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與大家在云端見面。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收藏!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1】
一段崢嶸歲月,化為起伏變化錯落的歷史光影,如風景在身邊閃動。成就無數。
當帝國主義敲碎了千年的美夢,當封建主義榨干了人民的血汗,大地的胸膛里傳來了一個民族的呻吟。十月的思潮翻涌而至,于是你率先舉起了救國屈辱的旗幟,發出了“還我青島,還我中華”的吶喊。歷史的舞臺從此寬闊,民族的命運從此改寫。
你以無悔的青春翻開了時代的篇章,你以無悔的青春塑造了不屈的歷史,你以無悔的青春傳承了閃亮的五四精神。
青春,是一曲動人的旋律。無悔,是因為它歌唱祖國,歌唱信念,歌唱理想,歌唱自由。
五四青年,當你的事跡鐫刻在中華民族爭取自由和解放的豐碑上,就注定了責任與使命的代代傳承。
我以為青春易逝,循望它的蹤跡,革命年代,它在戰場上的鮮血里流淌,和平年代,它在開拓創新的事業中飛揚。原來青春不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要準備奉獻的青春。
是誰在祖國的邊疆上堅定的駐守?是誰在雪災中修路掃雪,維持治安,日以繼夜?是誰在汶川地震中不顧生命安全向受災的同胞伸出援手?在那些晃動的身影中,我看到閃亮的青春。這些,不正是五四精神的縮影嗎?不求揚名,只為奉獻。
成長的道路或許曲折,但我們用博大來釋懷憂愁,用無私來獲取快樂。信念是青春的指路燈,理想是青春的導航標。
沒有信念的青春是迷茫的,沒有理想的青春是空虛的,沒有奮斗的青春是毫無意義的,作為當代的青年人,理應承擔起振興興祖國,繁榮民族的職責,而唯有充實的自己,才能貢獻更有價值的青春。所以一腔熱血不是紙上空談,行動,才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
人生的五月,我們乘風破浪,人生的五月,我們展翅翱翔。我用青春描繪時代的畫卷,我用青春唱響時代的旋律,我用青春揚起時代的風帆。奉獻,是我無悔的青春。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2】
什么是精彩?做一個有為的青年?戰爭年代的踴躍參軍,八十年代的文學熱,還是九十年代的出國熱?它們都是精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精彩,每個時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精彩,但無論怎樣,精彩總是與青春緊緊相連。
五月四日是青年人的節日,每當這時,正值青春年華的我都會思索,該怎樣度過這一天?我想這正是54五四青年節的意義所在,它紀念的是一個日子,弘揚的卻是一種精神。
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我們斗志激昂,正投身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
進入絢麗的花季,再穿過憂傷的雨季,然后我們踏入了五彩繽紛的青春世界。于是,我們張揚,我們痛快,我們狂傲,我們———如冰心說過:世界之所以有我們是因為它需要變得更美,青春的我們生命中有夠多的云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然而在生活——這個令人費解的局面前,很多事情我們無法左右,無法改變。于是,當暴風雨來臨時,有些人俯首稱臣,有些人逃之夭夭,但最終仍被吞噬。終于我明白魯迅先生為何要吶喊,只因慘相實在無法目睹,尤其是青春的我們,肩負振興中華的青年竟在小小的挫折面前而跌倒,成了生活中的茍活者。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進行持續的拼搏奮斗,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新的歷史奇跡,一定能夠譜寫出新世紀的“青春之歌”、“理想之歌”,一定能夠為我們的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青春朋友們,黨在召喚,時代在召喚,讓我們以崇高的理想,創新的意識,無畏的勇氣“發揮青春的智慧,風采和力量吧!我們是五月的花海,就該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開的太陽,就該用生命來點燃未來,做一個有為的青年。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3】
偶然間翻開日歷,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打開電腦,開始尋找起清明節的由來。
92年前,為了驅逐黑暗,爭取光明,為了祖國的獨立和富強,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織就了一幅最宏偉的青春之圖!
如今,“五四”運動已作為光輝的一天載入了中華民族的史冊。而“五四”絕非僅僅是一個歷史事件,它是一種精神,是一筆財富,是青年人對民族熾熱的愛的精神,是青年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注,乃至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創新、進步的責任的財富。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應該為祖國的更加繁榮昌盛奉獻我們的一切!
今天,“五四”大旗傳到我們的手中。我們流淌著的是我們祖先英雄的血液,我們品味著的是我們祖先傳承下來的文明。難道我們不該把這赤色的旗幟,這浸染著祖祖輩輩鮮血的旗幟,扛進二十一世紀嗎?
青春是整個人生旅程中最絢麗、最奇妙、最燦爛的一站。青春孕育著無窮無盡的能量等著我們去開采、去挖掘、去釋放。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對于人生價值的認識、詮釋、乃至于實現,而青春正是我們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黃金時期。歷史的年輪已經把人類帶入了新千年,而隨之撲面而來的就是日趨激烈的競爭。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與中國加入wto,挑戰就與機遇并存。作為21世紀的青年應該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如何把握機遇呢?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是學生,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學習決不是一句空話,決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一種裝飾。學習應該是明確前進的方向,找到自己完美的目的地!讓我們的青春之源,源遠流長吧!
我們每個人都會記住五四青年節這天,記住那些決不妥協的學生,記住那些帝國主義的殘忍,成為一個有為的青年…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4】
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一百年前,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踏著北平五月的春風走。上街頭,高喊著“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他們中有的人說“少年強則國強”,有的人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百多年過去了,他們身_上那種青年的志氣與擔當仍熠熠生光。
今天的中華已然崛起,但漫長的復興之路仍需要新一代青年付諸努力。在復雜的社會形勢下,青年人更需要有擔當,知進退。
于社會,青年當無所畏懼而有所為。
民族危難時刻,青年應當無所畏懼,砥礪前行。于黑暗喑啞時代,青年們高舉“科學”與“民主”的旗幟,不忘國家大義,拯救民族于危亡;于建國初期積貧積弱的年代,青年們敢為人先,遠赴邊陲投入科研,最終取得“兩彈一星”的卓越成績,讓國家立足于東方;而今疫情肆虐,又有一群青年,他們不畏艱險,剪去二尺華發,褪去紅妝穿上白衣,與死神為敵,筑成我們民族的防護墻……
青年者,國之魂也。
那些身披白衣的戰士里,有的人昨日還是學堂里懵懂青澀的少年,懷著對醫學的赤誠和對未來的希冀,今日便學著前輩的樣子一聲不吭的接下了戰疫安邦的擔子。正如陳獨秀先生所說,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之細胞在人身。面對祖國的危難,必須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氣概,必須要有頂天立地的魄力。這便是青年的擔當。
于個人,青年應當自律自省而有所不為。
青年時的范仲淹曾背起行囊獨自去往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同窗好友常邀他棄學游玩,他卻屢屢拒絕,孤獨的求學生活教會了他自立與自律,時常自省的他終成一代名臣,更是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絕句;青年時的魯迅因為上課遲到而被先生當眾嚴厲訓斥“以后要早到!”,他默默回到座位后在桌上刻下了一個“早”字。后來的魯迅日日早,事事早,毫不松弛的活了一生。
青年者,需時常自省。
面對自身的修為,必須要有抵制誘惑的決心,必須要有自律的崇高意識,也必須明辨是非,知曉何為不可為,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方能成就大業。這也是青年的擔當。
新時代下,青年可以是開拓創新的標榜,也可以是堅守初心的代表。青年當承擔時代責任,有為而不亂為,自律而不畏縮,便是不負韶華不辱使命!便可成就不凡青春!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5】
作家大冰曾在他的書《乖,摸摸頭》中寫過這種么一句話:“愿你朝九晚五,也能浪跡天涯。”的確如這句話所說的一樣,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在辦公室朝九晚五的工作用,而更愿意能在多種自己感興趣的行業中平行切換,在多個不同領域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斜杠青年”一詞也隨之孕育而生了。
縱觀古今,歷史上的“斜杠青年”不在少數。宋代著名大家蘇軾便是“斜杠青年”的典型代表。他真真是一位才子,吟詩作賦寫文章,無一不使旁人驚嘆,但他并不只拘限于文學領域,在書法界也大有作為,他的“蘇體”字是后人爭相學習模仿的字體。但這并不是才子蘇軾斜杠的終點,他還是一位美食家,“東坡肉”、“東坡菜”……到現在都是地方名菜的美味也是美食家蘇軾先生的原創。蘇軾不僅制作美食,也是品嘗美食的愛好者,“人間有味是清歡”,可見東坡先生對于美食的熱愛。蘇軾所擅長之事還有很多,但他并不是在每一領域淺嘗輒止,而是在各種領域大有作為,深有造詣,這便也才可稱作“斜杠青年”吧!
中國著名作家錢鐘書先生也是“斜杠青年”的優秀代表之一。他不僅在寫作方面是大前輩,同時也是一名翻譯家,他親自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數不勝數,不僅翻譯準確,而且詞藻優美,用字精準,深受讀者們的喜愛。與此同時,利用寫作、翻譯的閑暇時間,錢鐘書先生也在編寫自己的《鐘書大詞典》,鐘書先生在不同領域碩果累累,讓人感嘆。
放眼國外,斜杠青年數量也依然龐大。美國頂尖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不僅在歌手這個行業憑借她絕佳的嗓音如魚得水,同時,她的很多專輯單曲都是自己創作的,在寫詞編曲創作方面,年輕的歌手泰勒也在展現著自己的才華。
上述之人,依我所見,才應該真正地稱為斜杠青年。他們并未“用一世執一事”,而是選擇了在多個職業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施展自己的抱負。他們并沒有將自己的職業鋪開來簡單羅列,而是真正在每一個涉足領域中獲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只有這樣的斜杠青年,才能真正地被人們稱作斜杠青年。反觀當今社會,某些人打著斜杠青年的幌子,無所作為,不學無術,斜杠雖多,但都停留在表層,根本無法獲得任何價值,到頭來,費了力氣,卻什么都沒有收獲。
可見,要想做一個真正的斜杠青年,空有斜杠是不行的,每個領域所帶給你的收獲,才是最重要的。在不同領域都使自己人生價值有所體現,你才是個真斜杠青年。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6】
對于每個人來說,究其一生只不過數載,與其平平淡淡了然一身,不如轟轟烈烈,讓生活充滿更多未知和冒險。如今的新時代,“斜杠青年”大行其道,他們不再滿足于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故而選擇了多元的生活方式。“斜杠”意味著選擇,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更多的可能。
生活是一場充滿奇遇的未知冒險,每個人都在傾盡所有去面對未知的風暴。那么,在風暴中砥礪前行便是生存唯一的準則。而我們所具備的能力和才識便是我們搏擊的利刃。在過去的時代里,很多人稟承的是“用一世執一事”的觀念,他們在自己所熱衷的職業里傾注著汗水、心血,甚至青春和生命。可是,似乎他們的職業經歷被套上了一個厚重的枷鎖,他們并沒有過多地去體驗不一樣的職業所帶來的不一樣的喜悅和感悟。他們的人生仿佛被定了型一般,所面對的似乎只有這一種選擇。
可對于斜杠青年而言,他們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他們的未來有更多的可能。雖說一個踏踏實實的斜杠并不容易被劃下,但他們也在努力地去擁有在多種行業間平行切換的能力。或許在各個領域中他們并不是所謂的高精尖人才,但是他們所具備的能力是那些人無法擁有的。面對同一個目的地,“用一世執一事”之人擁有的或許是一條寬闊的大道,但他們無法預知是否前面會有一塊巨石擋道;而斜杠青年擁有的是一個個十字路口,即便一條路被封住,他們可以換道而行,他們會有更大的幾率在最后到達草豐水美的彼岸。而這,就是斜杠的可能。
正如“韓寒”一樣,他既是作家,也是一名賽車手、導演,或許他在各個領域并不是最成功的,但他卻能在各個領域做到出色。他也是一名斜杠青年,與職業導演、作家相比,你難道不覺得他的人生更加自由、灑脫、精彩嗎?他可以在文字的魅力之下暢游,亦可在電光火石之間疾速飛馳,還能在藝術氛圍之下感受表演的瑰麗色彩。他不拘泥于一種生活方式,他的人生閱歷豐富而詳實,充滿著不同的際遇和挑戰。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國家的強盛不只是需要出類拔萃的人才,也需要具備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斜杠青年”。他們可以為祖國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他們可以為更多的需求而奉獻青春!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如果我們可以用雙手去創造充滿希望、可能、自由的未來,用雙腳踩出更多通向成功的路來,那么,走這條“斜杠青年之路”又何樂而不為呢?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7】
那一天,我和爸爸乘車上東營,在車上我看到一個濃眉大眼,精神十足的青年。車上的座滿了,我和爸爸站著,而他穿著薄薄的衣服坐在一個好座位上。
一會兒上來一個抱著小孩的婦女,一臉焦急的樣子,孩子在她的懷里哭著。她走到青年旁邊急切地問:“您能讓一讓座嗎?”青年把頭一擺,向窗外望去,裝作沒聽見。我和爸爸不約而同地小聲說:“缺德!”看到青年紋絲不動,婦女只好站著。
過了一會兒,上來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走路搖搖晃晃,身子非常單薄,好像一陣風就可以把他吹倒。他向四周看了看,眼里充滿了一種渴望,希望有人給他讓座。他看了看發現只有那個青年最年輕,就把目光轉向青年,青年卻說:“我不會讓,找別人去,真煩!”
我剛要去打青年,爸爸急如星火地把我拉住,小聲地說:“遵守公共紀律。”我點了點頭,但我心里一直罵青年,罵他不尊老愛幼,罵他太自私,太壞。
一會兒下了車,那青年好像很冷的樣子,我心里想這是報應。一會兒我看見了車上一個大洞,我怎么早沒發現。我又看了看大洞沖著哪個座位。
怎么會呢?竟沖著那個自私傲大的青年!
我這才明白了,原來他下車時很冷是因為他在堵洞呀!我輕視了他,他不是不愿讓座,而是怕別人受傷害。
你為什么不說出來呢?
我現在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默默無聞。他才是真正默默無聞的英雄!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8】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啊!你們想知道結果嗎?結果表明,有百分之七點七的青年人在認真地學習,準備為祖國做貢獻;有百分之十點九的青年人整天沉浸在娛樂的氛圍之中;百分之十二點一的青年人以穿為重,“穿金戴銀”的;這還不算什么,更令我吃驚的是,竟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三的青年人以吃喝為重,百分之三十一點三啊!占了全部人數的一小半。看了之后,我是又驚奇又氣憤,真是想不通,這是為什么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叫“活到老,學到老”難道不是嗎?有些老人們常常在嘆息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有努力學習,現在不能為祖國、社會做貢獻,他們也常說道:“人老了,什么也學不了了。”對呀!時光老人給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更不會等人,只有你們自己去與時間賽跑,去利用時間,去爭取時間,才會比別人更勝一籌。現在學習還來得及,趕快去學習吧!社會需要人,祖國更需要人才啊!你們應該從今天開始,不,是從這一刻開始,努力學習,好好報效祖國,為祖國“出謀劃策”,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青年人快醒醒吧!只要努力,會有更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
思政課《做新時代好青年》觀后感【篇9】
五四青年節快到了!往年,五一“黃金周”的七天長假都能把“五·四”這個節日順帶著給“休了假”,但今年規矩變了,黃金周改成了“小黃金周”,五一節休假只到五月三號為止。從今年開始五四青年節放假半天,必須是14—28周歲之間的人才有權利享受此待遇!
這樣的一個青年“標準”,不禁讓人想到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當時都已經超過了28歲,有的已經接近40歲。由此可見,十大杰出青年的評選并不是以14至28周歲為條件的。還有其他如青年教師、青年干部等,一般都把40歲以下的都當作青年。可是現在“青年節”放假,規定年齡為14至28周歲,這明顯和一些部門因某時某地某種特殊需要而定義的“青年”相矛盾,與社會公眾的慣常理解不吻合。有了這樣的規定,也就意味著許多十大杰出青年、杰出青年教師,雖然有青年的稱號,卻沒有青年節休假的權利,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笑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次定義青年的年齡段,是根據團章來的。什么樣的年齡是青年,不應該只以團員年齡為標準,畢竟青年并不能和團員等同起來,應該多聽聽社會的意見。更不能對一個定義,不同部門給出不同的規定,如此只會增加各自的矛盾,讓群眾無所適從,更可笑的是,還會出現諸如“杰出青年”不是青年,沒有休假權利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