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我們把這個年齡段,定義為0-3歲的職場階段,這個階段尚未在某個行業有很深入的沉淀,甚至有很多人還未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歡迎大家參考。
一、認識自己
雖然很多人在25歲已經開始成熟,并慢慢理性認知自己的優劣勢,但是仍然處在一個模糊的階段,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探索和總結,所以感到非常迷茫。
那么要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呢?
1、認識自己的職業優勢
在《你的降落傘是什么顏色》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可遷移能力,可遷移能力就是那些能夠從一份工作中轉移運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來完成許多類型工作的技能。
而事實表明,人類社會工作中大部分能力,都是通用的可遷移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銷售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同理心,還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幫助自己完成銷售任務。
而能夠做好銷售崗位的同學,在加以學習專業知識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完成商務、市場、運營、招聘等工作,因為這些工作背后的專業知識雖然有所不同,但有很多能力其實是可以通用的。
而這些可通用的能力,其實都是隨著你過去成長逐漸積累的,這其實就算是你的一部分優勢所在。
當然了,現代社會的很多職業,因為劃分足夠細,可能很多能力不見得能夠得到使用,這個時候,你可以結合專業的職業測評+他人對你的評價來總結自己的優劣勢。
想要進行專業職業測評的,可以在微信搜索:新職語 ,測評后系統會給出具體的優劣勢報告和工作推薦,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
2、認識自己職業價值觀和目標
職業價值觀,說簡單一點,就是你工作的驅動力是什么?
成就感、奉獻、收入......
千萬別覺得這個東西虛,但卻跟你個人的職業選擇息息相關,舉個簡單的例子:
從事鄉村教師工作的人,其驅動多半來自內心的認同和成就感,如果這個時候讓以收入為目的的同學去從事這份工作,很顯然是干不長久的。
所以,你不妨剖析一下自己,問問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方法也很簡單:
想象一下,當你40多歲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的狀態——
從事什么工作?工作多長時間?工作性質是怎么樣的?管理多少個下屬或者從事某種專業技術工作?你的收入大概在什么區間?你為了什么而工作?你的家庭是什么樣的狀態?...
根據這些答案,你大概能確定自己會選擇什么樣的工作:
什么樣的城市?高壓還是低壓的工作性質?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或者是自己創業?從事技術工作還是管理工作?......
二、分析行業和外部的機會
認識自己往往只是職業規劃的第一步,想要做好職業規劃,就必須要掌握足夠多的信息,進行理性分析,才能找到更適合自己走的路。
比如,你現在通過第一階段的分析,發現自己邏輯分析能力不錯、自己也有意愿從事技術崗位,但是從事什么樣的技術崗位?在哪個行業?什么樣的公司?
這些選擇依舊需要進行理性決策。
在這里,新職語有一些建議:
1、如果沒有一定要定居的城市,建議先看跟你個人專業相關或者有興趣的行業發展怎么樣。
主要關注:這個產業在哪些城市發展比較好?行業的整體規模如何,是否有機會成為千億規模以上的行業?這個行業有多少上市公司,他們的市值、利潤、薪酬待遇如何?行業是否仍然在增長,或者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這些信息通過國家統計局,以及各大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報都可以查詢到,了解這些信息之后,有利于你做出決策,前往哪個城市發展,選擇什么樣的公司。
2、如果有定居的城市,優先考慮該地域扶持的行業。
如果你因為家庭或者其他原因,有考慮地選擇到某個城市入駐,那么可以優先考慮當地扶持的行業,這樣職業生涯的穩定性才有了更大的保障。
三、設定職業目標并進行分解
當你認知自己的優勢,并且找到自己將持續工作的崗位之后,接下來就是合理設定職業目標,然后一步一步分解實現了。
前面尋找方向的過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制定合理的目標,并且不斷執行下去,才能實現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