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畢業生社招面試秘訣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職季,大家想順利求職,我們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求職技巧,這些求職技巧都會對我們面試有很大幫助,那現在來看看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畢業生社招面試秘訣_畢業生社招面試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面試技巧:HR們最看中的七點關鍵能力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大學畢業生們最大的心愿,而進入那些知名的大企業更是廣大畢業生的夢想。如何應付這些企業的面試成為了畢業生們最為關注的話題。
這些名企的面試往往有一定的程序,絕非草草而就。因此,一定要有所準備才能“百戰不殆”。而要在面試前得到有關信息,常常采用的有這樣幾個方法:
(1)充分利用人際關系,與近年進入該企業工作的師兄師姐溝通,以預測面試題目的方向;
(2)查詢該企業的資料,深入了解該企業的企業文化特點,聯系當前情況,自己預測考題;
(3)利用網絡資源,登錄該企業網站,查詢相關信息及面試題目。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普遍也最為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向往屆畢業生咨詢相關信息。
面試題往往與各公司的企業文化和重點關注的東西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總結:
(1)忠誠度:面臨跳槽,企業往往會看重應聘學生對忠誠度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國有大型企業,更為重視員工的忠誠度。在近日康佳集團的招聘中,面試官就提出了“請分析職業技能和忠誠度哪個對企業更重要”的問題。
(2)實踐能力: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相當多的企業非常重視應聘者的實踐經歷。例如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GE)就表示他們要招聘的絕不是簡單的“學習機器”,在校期間實習、兼職、家教的經驗都是積累社會經驗的好機會,這都應該受到企業的重視。
(3)團隊協作精神:經營規模宏大的名企往往非常重視員工的團隊協作精神。例如聯想集團人力資源部的有關負責人就表示,該公司尤其歡迎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應聘者。
(4)創新精神: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離開了不斷的創新,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應聘者是否具有創新精神也是重點要考查的。如聯想集團在面試中就十分重視應聘者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5)對企業文化的認可程度: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常常會考慮到員工是否能夠認可和適應該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這將決定員工是否能夠很好地為企業服務。例如SONY公司在招聘過程中把員工能否適應日本文化尤其是索尼的企業文化作為重點考核內容。通用電氣有限公司在招聘中也要看學生是否喜歡、是否認同GE的價值觀,即“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
(6)人際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如SONY把人際溝通能力作為重點考核內容,而畢博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經理則透露,畢博在招聘過程中非常重視學生的溝通技巧,因為作為未來的咨詢師,應聘者一定要具有與客戶溝通、協調的能力。
(7)對新知識新能力的求知態度和學習能力: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應屆畢業生往往不具備直接進行業務操作的能力,基本上都要經過系統的培訓,所以學習能力和求知欲應該是重點考查的內容。
很多企業都堅持這一原則。通用電氣的公關總監表示,公司不是很在乎應屆生與公司要求之間的差距,因為他們對于自己的培訓體系非常自信,只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能力一定可以通過系統的培訓脫穎而出,因此在面試中這兩項考核十分關鍵。
面試官的語言陷阱,一定要小心
面試最難的地方,有時候不僅需要你把答爛的問題答出新意來,還需要你反轉局面,面對面試官的層層“逼問”和“激將”,沉著應對,跳出面試官設好的陷阱。這其實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完善的準備。
重壓之下,最能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面試最難的地方,有時候不僅需要你把答爛的問題答出新意來,還需要你反轉局面,面對面試官的層層“逼問”和“激將”,沉著應對,跳出面試官設好的陷阱。這其實需要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完善的準備。
面試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太友好的發問,來試探面試者的反應,同時也刷掉了大批的人。雖然面試的人理智上知道這并不是針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但情感上依然會慌亂不已,面紅耳赤。那么我們要如何正確識別這些語言陷阱,從而巧妙地繞開呢?一起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1、用“激將法”遮蔽的語言陷阱
這是面試官用來淘汰大部分應聘者的慣用手法。采用這種手法的面試官,往往在提問之前就會用懷疑、尖銳、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視對方,先令對方心理防線步步潰退,然后冷不防用一個明顯不友好的發問激怒對方。
如:“你經歷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經驗豐富的人”,“你性格過于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合適”,“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你并非畢業于名牌院校”,“你的專業怎么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
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的發問,作為應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經輸掉了。那么,面對這樣的發問,如何接招兒呢?
如果對方說:“你經歷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著回答:“我確信如我有緣加盟貴公司,我將會很快成為社會經驗豐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這樣一段經歷。”
如果對方說:“你性格過于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合適。”
你可以微笑著回答:“據說內向的人往往具有專心致志、鍥而不舍的品質,另外我善于傾聽,因為我感到應把發言機會多多地留給別人。”
如果對方說:“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畢業生,你并非畢業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說:“聽說比爾蓋茨也未畢業于哈佛大學。”
如果對方說:“你的專業怎么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據說,21 世紀最搶手的就是復合型人才,而外行的靈感也許會超過內行,因為他們沒有思維定勢,沒有條條框框。”
2、挑戰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提問的特點是,從求職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對于應屆畢業生,面試官會設問:“你的相關工作經驗比較欠缺,你怎么看?”對于女大學生,面試官也許會設問:“女性常常會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見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那么也許你已經掉進陷阱了,因為對方希望聽到的是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而不是簡單、生硬的反駁。
對于這樣的問題,你可以用“這樣的說法未必全對”、“這樣的看法值得探討”、“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為開場白,然后婉轉地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面試官有時還會哪壺不開偏提哪壺,提出讓求職者尷尬的問題。如:“你的學習成績并不很優秀,這是怎么回事?”“從簡歷看,大學期間你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這會不會影響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這樣的問題,有的求職者常會不由自主地擺出防御姿態,甚至狠狠反擊對方。這樣做,只會誤入過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評價。而最好的回答方式應該是,既不掩飾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當,用明談缺點實論優點的方式巧妙地繞過去。
比如說,當對方提出你的學習成績不很優秀時,你可以坦然地承認這點,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帶出你另外的優點。如,在校期間學習成績之所以不很優秀,是因為我擔任社團負責人,投入到社團活動上的精力太多。雖然我花在社團的心血也帶給我不少的收獲,但是學習成績不是最優秀,這一點一直讓我耿耿于懷。當意識到這一點后,我一直在設法糾正自己的偏差。
3、誘導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面試官往往設定一個特定的背景條件,誘導對方做出錯誤的回答,因為也許任何一種回答都不能讓對方滿意。這時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語言來表示。
如:“依你現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們企業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 ”,那么說明你這個人也許腳踏兩只船,“身在曹營心在漢”。如果你回答“ NO ”,又會說明你對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問題。
對這類問題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論”作為開頭,然后回答:“或許我能找到比貴公司更好的企業,但別的企業或許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如貴公司重視,機會也不如貴公司多;或許我能找到更好的企業,我想,珍惜已有的最為重要。”
這樣的回答,其實你是把一個“模糊”的答案拋還給了面試官。
還有一種誘導式的語言陷阱是,對方的提問似乎是一道單項選擇題,如果你選了,就會掉進陷阱。比如說,對方問:“你認為金錢、名譽和事業哪個重要?”
對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三者當然都很重要。可是對方的提問卻在誤導你,讓你認為“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選其一”。這時候切不可中了對方的圈套,必須冷靜分析,可以首先明確指出這個前提條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釋三者對我們的重要性及其統一性。
你可以這樣組織語言,“我認為這三者之間并不矛盾。作為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追求事業的成功當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會對我們事業的肯定方式,有時表現為金錢,有時表現為名譽,有時二者均有。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去獲取金錢和名譽,三者對我們都很重要。”
4、測試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虛構一種情況,然后讓求職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參加面試的有近 10 位候選人,如何證明你是最優秀的?”這類問題往往是考察求職者隨機應變的能力。無論你給自己列舉多少優點,別人總有你也許沒有的優點,因此正面回答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你可以從正面繞開,從側面回答這個問題。
你可以回答說:“對于這一點,可能要因具體情況而論,比如貴公司現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雖然前來應聘的都是這方面的對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學期間當學生干部和主持社團工作的經歷已經為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這也是我自認為比較突出的一點。”這樣的回答可以說比較圓滑,很難讓對方抓住把柄,再度反擊。
有時,面試官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對瑣碎的工作是喜歡還是討厭,為什么?”
這是個兩難問題,若回答喜歡,似乎有悖現在知識青年的實際心理;若說討厭,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瑣碎之處。因此,按普遍心理,人們是不愿做瑣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崗位,如家庭鐘點工),即考官明知故問,我們可以推測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態度”。
我們可以這樣表述自己的態度,“瑣碎的事情在絕大多數工作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瑣碎事情需要做,我會認真、耐心、細致地把它做好。”
這句話既委婉地表達了大多數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歡瑣碎工作,又強調了自己對瑣碎事情的敬業精神——認真、耐心、細致。既真實可信,又符合對方的用人心理。
在各種語言陷阱中,最難提防、最具危險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甕”式的語言陷阱。面試中,面試官也許會設計出各種各樣不同的語言陷阱,但是只要看準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是了。
求職者如何報期望月薪最科學?
面試當然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特別集中體現在談薪資這件事上——應聘者希望在拿到offer的基礎上,盡可能多一些收入;而招聘者希望在找對人的基礎上,盡可能將人力成本控制在承受范圍之內。
可以說,是否能夠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是這場面試成敗的關鍵。
一、為什么薪酬范圍通常是個區間值,而不是固定值?
投簡歷時我們會注意到,絕大部分崗位的薪酬描述,都是個區間值,而不是固定值,為什么會這樣?幾個原因:
1、留下漲薪空間
對于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大型公司而言,都有比較清晰的職業晉升通道,即便崗位相同,待遇也會因為員工能力、經驗、當年績效的不同,而有所浮動。
在同一崗位上,設置區間值,便于給后續例行漲薪(同崗,未達到升職標準)留下空間。
2、留下議價空間
應聘者學歷、能力、在前公司的薪資標準等必然不同,針對不同的面試者,雇主一定會有不同的策略,目的都是一個:以最合適的價格,雇傭到一個性價比最高的人。
3、網站模板就是如此
多數招聘網站定制了模板,在企業填寫招聘信息時,薪酬部分,本來就是個區間選項,而不是固定值。
4、公司的貓膩
比如,某公司在網站上寫某崗位薪資是8k-12k,最大的可能,是他們本來就只想給到8k。那么,如何達到12k?
這顯然得加上你的預期績效和獎金,才可能達到這一標準。而事實上,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要達成這個指標,難度往往高得離譜,996都未必做得到。
很多小公司經常玩這一手,目的只是為了提高應聘者投簡歷的概率,將其“騙”去面試,再用各種畫餅蠱惑說服而已。
二、談薪的雷區
雷區一:“4000-6000(給出一個區間)”
很多人因為不太確定公司能給出多少薪資,都喜歡給自己定一個自己理想的工資區間,覺得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例如4000-6000這種,但其實這樣做并沒有太大意義。因為這就等于告訴公司,你的底線是4000,這樣的話,如果他們打算錄用你,就會以4000作為你的工資標準,再多也不會多到哪去,相信我,最多也就5000,不能再高了。
雷區二:“隨便,都可以”
這種回答真的可以說是蠢了,張偉前面三份工作都是這樣回答的,結果全都被淘汰了。能給出這種回答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對市場,對自己,對公司沒有一點了解,是真的不知道要多少。二是迫切的想要留在這家公司,只要能留下來,不在意薪水。但無論是哪一種,面試官都不會滿意的。
雷區三:說的太高,或者太低
很多人以為自己說的越高,公司給的就會越高,于是開始“獅子大開口”,其實,這樣做很危險,因為你很容易給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當然了,如果你的能力確實強而且公司確實能夠開出這么高薪資,你可以試試。
還有的人害怕說的高了,進不了公司,于是按照最低工資標準回答。如果公司想要你,當然樂意按照最低工資標準給你發薪水了,不過更大的可能是面試官會覺得你沒什么能力,缺乏信心,而且還對自己沒有要求,直接把你淘汰掉。
三、面試談薪的技巧
01、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
每項工作都有一般市場價值,在回答薪資問題之前,先查找薪資數據,了解求職崗位以及自身經驗、技能水平可以拿到的薪資范圍。
02、事先做功課,了解目標公司
在美國,只有不到15%的公司會在職位發布信息中注明薪資范圍,在申請崗位前,可以先做市場調查,從官網或者前雇員的評價,來了解自己的求職崗位在目標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培訓機會、成長空間等,再是福利待遇。
除了薪水,我們還可以看公司是否提供以下的福利。值得一提的是,工作的位置很重要!同一個公司及崗位,工資可能會根據工作地點大幅度變化,需要關注地域因素。
03、推遲回答,不要給確切的期待薪資數字
面試官第一次提出薪資問題的時候,可以不用直接回答。一個好的回應是可以試圖推遲回答,將話題轉移到崗位職責或要求上。
如果你已經更好地了解這個工作是怎樣的,而且確定自己想要這個工作,當面試官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也不要馬上給出一個具體確切的數字,可以給出一個期望的薪酬區間,為自己保留談判空間。
04、關注薪酬體系,給出一個期望區間
不要只關注基本工資,靈活應對薪資,關注公司的薪酬體系,有些公司提供的薪水不多,但其他福利非常完善,那么也可以看是否有自己最看重的補償方式。
在回答期待薪資問題之前,即使自己已經做過功課,也可以再跟面試官確認公司的福利方案。表明對于公司所提供福利的靈活性,包括對你來說很重要的選項,比如假期、在家辦公等,或是通過減少部分現金支出或提高工資,實際上可以獲得的回報是更多的。
四、想要高待遇,樹立個人口碑是核心
說一千道一萬,想讓老板根本無視招聘信息,毫不猶豫給你開你想要的高薪,唯一的途徑,是先在業內樹立起你的好口碑。
圈子其實真的很小,如果你的客戶稱頌你,你的同事認可你,你做過的項目都成為了范本,根本輪不到你再糾結到底要多少錢的問題。畢竟,如果做到這程度,有的是獵頭給你打電話,迫不及待要把你賣出一個更高的價錢。