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
在上海,公務員的面試者越來越多,那么如何才能突出自我?做好面試準備,了解面試題目很有必要,下面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一起來學習吧。
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一
1、高考有加分政策,因此有些高考狀元被稱為“山寨狀元”,談談你對這一現象的理解。
【參考答案】“山寨”的意思是模仿或抄襲,“山寨狀元”的稱呼雖屬戲言,但卻反映了人們對于高考加分后的排名結果心存質疑。從本質上來說,加分狀元不被認可是源于公眾對于高考加分政策缺乏信任。
高考加分制度本意是為了對高校選拔人才時把分數作為唯一標準的弊端進行糾偏,從制度設計的宗旨來看,高考加分制度本身是積極的、合理的,是有利于素質教育發展的。但是近年來高考加分制度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對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因噎廢食,一方面要積極的面對問題加以解決,另一方面要使制度設計上更加完善和規范,發揮綜合素質評價應有的作用。
一方面,高考加分對推進素質教育起到了政策導向作用,同時體現了對特殊考生群體和特殊優異人才的人文關懷與政策傾斜,在這一點上,也得到了廣大社會公眾和考生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
但另一方面,加分狀元不被認可,反映出社會對加分政策缺乏信任。究其原因,是因為高考加分政策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偏差和問題。一是身份造假等違規現象頻頻發生;二是加分項目過多,部分標準欠缺科學性;三是機制不健全,存在暗箱操作的漏洞空間。這些問題的出現,逐漸偏離了制度本身通過加分達到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的方向,對于教育公平造成了危害。
針對目前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不應走向另一個極端,盲目取消高考加分,固步自封。我們要通過更加科學的制度設計,使高考加分政策本身更加合理和科學,保證其合理性、公開性和嚴肅性。對此,我認為從以下措施入手:
第一,及時清理、精簡高考加分名目,廢除一些缺乏公正性的加分項目;
第二,對于保留的加分項目,必須通過更嚴密完備的制度設計,確保其執行的公正性。全面審查加分對象的加分資格,科學設計出公平的評價標準、考核流程,進一步強化整個高考加分過程的公開公平性,充分維護社會公眾和輿論網絡的知情權、監督權。
第三,大力推進高校的自主招生,促進大學建立起獨特的培養理念、選才標準和選拔過程,并接受社會的檢驗,逐漸形成高中教育的多樣化和大學人才選拔的多元化。
相信,只要提高加分政策公信力,讓高考加分制度在陽光下運行,“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體現”,這項政策就能夠真正做到公平、公開、公正,讓本來致力于發現合格人才、維護教育制度公平的高考加分能夠歸其初衷。
2、保定大學醉酒駕車撞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傷,但是車主沒有下車,而是大喊:“我爸是李剛”。你是怎么看待這一事件?
【參考答案】
“我爸是李剛”在近期已經成為社會上一個廣為流傳的代名詞,前段時間河北保定大學發生的一起車禍造成了一死一傷,而司機竟然以自己父親的名字為擋箭牌想逃脫法律的制裁。生命是堅強的,而生命又是極其脆弱的,在對死傷同學表達悲痛之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認真的審視“官二代”這一特殊群體的教育問題以及由此而引發的社會問題。
第一,“官二代”在思想上有一種超乎普通人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是衣食無憂的,并且不愁今后的出路,因此時常在生活中為所欲為,把自身擺在一個較高的層面,甚至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心態與行為。
第二,父母的溺愛也是造成這些官員子弟思想上不重視、行為上不要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官員忙于公務,疏忽對子女的管教和指引,造成了他們的一種很強的逆反心理,而另有一些官員,過分溺愛子女,養成了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性。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長期的溺愛造就了官二代錯誤甚至扭曲的人生走向,面對此類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嚴肅來對待:
第一,加強為官子女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設,可以適當組織一些官員子女的教育講座,消除他們思想上的誤區,糾正他們的心態,逐漸減少自身的優越感,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情操,爭取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二,對于一些溺愛子女的官員,應該在想法上對其予以糾正,闡明溺愛對子女會造成的不良后果,應該采取正確的、客觀的教育方式對子女進行全方位的教育。關愛是必須的,但是如何把握一個度,不讓關愛變為溺愛,這就需要官員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第三,學校方面也應該對官員子女加以關注,正確教育與引導,發現官員子女的錯誤言行應該及時糾正,并向其父母進行提醒。對于一些官員子女,老師也不該存有重點照顧的想法,而是應該一視同仁,該獎該罰視表現而定。
第四,社會應該破除對“官二代”的錯誤觀點,加強對官員和官員子女的引導,做好監督工作。對于一些行為已經觸犯法律的“官二代”,政府應該公平公正地加以處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育是一個民族振興的基石,而如何教育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心靈、端正的品行則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這是每一個社會人,更是為官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或許最好的教科書就是家長的以身作則、以己為范!
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二
1、中國超過日本GDP成第二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中國的GDP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位,體現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對此,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在看到成績的同時,要保持居安思危的心態。 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得益于穩健的金融政策、合理的經濟政策、人口紅利的支持、中國人民勤奮的工作作風。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樸實剛健,用自己的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頭腦創造財富。治大國若烹小鮮,政府無為而治,對經濟不進行過多的干預,而是處理好監管與服務,促進了國家經濟文化健康有序地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事。
但中國GDP超過日本并不意味著中日經濟實力對比的全面轉變,在人均GDP等諸多領域,中國依然大大落后于日本。雖然中國的投資率很高,但國民收入并沒有隨GDP同步增長。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面臨的種種問題:從民生上看,教育水平依舊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失業率居高不下,社保體系尚不完備,醫保覆蓋面不廣,房價上漲過快,科技水平落后,企業創新不足。在產業鏈中居于弱勢地位。與印度、巴西、俄羅斯相比,中國在市場規模、勞動力市場效率、技術儲備、商品市場效率、整體經濟環境等指標上保持領先,在金融市場、高等教育與培訓等方面處于劣勢。
中國想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國,不僅要變“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更要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向世界輸出價值觀。國家間的競爭,不只是GDP之間的競爭,更是科學、技術、體制、管理、教育、文化間的競爭。中國要繼續發展,就要向管理要效益、向創新要市場、向品牌要利潤。
日本泡沫經濟的崩潰,應該讓中國居安思危,避免重蹈覆轍。日本的經濟在二戰后,經歷了高速發展,于60年代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在80年代末期,由于對經濟預期過于樂觀,金融信貸政策過于寬松,房地產投機嚴重,導致了嚴重的泡沫經濟。當泡沫破滅、股價暴跌、地價急落時,許多家庭的財富化為烏有,經濟進入長達10年的衰退期,日本人稱其為“失去的10年”。同時,日本又要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內需不足、產業空洞化、少子高齡化等內憂外患的困擾。中韓等周邊國家的發展,也在日本的出口造成負面影響,給日本的經濟復蘇帶去了巨大壓力。日本的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明年日本政府負債可能達到GDP的兩倍,患上了嚴重的“國債依賴癥”。短期看,這有利于經濟復蘇,但長此以往,日本財政規律將失去平衡。
日本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教訓值得我們中國充分借鑒,避免少走彎路。中國的資源配置系統仍然由政府所主導,因此,當此中國經濟力圖全面轉型之際,首先任務應該是:第一、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制約、監督機制;第二、加快市場化改革,消除資源配置扭曲;第三、保障分配公平,啟動居民消費。
2、現在農民工進城,面臨很多問題,如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等,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城市化進程不斷提高,在城市的建設中,有一類人的功勞不容忽視,那就是農民工。他們為了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沒有他們就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沒有他們也不會有發達的地下鐵路。對于農民工,我們應該更充分地保障他們的基本需求,然而,在一些城市里,很多農民工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證與維護,存在子女上學難、社會保障不到位等問題。
我認為,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導致:
第一,我國現有的戶籍制度、教育規定等還在變革的過程中,對于弱勢群體的保障機制還不完善。比如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農民工子女上學只能是在農村,而在城市則只需要支付高昂的學費,導致很多農民工的子女接收不到優質的教育。
第二,我國針對農民工保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對于一些明顯損害農民工權益的行為缺乏法律上的懲罰依據,對于一些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懲治。
第三,農民工的維權意識淡薄,當自身利益受到傷害時,不知道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第四,一些城市居民對于農民工存在歧視心理,未能真正將農民工當作城市的一份子。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改善:
一是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善以往的靠天吃飯問題,用高科技支持農業發展,堅持低投入,高產出,低污染,低消耗,這樣農民也可以安心的在家種地,而不用背井離鄉進入城市打工。
二是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根本上來保障農民的利益。同時,農民自身也要提高保障意識,當出現問題時,要學會通過法律來保證自身的權益。
三是政府需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并提供資金來建設適于農民子弟的學校,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城市的孩子可以接受優質的教育,農村的孩子同樣應該接受到好的教育,用知識來改變命運,用人才來振興國家的發展。
總之,只有社會各界多給予農民工一些關注,政府和社會多提供一些幫助,一定會讓農民工的利益逐漸得到保障。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堅持下基層,了解民生,傾聽民意,做好上傳下達的紐帶工作,做一名保障人民權益、維護人民利益的人。
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三
1、學校聯合辦學,規模擴大,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參考答案】
經濟未動,教育先行,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教育,以及在高素質教育下培養出來的人才,我們要始終保持人才興國戰略,用科技振興強國,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若要提升教育質量,必然要加強學校的建設,現在很多學校都通過聯合辦學的形式來加強學校的自身能力,既有利于學校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開闊眼界,打開知識面。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我們不能盲目的擴大規模,聯合辦學,如果不按照實際情況盲目跟風,必然會導致聯合辦學不夠科學合理、規模擴大超過學校承受能力等問題,不但不會有利于學校的教學秩序,還會造成攀比之風。因此,對于這一問題,我們應該辯證地來看待。
第一,通過聯合辦學的形式,可以增加學校之間的交流,沒有交流,就不會有彼此的進步和提升,因此學校之間進行聯合辦學,可以加強學校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有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和聲譽。
第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是盲目的進行聯合辦學,會給社會帶來一些影響,比如,如果某個學生考上的是聯合辦學的科目,則所需要的學費會相應的提高很多,這也會給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學校在擴大的過程中不要盲目,而要理性。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如下的政策來進行解決。
首先,在采取聯合辦學的過程中,要尋找合適恰當的聯合對象,可以共同促進學校發展和提升,因此,在這之前,學校的有關負責人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調研。聯合辦學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該合則合,不適合的就不能盲目跟風。在聯合辦學之前也要做好準備工作,從各方面對聯合辦學、擴大規模奠定基礎,而不能匆匆上馬,達不到良好效果還會造成不利影響。
其次,政府要加大對相關學校的扶持和投資力度,學校方面要積極地引進優秀人才,科學設置課程科目,增加實踐力度,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這樣才能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綜合的提升學校的質量。
再次,要不斷摸索和試驗適合我國發展的教育體制,使這種制度更加科學化,這樣即使不用聯合辦學,依然可以加強學校的實力。
總之,相信通過學校以及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努力,一定會不斷的加強學校的實力,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2、干部引咎辭職,你怎么看?
[解析]: (1)必須肯定這是一項先進的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干部的業績考評特別是工作重大失誤與“烏紗帽”直接掛鉤,增加了干部的危機感,從而促使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能更加盡職負責。
(2)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盡管這種制度是好的,但還需要不斷完善。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其科學性和嚴密性。如果沒有嚴密的科學制度,動不動就來個引咎辭職,容易挫傷干部辦事的積極性,甚至產生“什么事情都不干就什么錯都不會犯”的消極思維,這樣也不利于工作的開展。
(3)在運用過程中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能讓引咎辭職成為丟卒保帥的形式;二是不能讓引咎辭職成為避風港,出了事就一辭了之,過兩年又光榮復出。綜上所述,引咎辭職這個制度是必要而且可行的,但還需要不斷完善,并且讓它成為一種慣例。
看了“上海公務員面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