青的經歷讓我們敬佩,他的理想簡單而純潔,在他身上我們知道了成功需要堅持和勤奮。他身上始終帶有中國農民的質樸和堅韌,處處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導演對這個角色是偏愛的。為了走出大山,改變務農的命運,他可以下跪祈求母親讓他再考一年,誠如他后來所說,“美國人永遠不知道,中國的英雄是可以跪著的。”為了趕上他心目中的偶像,他堅持大學四年讀800本書,并遇到了他心中的女神。王陽說,以卵擊石將是一場持久戰,最重要的戰術是死纏爛打,消耗對方,最后實現敵疲我打的戰略目的。這一次,成東青的堅持又成功了,代價是得了肺結核休學一年。后來,他為了還債辦補習班,直至最終成為中國的“留學教父”。看上去,他的成功似乎很僥幸,當中即使是有少許挫折,比如說為追女友患上了肺結核、在麥當勞遭服務生的白眼、辦學習班被查封等等,也只是走向成功過程中的'小插曲。電影看到一半時,我也是這么認為的,似乎成東青的成功來的那么輕松。直到兄弟三人為了教材剽竊案到美國和老外辯論那場,我被震撼了,震撼于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卻經歷著世界上最殘酷的考試,震撼于資質平平的成東青僅僅利用乘坐飛機的時間就背下了整整一本英文法律文書,在他輕松的微笑背后,我可以想象,為了趕上他心中的偶像,為了他簡單的理想,這個農村出來的“土鱉”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努力和付出才得到今天的成功。這一刻我明白了,原來,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僥幸,缺不了的還是堅持和勤奮。
每一個圈子都有一個中心人物,孟曉俊就是這樣的人。出身良好,成績優異,祖、父都是留美歸國的精英,再加上美麗的女友。這樣的人,似乎沒有理由不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就像他在自習室演講時那種從骨子里透出的自信,我相信不僅是成東青,就是觀影的我們,都會不由的對孟產生崇拜之情。最開始的成東青甚至都沒有資格擁有孟曉俊的友誼,這份友誼是他用挨揍換來的。可以說,在去美國之前。在孟曉俊的腦海里,美國只是個符號,是一個他無法逃避的魔咒。仿佛他一輩子的努力和奮斗,就是為了去美國而已。在片中,我沒有看出孟曉俊到美國后的打算,他只是為了去美國而去美國而已,從這一點來看,孟曉俊是悲哀的,不過他后來及時醒悟,回國創業,又是幸運的。成東青毫不諱言的評價孟曉俊是他們那一代人中游得最快的,可正是這游得最快的人在他們的天堂—美國,卻擱了淺。看到這里,我仿佛有點領悟了導演的意圖。孟曉俊的遭遇像是在告訴我們,世界的中心已經從西方移到了東方,只是我們自己還沒感覺到而已,導演仿佛在告訴我們,今后我們青年的出路在中國,我們應該擁有自己的中國夢,用來代替那日益虛幻的美國夢。畢竟,奧巴馬、駱家輝在美國的出現只是少數,毛主席當年也沒有留法,山溝溝里的馬列主義不也成功了,難道不是嗎?同時,孟曉俊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另外兩種東西--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品質。如果說,成東青是新夢想的奠基者,那么,孟曉俊就是新夢想的掌舵人,沒有孟曉俊,新夢想永遠只會是一個小作坊。孟曉俊就像是一臺永動機,他的步伐永遠是最快的,他的精力永遠是最旺盛的,他的時間沒有一秒是多余的。他給新夢想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理念,他為新夢想規劃了最美好的藍圖。他提議新夢想上市,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那一點尊嚴,更是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創業者的一種與時俱進的品質,他始終能緊跟時代的潮流,把新夢想這艘大船帶往正確的方向。從這一點上來講,成東青是保守的,他的確害怕失敗,因為他輸不起,后來,他買下孟曉俊曾經遭到炒魷魚待遇的實驗室,并以孟的名字命名,他正是用這種土鱉的暴發戶方式,體現了他對兄弟的情誼,讓我們怎樣都無法對這個人物恨起來,包括孟曉俊。
王陽在結婚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開公司。”成東青和孟曉俊的出生和經歷預示著他們幾乎不可避免的將成為兩架相向而去的馬車。現代管理學告訴我們,成功的企業缺少不了團隊精神。其實,三兄弟一起做生意,沒矛盾是不可能的,何況合伙的另外倆人又那么個性,所以,最難的是化解矛盾。而王陽恰好有這種大智慧——他不僅能在成孟兩人有矛盾的時候左右逢源,為彼此說好話,吹香風,并且當兩人針鋒相對時,他也懂得該出手時再出手,而不是在兩人怒火中燒的時候起到煽風點火作用。片中的王陽最懂得在該做什么事的時候做什么事。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無為的道家思想和精神。因此,如果要說在整部電影中誰才是“最佳合伙人”,顯然非王陽莫屬。我是喜歡王陽的,因為這個人物最接地氣,他永遠都沒有指望改變世界,他只是隨性的活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在最成功的時候,他可以因為一頓便餐的感動而走入婚姻的殿堂,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真實的,他雖然沒有改變世界,卻成功的改變了自己,他敢于告別過去,開始一種簡單的幸福。與他比起來,成東青那種只能靠演講來代替性生活的狀態只能算是一種悲哀。但是從成東青看到蘇梅時,那泛紅的眼眶和飽含的淚水,我知道了,成東青對這種簡單而美好的幸福也是向往的。可是,生活中總有那么多的無奈。
最后,用劇中一句經典的臺詞來悼念我們的青春,“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皺紋不要刻在你心上。”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4
昨天晚上狠心一把,買了張票去影院看了《中國合伙人》,超有所值,70后80后的人值得一看,一定會有很多感觸:
1、每一個有夢想的年青人,如果身邊沒有兩三個臭味相投的朋友一起奮斗,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
2、夢想有個時候不是想出來的,是被生活所逼出來的;
3、合伙人發生矛盾往往是在成功之后,每個人都牛氣沖天很容易一拍兩散;
4、在草創階段,困難、窮酸、沒時間去花前月下,紅顏知己離我們而去,是一件多么無可奈何的事情……
他首先給大家講了電影中王陽、成東青和孟曉駿三個年輕人在成功路上奮斗的故事,電影中一些經典的臺詞振聾發聵,引人深思。“flim無處不在,人生無處不是desperate,這就是現實,那我們該怎么辦,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待在水里你才會淹死,所以你只有不停地往前游。”
“那些一開始就選擇放棄的人,他不會失敗,因為一開始他們就失敗,失敗并不可怕,害怕失敗才是真的失敗,我們只有從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他說,青春就是為夢想而戰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夢想并為之奮斗,不管路上有什么挫折和困難,那都是一道青春的風景,最美的是過程。
當面對挫折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不放棄尋找成功的勇氣,等有一天回頭可以自豪地跟自己說一句:“我至少奮斗過!”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5
三個懷有熱情和夢想的年輕人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成冬青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跪在母親面前祈求第三次的高考,這次他成功了,在大學遇上出生于留學世家孟曉駿以及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并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發誓要把圖書館里的書全部讀完,在圖書館巧遇了他認為是全校最美的蘇梅,一番辛苦追求,卻在蘇梅拿到美國簽證以后,以分手結束。不知道為什么蘇梅和成冬青分手,是否因為成冬青是失敗者呢?
而成冬青給我的感覺是:他就是一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高考兩次失敗、課外補習沒有收入、蘇梅與他分手、美國簽證失敗、被學校除名等等挫敗面前,他堅強的站起來了,并轉化為奮斗的動力,每天都貼小廣告,在肯德基講英語,在空曠的場地辦學,把所有的英語詞典全部背過,他成功了,他成為了大家公認的“留學教父”。
追求浪漫自由的王陽,在大學期間一直肆意的揮霍青春,泡洋妞、寫情詩、打群架等等,還為洋妞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結果卻被洋妞甩掉,從此一蹶不振,因成冬青的幫忙,重新振作起來,并與成冬青一起為教學而奮斗,在面對成冬青與孟曉駿爭執時,一碗飯喚醒了他的心,讓他明白什么才是真實的生活,什么才是幸福,走出了洋妞的陰影,選擇了相貌平平的女職工結婚,因為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諦。
而一直揚言去美國之后,永遠不再回來的孟曉駿,卻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迫于無奈的他只能回國,幸運的他遇到成冬青學校有點起色,把自己的理念全部侵入到辦學中,學校在他們三個共同努力下,成為中國第一支民辦成功學校,而孟曉駿面對自己在美國種.種遭遇,在辦學理念上與成冬青產生分歧,三個人分道揚鑣,卻因學校面臨倒閉危險時,又重新聚到了一起,為曾經一起奮斗的學校盡最大的努力,最終,他們成功了,他們的學校上市了。
影片的結局很圓滿,卻讓我想到了,可能有很少人是成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為曾經的夢想打拼失敗了,而選擇了放棄。成冬青的精神讓他成功了,現實生活的我們缺少他這種堅持不懈的態度,可能一個小小的打擊,就讓我們泄氣了。《中國合伙人》再次鼓舞青年創業,為心中的夢想打拼,創造屬于自己的藍天,讓青春不朽!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6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
《中國合伙人》既能反映出青年的沖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圣的感覺。現在就和 小編一起來讀一讀中國合伙人電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1
這部片子吧,要說好吧,他算不上,但你要說好看吧,卻是還是這么回事。
要說就中國內地片而言算是不錯的一款了,有個香港導演好歹有了點港片的味道。
但這部片子吧,我感覺他是拍的有點意思,以下就純個人觀點了。對錯勿究。
故事的拍攝方式呢,是采用的比較新潮的港片拍法,但是故事內在的敘述脈絡,卻又是比較實在的內地風格。
至于影片的主題嘛,我就更有了種霧里看花的感覺,看之前就聽說這是部講述新東方的片子,而且開頭采用倒敘的手法,我還以為以為是滄桑的回望昔日的拼搏來著,結果還沒開始品出味來,影片就轟轟烈烈的開始了精彩的,我又以為影片是來歌頌青春的,結果套著個大學的殼就開始了年輕人必不可少的愛情。青春愛情一直就少不了友情的陪伴,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友情成了主旋律,在我終于明白友情原來是這部片子的主題時,他結尾處鬧了這么一出,拜托,如果只依靠每個劇情轉折后的幾分鐘拼搏的“調調”就能包裝成一部片的話,你讓《肖申克的救贖》這類片子所代表的的類型往哪放。
盡管看完這不片子后有了不少感想,但那些感想還都是因為看時聯想到其他事時而生的。
最后用一段話來評價這不片子。
它就像一個很有心的廚師燒的一桌菜,本來是想做一座滿漢全席的,所以加了不少材料進去,但是偏偏功夫不到家,搞成了一鍋大雜燴的和菜,你要說它的味道吧,卻是不賴,但你要說它是到好菜吧,心里又實在無法認可。
最后補一下幾點小感悟。
關于成冬青最后如此的成功,我只想說,精彩的人生背后盡是無盡的辛酸與苦累。
還有在王陽婚禮時,孟曉駿說他們不提他演講恐懼癥的事,那確實是感觸頗深,讓我想起一段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僅有10%是語言交流,其他的90%依靠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對于一般人而言,別人的缺陷,要盡量避免觸及,但是真心朋友,卻是得提出來想辦法解決的,可能最開始會傷到人,但是不說只不過是掩藏在了雙方的心中,埋下危害感情的隱患。或許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說話很直的人更容易被他的朋友稱之為真心朋友的原因吧。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2
昨晚我看了一部電影——《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從多方面描述了中國合伙人的創業艱難,使我很感慨。
《中國合伙人》講述了三個北大才子:成東青、孟曉俊、王陽的奮斗歷程。他們畢業后白手起家,沒有任何人的幫助,在廢棄的工廠里辦學校。我覺得,白手起家恰恰給了他們勞動的經驗,給予了他們社會實踐。在一步步地走向社會,他們逐步發現自己有諸多缺點。這時,成東青的學校已初具規模,恰好孟曉俊海歸回來,三人經提議便決定合伙創辦“新夢想”。可在工商所碰的釘子,再次讓三人認識到了現實只有靠打拼,才能有收獲。經過了長時間的打拼,公司初具規模。可朋友關系卻陷入尷尬。在一場朋友關系的背后,卻保藏著多年的怨恨。雨過天晴,成東青和孟曉俊再次和好如初,并成功上市,實現了三人的夢想。
通過這個電影,它反映的我覺得是多方面的。故事中,三個人的性格,相互起著制衡,彼此依靠,才托出“新夢想”。成東青的保守思想,扎實務實,勤勤懇懇。慢慢的一點點來。為公司的前期做好了基礎,但古板也成為了他的代言詞,導致出現了一些缺陷;孟曉俊的激進思想,指導公司的創意分配,也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我覺得這個角色頭腦很精明,也很能干,但是并不愛出風頭。也就不善于頂住關鍵時刻的要害。王陽性格中庸,是朋友之間的磨合劑。既能夠打圓場,又能夠讓自己處于優勢的地位,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本身沒有太多的能力體現。就是這樣的三個人巧妙合作,推進了公司的向前。從這個方面,我覺得電影描繪出了現代合作的重要。俗語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集百家思想于一處,才能采納優點,吸取教訓。
《中國合伙人》也反映出了80年代人們奮斗的艱難,也體現了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前衛,只是想著去美國,去美國。而并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旅程,這注定導致了大多數人的失敗,也為成功者做好了鋪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勝出,但是有機會勝出的人一定能夠經得起波折。在那個還并不開放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受過磨難,同樣電影中的三個人物都受過磨難。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電影中,三個人物都很艱辛的面對,他們有著彼此依靠,更好的努力。被學校開除,創校史記錄。成東青當然懊惱不已。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繼續勇敢向前,努力拼搏。在美國受挫折的孟曉俊也是同樣的感受,為了民族的尊嚴,為了朋友的友誼,他一如既往的努力打拼。堅持上市的他最終被朋友所理解。
《中國合伙人》電影我覺得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它既能反映出青年的沖動心理。又能將朋友之間互相信賴的重要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且始終貫穿著一種民族尊嚴是神圣的感覺。實在值得一看!我見識了三個人物的合作和友誼。認識到了,只有經歷更多的磨難才能有基礎,才能更加的勇敢向前!
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后感篇3
《中國合伙人》讓我看到了那個追尋美國夢成風的年代,懷揣夢想的一群年輕人是如何在現實與夢想中找到那個平衡點的。劇中充斥著那個時代追夢的感動與辛酸,或者更多的是無奈。這部電影把一些東西感情具化了,把夢想寫的很概念很具體,這或許就是藝術來源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細細品過,卻總有那么些許的細節跟語言打動震撼著我們。劇中人物性格迥異,成冬青一個典型的貧苦出身,土鱉比屌絲更加形象,但是在現實社會中又是充滿堅毅與執著的創業成功者形象,人物很鮮活,有自己的懦弱也有自己的堅持。孟曉駿張揚激進與自尊心極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處處碰壁,恰恰襯托出成冬青的“土鱉”—保持穩健。而王陽表現的則是中庸的形象,文藝憤青,三個人中間的調停人與潤滑劑。
那個年代告訴他們什么是夢想——美國,卻也在無情的擊碎著他們的夢。有的人夢想成真,有的人夢想卻照不進現實。但是上帝卻永遠是公平的,他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正如片中所說:夢想是什么,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他們眼中有夢想并且堅持就是幸福,無論這夢想是被現實綁架亦或是永遠到不了的“遠方”,這是我明白的第一點。
其次這個電影讓我懂得了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君子之交。逐夢路上有那么一兩個志同道合或者是臭味相投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事情。這個感情不需要太多語言,不需要太多煽情的經歷,只是隨著歲月靜好,許多事情就這么發生了,感情就這樣不期而遇了。不論你發生什么,總會牽著那么幾個人的心。有一天你覺得感情淡了,緣散了,但是只要你需要,你有困難了,它還會來到——泛泛之交,生死相隨。這是我明白的第二點。
有多少人曾滿懷憧憬有多少人背棄理想,又有多少人豪言壯志改變世界卻被世界改變。“如果皺紋終將刻在我們的額頭,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它刻在心里。”用這句話收尾,可謂是畫龍點睛,回味無窮——
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大全篇7
看《中國合伙人》我又幾度落淚,不光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創業者而流淚!
我給這個片子打80分,雖然內容有點虛假造作,畢竟它是對創業者的贊歌!
對于現實中的中國,這種贊歌確實是太少了!
沒想到陳可辛的以新東方為原型的《中國合伙人》電影,受到票房追捧,幾天內票房已經過億元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來發言說:自己沒有電影里描寫的那么窩囊!
對俞敏洪的這句話,我作為創業者和曾經的新東方的學員(2002年曾為考取北大國際MBA在北京新東方上過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創業過程肯定是比電影里描寫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則,他絕對不會寫出新東方的校訓為:在絕望中尋找希望!
電影畢竟是藝術和為了抓眼球,把新夢想(新東方原型)美國上市再創作成一個為了贏取中國人尊嚴的戰斗未免太戲劇化,但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給人以類似霍元甲、葉問等打敗東洋鬼子一樣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動的創業者群像: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創業出來的,那時候,機會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們的故事,也許會成為你們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覺勵志,而是感覺有點悲催,因為,這種故事在當今社會,發生的概率不是越來越多了,而是越來越少了!那些創業者已經英雄遲暮,但由于社會階層固化板結,官二代、富二代橫行,還沒看到新的、層出不窮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東方的俞敏洪的創業是被現實逼出來的,我的創業是被自己逼出來的。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里的一句話深深地刺激了我,讓我義無反顧、一路堅持到今天。
這句話分享給大家,就是:過程的趣味重于結果的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