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
觀后感是觀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將自己的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供大家參考。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1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它叫《女兒的故事》,作者是梅子涵,他的女兒是梅思繁,里面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寫女兒的故事,第二部分是梅思繁寫自己的故事,兩個都一樣好看,還很好笑。
女兒的故事是講:梅思繁小時候鋼琴彈得很好,所以考取了音樂學校,在考的時候,梅思繁彈的曲子是背出來的,這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如果讓我背我都被不出來,更別說是考取學校了。里面有一個故事,就是:鋼琴睡覺了,從四年級開始,梅思繁就不是經常彈,除了學校有活動叫她彈,她才彈,活動結束后,她就又不彈了,爸爸叫她彈,她說要寫作業,我覺得梅思繁爸爸這時會覺得很傷心、無奈,本來,她的鋼琴彈得很好,但卻因為作業太多,讓她不能再彈了,我覺得非常可惜。還有一篇叫躺進狗窩,是梅思繁在草地上玩,玩累了就躺在狗窩了休息,看見一只狗朝他們叫,才發現他們是躺在狗窩了的,正好,梅思繁也屬狗,這段話讓我覺得很好笑。
梅思繁的故事里面有一篇:梅思繁今晨幾點睡,我一看,怎么是今晨呢,于是,我就繼續看下去,原來梅思繁的作業本來就很多了,但是,做完了還要做很多媽媽買來的卷子,最晚的睡覺時候已是第二天凌晨了。
這本書讓我覺得很有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2
文中描述的主人公是作者梅子涵的女兒梅思繁。她非常活潑,和我們一樣,對什么都感興趣,寵物啦(大大小小的),玩具啦,等等,都有興趣,但她并沒有影響學習,可謂兩全其美——天真率真。她也非常時尚,和同學們都有共同語言,成長中的她或許很平凡,敢于表達自己,敢于亮出自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有一篇《你今晨幾點睡的》。
這題目很好笑,怎么是今晨幾點睡的。可接下去看了文章的內容,我就知道了學習的辛苦。”我弄不懂,每天怎么會有這么多功課?“這是梅思繁在上中學時說的一句話。
每天,她幾乎都要到半夜三更才能睡覺。他們同學之間經常這樣問:”你今天早晨幾點睡的?“請注意,是:今天早晨。其實,我們這些讀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也已經要做到七、八點鐘,別說他們中學的了,一般都要十點以后吧。現在讀書多辛苦呀!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3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的作者叫梅子涵,她還創作過許多兒童文學作品,比如《我的故事講給你聽》、《一朵花兒的童話》、《投降不許動》等等。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梅子涵的女兒,她叫梅思繁。她是一個聰明、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她和《我要做個好孩子》書中的金玲一樣,他們到哪里,哪里就會有歡笑聲,簡直就是大家的開心果。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一些我不會的詞語,比如:眉飛色舞、心生羨慕、浩浩蕩蕩。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感覺自己長大了,我懂事了許多。不再對父母大喊大叫了,也懂得學會幫父母做些家務事,還懂得不亂花錢買那些對我生活沒有大多幫助的東西。我希望大家也可以去讀這本書,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我相信你讀了這本書以后,只要有信心,你們也能改變自我,向著美好的未來前進。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4
在《女兒的故事》中有一篇“你今晨幾點睡的”,剛看到這個題目,我就納悶,什么人早上才睡?帶著疑問,我讀了這篇故事,故事中梅思繁在上中學,她經常會講的一句話是“我弄不懂,每天怎么會有這么多功課”,每天,她幾乎都要到半夜三更時才能睡覺。他們同學之間經常這樣問:“你今晨幾點睡的?”請注意是:今天早晨。看的出來他們的學習有多辛苦。而比起他們,現在的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晚上一般九點左右就可以睡了。看來,成功沒有捷徑,想要成功,就得付出汗水和辛勤。正如華羅庚所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當然,在梅子涵叔叔的筆下也有十分幽默的故事,像“數學數學數學”、“我不再哇哇亂叫了”、“曹迪民先生”等讀起來都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同時,他對現在的教育也是有深刻思考,全面的認識。他寫的“綠色學校”、“鋼琴睡覺”、“T在行動”等文章中可以讀到身為大學教授的他,對教育的理念。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5
這幾天,我讀完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梅子涵和梅思繁簡直就是一對好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梅思繁有歡笑、有困難、有艱辛,更有挫折。
梅思繁在不斷地長大,我也如此。時間過得很快,十年的光陰如同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一去不復返了。莎士比亞說的對:“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字——現在!我一定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時光,不能浪費。
書中的梅思繁很樸實、善良,也很有主見。在《綠色 學校》這一章節中,梅子涵想為女兒買一個四十一元的鉛筆盒,但梅思繁考慮再三決定買一個三十二元的鉛筆盒,她樸實的說:”就買三十二元的好了。“
在我的家庭中,我原來是一個對什么都新鮮的人,總是讓爸爸媽媽給我買這買那,讀了這本書后,我決定向梅思繁學習:懂得節儉,克制,做什么事情先三思而后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很大的。
有些故事也十分幽默,梅子涵筆下的”數學數學數學“、”曹迪民先生“、”我不再哇哇叫了“,等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故事,就像生活中的每個家庭一樣,每天上演著快樂、煩惱,讀完我才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有多深!我要做一個像梅思繁一樣的”女兒“。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6
我暑假讀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書中主要講了梅子涵的女兒梅思繁的故事。
書中最讓我難忘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事講給你聽“之中的”說說很小很小時候的事“,里面講了許多趣事:梅思繁剛出生四五天時,晚上就會哇嗚——哇嗚的哭,一晚上要為梅思繁換上N次尿褲;還有一次,梅思繁在走著玩,突然指著不引人注意的沙發旁叫道:”老鼠!老鼠!“她看見了一只小老鼠,她的爸爸覺得很稀奇;她很小很小的時候,剛洗完澡,盆被端走,留下來了一個圓圓的水印,她就叫”太陽“。她腳上有水,而她光著腳步在地上走,印出了一個個小腳印,她就會大喊:”小船,小船!“;她無論多冷的天,她總要把腳伸到被子外面,只要把她的腳塞進去,她就會叫:”腳、腳沒有了哦!腳、腳沒有了哦!“要是把它一伸出來,她會說:”腳、腳又有了,嘿,腳、腳又有了哦!“她媽媽爸爸聽了后總會哈哈大笑哩!
梅思繁小時候好玩的事情多著呢。
我讀完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她很像我,你看,她學彈琴,我也學……只不過她的名子是她奶奶起的,我是爺爺起的。
她現在在法國讀書,你看,我很像她,我將來一定也要去法國讀書,好好學習,比梅思繁還出人頭地!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7
一走進《女兒的故事》,我似乎感覺到這是一部有趣而又真實的童年故事。
這一本書由《女兒的故事》和《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兩個章節組成。第一個章節是從爸爸的角度講述女兒在學校生活中發生的故事,在輕松、詼諧的敘述中透著嚴肅的思考,夾雜其中的是作者對自己年少年時代的生活記錄,它們詮釋了本書的內涵,講的生動、有趣。第二章節是作者模擬女兒的口吻講述當代中學生的故事,當代中學生的生活的快樂和煩惱畢現其中。一個講述女兒的故事,就讓我看得嘖嘖贊嘆,笑得前俯后仰。
一篇篇栩栩如生的圖片,一部部翔實精彩的故事,讓我入了迷仿佛沉睡其中。當然給我感觸最深的是: 鋼琴睡覺。因為這則故事講得內容和我的現在差不多。梅思繁的媽媽在女兒三歲時買了一架鋼琴,希望她成龍成鳳,可后來練琴時她摸摸手,發發呆,混混時間。現實生活中有段時間我也很不想學古箏了,當初哭著要媽媽買,現在作業做完就想玩,根本不想走進琴行,一點也不想練古箏。我也忙,忙得焦頭爛額,一到周末才開始練琴。有次老師對我發火了,我怕極了,我和梅思繁同感呀。
這本書寫了梅思繁的童年生活,我羨慕她有那樣幸福的家庭,有那樣偉大的作家爸爸。這是值得我終生難忘的書。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8
今天我把一本名叫《女兒的故事》讀完了這是梅子涵爺爺寫的,女兒指的是梅思繁,她是梅子涵爺爺女兒。我比較喜歡第161頁中的《玩的暑假》這篇散文,其中寫粘知了的那篇我覺得很有趣:知了是用竹竿粘的。在竹竿的頭上粘一塊面粉做的東西就能粘住知了了。可是我粘住知了的時候很少。當我將竹竿伸向知了時,手總要抖一下,結果知了就“嘰——”地飛走了。手不能抖。手抖了知了就知道了。
它是個不動神色的家伙,貼在那里,但是當你快碰到他時,它猛地“嘰——”飛掉了。那“嘰——”一聲是驚慌失措,也讓我可惜的要死!
我就還是用手抓,抓停在很低的地方知了。悄悄地走過去,很悄悄的。最好脫掉木拖鞋,赤腳。又不能毛手毛腳,又不能猶豫不決。抓住了,手就迅速捏攏,別遺憾地露出一個洞來,露出洞,又飛掉了,真的很遺憾啊。
其中有一篇寫到梅子涵爺爺將他小時候自由自在的玩(寫完作業的情況下),但我寫完作業時下樓玩都要左右看(有汽車),而且我們城市的空氣太差了,我太希望能去農村啊!
女兒的故事觀后感400字篇9
《女兒的故事》雖然沒有華麗精美的文字,但有著平凡而優美的字眼 ; 雖然書里沒有尖銳的話語,但有著淳樸善良的童心:沒有高深淵博,有的是豐富之中帶有一份幽默。它似一條小溪,緩緩流進你的心里,滋潤著你。
當我翻開它的那一瞬間開始我就陶醉了,主人公梅思繁的童年,也讓我想起了以前的許多趣事。書里的故事平平淡淡帶著一種上海味。它讓人讀著書,卻如書中的境遇一般,一次次感受書里的事兒。
書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綠色學校中的”從綠色的房屋到綠色的大門,再到綠色的廊壁。在墻壁下有莎士比亞的一句話: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是的,莎士比亞說的對,時間一去不復返,不像花兒,謝了還能有再開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有意義的事牢牢抓住機會,別讓時間從身邊溜走。文章中的女兒就非常珍惜時間,每天準備考重點中學,做試卷,補習等等忙的不可開交,我得學習學習。
《共同語言》這篇短文也讓我印象很深。在家庭中,孩子和爸爸媽媽共同語言很少,大人想大人的,小孩想小孩的,很少說道一起。可梅思繁和爸爸媽媽很聊得來。在這點上我跟她很像,跟爸爸媽媽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