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清明祭英烈
寫觀后感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方式來讓自己的思想更加豐富,形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優秀的觀后感清明祭英烈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1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于是今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吃過早飯,我爸爸就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了我們登封的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
我們到了烈士陵園,那里已經有很多人了,有武術學校的學生、守敬路小學的學生,和其它學校的學生和家長……那真是人山人海。
我們先到了烈士陵園的陳列上部,我看到了許多犧牲的勇敢的烈士們的圖畫,我還看到了皮定均司令員的小故事:他是公元一九七六年七月七日在福建指揮軍事演習時不幸遇難。
我們又來到了陵園的陳列下部,我又看到了徐子榮烈士的圖片,他是在“文化革命”中遭受殘酷打擊,于一九六九年六朋二十日被迫害致死,時年六十二歲。
我和爸爸、妹妹又來到了后院,后院有一個很高很大的石碑,上面寫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墓碑的后面是皮定均和徐子榮先烈的墓,我們在先烈的墓前三鞠躬,以表示我們對先烈的敬仰和懷念。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先烈的英雄事跡,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先烈為了人民,不怕犧牲自己,用鮮血換來的,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2
自鴉片戰爭以來,滿皇沒落,軍閥混戰,夷人入侵,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而吾之有今日之生活,皆倚君為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奮血筑城,方才有今日,吾今懷感恩之心,以簡書一封以謝之。
適英軍犯羊城,攻鎮江,破南京。滿清腐朽,八旗驕奢。道光忽戰忽和。致使東南沿海一帶怨聲四起。農民大眾、革命群眾皆自發成流,前有三元里抗英,后有虎門一役,均以保衛民族而英勇抗擊夷人而戰。雖敗猶勝,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氣勢不可阻擋,如同決堤一般。宣統三年,皇室既覆,眾望安定,然則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國家動蕩不安。孫逸仙為求民族獨立自強,幾經赴海東渡,改同盟會,建黃埔,揮東征,誓破炯明叛軍。二四年,英魂仙逝。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須努力。今北洋軍政混戰連年。士大夫文不能治國,近代新軍武無力安邦。茍捐雜稅,民不堪其苦,統一中國,舉兵北伐,如弦上之箭,不可不發!
時革命先烈攻賀汀,收漢口,破江陵。橫掃妖氛驚四海,幾經中原大戰,方才統一中國。然斯時可樂否?日寇興邊,金兵未滅,何以為家?諸革命先烈再次挺身而出,歷經八年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后因中正反革命,搶奪抗日果實,興內戰。諸先輩為尋共和,保民主,到處奔走。珠海橋一事,沒者萬千記。經三大戰役,終占南京,方之有今日太平盛事。可見創業之艱。
百年蒼桑民受苦,是汝不破樓蘭終不還,諸君為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此之奉獻之恩情,吾不可忘,亦不能忘。往事猶耳充聞,歷歷在目,須牢記歷史,豈因今日之繁華而玩物喪志?
諸先烈敢為天下人先,為中華崛起而斗爭,吾實牢記其恩德;諸先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獻身為國之精神,吾望塵莫及,而又何述乎?今覽小詩幾句獻于諸先烈:
大渡河流急且長,梯山萬眾亦倉皇,
今日太平世界里,猶感當年諸先烈;
無論場地,可國可家可天下,
尋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破竹;
揚鞭而威震六合,一世奇勛,有如兩岸高山,千秋巍巍,
奮戰定千秋萬業,百年滄桑,恰似九曲連環,萬古滔滔;
風飄云涌多事秋,振臂揮師一馬先,
黃花墜地香隕盡,百年追憶懷先輩,
喝水不忘挖井人,出師猶記開路人,
先烈功成名就事,激勵后輩勇向前。
荷城學子猶感先烈當年之拯救萬民于水火中之大義,謹以此文以獻之!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3
清明節,一個緬懷先烈的節日,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處。
祭掃先烈,勿忘根本。這其實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貫的品格、氣質與作風。從艱難困苦和流血犧牲中成長壯大的中國共產黨是最講正義最講情感的政黨,始終都把為其壯麗事業矢志奮斗、不惜犧牲的先烈名字揣在懷里,刻在心中,永遠銘記。
1949年9月30日下午,毛澤東主席親自執鏟,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紀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落成。昔日的皇家禁地,成為人民英雄安息的地方。每當節假日特別是清明節,人們絡繹不絕地前來致敬獻花,寄托情懷。毛澤東,這位人民軍隊的統帥,也是為中國革命奉獻6位親人的烈屬。毛澤東非常重視對革命先烈的紀念,給許多烈士寫過挽聯,寄托哀思。為了憑吊烈士,弘揚為人民勇于捐軀的精神,各地興建了一批革命烈士紀念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墓,以及李大釗紀念館、白求恩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等等。
清明祭,祭英烈,我們還應該捫心自問,自己的理想信念動搖了沒有,宗旨意識淡化了沒有,奉獻精神褪色了沒有。
清明拜祭,我們低頭,用悲壯的情懷,默默為先烈們祈禱。仰望星空,我們鐵骨錚錚,決心踏著前輩用鮮血染成的道路,挺胸前行,把自己鍛煉成人世間真正的英雄。讓我們走近英烈,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涵養我們的民族精神,讓烈士的鮮血和生命滋潤國家文化軟實力,化為我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內在力量。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4
清明節是一個給人緬懷先人的節日,是一個讓人們表達情感的節日,它讓人們時刻謹記那些烈士的事跡,烈士的精神。它在牽引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遠流長。與往常不同的是,學校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這是一個讓我期待已久的緬懷先烈的日子,也是一個接受革命教育的機會。
上午7:30分的時候,我們全體五年級師生以及代表在操場集合。一路上同學們一改往日嘰嘰喳喳的風格,紛紛默不作聲,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整個隊伍很莊重。
進入烈士陵園,聆聽了關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同學們在烈士墓前宣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先烈們,你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自已寶貴的生命,為了人民美好生活長眠于此,你們是人民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走出烈士紀念館,放眼望去,迎春花開了,在早春料峭的寒風中綻出一串串金黃色的小花,如璀璨的金星綴滿枝頭,給莊嚴肅目的烈士陵園帶來一派盎然的春意。迎春花迎接著春天和陽光,寓意著成長和希望,春天來了,祖國強盛了,先烈們,你們安息吧!為了祖國的明天,我們一定努力學習,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5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站在烈士墓前,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用自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永遠不垮的鋼鐵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尚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你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應對你們,我們怎樣能不肅然起敬?
楊靖宇將軍是我國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馬名尚德,乳名順清,號驥生。1929年8月,遭敵逮捕,屢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煤油、灌馬尿、上大掛等酷刑折磨,但始終堅貞不屈。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就率部隊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因為無糧食彈藥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敵人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他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能夠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永遠不可動搖的!”1940年2月18日,隨身的兩名警衛員犧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饑寒交迫,多處傷凍,身體已極度虛弱。2月23日下午,來到江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遇到4名打柴的農民,上前講述抗日道理,拿錢要他們幫忙買糧食、衣服和棉鞋。農民中1人勸他投降,但楊靖宇回答說:“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那幾個人走后不久,敵人的“討伐隊”便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他沉著地掏出雙槍,擊倒幾名敵人。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毀文件,又向敵人連續開槍射擊。敵人明白活捉已是不可能的了,便集中火力射擊。他左腕中彈,左手中的槍掉在地上,但他繼續堅持用右手猛射。這時候,他的全身又數處中彈,壯烈犧牲。敵人殘暴的割下了他的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發現他的胃里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沒有一粒糧食,就連殘暴的敵人也為之驚訝。
我們要向一切為中華民族解放而作斗爭,為社會主義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所有先烈深表崇高的敬意。請你們放心,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會正在穩步前進,中華民族的發展會越來越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家園會添光增彩,我們定會向著既定目標前進!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6
4月5日這一天,我跟著我媽媽回到了我姥姥家。
坐在車上,老爸提議:“今天是清明節,我們幾個去烈士紀念館吧,既不無聊,又可以向先烈們表達我們的敬意。”容不得我反抗,大家就同意了。
“烈士紀念館真是一個冷清的地方,連清明節這一天都不例外。”我想。往前走不遠,便看見了一個龐然大物,令我著實一驚。“一座寫滿名字的大碑!”我驚奇地說到。我沒有見過這么大的碑,上面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我知道這些名字的主人已經不在了,我知道他們已經完成了使命,但是他們,為我們祖國做出的貢獻讓我們把他們銘記于心,讓我們對他們這種崇高的精神產生了一種從心底的敬意。
再往前走不遠,就會遇上幾位英雄豪杰的生平簡介。小聲地念著下面幾行短短的字,我的心中也激蕩著一股愛國的豪情和對烈士的崇敬。話說我也學過不少英雄的故事和課文,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擋炮彈,董存瑞炸碉堡,毛岸英......可是感觸就是沒有那么深。而在烈士陵園,我卻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他們當年的豪情壯志,課文中沒有覺得有那么多的敬意,我在烈士陵園卻感受到了。所以,雖然烈士陵園人跡稀少,可我卻覺得這是一個寶地。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一個下午過去了,到了要走的時間了,離開時的心情卻和來時的心情截然相反,我帶著敬意之情離開了。
烈士陵園的一下午,讓我感受到了很多,我們在清明這一天緬懷先烈,不僅是為了表達我們對前輩們的敬意,也是為了繼承他們的志愿,發揚下去。4月5日是清明節,我們在這一天懷念親人,也想起了那些為我們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人物。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7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然而,在漫漫的革命長河中,無數革命者的生命悄然消逝在這奔騰翻滾的長河。難道他們不懂得生命的可貴?難道他們不希望與家人和和睦睦的生活?也許他們也曾想過,也許他們也曾退縮過。在個人利益與民族大義面前,他們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后者。他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白求恩遠赴異鄉,心懷毫無利己之心救人于水火之中,無私奉獻的真情演繹。一次在為傷員實施急救手術時受感染,不幸逝世。毛澤東寫到:“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雖然,你倒下了,但是你的精神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后生,讓一代又一代的我們來傳承直到永遠。
“當年忠貞為國愁,何曾怕斷頭?”當敵人機槍瘋狂地掃射,讓我軍損失慘重時,一批又一批的人充當敢死隊,帶著炸藥包,向著槍林彈雨沖去,然而無一生還……眼看戰士一個接一個死去,黃繼光英勇挺身,奮力撲上槍口,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敵人正在噴射火舌的槍眼,壯烈捐軀。正因為無數革命英雄都像他一樣有這種視死如歸的品質,才換得了今天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需馬革裹尸還。無數像黃繼光一樣的英雄被埋在青山之中,這正是英雄“山草離離兮掩我骨,滄海蕩蕩兮浸我尸”的豪邁絕唱!
曾看到過這樣電視場景:夕陽中,寥寥無幾的中國守軍面對兇如惡鬼的敵人,卻使他們越拼越勇。鮮紅的旗幟在硝煙中飄舞,他們拔出背后背的大刀,沖鋒肉搏,身上滿是鮮血,天邊的云壓得很低很低,斜陽依舊掛在天邊。最后一次突圍時,身邊的弟兄又少了許多,當日寇再一次潮涌過來時,他們拖著滿是傷痕的身軀,回頭望著殘陽下支離破碎的家園,斷垣頹壁在黯淡的夕陽下顯得蒼白無力,斜暉灑在他們的臉上,映出滿臉的堅毅,折射出民族抗戰之大義,須眉奮起之英風。然后不約而同的拉響了手雷,在狂笑和怒吼中沖向倭寇,鮮血染紅了天邊,英魂在空中化作硝煙,但絕不會像硝煙那樣風過無痕,因為民族抗戰精神會在歷史的星空中定格成永恒!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民族最危險的時候,正是這些鐵骨錚錚的英雄用鮮血和生命守衛了家園。正當青春年少的我們,應不畏任何苦難,奮勇向前,繼承前人的品質,彰顯中華風采!
觀后感清明祭英烈篇8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清明節是祭掃陸墓,緬懷古人的節日。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__周年,我們應當緬懷的除了故去的親人,還有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捍衛國家獨立,民族尊嚴而戰的英勇戰斗,向灑疆場的民族英烈。他們拼命的戰斗不正是為了祖國的明天,祖國的未來嗎?紅軍戰士長途跋涉,用雙腳走過無數泥濘不堪的道路,他們并沒有松懈,也沒有被堅苦的條件擊倒,他們所做的一切不正是為了美麗的新中國嗎?沒有他們,哪里會有如今的美好家園,哪里會有如今的富裕生活。他們是創造者,他們用生命為我們創造了未來,因此尊敬他們是理所英當的。多少年來,無數人贊揚他們百折不撫的精神,他們為了革命的斗爭光榮殉職,他們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當天中午人員到齊之后,大家便排著隊伍向山上出發了。在出發之前我有幸可以抬著送于烈士的鮮花上山。當天的氣溫并不像往常一樣,反倒是太陽高掛在空中,對著我們釋放著他的溫度。沒走多長時間,所有人便都已汗流浹背。但高溫并沒有打散我們熱切的心情,反而更堅定了我們祭奠烈士的決心。舉著手中并不算特別沉重的鮮花,密密麻麻的汗珠早已布滿了額頭,但我的心中并沒有感到勞累,反而是無比的激動。在登上一座不算太高的小山后,我們到達了位于山頂的烈土陸園。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高大的紀念碑,碑前已擺放了很多的鮮花,高大的紀念碑就矗立在那里,遙望著山下飛速發展的吉首,相信地下的烈土看到這樣蓬勃發展的新中國,心中也會無限的歡喜。在紀念碑的下半部雕滿了浮雕,那栩栩如生的畫面,戰士們的臉上顯現著與敵人抗爭到底的表情,手中的刀槍更表現了戰們的英勇與威猛這浮雕并不單展顯了戰士的激烈,更彰示了戰士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同敵人戰斗到底,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要,他們的無私奉獻使我非常感動。
在祭奠儀式中,任志君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團課,在課上,他為我們講述了共產黨如何建立,如何發展,是如何為新中國的成立而不斷奮斗的,團課結束后,我進行了思索,緊接著便聽到了院黨委書記能書記的講話,他主要講述了自身與黨的關聯以及自身的發展經歷。在他們的介紹下,我更加地了解中國共產黨也更加想成為名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們的發言更加堅定了我為國家發展盡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