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傳統文化課程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1)
活動目的:
1.嘗試用捆扎大小珠子扎染T恤。
2.欣賞各種扎染作品,了解民族工藝,了解古代扎染的過程。
3.樂于參與活動,感受扎染的奇妙,體會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古代扎染的圖片或視頻
2、已經扎染好的T恤和各種扎染作品或作品圖片(花布、衣服、圍巾、包等)。
3、純棉淺色t恤,大小不同的珠子、玻璃球、皮筋或毛線,染料、剪刀、顏料盆,清水桶,抹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出示已經扎染好的T恤、幼兒觀察。
——小朋友們這件T恤好看嗎?
——T恤上都有些什么顏色?
——你們知道這些顏色是怎么扎染上去的嗎?
二、學習扎染:
1、欣賞扎染。
(1)播放古代扎染的圖片或視頻,了解扎染過程。
(2)欣賞各種扎染作品,引導幼兒討論花布上有哪些圖案?花布上圖案的顏色特點。欣賞用裹珠子的方法扎染而成的t恤,感受圖案的奇特。
2、教師示范扎染的材料與操作過程。
(1)示范扎染的過程,浸泡——晾干——捆扎——浸泡——晾干——燙平,知道用不同的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制作材料,共同討論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學習扎染。
3、嘗試在T恤上進行扎染,布置圖案。
(1)鼓勵幼兒用大小珠子在T恤上進行扎染,設置圖案。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并給予指導。
三、教師指導:
1、誰的作品扎染成功了,為什么?(扎緊了)
2、誰的作品沒有扎染成功,為什么?(沒扎緊)
3、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讓橡皮筋扎的緊一點?(可以多繞幾根)
4、如果染完顏色后,橡皮筋拆不開可嘗試用剪刀。
5、制作完成后,用清水洗手,并擦干。
四、結束部分:
幼兒把扎染的作品晾干,欣賞同伴作品,教師進行總結點評。
活動延伸:
幼兒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并穿上自己扎染的衣服在表演區進行表演。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2)
活動目的:
穿越古時舊期,體驗一場古代職業之旅,幼兒變身米鋪學徒,豆漿學徒,私塾小學童,活字印刷工……,讓孩子們在趣味角色扮演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準備:
1.搭建“米鋪”:投放大米、米袋、稱(秤桿、秤砣和托盤)等
2.搭建“豆漿鋪”:投放自制石磨,黃豆等材料
3.搭建“私塾”:利用國學教室開展活動,投放筆墨紙硯、桌子、蒲團等材料。
4.搭建“當鋪”:投放算盤、賬本等材料
5.搭建“茶莊”:投放茶桌、蒲團,茶杯、茶壺等茶具
6.搭建“綢緞莊”:投放布料布匹等
7.服裝:店老板、店小二、私塾學童等角色服裝
活動地點:
幼兒園操場、多功能室
活動人員安排:
自擬
活動過程:
一、入場、熱場
1.背景音樂:教師提前將幼兒分好組,提前10分鐘引導孩子入場,安排好座位并協助主持人組織好現場秩序。分組以方便之后分批次到指定場景參與體驗活動。
2.教師引導全體幼兒用輕快的律動熱場。幼兒園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穿插節目的表演。
3.主持人開場白:尊敬的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向來參加此次勞動節體驗活動的家長朋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熱烈的歡迎。時下已至草長鶯飛的暮春,屬于勞動者的共同節日——“國際勞動節”也即將到來,這是值得全世界勞動者共同歡慶的偉大節日。
本次勞動節體驗活動能讓孩子穿越古時舊期,體驗一場古代職業之旅,孩子們能變身米鋪學徒,豆漿學徒,私塾小學童,活字印刷工,讓孩子們在趣味角色扮演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也希望借這次活動能讓孩子切身的體會勞動的快樂,并且能懂得珍惜勞動人民的成果。下面我宣布__幼兒園“古代職業之旅”勞動節體驗活動現在開始。
4.第一站:三味書屋里面傳出遠古時代郎朗讀書聲,聊史記誦詩經,教書先生帶你輕嗅墨香,揮毫落紙,教你學習古人的思想精華,用毛筆書寫對父母的感恩。
5.第二站:穿越在柴米油鹽間,你可以是“米鋪掌柜”,也可以是“米鋪小二”,體驗用古法稱量米的重量,體驗經商之道。
6.第三站:體驗制作豆漿的過程,磨出來的是香醇的豆漿,喝出的是吉祥如意。豆漿小學徒用原始的石磨為自己研磨醇香的豆漿,喝上一杯,滋味無窮!
7.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到“茶莊”泡茶、品茶,體驗古人的悠閑雅致;到“錢莊”變身錢莊掌柜,拿起算盤賬本,體驗古代理財;到“綢緞莊”挑選自己喜歡的布匹……
活動延伸:
總結現場幼兒的表現,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體驗家務活動,實際操作,體會勞動的快樂。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3)
一、活動主題
宣傳中國傳統文化
二、活動宗旨
1、增加校園生活的樂趣,構建和諧校園,豐富新生的校園生活。
2、讓同學們更加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現實問題,具有較強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情感。
3、培養同學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4、表現同學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
5、進一步提高廣同學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同學們道德建設的發展。
6、深刻理解中華文化與校園文化的關系,樹立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
7、加強同學負責積極向上的態度。
三、活動要求
1、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態度。
2、設計形式自由,不可鋪張浪費,避免一次性裝飾。每個小活動要有自己獨特之處,吸引同學們的目光。
3、要能夠讓同學們體會到活動的快樂。
4、主題鮮明,文化氣氛濃郁。
5、遵守制度,互幫互助,舉止文明,勤儉節約,遵守學校的管理條例,有序展開活動。
6、整個過程的環節要以傳統文化教育為中心,從而真正實現此次活動的目的。
7、多以自主制作為主,盡量避免直接商業化的裝飾。
四、活動時間
x月x日,29日
五、活動地點
學九前主干道
六、活動對象
__學院全體學生
七、活動宣傳
1、召開部門例會,下發通知。
2、在學三樓前掛傳統文化活動宣傳海報(提前一周)
3、在學生宿舍樓下張貼傳統文化活動的小海報
4、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宣傳。(提前一周)
八、活動內容策劃
1、名句知多少(編輯部1-3人)
自制一些樹枝制成小樹之類,然后將部門人員自制的手寫卡片名句掛在樹上,由同學們來猜下一句,或者是做事先準備好的趣味小題,答對即可以獲得小禮物。
2、絢爛中華(編輯部1-3人)
由主辦方提供紙筆,供同學們涂鴉,畫好后可以夾在主干道的繩子上面,合影,并且我們可以挑選一些好的作品發送到微信平臺上。與此同時還可以猜民族服飾,猜對即可以獲得精美小禮品。
3、傳統文化展板(設計部1-3人)
二十四孝,詩詞曲賦,以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文化為主題,由各系提供,在主干道進行投票活動。
4、書法展示(設計部1-3人)
宣傳工作室與法協會攜手,由書法協會提供書法作品供同學們欣賞。
5、獎項兌換(網宣部1-3人)
參加活動兌換得小禮品,讓參與者掃描二維碼。
九、活動流程
6:30外聯部懸掛海報
8:00網宣部全體男生班桌椅
8:30布置現場
9:00-9:30活動開始
12:30各活動內部安排人員吃飯
16:00活動結束
十、獎項設置
參加活動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得抽獎機會。
特等獎
一等獎
二等獎
三等獎
十一、人員安排
現場總負責:閆可、何偉進
前期宣傳:設計部、網宣部、編輯部
會場布置負責:外聯部
秩序負責:部門干事
計分負責:部門干事
現場拍攝:設計組
十二、可能存在的問題
1、宣傳工作不到位。
2、音響設備不能正常使用。
3、主干道人多雜,容易造成現場混亂。
十三、活動預算
氣球、彩筆、彩帶、紙、書夾、小禮品繩子、海報、彩印圖片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宣傳工作室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理解古詩內容及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韻律有節奏吟誦。
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古詩,請幼兒欣賞。
二、教師播放PPT,請幼兒欣賞并理解古詩的意境。
1.幼兒欣賞第一幅圖片。
提問:圖片上是什么天氣?清明都會下雨嗎?
教師小結“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意境。
2.幼兒欣賞第二幅圖片
提問:小朋友,看看路上行走的人要干什么去?心情怎么樣?詩人杜牧的心情怎么樣?(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意境。
3.幼兒欣賞第三幅、第四幅圖片
提問:這位詩人會對小牧童說什么?小牧童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借問酒家何處有”和“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意境。
4.提醒幼兒:心里難受就喝酒,容易對身體不好。小朋友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可以說出來,跟好朋友說、跟大人說,都行。
三、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1.教師告知幼兒清明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的心情很低落,因此朗誦古詩的時候聲音是低沉的。
2.師幼一起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教師演示ppt,幼兒根據圖片有節奏地吟誦相應的詩句。
五、全體幼兒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誦古詩。
活動延伸:
這首古詩《清明》還被譜了曲子,成了一首好聽的歌呢,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聽一聽。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2.了解寒食節的來歷及與清明節的關系。
3.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
活動準備:
1.故事《寒食節的由來》視頻;
2.ppt插柳、放風箏、踏青、做青團、參觀茶園、到烈士陵園掃墓、蕩秋千、植樹、拔河、蹴鞠等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上面畫有四幅圖:風箏、柳樹、湯圓、月餅。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了解寒食節的來歷及與清明節的關系
1.引出故事。
2.幼兒欣賞《寒食節的由來》視頻;
3.提問引導幼兒理解清明與寒食節的關系。
寒食節是一個什么樣的節日?(禁火冷食、祭掃墳墓)
現在人們怎樣過清明節?(祭掃墳墓)
寒食節和清明節很近,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明節逐漸取代了寒食節。
二、簡單了解清明節的習俗
1.小組討論:“我們的清明節”。
引導幼兒討論與清明節相關的活動。
2.交流討論結果。
教師播放ppt中相應的內容(插柳、放風箏、踏青、做青團、參觀茶園、到烈士陵園掃墓、秋千、植樹、拔河等)。
3.教師小結。
三、幼兒完成操作材料,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
1.出示操作材料,請幼兒把跟清明節有關的圖片打上勾。
2.幼兒操作。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黃山的有關資料。
2、過程與方法:背誦有關黃山的詩歌,了解黃山的文化底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課:
出示黃山的有關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黃山的美,導入新課。
二、自學生疑。
1、學生閱讀李白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和鄭震的《曉看黃山》,劃出疑難語句。
2、小組討論,自主解決疑難
3、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交流搜集的資料,并提出疑問。
4、討論探究:
哪些詩句寫了黃山的自然風光?你能描繪一下嗎?
三、合作探究,探究明理
(一)介紹黃山的情況
1、地理概況: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屬中國南嶺山脈的部分,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黃山山系中段,是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我們要游覽的黃山風景區,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它在黃山市境內,南鄰歙縣、徽州區、休寧縣和黟縣,北連黃山區;這五個縣、區也都屬于黃山市管轄。
2、名稱由來: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一在業、開創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從那以后,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在。
3、特色介紹: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黃山奇峰到底有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數字。歷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頂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
黃山有“四絕”,排在第一的當是奇松。首先是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從堅硬的黃崗巖石里長出來的。黃山到處都生長著松樹,它們長峰頂,長懸崖峭壁,長在深壑幽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其次是,黃山松還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從總體來說,黃山松的針葉短粗稠密,葉色濃綠,枝干曲生,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而每一處松樹,每一株松樹,在長相、姿容、氣韻上,又各個不同,都有一種奇特的美。人們根據它們的不同的形態和神韻,分別給它們起了貼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探海松、團結松等等。它們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構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
再說云海。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海”。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海》。黃山的一些景區、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海”有關聯,有些景觀若在云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這些也都證明,“黃海”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最后,介紹一下溫泉。我們常講的和游覽的溫泉是前山的黃山賓館溫泉,古時候又叫湯泉,從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溫泉景區,是進入黃山南大門后最先到達的景區。溫泉水量充足,水溫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質良好,并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對皮膚病,風濕病和消化系統的疾病,確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飲;過云說它可以飲用,是不科學的。
除了“四絕”之外,黃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壯觀和奇麗的。
黃山,山高陂陡,溪流從高山峽谷中奔涌出來,從陡谷懸巖上飛落下來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就是黃山溫存的生動寫照。黃山瀑布很多,最壯觀的有“九龍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黃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爛漫;夏季清涼一片,處處飛瀑;秋天天高氣爽,紅葉如霞;寒冬則是銀裝素裹,冰雕玉砌。黃山確實是一個旅游、避暑、賞雪的絕好去處。
(二)品味體會:
閱讀課本中有關黃山的詩歌,進一步體會黃山的美及文化內涵。
四、拓展延伸:
1、你是否去過黃山?談談你對黃山的感受。
2、簡述黃山四絕。
3、寫一篇游記。
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方案(篇7)
活動設計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一、背景音樂:(用輕快古風的音樂,營造古代場景氛圍,可參考附件音樂)教師提前將幼兒分好組,提前10分鐘引導孩子入場,安排好座位并協助主持人組織好現場秩序。分組以方便之后分批次到指定場景參與體驗活動。)
二、教師引導全體幼兒用輕快的律動熱場。
1.古詩新唱(幼兒古詩誦讀)地點:操場
2.墨舞丹青(幼兒畫國畫、寫書法)地點:國藝室
3.韓信點兵(幼兒圍棋)中庭
4.清耳悅心(古箏)地點:中庭
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潛在資源,配以適當的有效的活動形式,開展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與魅力,從而激發愛國情感。
傳統文化是中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象征,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他們只是覺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了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樂于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并發現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特征和種類,體驗張貼活動的樂趣。
3、初步了解漢字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照片。
2、宣紙、毛筆、硯臺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寫毛筆字的經驗
2、了解漢字的由來和傳說。
3、聯系會寫會書法和國畫的家長助教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琴棋書畫的照片,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都有什么?漢字書是怎么演變來的?國畫要怎么畫呀?
圍棋要怎么下
二、多媒體展示這些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一起了解。討論:他們在做什么?漢字到底是怎么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漢字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漢字照片,探究漢字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漢字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區別在什么地方?
師小結:漢字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漢字的種類很多,每個朝代不同的演變形成的字體不一樣。四、暢所欲言——我看到的字體。
展示小朋友寫漢字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里的他正在寫的人字。
五、體驗畫國畫。
1、教師現場表演畫國畫,并請小朋友觀察。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國畫。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們還可以繼續用毛筆畫國畫寫漢字,下圍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