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管理-四季飼養管理
四季管理,顧名思義就是春季管理,夏季管理,秋季管理和冬季管理。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溫的差距很大,農作物的開花 泌蜜時間也不同,很難有統一的四季飼養管理方法。 但我國大部分地區,蜂群的停卵階段在冬季,春季是恢復產卵、發展和分蜂階段,而南方,炎暑是停卵階段,秋季則是恢復和發展階段。養蜂主要目的是在生產階段多取蜜漿,因此應盡量抓好蜂群的恢復,快速發展群勢,提早分群,及時培養壯群,來迎接生產階段。在定地和短距離小轉地的蜂場,應保證在主要蜜源期保持強群,以奪取高產。而有些場在本地主要蜜源過后,將進行遠距離大轉地以追花奪蜜,其生產期很長,因此在幾個主要蜜源期都應保持強群。所以蜜蜂的四季飼養管理,應因時因地制宜,靈活運用。這里主要介紹共性的部分,特殊性的只作簡單介紹。
(一) 春季管理
春季是指蜂王恢復產卵、蜂群恢復發展到主要采蜜期前的一段時間。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蜂王在立春前后開始產卵, 新蜂逐漸地更替越冬老蜂,并隨著氣溫的不斷增加和蜜粉源的出現,群勢不斷發展,一般經過2~3個繁殖周期,才能形成強群。蜂群的春季管理,應著重解決低溫和蜂群迅速繁殖之間的矛盾。
1.加強保溫
早春氣溫低,日夜溫差大,又常出現寒流霜凍等,如保溫不好,蜜蜂為維持幼蟲發育所需溫度,就要大量吃蜜,并加大活動,使越冬蜂過分勞累而提早死亡,這不但造成飼料的過量消耗,還會引起蜂群春衰,嚴重的還可能凍死幼蟲和蛹。春季加強保溫的主要方法是:
(1)撤出多余的巢脾,使蜂數密集,做到每張巢脾上布滿蜜蜂。隨著氣溫升高,群勢發展,為了不影響產卵圈的擴大,才能適當降低密集度。
(2)將箱內空隙裝滿保溫物,并及時換曬,提高和保持巢內的溫度。箱縫和紗窗部分用紙或泥糊嚴。
(3)群勢中等以下的弱群,最好采取雙群夾箱飼養,即兩群合養在一個巢箱內,中間用隔板隔開,分別巢門出入,這樣可以相互倚暖,最大的卵圈必定出現在閘板的兩側,兩群卵圈形成統一的整體,由于保溫好,可加快繁殖的速度。
(4)根據氣溫變化調節巢門,春季巢門應適當縮小,氣溫8℃以上無風天氣才能讓蜜蜂外出排泄飛行。春季的巢門 不要開在蜂巢的中間,要開得靠邊些,晴好天氣上午巢門逐步放大,午后逐漸收縮,只要保持工蜂出入不擁擠、不煽飛就行。
(5)盡量少開箱檢查,必須開箱時要選擇晴暖無風的中午迅速進行,以減少箱內熱量的散失。早春養蜂人要認真進行箱外觀察,尤其是排泄飛行時更應認真,從工蜂的飛翔、排泄、采水等現象判斷蜂群越冬是否正常,如發現失王、缺水、缺蜜等問題則應及時進行處理。待大部分蜂群的蜂已飛出巢外活動,才能選擇10℃以上氣溫的中午開箱抽查部分蜂群,檢查箱內存蜜、蜂數、蜂王產卵等情況,動作要輕,速度要快。等氣溫到14℃,外界有一些蜜源時才能進行全面開箱檢查,然后針對每群的情況采取不同的飼養管理措施。
(6)適時撤除外包裝。應根據群勢和氣溫,逐步撤除外包裝或保溫物,先撤上面,后撤四周,最后撤箱底;先撤強群,后撤弱群。箱內的保溫物,隨著蜂巢的擴大應逐步除去。
2.獎勵飼養
春季適當的獎勵飼喂可以起到刺激蜂王產卵的作用,是促進蜂群發展的一個辦法。但獎勵飼喂要在巢內有一定存蜜的條件下進行,早春每個巢脾上應有0.5公斤存蜜,如果存蜜不足,應該先一次性飼喂補足,再進行少量的獎勵飼喂。時間最好在外界出現少量粉蜜源時再開始進行,遇寒潮時應暫停,以免刺激蜜蜂外出飛行,而造成工蜂凍死。獎勵飼喂量要少,次數要勤,否則巢內貯蜜過多,又會限制蜂王的產卵。早春蜂群排泄飛行后,要及時加入粉脾,使每框蜂有100~150克花粉,不足的飼喂蜜粉糖餅或其他花粉代用品。春季要經常供給蜜蜂飲水,因為蜂王已開始產卵,工蜂飼喂幼蟲需要水,一般用棉條一頭放在存水器內,一頭拖到巢門前,或用泡沫塑料等沾上水,放在巢門前面,供蜜蜂采水。
3.擴大卵圈,調脾加脾
蜂王產卵圈的大小對蜂群的增殖速度關系很大。養蜂人員常將蜂王已產滿了卵的巢脾前后對調,使卵圈迅速擴展到全框。如果后部是封蓋蜜,或者產卵圈受到外圈封蓋蜜的限制,就需要用開水燙熱的快刀割開蜜蓋,方法是由前向后或由里向外的割開,讓蜜蜂把貯蜜移到巢脾外緣,以便擴大產卵圈。到子脾三框時,卵圈常是兩大一小,可將小的調到中間,巢脾上貯蜜過多時,應該適當分離。分離蜂蜜要在15℃以上氣溫時進行,子脾不能在箱外放的時間過長。采取以上辦法后,個別蜂群的子脾面積還不能擴大,這可能是蜂王產卵力差的緣故,可將這些群的兩群合并成雙王蜂群,以后再更換蜂王。也可將這些群的子脾與強群大面積的子脾對調,以充分發揮這些群的哺育力。但如在早春,弱群因保溫及哺育力差而不能擴大產卵圈的,宜將弱群的卵蟲脾抽助強群換入空脾讓蜂王繼續產卵,待強群新蜂陸續出房,再將強群中帶幼蜂的封蓋子脾抽給弱群。這種先以弱補強,后以強補弱的辦法,也是擴大卵圈,促平衡發展的方法。
卵圈擴大后3~4周,新蜂相繼出房,老蜂逐漸被淘汰,巢內子脾各期齊全,蜂數雖與早春差不多,但已是以青壯年蜂為主,品質大大提高,蜂群巳進入發展階段。此時氣溫已回升,早期的蜜源植物開花,蜂王產卵速度加快,這時可適當地加入空巢脾,使脾略多于蜂。開始時加入使用過一兩年的巢脾,空巢脾要加在蜜粉脾和子脾中間,即子脾的外側,外界有較好蜜、粉源時,可加入新脾或半成脾,空脾可加在子脾的中間。當蜂群采集大量蜜粉的時候,可以加巢礎框,讓蜜蜂泌蠟造脾產卵。經過四五次加脾后,形成脾多于蜂,在蜂巢保溫良好的情況下,每個脾上有五成蜂就可以了。如不擴大蜂巢,蜂數老是密集,會引起分蜂熱。
4.控制分蜂熱
春季蜂群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意蜂有7~8框子、中蜂有4~5框子時會出現分蜂。蜂群出現封蓋王臺,母蜂腹部縮小,產卵量顯著下降到停止產卵,這就是分蜂的預兆。分蜂前工蜂怠工,蜂王停卵,對群勢的發展和蜜、粉源的利用是不利的,特別是在主要流蜜期中發生分蜂,會分散群勢,影響采蜜。做好良種選育和加強飼養管理,能夠預防和控制分蜂熱的發生:
(1)選良種、換新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時,要挑選不愛分蜂、能夠維持強群的蜂群作為種群和哺育群。每年在流蜜期前半個月左右,用新王更換老王。
(2)繁殖期適當控制群勢。當蜂群發展壯大、幼蜂大量增多的時候,可分期分批提出封蓋子脾,組織或加強新分群。
(3)早采蜜、勤采蜜。采去巢內貯蜜對預防和控制分蜂熱是有效的。
(4)強群采取連續生產王漿的辦法,充分利用工蜂哺育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分蜂。
(5)淘汰劣脾,積極造脾,把陳舊的、雄蜂房多的、不整齊的劣脾及早剔除,加礎造脾,擴大產卵圈。
(6)經常割除雄蜂蛹和自然王臺。
(7)適時加脾,擴大巢門和蜂路,改善蜂巢的通風狀況,使蜂群經常處于積極狀態。
(8)出現分蜂熱的蜂群要及早處理。除割除王臺外,一是加卵蟲脾,把巢內封蓋脾全部抽走,把新分群和弱群的卵蟲脾調入,使一框蜂有一個卵蟲脾,由于哺育工作加重,會抑制分蜂熱。二是加空脾,把群內子脾或封蓋子脾全部提出,換上空脾和一部份巢礎框。三是和弱群調換蜂箱位置,以減少蜂數,降低群勢。
(9)提早育王,實行有計劃分群。對較好的自然王臺,也可利用分蜂。
690上一篇:夏季管理-四季飼養管理
下一篇:野生中蜂的搜捕方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