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招面試小錦囊
面試是一種經過組織者精心策劃的招聘活動,通過面試可以初步判斷應聘者是否可以融入自己的團隊。面試前準備寫面試技巧是很有用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年春招面試小錦囊_春招面試回答技巧2021,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師面試技巧:試講時怎么提問,能得高分?
教師資格面試中的試講環節,不少考生容易忽略提問這個細節,這里就要注意了,即使在面試時,臺下沒有學生,考生也需要進行情景模擬,向“學生”提出問題。那該如何提問題呢?提什么樣的問題呢?今天小編就要說一說試講中提問題的技巧了。
1、找準時機,適度把握
試講中提問題很重要,但是考生不能亂提一通,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具體情況來提問題,設計適量的課堂提問。問題太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太多,勢必會降低問題的質量,沒有重點。提出的問題要突出重點,翹課難點,提高課堂的效率。
2、抓大放小,目標明確
很多考生在試講中提出的問題過于瑣碎,沒有意義。如果放到課堂中,老師將問題掰開揉碎拋給學生,學生根本就不用動腦子就能聽明白,這實際上就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價值。比如有的老師會問“你見過小動物嗎?”“你喜歡小動物嗎?”“你喜歡小兔子嗎?”等等,這樣一連串的問題不僅不能對課堂起到推進作用,還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所以,考生在試講中應該設置一些相對開放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熱情。
3、注意傾聽,及時指導
問題設置也應該符合所教學生的目前知識儲備、認知狀態,若過難,學生無處下手,長此下去,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學生回答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引導。但也不能提出問題后就急著給予解釋與引導,教師應學會等待,讓學生自行深入思考,適當的留白也是保持課堂節奏的重要一項。
課堂是師生的雙向互動的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師問生答這個層面,應該允許學生“插嘴”,允許學生提問。教師的一個輕易否定,就可能潑滅了一朵思維的火花。在試講設計的時候如若有這樣的“教學小插曲”也不失為一個亮點。
4、多元評價,積極鼓勵
學生回答完了,正是急于得到老師的認可,切不可置之不理直接跳入到下一個環境。評價以積極鼓勵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很多老師的評價過于單一“好”“很好”“非常好”,太過于敷衍。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可以針對問題設置一些針對性的評價,更顯用心,特別是在重點環節,設置錯誤回答及評價糾錯,更是加分的神來之筆。
考生在試講的時候,之所以出現種種問題,太假、太浮夸、太不走心就是因為不能夠想象真的有學生存在的場景,不能真的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去思考課堂。所以上述所講的提問、傾聽、預設學生答案都應該建立在真的在思考如何能教會學生,達到很好的課堂效果的基礎上研究。我們在準備試講的時候應該預設有學生存在的課堂場景,把一堂演示課演真,演神。
除此之外,提問一定要全面覆蓋整個教室的學生。有的考生在十分鐘的試講中,提的問題全都是由一個方向的一個學生來回答的,這不符合關注全體學生的師生觀。
提問在試講中體現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把握,但是千萬不可以為了提問而提問,尤其是注意不要提過于簡單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提問之前一定要設計好該問題怎么問,提問誰,怎么答這幾個方面。
當被問到“談談你的一次失敗經歷”,該如何回答?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經歷,過去的失敗并不能證明太多的未來,所以大可不必面試官提及諸如此類的問題馬上如臨大敵,分分鐘進入刺猬模式“敵人狡猾狡猾地,這貨要揭我老底”……
正所謂“未曾清貧難成人,不經打擊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煉獄,從來富貴入凡塵。”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四十多歲被公司開除,負債200萬,老婆和他離了婚,上有老下有小……真是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二胡聲啊,可時至今日,華為是國產品牌中的翹楚,任正非是受人欽佩的企業家。
面試官問“失敗經歷”,在意的其實并不是你的失敗,不是想揭你的短戳你的脊梁骨,而是想了解應聘者在這次“失敗”中面對失敗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了解你的心態,考察你的應變能力和學習能力。“你在工作中最難忘的一件事”、“你在工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難”等類似的面試問題也出于此目的。
一、回答的注意事項
一個成功的失敗經歷可以體現一個人的專業程度。
什么叫成功的失敗經歷?
雖然這個事情是失敗的,但你的心態是積極的,是有反思有覺悟的,是總結了教訓積累了經驗的,是懲了前毖了后治了病救了人的。失敗不是成功之母,總結才是成功的親娘!
從失敗中體現你的思考、你學到的東西、你的成長,體現你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不會在同一塊石頭上踢兩次腳,而且不過有多少挫折,內心充滿陽光,璀璨的稀里嘩啦。
別一點小屁事的失敗就好像天也塌了地也陷了你也活不下去了,使我們痛苦者讓我們強大,失敗是成長路上的必要經歷。關鍵是,不為失敗找借口,多為成功找方法。
1、不宜說自己沒有失敗的經歷
從來沒有失敗過,咋的,你是東方不敗啊,這不可信,人無完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作為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工作經驗與社會經驗都有所欠缺,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何況,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的。
2、不宜把明顯的成功說成是失敗
不要自作聰明把自己明顯的成功之處說成失敗,這給人感覺會太假太虛偽。
“唉,我太有錢了,成天犯愁該怎么花”,小編如果這么說,你會不會想打死我?我自己都想打死自己……
3、不宜說和求職毫無關系的失敗經歷
你喜歡高中女同桌,可惜女神喜歡隔壁班吳老二……
游戲被暴打,最傷自尊的是對手剛剛小學三年級……
永遠不要忘記你是在找工作,不是在和面試官聊人生,她不是你的知心大姐姐。
4、不宜說會影響應聘的失敗經歷
切記你所敘述的經歷不要對眼前的應聘造成不良影響。
你應聘一份客服工作,卻和面試官講上學時與同學大打出手的失敗經歷,你指望對方冒著客戶被痛扁的風險給你工作機會?
5、不宜把失敗原因都歸結于外在的客觀條件
樂觀和悲觀的區別就是:碰到問題,樂觀的人先想怎么解決,而悲觀的人先想我該抱怨誰。
“我永遠沒錯,都是別人的錯才害我犯了錯”,會讓面試官覺得你喜歡推卸責任,沒有擔當,不能面對自己的失敗。
二、應該怎么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的重點應落在“經歷”上,而非“失敗”上。
面試官不僅想了解你對失敗的態度,更想聽到貨真價實的內容。
小編建議你說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真實的,才最容易感染別人。可以詳細的描述一下失敗經歷中所碰到的困難,你的處理方法,失敗后的總結和反思。給出的事實細節越詳細越好,最好可以就失敗的經歷“重演一次”,當場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描述中,除了自己的不足和失誤,客觀原因可以適當提及,要給面試官感覺你勇于擔當勤于思考樂于改正。不要說太多自己的性格缺陷或消極心態,不宜太多抱怨。
如果有過工作經驗,可以提及一次不是太嚴重的工作上的失敗經歷,如提及一次工作失誤,因為與主管溝通不到位,導致事情處理出現小問題,自己事后做了反思:不能“我以為”,要確認以及即時反饋,才能更好的執行。
如果剛畢業沒有工作過,可以提及一次事件處理或活動組織等方面的失敗經歷,如某次組織學校活動,團隊配合出現問題,自己哪方面經驗缺乏導致的失誤,以及現在如果再次組織類似活動你會怎么做。
回答這類問題,基本原則是:通過失敗說成功,不要強調結果,要更多說過程,說自己的體會、收獲、成長。類似的面試問題“說說你的一次成功經歷”等,回答思路與此類似。
面試小技巧:如何用簡潔正面的介紹抵消反面的問題
面試是求職擇業的關鍵環節,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前面做了再多再好的預備,在面試關功虧一簣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的。可以不夸張地說,有時候30分鐘的面試,事前做30小時到300小時的準備都不為過。
一、正面典型
1、滴水穿石鍥而不舍
Zoey是上海大學國貿系的學生,去年畢業的時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offer(錄取通知)她拿到了其中三家,寶潔、聯合利華和歐萊雅三家的管理培訓生錄取榜單上她都名列其中。在并不出色的學校背景下有這么“輝煌”的戰績,她認為是每一次面試前的精心準備讓她離目標漸行漸近。
Zoey應聘的企業全部為500強公司或者咨詢公司,知道這是一個百里挑一的過程,就事先做了充分的準備:看了所有面經類書籍、500強公司面試指南,針對企業可能提出的各個問題都做了滴水不漏的準備。面試四大會計事務所,為了使合伙人相信一個文科生喜歡審計這種枯燥工作,她臨時以英國某數學家的名字作為自己的英文名字,為以后的陳述打下伏筆。
點評:這樣以勤補拙的同學在求職中并不多見。面試的過程雖然看似無形,其實可以準備的內容很多也很實在,如“你如何安排你的一天”、“談談你最喜歡的一本書”、“你的職業理想是什么”、“你的缺點是什么”等等問題,總之精心做好面試準備是求職成功的基石。
二、反面典型
1、不思進取不分輕重
彭嘉是安徽人,但是在上海讀了四年大學以后還是決定畢業后留在上海工作。然而決定之后他反而并不急著找工作,而是積極地上課,用功地撰寫畢業論文,理由是要給最后的大學生活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他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歪理,堅定地認為,一時找不到工作沒關系,反正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學生可以通過申請居住證入滬。況且如今工作難找,與其湊合,不如慢慢了解職場情況,總會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工作。看似豁達的言語其實隱藏著對競爭的懼怕和不自信。有了這樣的心態,果不其然在硝煙四起的求職過程中毫無懸念地敗北。
點評:求職者的心態因人而異,有些學生不緊不慢,太不把求職當回事。在如今的就業市場,他們需要適當增加求職的緊迫感,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人力資本價值會每況愈下。
三、鏈接
1、做好“反面試”的準備
在求職者看來,面試就是被用人單位審視、考核,所以常常陷入被動,忽略了面試的另一層意義———你也有挑選、審視用人單位的權力。如何避免擇業的盲目性呢?在面試之前你除了要做好被面試的各項準備外,同時應該做好“反面試”(應聘者反過來面試招聘單位)的充分準備,
一個簡單的口訣就是:一選、二聽、三看、四問。
一選:就是在面試之前,先確定與自己意向相符可能性較大的幾家單位,認真篩選,設計好自己面試時可咨詢的問題。
二聽:仔細聽取招聘單位對自己的宣傳、介紹,從他們對自己企業形象的定位中大致勾畫出它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已擁有的實力,以及未來數年可能有的發展前景。
三看:利用一切機會到招聘單位去看看,以證實他們的實際情況與對外宣傳是否一致。走訪過程中,要特別留心這個單位人與人之間關系是否融洽。
四問:如果可能,以非應聘者的身份在面試前(或后)向招聘單位的一般職員(其他非招聘人員)了解本單位的真實情況,比如你最關心的幾個問題,待遇、福利以及個人發展空間.
四、面試錦囊
1、舉止得體贏青睞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錄用員工時重視對其人品的考察。因此在面試時,考官們會隨時注意求職者的言行舉止。那些舉止得體者往往能獲得考官的青睞。實際上,從通知面試時,一接電話就是開始面試了。
一旦發出簡歷,你所期盼的就是接到電話,通知你去面試。所以要隨時做好對方打電話來的準備,準備好一些紙、筆記本、一支筆和簡歷放在電話旁邊。
接到電話首先問:“您好!”當對方通知你面試時,不要過于激動導致大喊大叫,要平和地說:“謝謝!”再認真聽對方講面試的時間、地點、方式、及要求,邊聽邊記。然后提出自己想了解的相關問題,準確記下給你打電話的人的名字、電話號碼和地址。再次表示感謝,掛機前要說“再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充分的準備,方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因此在你去面試之前,準備工作馬虎不得:在寄出求職信的同時,應該把每個企業的求才廣告剪輯下來,以便在收到企業的面試通知時進行查閱,避免張冠李戴。接到面試通知后,要搞清楚究竟在何處上下車、轉換車。要留出充裕的時間去搭乘或轉換車輛,包括一些意外情況都應考慮在內,以免面試遲到。
面試前,應把自己準備帶去參加面試的文件包整理一番,帶上必備用品。這是面試禮儀中最應該避免的疏漏,求職記錄本應該隨時帶在身邊,以便記錄最新情況或供隨時查詢。文件包要整理整齊,面試時的細小行為最能說明一個人的真實情況,所謂“于細微處見真情”。因為從中可以看出這位求職者的條理性,一個自己包內物品都弄得雜亂無章的人,很難在工作中有條有理。
五、機智應變巧對答
1、你可以談談你自己嗎?
面試時,在基本的寒暄之后,HR往往喜歡把這個問題作為第一個面試問題。要知道,HR通過求職者的簡歷已基本了解求職者的大概情況,不過求職者不要期望HR會通曉求職者簡歷的全部內容。
因為在通常情況下,HR會花不到50秒鐘的時間瀏覽一份簡歷。常常有一些求職者,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知所措,有的干脆答復:“我在簡歷中都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正是求職者向HR進行“自我推銷”的大好時機。
這個問題求職者可以從自己的基本概況談到受教育情況,再從受教育情況談到工作經歷,最后可以談談求職者的長處、特點和興趣等等。對于剛剛踏出校門的新人,不妨可以把重點放在大學的生活上,可以談談為什么要選現在的專業、所選修的課程、實習經歷等。
一般情況下,HR在問這個問題時,并不會很在意求職者介紹自己的概況,因為這些個人情況可以在求職者接下來的回答中得到答案。其實,HR真正在意的是,求職者是否可以在這個場合中表達自己,其中包括求職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
2、可以和我談談你的優點嗎?
一般這個問題會放在面試結束前,主要是HR想再次確認,求職者的自我認知和HR對求職者本人的判斷是否一致。這個問題可是求職者施展才華的又一個好機會。求職者可以從工作和本人個性兩個方面來回答。回答時盡量體現與應聘崗位有關的優勢和能力。
3、可以和我談談你的缺點嗎?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求職者一定要小心回答,千萬不要落入HR設下的陷阱。HR正試圖使求職者處于不利的境地,觀察求職者在類似的工作困境中將有何反應。
求職者在談自己的缺點時不要和應聘的職位需求相矛盾。技巧是,用簡潔正面的介紹抵消反面的問題。注意,在談到自己的缺點之時,要再談談對缺點的認識和改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